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看這部《守島人》,中間幾度想離場丨現實說

2021-06-26 13:11:00

上映8天,改編自「時代楷模」王繼才真實事蹟的電影《守島人》票房突破5000萬元。

這是一個令人頗感訝異的成績,畢竟近年來英模片也拍了不少,但能在票房上成功的卻少之又少。原因無他,觀眾很難接受這類影片不加掩飾的說教了。由於有真人真事打底,又決定了英模片很難做到類型化,導致它早已成為國內電影市場上失落的類型。

《守島人》之所以能成為例外,一是在於起用了劉燁、宮哲、侯勇、孫維民、宋春麗、張一山等明星陣容。二是源自於主創的不計較、不糊弄,從橫跨幾十年的道具到演員的表演,都突出了一個真實。最後可能因為在涉及到「為公」「為私」的價值取向時,影片的表達較為剋制,多了幾分尊重,少了些許說教。

觀影途中,我數次想要離場,倒不是因為拍得不好,而是因為他們太難了,也太慘了,實在不忍卒讀。尤其是雨夜在孤島上生孩子的那場戲,看得人緊張、憤怒、嘆息……

「我們自古以來,就有埋頭苦幹的人,有拼命硬幹的人,有為民請命的人,有捨身求法的人。雖是等於為帝王將相作家譜的所謂‘正史’,也往往掩不住他們的光輝,這就是中國的脊樑。」這句話,王繼才用自己的一生去證明了。

過關

「只要組織信任我一天,我就一天不離島。」

上世紀80年代,正當全國大搞解放思想,人人都想為自己博個好前景時,王繼才(劉燁 飾)選擇背起行囊,前往黃海上兩個足球場大小的開山島,為祖國放哨。在他之前,放哨人已經換了四撥,最長的待了也不過13天,而王繼才一守就是32年。

雖是與世隔絕的孤島,卻非世外桃源,王繼才面臨著重重難關。

首先要和惡劣的生存環境鬥。海上的天氣變幻莫測,雷雨天氣說來就來。每當這時,開山島就像汪洋中的一葉扁舟,彷彿隨時都會被打翻。在沒有電的環境中,王繼才不知道在多少個風雨交加的日夜,拿起破盆,敲得咣咣響,為遭難船隻指引著方向,無數漁民靠他活了下來。

老天並不會因為他救人的善舉大發善心,海上的溼氣每時每刻都在侵襲著他的身體,島上的蚊蟲恨不得以他為食。

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王繼才每天堅持升國旗,唱國歌,寫海洋氣象日誌,並用望遠鏡巡視海域。

這一巡視,他就迎來了自己的第二大難關:海上犯罪。一旦發現走私船,他就得趕緊用島上那部老掉牙的電話向上級報告,破壞走私船的交易。

有時,邪惡勢力會糾集大隊人馬「攻島」,王繼才作為唯一的守島人,與來犯之敵戰鬥,每次都被揍得鼻青臉腫。影片對這部分的描述諱莫如深,但我們能夠想象到,王繼才在守島的過程中,經歷過多少誘惑,品嚐過多少危險。

他不是孤兒,有自己的家庭,父母尚健在,妻女安好,明明相隔不遠,卻幾乎難以相見。縱然有國家大義這頂帽子,王繼才還是會陷入自我掙扎,常常一睜眼就念叨「今天是不是會有人來接我的班」,要麼是午夜暴雨如注之時,癲狂地跑出房屋,不顧一切地想要回家。

人可勝天,可抵誘惑,可御外敵,但對於一個有情有義的人來說,親情一關最難過。

妻子心疼他,上島跟他一同面對。

愛情

「你守島,我守你。」

王仕花沒有丈夫那麼崇高的理想,只是因為不忍他一人受苦,便辭去教師的工作,毅然踏上孤島。雖然充分理解丈夫的選擇,但她還是在給他擦背的時候,摸著那些傷疤紅了眼眶。

不得不說,愛情是一劑良藥。孤島迎來了女主人,就添了一分歡聲笑語。

兩人很快就學會了苦中作樂,王繼才用海螺給她做頂帽子,戴上叮鈴鈴作響;王仕花閒來給他唱一首拿手的《回孃家》;王繼才像小孩子一樣炫耀他精心寫的氣象日記;王仕花陪他和狗一起玩無聊的撲克牌……

兩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將荒島開墾出來,種上蔬菜,卻又得在暴雨來臨時保護菜苗。他們一起升旗,一起唱國歌,一起面對孤島的來犯之敵,臨睡時看著兒女的相片,日子倒也不覺得苦了。

他們甚至在島上來了一場最原始的接生,那是一個現代女性絕不應經歷的苦痛。那天夜裡,島上迎來了一個新生命,而王繼才隔海含淚送別父親。

此情不該人間有,你很難想象,有這麼一對夫妻,在一座不知名的小島上,守著島嶼,守著國家,守著自己的家,就這麼守了三十多年。

在他們極少接觸的外界,是時代翻湧的滾滾浪潮。

虧心

「人這輩子,能幹好一件事,就不虧心,就不白活。」

這是王繼才經常唸叨的一句話,或許是因為這是他一直踐行的人生信條,又或許是他思想掙扎時的自我安慰,但更像是他幾十年如一日埋頭苦幹後參透的人生哲理。

說起來,王繼才也有「偽裝」。他曾經激動地罵當初攛掇他上島的王部長(侯勇 飾)是騙子,不止一次地讓對方找人接替他,讓他下島。但在王部長重病之時,王繼才對他說了掏心窩子的話:我其實早就不想離開開山島了,卻還讓你一直不斷地找人。

一方面,在島上過夠了苦日子,他想讓始作俑者有些負罪感是人之常情;另一方面,這些言不由衷的話未嘗不是給自己打個掩護。

要知道,在那個社會思潮發生巨大變化的年代,「人人為公」的理念慢慢成為了過去時,「為私」被大膽地講了出來。像王繼才這樣的人,倘若對別人堂而皇之地說出「為了國家,犧牲自己」之類的話,是會被視為另類的,甚至會被人當成「傻子」,遭人取笑。

所以,他一方面有所抱怨,另一方面又從未想過要離開自己的崗位。

當初選擇上島,是因為組織信任,而自己又是革命士兵的後代,理應做好表率。他說,「老一輩拋頭顱,灑熱血,我在這犧牲一點又有何難。」

也因為年少輕狂,想跟家裡人證明自己的男子漢氣概,證明自己不是個孬種。

後來不願離開,是因為他在這裡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價值。當那些漁民團團圍在島的周邊,發自肺腑地喊他「島主」時,王繼才一邊奔跑,一邊揮手,想必心裡是極其歡喜的。他對漁民、對組織和國家,都做到了不虧心。

但他終究還是虧心的。妻子陪著他受了一輩子苦不說,兩口子一年也就能領幾千塊錢的工資,連兒子的上學費用,都得女兒去菜市場打工掙,更別提給父母養老送終了。

因為不向海上的惡勢力妥協,不但他們的安全無法保證,就連他們的孩子也常常因為遭受人身威脅而不敢去上學……

而在影片之外,我們不難了解到各種細節。比如,他在島上用過的兩百多面五星紅旗,居然是自掏腰包;在王繼才去世後,當地迅速徵召了一支幾百人的隊伍,實現了守島輪崗制。原來,他也不是必須獻出自己的一生,很多問題其實可以解決。

但可惜的是,這些都被影片迴避了。正因如此,《守島人》雖然在票房和口碑上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我並不能據此認為它在英模片上取得了重大突破。

因為看完後,雖然接受了一番思想教育,但我心中的疑惑依然不能消除。

【文/許心強】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