首頁 > 娛樂

21世紀以來規模最大、轟動多國的三國展,來成都啦

2021-06-10 16:50:26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幾字沉穩規整的漢隸被刻在一塊玄石上,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展廳的暗處泛著微光。

如果這光穿透展廳的外牆,掠過院外河上飛揚的船帆,再躍出對岸的一方照壁,便能照見已在此地近一千八百年的漢惠陵。武侯祠裡的君臣,以一種特殊的方式,再度與他們的老對手、老朋友打了個照面。

——即便是神機妙算如諸葛孔明者,恐怕也想不到在主公劉備離世近十八個世紀後,漢惠陵會迎來曹操高陵裡出土的這塊石牌。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東漢-三國魏

通高10.9、寬3.2、厚0.8釐米

2009年河南省安陽市西高穴曹操高陵出土

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藏

一千八百年前的風雲際會,青梅煮酒,已然滲入了所有中國人文化的血脈。

而在這一處一千八百年後的展廳裡,三國時代最鮮活的血肉,以及後世對那個時代想象的細節,都為英雄們的再聚首,準備了一個漫長,又平和的午後。

01:23

3月31日,二十一世紀以來規模最大的三國主題巡迴展——《大三國志》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揭幕

本次展覽集結了來自國內18個省市自治區、36家文博單位的160餘件(套)精品文物參展,其中國家一級文物有30件(套),不少為平日極少展出甚至首次出展。

展覽歷時近兩年策劃籌備,在日本和國內幾大城市巡展時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觀展人數逾百萬。

這一次,《大三國志》展終於來到了成都這個蜀漢要地,更是落地在武侯祠這個祭祀著一體君臣的所在;由此,展覽對成都來說更是別具意義。

開展第二天,我們就按捺不住好奇,前去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看了個夠。

4月初,植物喧嚷,丞相祠堂的古柏森森如野,天上地下一派綠意,直直映照在水面上。

水面平靜,一艘艘紅色的戰船卻正鼓動風帆,從「英雄的時代」出發,流向「永遠的三國」。

「英雄的時代」和「永遠的三國」正是此次展覽的兩大主題板塊,以此為主題,《大三國志》的上下篇被十分清晰地安排在了兩個展廳:

上篇「英雄的時代」,在武侯祠的三國文化陳列室,展示的是東漢及三國時期的歷史文物。

下篇「永遠的三國」,在一牆之隔的綠雨軒,主要展出後世文物及受到三國曆史及演義影響而誕生的三國文化。

「英雄的時代」以亂世餘暉開啟。

前後持續近440年的漢朝,是我國曆史上最長的王朝;當人們認為漢王朝會長樂不絕的時候,一組銅車馬儀仗俑隊踢開了群雄並起的帝國殘陽。

銅車馬儀仗俑隊

這組車馬儀仗完整的由38匹銅馬、1頭銅牛、1輛斧車、4輛軺車、3輛輦車、2輛小車、3輛大車、1輛牛車、17個手持矛戟的武士俑和28個奴婢俑組成,氣勢宏大。

而此次在展廳裡展出的是其中的10組,亦可從中窺見這「車轔轔馬蕭蕭」的大漢風雲。

銅車馬儀仗俑隊(局部)

其中,各個展品的部件,馬的腦袋、身子、四蹄、尾巴和鬃毛,人物的四肢和身體都屬量產,經過後期鑄造焊接而成,足見漢代鑄造技藝之精湛。

銅車馬儀仗俑隊(局部)

儘管已然潛藏著朝向割據亂世的危機,但大漢400餘年國胄的深厚根基,使得昂揚的大國氣象仍隨處可見——即使是往生後的世界,也不例外。

漢代的王公貴族們,將自己包裹進玉衣中,祈求通過玉衣的「防腐」功能,讓自己容顏永駐;即使地上的王朝傾覆,英雄們也拒絕走向他們的末路。

銅縷玉衣(局部) 東漢

展廳裡這件銅縷玉衣,高164釐米,共用玉片2008片,以鎏金銅縷穿綴而成。

最近,成都博物館的《列備五都》展亦有一件銀縷玉衣正在展出,感興趣的朋友也可以去看看。

銅縷玉衣(局部)

這組體現漢代「複道行空」的高超建築技藝的七層連閣陶倉樓,是目前發現的層數最多、最高大完整且最具代表性的漢代建築明器。

陶倉樓的主樓有七層,附樓高四層,是專門用來存儲糧食的倉庫。

七層連閣陶倉樓 東漢

大處見這倉樓是輝煌絢麗,細節處卻是格外可愛。

倉樓的門口有一個陶土小人兒,看著像是吭哧吭哧扛了一大袋糧食,就在主樓門口碰到了看家的大狗,對峙了一兩千年也沒能進得去。

從三國回望,這屋宇永恆的寧靜,恐怕正如昨日的幻夢。

七層連閣陶倉樓(局部)

在漢代,通過蔡倫的改良,紙張開始取代昂貴的帛以及笨重的簡,作為一種輕便廉價的書寫材料登場並不斷被廣泛使用。

在展廳裡,我們就看到一張十分珍貴的圓形墨書紙。這是一張麻紙,作為「蔡倫紙」的實證,出土時是作為圓形銅鏡的墊襯紙,所以還沾染了一些銅綠色。

墨書紙(局部)

紙上的手寫墨書字,「婦悉履祚祐」,「 悲痛奈何當奈何」;書體介於隸、楷之間,仍依稀可辨,讓我們依稀見到了鍾繇的絕倫,如何擁有了筆墨的肉身。

墨書紙

帝國的鐘鳴鼎食很快被金戈鐵馬刺破。就在這些繁華勝景之側,我們也彷彿看到了帝國隱憂不斷。

這塊「倉天乃死」磚上,被匠人隨意刻畫的「倉天乃死」字樣,暗示了後來黃巾起義所提的口號「倉天已死,黃天當立」相合。這塊字磚,反映出在黃巾起義前夕太平道傳佈的廣泛和民眾推翻漢朝的普遍心情。

「倉天乃死」磚

在「倉天乃死」磚的預言之畔,便是無數的鐵刀、鐵戈、鐵矛、鐵鉤鑲:

鐵鉤鑲

是執掌征伐的「偏將軍印章」金印,是枕戈待旦、山雨欲來。

「偏將軍印章」金印

此進入三國鼎立的世界。

漢末天下大亂,曹操嶄露頭角;三件主要文物證實了曹魏的實力:

先是一顆「魏歸義氐侯」金印。鈕上是一隻跪姿駱駝,駝鈕多為中央王朝頒賜給少數民族首領的印型。魏、蜀對峙時,雙方常爭取西北民族的支持,對其首領進行封官拜爵,這隻金印應當與這段歷史有關。

「魏歸義氐侯」金印

金印旁是一隻看似並不起眼的白玉杯。這是目前我國出土的唯一一件曹魏時期白玉杯,是中原與西域交流的代表作。

「對酒當歌,人生幾何」,這隻白玉杯或許參與過曹氏父子的慷慨與快意,也見證了他們對後世文學的深遠影響。

白玉杯

然後便是一開始出現的那隻「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作為佐證其為「曹操高陵」的關鍵證據之一的重要文物,這塊石牌比我想象中的要小很多。

這是曹操墓出土的銘刻石牌之一,十字漢隸,動靜之間滲滿法度,而又用筆剛硬;它們似乎在宣告,漢帝國的文治遺產,已然被吸收入曹魏的赫赫武功。

「魏武王常所用挌虎大戟」石牌

「猘兒難與爭鋒也」,當曹操致力於平定河北之時,孫氏一族也在為鞏固對江南的統治而勠力奔走。

幾件關鍵文物也顯示出了孫氏家族在吳地的實力:

漢陶在北方以灰陶為主,卻在吳地實現了飛躍性的發展,出現了青瓷器。展廳裡,這隻青瓷堆塑人物樓闕魂瓶就格外清奇,在一隻青瓷罐上堆塑了一些人物、小動物的裝飾,上部又是亭臺樓閣仙山。

青瓷堆塑人物樓闕魂瓶

魂瓶為吳地特有,又被稱作神亭壺,被推測可能與禮葬有關,是被作為寄託死者靈魂的冥器。

魂瓶上江南水鄉的螃蟹肥美,即便是在彼岸世界,也寄託著逝者的鱸魚之思。

青瓷堆塑人物樓闕魂瓶(局部)

在「樓闕魂瓶」的旁邊有一隻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盤口壺

壺身彩繪纏枝花草、神獸瑞鳥,錯落之間雲山繚繞;更特別的是壺肩還貼塑了一尊佛像,說明了佛教已經在此地發揮了它的影響。

褐彩神鳥瑞獸紋青瓷盤口壺(局部)

蜀地又是另一番風景。

蜀地與中原地區隔著崇山峻嶺,對生死亦有不同的表達。其中,搖錢樹就是東漢至三國時期在西南地區十分流行的隨葬品。

這件灰陶搖錢樹,結滿銅錢的樹身早已不見,但它的底座卻十分精彩。

蜀漢灰陶搖錢樹座

巨大的神獸線條流暢,似在開口大笑。它的頭頂有兩隻角,身披雙翅,右側站立一隻金烏,背上一隻金蟾,神樹仙山旁還有一位神仙,似乎在共同守衛墓主人的安寧。

蜀漢灰陶搖錢樹座(局部)

經歷了一番巡遊,四川博物院的國寶製鹽畫像磚也終於回到了成都。這塊東漢的畫像磚細節生動、充滿畫面感,讓兩千年前四川人生活、勞作的場景躍然於眼前。

丞相諸葛亮,盛讚成都平原為「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還給成都留下了那個著名的名字——「天府之國」。

製鹽畫像磚

魏蜀吳三國鼎立之時,軍事政治上你來我往,民間的經濟文化交流卻始終不絕如縷,充滿活力。

現場展出了一件從蜀地製造卻出土於吳地的童子對棍圖漆盤,主人正是東吳大將朱然。在歷史中,他曾擒關羽、奪荊州,為東吳立下赫赫戰功。

漆盤底部漆書「蜀郡作牢」四字,表明其產地正是漆器生產中心之一的蜀郡,也就是現在的成都。

童子對棍圖漆盤

漢帝國的覆滅給人們帶來巨大的震驚與不安,魏蜀吳三國的並立與紛爭又長期指向分裂;在漫長的動盪裡,人們總是渴望安寧的生活。

上篇展廳出口處最後一件文物,也是一塊磚,上書:「晉平吳天下太平」。

「晉平吳天下太平」磚

至此,以車馬蕭蕭、「倉天乃死」開啟的「英雄的時代」結束,循著漢末三分至三家歸晉的歷史線索開啟了短暫的統一;

同時,也開啟了《大三國志》展的下篇「永遠的三國」,和在歷史長河裡影響至為深遠的三國文化。

離開「英雄的時代」,跨過平靜的河流與勃勃春意,平復一番心中波瀾,「永遠的三國」就在隔壁的綠雨軒展廳。

歷史上三國英雄們的世界停留在《三國志》史書裡,但卻在後世打開了一個博大廣闊、靈感不竭、永遠流傳的三國世界。

關公銅坐像

「永遠的三國」以一尊明代的關羽銅坐像開啟。這尊銅坐像中的關羽為戎裝,頭戴包巾,微合雙目,美髯公果然威風凜凜。

現今一般認為的《三國演義》的編作者之一羅貫中,也正好是元末明初人。隨著《三國演義》的傳播,關羽忠義仁厚的形象受到普遍推崇,並逐漸神化。

關公銅坐像

「武聖」「關公」「關帝」「伽藍菩薩」等名號不斷加身,關羽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一位被儒釋道三教共同供奉的神祇。

關公銅坐像

在下篇裡,展覽展出了大量後世對三國故事的再創作:《演義》成書後,各地出版商競相出版。

據統計,在我國,僅在明清時各地民間「書坊」刊行的《三國演義》,僅流傳下來的版本就有不下百種。

《三國志》善本/刻本

於是,從血肉豐滿的真實歷史中生長出來的三國故事,便不斷抽條發枝,生長成籠罩了所有中國人精神世界的參天大樹。

在古典時代,它用戲曲、評書和小說,滋潤從市井到廟堂的想象力;在現當代,人們在遊戲裡親身體驗時代的波譎雲詭、英雄們的縱橫捭闔,又在影視、音樂、文創、餐食、cosplay、甚至於生活的方方面面中得以一再創作,讓傳說的血肉豐滿地到場。

《三國演義》繪本、《三國演義》連環畫
楊柳青年畫《當陽長板坡》

隨著《大三國志》展在成都武侯祠博物館的展出,當有關史實,亦有關想象的所有一切在蜀漢的心臟落地,我們彷彿用屬於網絡時代的方式,參與到了一千八百年來蜀地居民在這座祠堂、這座陵園中,對那個時代的不斷祭奠。

在這場儀式般的展覽裡,我們不但能夠看到,而且能聽見、聞到,甚至觸摸到這說不盡、道不完的,永遠的三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