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格格不入」的河南衛視,能讓多少資本「臉紅」?

2021-06-19 12:50:58

最近的熱-搜非常熱鬧,不僅有影視圈的消息,娛樂圈的消息,連帶著文化圈也有消息。

而且還是一次來倆,一個美一個怪,一個驚一個喜。

第一個是這兩天依舊很有熱度的「清華美院畢設作品發佈會引發質疑」的討論。

事情的起因是清華大學在油管上發佈的一個視頻,視頻的主題是「清華美院2021年大學生時裝週發佈會」。

視頻裡的模特妝容奇特不說,全是「眯眯眼」妝容更是引發網友熱烈討論,甚至由這個妝容上升到了另一個層面的質疑——「以洋為綱」。

這裡咱們就不展開聊,時至今日,清華美院還沒有給予迴應。

另一個則是火了整整一週的「河南衛視殺瘋了」,引發了10.7億的閱讀,21萬的討論。

這場轟動全網的討論,來源於河南衛視端午奇妙夜的一個舞蹈《祈》(又名《洛神水賦》)。

《祈》究竟有多火?

據河南衛視官方統計,播出之後的兩天四十八小時,「端午奇妙夜」上了整整19次熱搜,每一次都是都網友個「擡」上去的,微-博相關話題閱讀量超過三十億。

水下舞蹈《祈》,是以洛水之神女為靈感。

這支舞蹈只有100秒,但每一個畫面都堪稱「神仙」。

配色大膽,服飾上是橙紅與翠綠的碰撞,在水下特別的光線映襯下,宛若「朝霞」和「淥波」。

舞者更是化身「洛神」,時而拂袖起舞,時而撥裙迴轉,水隨舞動,衣袂翩躚。

不誇張,只需要100秒,洛神衣袂飄飄的神韻就能完美地呈現在我們眼前。

它的驚豔讓人語塞,我們只能感嘆原來《洛神賦》裡「翩若驚鴻,婉若游龍」的描述是真的。

作品火出圈,但主創在回答《新京報》採訪時卻說:

「其實火的是這個作品,是我們的中華文化,而並不是我這一個人。」

01 真好,河南衛視出圈了!

我們常說,中華上下五千年。

但怎樣才能更好的瞭解我們的歷史,是個問題,還是個難題。

這裡借用網友的一句話:百年曆史看上海,一千年歷史看北京,三千年歷史還得看河南。

1922年,廣東人梁啟超北上,在河南開封發表演說:

「唯他省似尚可緩,可以代表我國五千年文化之河南,則萬不可緩。」

河南,地處黃河中下游,是中國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至遲在50萬年前就有人類在這裡生息和繁衍。

從三皇五帝開始,先後有20多個正統朝代先後建都或遷都河南,中國八大古都河南佔有四個,在歷史文化底蘊上,河南衛視有著先天優勢。

其實河南衛視的出圈,從年初就在蓄力,只不過到端午奇妙夜才徹底爆發。

截至目前為止,河南衛視已經拿出了四檔驚豔眾人的節目。

分別是春晚、元宵、清明、端午。

誰能想到,河南衛視這個「二流」衛視平臺,在「民心所向」的央視春晚和各大衛視流量明星攻勢下,憑藉一個舞蹈節目《唐宮夜宴》成為春晚圈的最大黑馬。

短短三天,《唐宮夜宴》在抖-音上的播放量突破4億次,並很快衝上熱-搜榜第二位,播出五天,相關話題閱讀、視頻觀看量超27億次。

只消看過一遍,那群嘴含棉花,可愛俏皮的唐宮小姐姐們就不可能忘掉。

從表演到轉場,從實景到特效,又有誰能看出來,這次的春晚會是500萬成本的作品。

更可怕的是,緊隨其後的高水準元宵節奇妙夜,竟然只是電視臺回饋觀眾的趕工之作,前後共花了10天。

還有清明奇妙夜的《紙扇書生》,端午奇妙夜的《龍舟舞》,每一場表演都是既有節日氛圍,又展現出來河南特有的文化符號。

毫無疑問,河南衛視近半年來的瘋狂出圈,有一個非常突出的關鍵詞——「文化」。

那,這是不是意味著地方臺「娛樂至死」的時代結束了?

02 「娛樂至死」的時代結束了?

河南衛視終於有了它自己的暱稱——「大象臺」,這是一個「二流」衛視走向「主流」衛視的標誌。

但和走「娛樂」路線的其他「主流」衛視不同,大象臺藉著地域優勢,走出了自己獨特的花路。

當芒果臺還在致力於怎麼將觀眾的目光從「姐姐」轉向「哥哥」時,當藍臺還在把一套遊戲「裝」進不一樣的外殼成為一個新節目時,大象臺卻甩開了資本牟利的訴求,打出了他們獨有的「王牌」——文化牌。

網友從《祈》開始,對這個寶藏電視臺進行「考古」和「深挖」,然後發現,河南衛視一直以來倡導的就是「文化立臺」。

1994年,它開設了戲曲綜藝《梨園春》。

這個節目至今已有26年的歷史,是中國生命力最強的電視節目之一,致力於內容的做法讓《梨園春》不僅在觀眾中收穫極高口碑,還獲獎無數。

囊括「星光獎」、「金鷹獎」、「蘭花獎」等國家級電視大獎不說,更是收穫了美國《哥倫比亞新聞評論》中文版評選的媒體行業的「中國標杆品牌」稱號。

2004年,武術比賽節目《武林風》開播,幾乎所有中國搏擊界精英都曾在這裡留下過足跡。

節目還會定期走進美國、澳大利亞、馬來西亞、日本、德國等十餘個國家和地區,通過比賽或者演出來進行交流,將文化輸出真正做到實處。

還是這一年,鑑寶類綜藝《華豫之門》開播,2013年,《漢字英雄》和它的姐妹篇《成語英雄》開播。

河南衛視的節目,總是給人一種「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的感覺。

眼前這個代表作是《祈》的端午奇妙夜,它也一樣不走尋常路。

這檔節目由7個節目組成,沒有「大而美」的主舞臺,沒有主持人串詞,沒有流量明星,甚至連時長只有41分鐘。

每個節目各自獨立,卻又保持著統一的風格,更重要的是,每一個節目都能震撼到我們。

這樣的效果,能讓多少精於算計的「資本」臉紅不已呢?

還是拿《祈》舉例,這個節目共有7個執行團隊,為了拍好,團隊輾轉去了象山影視城、上海圖工水下攝影基地等8地進行拍攝,光是拍攝就花了三天時間。

舞蹈中讓人歎為觀止的「飛天」,是舞者死命拽著魚線、穩定身體才完成的,而魚線的尖銳也在她身上留下了道道傷痕。

努力終究沒有白費,這個舞蹈破圈了。

除了《祈》,端午奇妙夜裡還有讓人夢迴盛唐,近距離感受神都洛陽氣魄的《麗人行》;

有用RAP形式唱出中藥藥名,也讓我們記住了那個醫聖董仲舒其實就是河南人的《醫聖傳人》;

有無縫切換開封府清明上河圖的古畫和實景,把古典和現代的美完美展現出來的《唐印》;

其實觀眾喜歡看什麼,誰也不知道,有時候甚至連觀眾自己都不清楚。

但同時有一點是明確的,觀眾知道自己不喜歡看什麼,也能從節目的呈現看出一檔節目的立意和用心。

河南衛視的這次「表演」,就是拿「文化」當做敲門磚,它相信中華兒女骨血裡一直存在的東西,能夠讓我們產生共鳴。

事實上,也確實如此,如此看來,「娛樂至死」真的不奏效了。

發現了沒,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河南衛視和其他地方臺的做法都格格不入,甚至可以說是「攪局者」。

03 是「娛樂」的攪局者還是「文化」的先行者?

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需要大象臺這樣的「攪局者」。

事實上,不僅今年,也不僅僅是河南衛視,從前幾年開始,帶有「傳統文化」標籤的任何作品就一直很受人關注。

作為觀眾,我們感受最深的就是文化類國綜的崛起。

2013年《中國漢字聽寫大會》,2014年《中國成語大會》,2016年《中國詩詞大會》,央視的三大品牌文化節目接連引發全國熱議。

這三個節目從國人耳熟能詳的文化標籤入手,帶動起國人對於文化的熱愛,緊接著,更多文化類國綜開始如雨後春筍般出現。

有從書本入手的《一本好書》,有從書信切入的《見字如面》,有「和詩以歌」的《經典詠流傳》......

有走「詩歌庭院雅集」路線的《鄰家詩話》,有另闢蹊徑的《了不起的長城》......

越來越多文化國綜的出現,從不同角度,不同切入點,換著法子給我們展現我們厚重的文化。

與此同時,影視劇方面也不甘示弱。

從以唐朝為背景的《長安十二時辰》到以宋朝為背景的《清平樂》,影視劇的製作開始對還原歷史上心了。

國漫領域,從《大魚海棠》的「土樓元素」開始,也越來越多國漫開始引入傳統元素。

小範圍出圈的《白蛇緣起》《大聖歸來》均是如此,「炸」翻國漫領域的《哪吒》就更不用說了。

但是對於大眾傳媒來說,電視臺的影響力才是最大的。我們願意相信,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從這開始。

所以原來,這個所謂的「攪局者」倒是先行者,在前期它不會被資本所看好,但是一旦爆發資本就會追隨。

因為文化類標籤的作品越多,就說明它是有市場的。看的人也就越多,我們的「文化自信」自然而然就有了。

讓我們再回到開頭說的兩個高熱度話題。

一邊是想要符合國際審美的現代時裝秀,一邊是丟掉「以洋為綱」,憑藉自身實力就舉起國人「文化自信」大旗的河南衛視。

誰驚誰喜,一目瞭然。

其實比起排場上的面子,觀眾更在意的是文化傳承的裡子,尤其是在這樣一個傳統節日裡。

說到這裡,我們再回過頭來品味網友對《祈》的評價,就更能懂得這句話的意義所在:

「你看,

根本就不用刻意煽情,精華的文化本身就會讓人感動。」

青石電影編輯部 | 老孟

本文系青石電影原創內容,未經授權請勿以任何形式轉載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