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霸佔流量的不再只是明星。科學家也頻頻登上了熱搜。但有意思的是,幾乎全是男性。這也牽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對於科學家的印象好像永遠都是以男性為主。縱觀
2021-06-27 07:31:05
今年以來,霸佔流量的不再只是明星。
科學家也頻頻登上了熱搜。
但有意思的是,幾乎全是男性。
這也牽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
我們對於科學家的印象好像永遠都是以男性為主。
縱觀全球範圍,女性身影在科學界也十分少見。
這究竟是為什麼?
科學界的女性地位到底有多低?
今天,魚叔也想借一部紀錄片,來聊一聊科學界中的性別偏見。
網飛最新上線了一部紀錄片《科學家的模樣》。
豆瓣9.2分,口碑相當不錯,非常值得一看。
這個片名的由來,暗含著一個隱喻:
如果給你一支筆來描繪科學家的模樣,你會怎麼畫?
想必絕大多數人都會先勾勒出一個男性的輪廓。
這幾乎約定俗成,是大家潛意識中都認可的觀點。
由於歷史的侷限性,大部分著名的科學家幾乎都是男性。
在諾貝爾自然科學獎(包括生理學或醫學、化學、物理學)近600位獲獎者中,女性科學家只有區區約20人。
在上個世紀前中期甚至以前,從事科學研究的女性真的太少了。
直到女權運動的不斷推動下,女性才開始更多地投入到科學領域。
然而,即便能夠參與到科學研究,也仍然會遭到性騷擾的情況。
很多人或許難以想象,在這個匯聚人類最高智慧,引領人類未來發展方向的神聖殿堂。
居然也存在著性騷擾,遍佈著性別歧視。
就連堂堂諾貝爾獎得主都會身陷醜聞。
先說一位叫南希·霍普金斯的生物學家。
她的學習生涯,只能用「天才」一詞來總結。
16歲便考上全美首屈一指的女子學院——拉德克利夫學院(後來被整合進哈佛大學)。
之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擔任物理學教授40多年。
在癌症相關的研究上成績顯著,備受讚譽,在業內屬於是金字塔尖的那批人。
事實上,她一開始對生物學並沒有特別的興趣。
直到大三時選了一門生物相關課程。
這門課的主講人是詹姆斯·沃森。
詹姆斯·沃森,天才中的天才。
25歲時便和弗朗西斯·克里克發現了DNA的雙螺旋結構,並因此獲得了諾貝爾獎。
從而確定了在生物學上的宗師地位,此後便一直和克里克存在於我們的生物課本中。
詹姆斯·沃森(右) 弗朗西斯·克里克(左)
在他的課堂上,遺傳學、生物分子學等這些看似枯燥的知識變得魅力十足。
南希從此下定決心,要學好這門學問——
「解釋所有生物的行為和能力」。
之後,她得到機會,開始在沃森的實驗室工作。
能夠與這樣的學術大神共事,她感到興奮不已。
但,接下來發生的一件事卻永遠地影響了她。
一天,沃森最親密的學術夥伴克里克前來拜訪。
在沃森的口中,克拉克是個比他更天才的人。
這也讓南希十分期待親眼見到這位人中龍鳳。
然而,就在她獨自在實驗室等候會見的時候,門被猛然打開了。
正是克拉克。
可他並沒有表現得像謙謙君子。
看到南希是一個人,他飛快地衝到了她身邊。
然後將手放到了南希的胸部。
這一舉動把南希嚇得呆若木雞,但好在克拉克沒有得寸進尺下去。
在那個年代,「性騷擾」一詞甚至都還沒有出現。
不知道該如何處理這種事的南希只好選擇了沉默。
而這一憋,就是足足四十年。
在metoo大潮的影響下,已經退休了的南希才敢說出這一不堪回首的往事。
這並非個例。
地質學家簡·威倫布林,也有過類似的經歷。
而且,她的遭遇更加可怕。
1999年,簡剛開始攻讀碩士學位,就獲得了和導師前往南極洲科考的機會。
她的導師是冰川領域的權威學者,南極的一處冰川都是以他的名字命名。
可他的品行卻不與學識相匹配。
雖然兩人成為「師徒」才不久,可這位導師就是沒來由地討厭簡。
先是用「蕩婦」「妓女」「淫婦」等侮辱性詞彙稱呼她。
後更是把調戲、侮辱簡當成了一種樂子。
他會在簡上廁所的時候向她扔石子。
還故意把火山灰吹進簡的眼睛裡。
甚至有一次直接把簡從山坡上推了下去。
……
在冰天雪地之中,一個聲名顯赫的男性科學家就這樣欺負一個無辜的女學生。
可謂是壞事幹盡。
為何她們不反抗呢?
很簡單。
她們想,但她們不敢。
因為她們知道自己的未來就是掌握在這些施暴者手中。
對方可能只需一句話,自己的科研夢想就走向了終結。
在科學界,女性比我們想象中弱勢得多。
而除了會遭遇欺辱、騷擾以外,還有一個驚人的事實是——
不少女性科學家的成就被忽視,甚至被佔有了。
就拿前面提到的沃森來說,雖然他沒有像克里克一樣受到性騷擾指控。
但他同樣是性別歧視大軍的一分子。
在發現DNA結構這項偉大工程中,其實還有一名叫做羅莎琳·富蘭克林的女科學家立下了汗馬功勞。
是她率先拍出了 DNA 結構衍射圖譜。
羅莎琳·富蘭克林
沃森和克里克正是藉助富蘭克林的成果才做出了進一步的研究。
可沃森卻只是在論文中略微提及了富蘭克林。
在後來的自傳中更是對其萬般詆譭。
富蘭克林的貢獻就這樣「被忽視」了。
而更讓人感到氣憤的,是女性科學家的成就「被佔有」。
這就要提到諾貝爾獎史上一件最大的醜聞。
通過NHK的紀錄片《女性天文學家與脈衝星之謎》可以詳細瞭解這一故事。
1965年,年輕的喬瑟琳·貝爾來到劍橋大學。
在天文學家安東尼·休伊什門下攻讀博士學位。
喬瑟琳·貝爾
休伊什的團隊在業內屬於頂級,他們擁有最先進的射電望遠鏡來觀測宇宙。
由於計算機在當時還不普及,觀測和記錄的工作落到了還是學生的貝爾頭上。
她當時記錄所用的圖紙,一天就能堆到30米高,可見工作量之大。
而貝爾正是在繁瑣的記錄中發現了一絲不尋常。
這是一種不為人知的電波,它總是準確地以1.34秒的頻率發射著,非常神奇。
貝爾馬上向休伊什報告了這一情況,可保守的休伊什覺得它只是人為製造的干擾。
但貝爾並不認同老師的結論,她決定繼續觀測下去。
功夫不負有心人,她接二連三地發現了更多類似的電波,並對每一個都做了精確的記錄。
面對大量數據,休伊什不得不重視起貝爾的發現。
在後續的研究中,他推斷這一脈衝信號來自距離地球大約2300光年的神祕天體。
1968年,貝爾和休伊什成功發表了發現脈衝星的論文。
這一發現轟動了整個科學界,被譽為20世紀天文學的四大發現之一。(另外三個是星際分子,類星體,宇宙微波背景輻射)
休伊什也憑藉該發現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次頒獎意義非凡,因為這是天文學家第一次獲此殊榮,對天體物理學的發展十分利好。
但也引起了極大的爭議。
因為作為第一發現者的貝爾居然被完全排除在外了。
也因此,這次諾貝爾獎被稱為「沒有貝爾的諾貝爾獎」(The No Bell - Nobel Prize)
造成這一不公平結果的原因主要有兩點:
其一是因為貝爾當時的身份只是個學生,學生的成果歸功於老師,這是科學界的一大潛規則。
其二就是令人深惡痛絕的性別歧視。
當貝爾和休伊什共同面對記者時,休伊什被問及的都是學術問題,而貝爾被問到的則是各種八卦。
「個子有多高」「曾經和幾個人交往過」……
諸如此類。
很多人打心底就沒覺得貝爾是個科研工作者,更別說是一個有傑出貢獻的科學家。
但即便如此,貝爾仍然以德報怨,沒有對自己的老師或是諾獎委員會發過一句牢騷。
只能說,諾獎沒有認可她,是諾獎自己的損失。
這,便是女性科學家的現實。
性騷擾這樣的外顯型性別歧視固然可怖。
但真正使得科學界被男性掌控的,還是那些花式的內隱型性別歧視。
它可以是獎項上的故意不認可。
也可以是日常工作時的排擠。
比如看見是女科學家的郵件就不重視,研討會上邀請女科學家卻不給發言機會等等。
甚至,它大多數時候就是在無意識中產生的。
在《科學家的模樣》中,就還介紹過這樣一次實驗。
研究人員準備了兩份學生簡歷,內容一模一樣,唯一的區別是一份性別是男,另一份是女。
然後將它們分發給各個大學的理工科教員,讓他們評估這位學生是否有能力參與某個項目。
反饋結果令人大吃一驚,女學生獲得的評價比男學生要低得多。
這實在令人費解。
科學家,作為一種職業,應當只與科研能力掛鉤,和性別有哪門子關係?
但事實卻是,它成了行業准入門檻之一。
顯然,在名為科學的「冰山」之下,藏匿著的偏見並不比其他領域少。
我們能夠看到,女性科學家的地位仍然亟待提高。
一方面,女性科學家自己應當勇於發聲。
比如說南希就是極好的榜樣。
她不僅沒有畏懼諾貝爾獲獎者的威名,勇敢地說了出來。
還團結了一批有相似經歷的女性科學家,先是在麻省理工內部向校長倡導改革。
繼而讓這種呼籲性別平等的風潮席捲了全美的高等學府。
另一方面,社會各界也需要加大重視的力度。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這是永恆不變的真理。
一個國家想要科技發展得好,女性的科研力量絕不容忽視。
其他人雖然無法參與到實際的科研工作中去,但可以從別的方面給予她們支持。
比如影視工作者,就可以進一步挖掘那些不為人知的故事,並呈現給觀眾。
2016年的電影《隱藏人物》就聚焦了美國載人航天曆史上三位不知名的女科學家。
因為女性,因為有色裔,使得她們處處遭遇偏見。
雖然她們的工作無比重要,卻仍不被允許出席會議,甚至上個廁所都會被歧視。
但在最後,她們還是用獨到的智慧和兢兢業業的態度征服了所有人,更征服了宇宙。
而這樣的故事,魚叔相信我們也一定拍得出來。
畢竟,我國第一位獲得諾貝爾自然科學類獎的,就是一名女性科學家,屠呦呦。
在神州大地,還有太多太多女科學家的故事值得去書寫。
她們的名字,值得被更多人記住。
近的有李蘭娟院士。
自疫情以來,73歲的她便奔赴第一線,和鍾南山院士一起為大家構築起了生命的防線。
還有,黃偉芬工程師。
她是航天工程的總設計師之一,負責航天員的培訓,從「神五」到「神十二」,已經成功將12名航天員送入太空。
遠的有林巧稚院士。
她是我國第一位女院士,我國婦產科學的奠基人,一生接生過5萬多名嬰兒,就連袁隆平院士都是她親手接生的。
還有何澤慧院士。
她不僅是錢三強院士的夫人,更是享譽世界的原子物理專家。
……
等等等等。
若她們的事蹟被埋沒,將會是你我每一個人的遺憾。
所以,一定不要讓性別成為科學發展路上的阻礙。
唯有性騷擾無所遁逃。
唯有性別歧視失去溫床。
唯有隱藏人物不再隱藏。
科學才能變得足夠完整。
也正像《科學家的模樣》中的一句話:
「如果沒有女性,那就會失去一半出色的人才。」
相關文章
今年以來,霸佔流量的不再只是明星。科學家也頻頻登上了熱搜。但有意思的是,幾乎全是男性。這也牽出了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我們對於科學家的印象好像永遠都是以男性為主。縱觀
2021-06-27 07:31:05
繼《裝臺》被刪鏡頭後,文章親自導演新劇,陣容曝光,熬夜也要追;文章導演新劇,卻不跟主演張嘉益週一圍合影曾被《裝臺》刪除所有戲份,網友:給他一次機會!本文文字原創首發,圖片來自網絡
2021-06-27 07:30:18
那部電影有一段劇情大概是這樣的,成奎安與王晶等四位兄弟,約了口水霑的三個女兒還有小姨子一起看電影。可陰差陽錯的卻把電影票搞錯了,所以他們四人約會的對象都不是自己心儀的
2021-06-27 07:14:30
央視播出的《百年禮讚》特別節目用恢弘場景展現歷史瞬間,打造了一場多元節目禮讚建黨百年。在這群星閃耀的舞臺上,有劉德華、那英24年後再次唱響《東方之珠》,張藝興演唱《七子
2021-06-27 07:11:44
許凱的演藝事業進步非常快,又有一部新劇本《愛的二八定律》已經定了,與當紅花旦上演姐弟戀。由他領銜主演的《千古玦塵》,擁有的成績被認為開播就火。許凱再次投入新劇本,無論是
2021-06-27 07:11:03
巧克力和糖的區別在於,巧克力會在跑到肚子裡之後還能在喉頭留有餘香,糖不會。金瑞亨和李寶英主演的電視劇《mine》是巧克力,而《頂樓》則是糖。在臨近結尾,《mine》的高級醇香感
2021-06-27 06:5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