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情景劇式」綜藝,是創新還是偷懶?

2021-06-29 12:51:25

「劇」和「綜藝」是長視頻領域的「近親」,兩者之間偶爾聯動,相互爭奪觀眾注意力,算是亦敵亦友的兩個娛樂內容品類。

而今年的綜藝出於囊括更多受眾的考慮,出現了一個「新物種」——劇式綜藝。最近的兩個典型就是愛奇藝和笑果文化聯合推出的綜藝情境秀《姐妹俱樂部》和芒果TV打造的「情景劇+演播廳」模式的劇式綜藝《撲通撲通的心》。

這兩部綜藝看完只有一個感覺:姐妹們來到了「俱尬部」,心也撲通不起來了。

劇式表達進入綜藝

「劇式綜藝」是怎麼來的呢?其實不是綜藝單方面向劇集市場進攻,多年前,劇也試圖向綜藝方向靠攏過。

眾所周知,如今絕大多數綜藝節目都涵蓋了真人秀的部分,因此我們常常把綜藝節目與真人秀劃等號。

2015年,湖南衛視播了一部「真人劇」叫《三里屯的朋友圈》,打著「全素人出演,真生活入鏡」的標籤,反覆強調「無劇本」。人物關係是真的,故事情節是真的,每個劇中角色都是演員在生活中的樣子。

「真假」往往是一種體驗感,好比武俠小說裡的很多武功設定是不符合科學常識的,但並不妨礙觀眾願意相信那些俠客真實存在過。從這個角度看,《三里屯的朋友圈》無疑是失敗的,劇中狗血的多角戀、偶像劇式的做作臺詞、無生活只戀愛的故事情節,都讓觀眾認定這不過是一部素人出演的劇。

「真人劇」的探索暫時擱淺,近幾年綜藝又開始融合劇的元素,流變出了「劇式綜藝」。

例如今年優酷播出的生活蒙太奇劇式化綜藝《同一屋檐下》,導演表示這檔綜藝採用了影視劇製作的場景化拍攝模式。這檔綜藝和《三里屯的朋友圈》沒有本質區別,同樣號稱「無劇本」「紀實向」,也隨之出現了同樣的上述問題,觀眾並不買賬。

既然「無劇本」的劇式綜藝得不到觀眾青睞,那直接把劇本明晃晃地拿出來拍的綜藝,能得到觀眾的認可嗎?

騰訊視頻今年第一季度播出的《平行時空遇見你》更像是「綜中劇」。區別於《三里屯的朋友圈》和《同一屋檐下》的「單線敘事」,《平行時空遇見你》是真人秀與偶像劇雙線結合,嘉賓自主創作偶像劇劇本,並在平行時空進行演繹。

綜藝部分(嘉賓創作劇本的過程)為真,表演部分(演員演繹的故事情境)為虛,結構清晰,由此省去了觀眾分辨真假的心理過程,方便其安心觀賞真人秀,也能品味甜甜的戀愛故事。

但這也出現了一個問題,整個綜藝在虛實之間跳進跳出,觀眾在信與不信、入戲與齣戲之間反覆衡量,想嗑一口糖太難了。綜藝和劇作成為了彼此的干擾項,兩種文藝形式的優勢並沒有實現加成的效果。

比如楊超越和侯明昊在其中作為一組「情侶」搭檔,在創作劇本的階段,需要體驗情侶互動的情境,但兩人合作搭檔的身份,讓觀眾無法從中獲取真實的情感轉變。而在表演階段,由於演員本身的人設在綜藝部分已經得到放大,觀眾又無法投入到劇本中的角色情境。幾個階段有著難以調和的割裂感。

綜藝開啟情景劇模式

「真人秀+偶像劇」的模式算不得成功,綜藝製作者又瞄準了情景劇,也就是我們前文提到的《姐妹俱樂部》和《撲通撲通的心》這兩檔綜藝。

綜藝有兩大任務,其一是提供娛樂內容,其二是呈現熱點話題,這就與情景劇在某些元素上有了相通之處。

情景劇是來自美國的一種輕喜劇,首先它是喜劇,其次它需要創造一個情景。一般情況下,情景劇的每一集都是一個封閉獨立的劇作結構,也就是說它可以無限延展下去,並且可以非常方便地融入大眾關心的生活話題。

是不是聽起來與綜藝的基本任務較為相似?甚至有觀點稱,情境喜劇在多年前的成功與綜藝尚未形成遍地開花的局面有關。

於是,《姐妹俱樂部》和《撲通撲通的心》嘗試將情景劇作為預設話題的容器。從表面上看,這個結構是較為靈活的。

綜藝具有即時性。一部綜藝往回倒幾年,不論是創作模式還是話題都很容易過時。因此,綜藝節目的內容或話題是否能夠引發觀眾討論的熱情,是否能夠反映社會大眾的思想訴求,是其成功的關鍵。

例如《中國有嘻哈》的爆火有小眾精神文化崛起,個性化消費市場日趨成熟的緣由;《偶像練習生》和《創造101》誕生於互聯網時代新的偶像經濟浮出水面之時;《乘風破浪的姐姐》則在大眾對女性力量的呼喚高漲之時,推出了「姐學」。站在社會變革的風口,緊扣熱點話題,是很多綜藝在製作之初努力追求的方向。

不過,綜藝的真人秀部分引發話題的能力,具有偶然性,這與選擇的嘉賓有密切關係。節目製作人預設的話題與綜藝內容實際引發的話題,也有存在偏差的可能性。因此,《姐妹俱樂部》和《撲通撲通的心》乾脆將話題直接塞進情景劇當中,真人秀的部分則是對話題的剖析與討論。

《撲通撲通的心》瞄準了兩性社交與戀愛話題,明星嘉賓根據演員表現的生活橋段,延伸出諸如「遇見暗戀對象如何索要聯繫方式」「男女生在相互暗戀階段要不要選擇先開口」等具體話題。

不過,這檔節目忽略了綜藝最本質的作用,就是娛樂性。演員們表演的情景尬得出奇,嘉賓們討論的話題無聊得讓人打哈欠,這不是下飯綜藝,這是催眠綜藝。

《姐妹俱樂部》稍勝一籌,但整體仍舊乏善可陳。節目分為主持人脫口秀、演員表演情景劇、嘉賓與觀眾完成實驗真人秀、嘉賓覆盤會這四個環節。分別起到話題引入、話題情景呈現、與觀眾進行話題互動、話題發酵的作用,涉及到了「性別優勢」「離婚自由」「幫助與歧視的差別」等微觀話題。

但是話題不夠熱門,更不夠深入。例如情景劇中呈現的「女性停車位」案例,早在2016年的《奇葩說》第三季中就已經討論過了。對於一檔話題為先的綜藝而言,這便失敗了一半。

其次是情景劇的劇本問題,三位女主角因充當話題工具人,而導致人設模糊、態度反覆。反而她們跳出情景劇部分,在真人秀階段的個人表達更有討論價值。但情景劇中的話題也難以展開討論,覆盤階段只能草草了事。

兩檔「真人秀+情景劇」模式的綜藝並未以話題出圈,真人秀追求的「實」與劇需要沉浸式的「虛」,在本質上有著難以調和的矛盾。

《創造營2021》「只想下班」的利路修,一開始觀眾只對他格格不入的畫風產生了興趣,使利路修成為了一種娛樂現象。再後來,比賽全程黑臉,只愛自由的利路修,讓無數深陷生活焦慮的年輕人體會到了另一種處世哲學,原來即便跳進了名利圈,我們也有一種不被其操縱的選擇自由。於是「出營」後,整天在大街閒逛的利路修,成為了真人秀難以複製的「奇觀」。

其實,劇和綜藝的表達形式不是重點,抵達真實感有無數條道路。

就像某些劇作追求「熱搜敘事」的悖論一樣,即便它能夠觸及觀眾的情緒敏感點,但真實生活卻不是由這些極致化的情緒組成的。綜藝也不能一味追求「話題敘事」了,情景劇模式的融入或許有用,但絕不是給綜藝創作拿來偷懶的。

【文/申兌兌】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