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深度解讀催淚神片!超越時空講故事,把「漢尼拔」變成了失憶父親

2021-06-18 23:53:53

親情題材的電影並不少見,但是像《困在時間裡的父親》這樣一舉奪得影帝和「最佳改編劇本」小金人的親情題材電影則不太尋常。拋卻疫情導致的頒獎季「歉年」的天時地利,安東尼·霍普金斯奧利維亞·科爾曼兩位影帝影后坐鎮,跨越了時間與空間,呈現出新的敘事格局的過硬質量,依然是《困在時間裡的父親》的催淚密碼

這是一部非常「倫敦當代」的電影,無論是場景、色彩還是音樂的搭配,都透出一股濃郁的倫敦調性。當「漢尼拔」霍普金斯和「安妮女王」科爾曼變身為一對普通的父女,一種超越時空的錯亂感油然而生。

當然,導演的巧思不僅在於此,而是在於他做到了跨越一切文化、語言、時代的屏障,探討了人類的終極母命題,並通過各種打動人的細節以及富有層次的敘事,挖掘出了讓所有人都產生共鳴的情感,宛如一部精緻動人的小劇場話劇,將戲劇的「沉浸感」帶入觀影過程。「住進養老院、請護工還是親自照顧患病痴呆父親」,這個糾結的命題,也是每一個「家有一老」的孩子需要解決的難題。

一場關於時間的「困局」

非線性感官敘事,是這部電影最大的亮點與看點之一。「離」而不亂,則更加體現出了導演的功力。

作為一名劇作家,本片是導演佛羅萊恩·澤勒最有名的戲劇《父親》的改編。所以整部電影的運鏡、構圖、剪輯都透露十分「學院派」的規整,同時也有深刻的戲劇技巧烙印。使用了超越畫面媒介敘事能力的「障眼法」,為電影畫面傾注了獨屬於文字這類「冷媒介」的想象力和思辨力,在「考驗」觀眾的同時,也為觀眾呈現出了一種前所未見的視聽體驗。

使用非線性感官敘事與剪輯的終極原因,就是為了模擬阿茲海默症患者的真實心理狀態與思維方式,從而引起有相似經歷的觀眾的共情,形成劇場質感的「沉浸感」以及「交互式」的全新觀影體驗。電影甚至使用一個不可靠的敘事者——阿茲海默症患者的視角,用敘事陷阱跨越了代際關係,模糊了角色的身份,將毫無防備的觀眾帶入了一場「時空騙局」中。

相似的場景與構圖

電影為觀眾呈現出了三個極其相似的場景:開篇暖色調的公寓;中間冷色調的公寓;結尾的冷色調的養老院。這三個場景的佈局和結構都極其相似,而實際上,在真實線性時間線上存在的,只有父親居住的養老院。而電影前期出現的所有父親居住的自己的公寓、女兒的公寓,都是年邁混沌的父親根據自己眼前所見景象以及記憶碎片拼湊出的自認為熟悉、具有安全感的環境。

養老院與「父親的公寓」場景的相似性

這也解釋了為了影片前期暖色調的女兒公寓和冷色調的父親的公寓有許多相似、可以重合的佈局與裝潢,然而這些裝潢又時常「穿幫」式地出現、消失。比如父親的服裝會突然變成養老院的睡衣,畫作會突然消失,本應該是書房的走廊鏡頭的房間會突然變成雜物間……

突然消失的畫作

除了身處環境的「空間」陌生,片中人物出場與故事轉變的「混亂」,也來自於孤獨的父親的「腦補」。整部電影由「父親視角」與「女兒視角」交叉並行。「父親視角」的情感常態是:「不想去養老院,也不想要護工」,情感高潮是「被女婿謾罵、思念已逝的小女兒」;而「女兒視角」則是線性的:在妹妹意外後獨立照顧患病父親,過度勞累無力照顧父親,將父親送進養老院。

但是由於父親的記憶衰退,以及深度潛意識中對於女兒陪伴的渴望,以及對於已逝小女兒的思念,他只能將自己記憶深處的渴望繼續投射到現實中,製造出一場「記憶騙局」。這也解釋了為何醫院的男護工會變成父親眼中的「法國女婿」,甚至「討厭」的前女婿,女護工會也會以自己四年已久的小女兒的面孔出現。

與小女兒長相相似的護工

除了道具與場景的提示,影片中關於時間的多重隱喻也同樣在「提醒」觀眾保持理智。父親每一次丟失手錶,都意味著時空要錯亂一次,父親每一次關於事件的提問,也意味著丟失了關於時間的概念以及應有的記憶。電影為觀眾營造出了一場大型的沉浸式的夢境,和夢境的邏輯類似,清醒的觀眾一旦發現了「邏輯謬誤」以及bug,一切栩栩如生的幻想就會瞬間傾塌,從而愈來愈接近真相,最終走向現實。

一方面打亂敘事,用現實與夢境的充分融合給予觀眾困惑、不安的沉浸式體驗;另一方面又用足夠的線索與暗示,使電影達到「錯而不亂」的效果,結構嚴謹有序而不是一場錯亂的流水賬日記。電影通過「間離」的擾亂放大了觀眾的所有感官,揭露出了現實生活中最殘酷的真相:在「父親視角」的夢境敘事中,恐懼的時空錯亂是阿茲海默症患者時刻都在經歷的恐懼與不可抗的迷失,而在「女兒視角」的現實敘事中,最殘酷的悲劇莫過於看著父親一步一步走向混沌與痛苦,自己卻被生活所壓,精疲力竭,無能為力。

好的電影,沒有一處閒筆

電影並非懸疑片,但懸疑的視聽氛圍塑造以及暗藏線索等慣用懸疑片手法依然為電影增色不少。四平八穩的運鏡以及對稱、工整的構圖除了在心靈上對觀眾進行莊嚴的壓迫之外,也賦予了電影一種《閃靈》質感的反差式多層次的未知恐懼。

歌劇,是電影的主要配樂組成,也是為電影塑造「高級感」氛圍的重要利器。開頭的配樂是典型的英國巴洛克音樂,中文譯名為《冷之歌》,選自《亞瑟王》組曲,由英國皇室的御用作曲家亨利·普賽爾所作。

這段音樂除了在開場烘托出正片電影沉鬱、悲涼的氣氛,同時也是一種呼喚文化覺醒的「有源音樂」。配合著這段詠歎調莊重、冷冽的音樂氣氛,凝視著倫敦城市的街景,聆聽著樂曲中讚歎的亞瑟王,電影對於「祖先」與「血脈」等人類學議題的呼喚就增加了電影的社會性質感。配合著電影后續對於「父親」公寓中藝術化、具有英國文化氣息的陳設(國際象棋)、裝潢(凱爾特風格雕塑)更能看出電影在美術設計中對於歐洲文化同源的巧思

此外,在「第二天」的劇情中,老爺子的耳機中傳出了意大利歌劇貝里尼的名作《諾爾瑪》中最著名的詠歎調《聖潔的女神》。而比才的歌劇《採珠人》中的詠歎調《我彷彿在花叢中》也出現在了電影的歌劇唱段中。英國的老爺子愛聽歌劇,彷彿和我們的爺爺愛聽秦腔一樣;英國的老爺子愛下國際象棋,彷彿和我們的老爺子愛下象棋一樣,沒有什麼分別。然而這兩段歌劇的選擇,配合著其餘臺詞,除了暗示「父親」的中產身份,還有對其依然「年輕」的心境的暗示

兩段歌劇描述與凝視的對象都分別為女性。電影中的女性角色同樣也代表著父親的渴望與救贖。對於大女兒,父親渴望陪伴與關愛;對於小女兒,父親則是無盡的思念;然而對於女性護工,父親表面抗拒,實際上則渴望女性護工的陪伴,從他費盡心思,只為博那位長得像小女兒的護工一樂就可見一斑。以至於在電影最後,至暗時刻的父親開始呼喚自己的母親。聲樂與敘事結合,將「父親」多層次的情感寄託躍然銀屏之上,與上文的文化暗示同構為了極具媒體的「有源音樂」,處處彰顯著導演的巧思、不凡的品味與功力。

好的表演,從不侷限於「人設」

除了敘事與視聽的創新,本片最具看點的莫過於影帝影后的同臺飈戲,貢獻出了一場連貫、具有層次且深入人心的「教科書」級別的表演。

安東尼·霍普金斯曾因在《沉默的羔羊》系列中飾演漢尼拔而名聲大噪並獲得了64屆影帝小金人,後來又在科幻劇集《西部世界》中強勢迴歸賺足了存在感。在《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安東尼·霍普金斯則完全洗去了他在驚悚懸疑片中一貫的「危險又迷人」的形象,以一個真實、情緒層次豐富的父親形象示人。

安東尼·霍普金斯 《沉默的羔羊》飾演漢尼拔博士

無論是線性的人生即將消弭殆盡時的迷惘與社會地位和性格賦予的不甘,還是對於青春、陪伴的渴望,以及最後迴歸兒童狀態,尋找母親時的脆弱、孤獨和絕望,都被霍普金斯演繹地恰到好處。誰還能想起這位慈祥可愛又可憐的「父親」20多年前曾經是一個冷酷乖張的「連環殺人魔」呢?霍普金斯憑藉此作,以84歲的高齡再次豪奪影帝,併成為了「最年長」的奧斯卡影帝,絕對令人心服口服。

此外,在電影中扮演女兒的是2019年憑藉《寵兒》榮獲影后小金人的奧利維亞·科爾曼。相比起《寵兒》中陰鬱複雜變態的安妮女王。

奧利維亞·科爾曼 《寵兒》飾演安妮女王

《困在時間裡的父親》中接地氣、脆弱的女兒其實是一個更具有挑戰性的角色。因為越平常的角色,越不容易具備情感爆發和具有表現張力的抓手,也越不容易有「記憶點」,從而淪為平庸。好在科爾曼並沒有被霍普金斯的光環所淹沒,輾轉與兩個視角中的女兒角色,演繹出了角色本身的尋常性和立體性。

值得一提的是,《神探夏洛克》中麥考夫的扮演者馬克·嘉蒂斯也在本片中露臉,本片可謂是「歉年」中難得一見的歐洲「全明星」陣容。

除了敘事、規整的視聽語言和影帝影后們如臻化境的演技,電影在老齡化背景下也具有強烈的社會意義,畢竟無論在哪個時代,「動人」都是好電影唯一的標籤。

在電影的最後,父親依偎在護工的懷中,像是迴歸到了自己的母親的懷抱中一樣,此時,女兒已在巴黎遠去,一個搖鏡頭將觀眾的視線從演員轉向了窗外隨風搖曳的大樹,結合電影呈現出的多層次的養老矛盾以及白髮人送黑髮人的遺憾,呈現出「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而親不待」的遺憾與落寞,充分證明在親情議題上,東西方的文化是共通的。

電影中還有一個值得玩味的鏡頭,那就是對於女兒從巴黎寄來的明信片《花神》的特寫。這幅畫作再結合其背景——龐貝古城出土的著名壁畫,透露了「稍縱即逝的美好」的隱喻,也恰巧直擊《困在時間裡的父親》的意涵第三層——關於死亡教育與存在的意義

無論是身患阿茲海默症的老人,還是每一個平凡的人,都是孤單地來到這個世界上再孤單地離去正如海德格爾提出的關於「向死而生」的概念一樣,討論存在的空間、意義,最後得出悲涼的內核與虛無的延展,不是一種悲觀主義,相反,可以激起人們更加明白生命的價值。「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生命,恰巧也是一場稍縱即逝的美好。

經歷了疫情的洗禮後,「家庭」、「家人」與「穩定」似乎成為了人們心嚮往之的議題,而人口老齡化以及養老問題也是許多現代人心頭的沉石。導演使用本片給予了阿茲海默症老人極大的人道主義關懷,同時,更加啟發其餘的觀眾珍惜現存的一切。

人對死亡的恐懼實則源於對線性時間的未知。所以從這種意義來看,本片似乎又被賦予了一層神諭的教育意義。它赤裸裸地揭開了人類的傷口,將人終將孤獨的殘酷議題暴露出來,卻又給予了關懷與教導,以消弭恐懼。看似困在了時間中,實則超越了時間,正視深淵從而超越一切未知與恐懼。

用歐洲文藝電影的視角輔以打破常規敘事格局的敘事手法,將尋常的親情議題與具有時效性的「老年」主題電影呈現出了不尋常的深度和「後勁」。雖然有人嘆其過譽,但豆瓣8.7的評分以及自來水的好評依然說明了,《困在時間裡的父親》在「後疫情」時期急需「治癒」和反思的頒獎季獨樹一幟,非常值得隔絕掉一切外界環境的侵擾,在大銀幕上繼續這場神聖的觀影儀式。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