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他是初代網紅,一出手又是爆款

2021-06-21 09:10:48

這是短視頻爆發的時代。

幾乎全民都在刷,全民都在拍。

的確,太方便了。

只要一個手機,簡單剪輯就可以發到抖音、快手、B站。

說不定,你不經意的一個視頻就火了。

不過今天,魚叔想把時間回溯到八年前,那個抖音尚未出現,快手剛剛轉型,B站還是個孩子的年代。

當時,就已經有一個短視頻系列橫空出世。

直到現在,它依然是短視頻領域裡難以超越的IP。

甚至連創作者叫獸易小星本人,都再沒有一個作品能夠超越它——

《萬萬沒想到》

《萬萬沒想到》的成功,首先歸功於時代。

2004年,被大家稱為「周星馳最後一部無厘頭」的《功夫》上映。

從這之後,港式喜劇開始走向了衰落。

後來爆火的沈騰賈玲等喜劇新秀還遠未出圈。

很長一段時間裡,喜劇的山頭雖時有爭鬥,但始終無人加冕。

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來自東瀛的搞笑IP異軍突起,風靡一時。

有一定網齡的朋友,想必已經知道魚叔要說的是什麼。

對,它就是《搞笑漫畫日和》

殘念的表情,鬼畜的畫風,莫名其妙的冷笑話,讓人過目難忘。

直到現在,《日和》也在人才輩出的表情包陣營裡牢牢地佔有一席之地。

其實從某個角度來說,冷笑話跟無厘頭是相似的。

故意將毫無聯繫的事物進行莫名其妙的組合串聯或歪曲,達到逗人發笑的效果。

並且在笑過之後仔細一想,又從中品出了几絲諷刺的餘味。

從2005年第一部到2010年第四部,冷笑話的概念已經深入人心。

時機條件已經成熟。

天時,網絡視頻平臺的崛起,造就了史上最低的「影視准入門檻」。

地利,港式無厘頭與日式冷笑話,在這裡發生了奇妙的共鳴。

人和,觀眾對於喜劇作品的審視還不像現在這般苛刻,有大把的創作空間。

於是2013年,《萬萬沒想到》一飛沖天,用一種意外走紅的方式登上喜劇山頭。

「我叫王大錘,每天都是從五萬多平米的床上醒來。」

「出任CEO,迎娶白富美,走向人生巔峰,想想還有點小激動呢。」

「想起那天下午夕陽下的奔跑,那是我逝去的青春。」

這些曾經火遍了整個互聯網的流行金句,哪個衝浪少年不是耳熟能詳?

不光是傳播夠廣泛,它的口碑也很出色。

至今在豆瓣仍有8.3的評分。

就這樣,叫獸易小星、白客搭乘著時代快車,讓《萬萬沒想到》一舉成為現象級的作品。

其實在拍攝手法上,它借鑑了法國的一部短劇《總而言之》。

但對於這樣一部低成本之作,它身上惡搞的屬性足以沖淡形式上的相似。

《總而言之》

這種低成本製作帶來的粗糙感,還構成了一種獨特的喜劇元素,天然帶著挑戰權威的諷刺。

主角王大錘是龍套演員,是被拖欠工資的打工人。

電視劇演到一半突然插播廣告,打著做主題遊戲的旗號結果全是套皮。

荒誕與真實的拉扯,困惑與恍然的碰撞,才是創作的核心。

用今天的眼光來看,它其實有著非常現實化的故事藍本。

只是用了一種出其不意的表現形式。

令每個情節的錯落都在觀眾的意料之外。

——但如果仔細去想,卻又都在情理之中。

比如《低成本武俠》這一集。

王大錘一連打敗三個敵人,竟然全是同一個演員所演。

特效拉胯到只有幾個大字,還沒出招對方就直接躺倒。

高潮部分的打鬥更誇張,簡筆畫小人一通張牙舞爪。

是學了一週flash的效果沒錯了。

意料之外,是劇情邏輯的落差。

情理之中,卻是對於現實的映射。

其諷刺的正是很長一段時間內國產古裝劇的通病——俗套、千篇一律的劇情。

還有《一起玩甄嬛》這一集。

王大錘是個策劃,接了個項目要把《甄嬛傳》改成遊戲。

於是他給出了這樣幾個方案:

一,把甄嬛的頭像放到8x8的方格里,三個或三個以上相同頭像就可以消除。

二,華妃罰甄嬛跪,甄嬛不跪,華妃要殺了甄嬛,於是甄嬛便開始跑。

三,華妃吐東西打甄嬛,阻止甄嬛進養心殿給皇上侍寢。

沒錯,就是消消樂、神廟逃亡和植物大戰殭屍。

在國產遊戲尤其是手遊井噴的時期,這種套皮的坑錢遊戲長時間地充斥著市場。

搞來IP,喊得響亮,結果成品都是縫合怪。

《一起玩甄嬛》諷刺的正是這類現象。

《最強選秀王》這一集更誇張。

說是選秀,實則比慘。

簡直就是最強比慘王。

上臺的選手要麼身體殘疾,要麼家人去世,有沒有才藝根本不重要,只要誰更慘誰就會獲得更多支持。

結局也是諷刺無比:

一個已經去世的選手獲得了冠軍,甚至還辦了籤售會。

還能跟千年女屍爆緋聞。

這諷刺了當時的選秀節目,動不動就用「賣慘」作為爆點來博出位。

為了收視率,隨意消費觀眾的同情心。

當現實中的這些不滿被刻意誇張、放大,用影視的形式表現出來。

觀眾看到的就不單是笑料,更是在諷刺中獲得了狠狠出了一口惡氣的暢快淋漓。

《萬萬沒想到》之所以深受年輕人的喜愛,不止敢於「諷刺現實」,還非常會「玩梗」

還是《最強選秀王》這集,現場評委反覆唸叨著同一句話:「給你點32個贊」。

這句話是不是很熟悉?

其實「32」是來源於《中國好聲音》的一個梗。

當時作為導師的楊坤為了跟其他導師搶學員,經常說「我今年有32場演唱會」,以此吸引人加入自己的隊伍。

只是他的32場演唱會一直停留在口頭,直到《中國好聲音》的風頭過去也沒能兌現。

於是「32」就變成了一個自帶調侃意味的說法。

現在回看。

《萬萬沒想到》的走紅從根本上來說,反應的是在無厘頭逐漸成為昔日輝煌的時代裡,人們對於這種特殊喜劇形式的緬懷。

喜劇的形式日新月異,無厘頭的輝煌卻一去不回。

純粹的無厘頭喜劇越來越難看到。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