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娛樂

這麼「平平無奇」,她憑什麼收視第一?

2021-07-17 03:38:45

當下人們的生活,好像總離不開「焦慮」一詞。

特別是幾乎天天上熱搜的——教育焦慮。

不止升學競爭,它幾乎覆蓋成長的方方面面,例如所有家長都頭疼的電子產品難題。

有了電視、電腦、手機,娃們瞭解世界,學習知識容易多了。

但……學壞,也比從前容易得多。

網絡上的信息魚龍混雜,即便低齡向的影視作品,也摻雜著不少兒童不宜的成人內容。

最近在肉叔後臺,總有胖友安利同一部國產動畫《23號牛乃唐》,理由也高度一致:

非常適合給娃看,有效緩解了自己的教育焦慮。

哦?肉叔來興趣了。近年兒童動畫亂象太多,天下苦影視誤導久矣。咱今天就借這部動畫來聊一聊——

到底什麼樣的影視作品,對娃來說才叫「合適」?

打開第一集,就感受到一股清流:

當下因教育而緊張的親子關係,上課、作業、考試連軸轉的高壓校園生活,這些矛盾尖銳的流量密碼,動畫裡通通沒有。

相反,它有點像咱們小時候看的動畫片,返璞歸真——

裡面有童年,也有童真

主角牛乃唐,是一名三年級的小學生。學號23,考試也總排名班上23名。

成績普普通通,幾乎是「放養」狀態的娃。

但千萬別小看一個小學生的內心世界。

她會用童真的視角,對成人的世界作出讓人哭笑不得的解讀。

媽媽為什麼偏要在星期一把我生出來呢

要是早一天出生就能趕上週末了

八九歲的娃,已經很有主見。

媽媽帶她去課外輔導班,她卻堅持自己的生活自己做主。

同時也有許多小心思:會為了逃避不喜歡的東西,編造奇奇怪怪的藉口。

不想學數學,謊稱自己腿疼,而腿疼的理由更離譜……說是弟弟咬的

對新鮮事物充滿好奇,容易上頭,雖然......也容易三分鐘熱度。

儘管成績不拔尖,但牛乃唐成長得很快樂。

目前動畫已經出到第二季,每集不過十來分鐘,它在娃圈的熱度超乎你的想象——

兩季均是省級衛視收視第一。

肉叔看著看著,也有點來勁。

這個小朋友並不完美,但足夠真實,在她身上宛如看到小時候的自己。

故事除了講述牛乃唐童年生活的點點滴滴,還呈現了一個二胎家庭的笑鬧日常。

姐弟倆在一塊,經常因為雞毛蒜皮的小事較勁、打成一團。

就在牛爸爸、牛媽媽不知道怎麼平衡孩子關係的時候,上一秒「世界大戰」的兩個娃,下一秒突然又親密無間。

小朋友到底怎麼想的?

肉叔的表姐最近才跟家裡傾訴過這種二胎焦慮,覺得自己搞不懂小朋友在想什麼。

她生完弟弟之後有點處理不了跟姐姐的關係,導致兩個小朋友的性格都有點變化。

牛乃唐雖然是姐姐,但別忘了,她也還是個娃。

這部作品罕見地站在了兒童的視角,去探索二胎家庭的情感關係,幫家長挖出小朋友行為背後的動機,更好地引導二孩相處。

說到底,《23號牛乃唐》裡有童趣,也有溫情。

但,和如今涉獵各式各樣題材的動畫相較起來,它彷彿有些「平平無奇」。

這樣一部動畫,怎麼就有效緩解了不少家長的教育焦慮呢?

或者,先回到問題的根源——

現在的家長們,到底在焦慮什麼?

一個最主要的議題:

高分教育VS素質教育

小學生課業繁重,該不該減負一直是家長圈熱議的話題。剝開話題的表層,矛頭指向的其實是不斷加劇的升學壓力。

咱們小時候那會,中考是升學的第一個賽點。

如今的賽制不同了,從幼小搖號,到小升初、中高考,再到碩博留學,每回都是人擠人的淘汰賽。

都想給孩子一個無憂無慮的童年,但面對越演越烈的競爭,有多少家長、老師能坦然地給娃減負?

仔細想想,家長焦慮的源頭說白了——

是對成功定義的標準單一化。

《23號牛乃唐》給出了對既定「優秀」定義的不認同。

從「成績中等但快樂成長」的人設定位就能看出,它不趨大流,敢於提出自己的思考——

中等生,同樣未來可期。

現實中,有多少娃是成績拔尖的高材生?絕大部分的娃,都是成績中等那一群。

中等生如何未來可期?

不唯分數論,而是從培養娃的思維方式上著手。

就說第二季第六集《作文課疑雲》。

本來是一堂枯燥的人物作文課,老師把它變成有趣的偵探遊戲後,成了全班同學的真香現場。

偵探遊戲和作文課有什麼關係?

想想看,找出真相和寫人物作文,其實都要求娃具備觀察和邏輯分析的能力。

與其讓學生正襟危坐的聽老師傳授方法,不如以學生感興趣的形式,在玩遊戲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教導他們思考的方式。

就是為了讓你們直接感受到該怎麼觀察人物

如果直接讓你們觀察,那多沒勁兒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

再說第二季第一集《怪味粽》,講的是創新。

老師同樣不是用授人以魚的方式,給學生列出一二三點,她策劃了一堂包粽子的課外活動課。

課上,牛乃唐提出要包哈密瓜餡的創意粽子。

有哈密瓜月餅、哈密瓜湯圓

為什麼不能有哈密瓜粽子呢

換作成年人的正常腦回路,聽到娃要做不合規矩的事,是不是立馬阻止?

老師並沒有這樣做,她還離開教室,讓孩子們自由發揮。

結果當然很糟糕。

牛乃唐的奇思妙想感染了全班同學,果凍餡的、棉花糖餡的、檸檬餡的、皮蛋餡的......創意粽子,變成了一鍋難吃的怪味粽子。

這堂課失敗了嗎?並沒有。

從這次失敗裡,娃們不僅知道創新會得到大人的鼓勵,還從中汲取教訓:創新雖然重要,但不是每一次創新都會成功。

不止於此,他們還意識到創新也有代價,不僅要勇敢創新,也要勇敢承擔失敗導致的後果。

育兒,也講格局。

看似小小一堂課,卻教會了娃們創新、擔當和逆商。

兒童觀眾在觀看的時候,也跟隨牛乃唐一起在笑鬧間接受了思維方式的培養。

直觀的引導,減輕了家長的教育負擔。

畢竟,當家長沒有培訓和考試,他們也一樣迷茫。

動畫輸出的新穎觀點和思路,讓家長們的焦慮得到緩解。

現在的娃們,越來越像大人了。

早在四十年前,尼爾·波茲曼就作書《童年的消逝》警示社會:電視和網絡媒介的出現,侵蝕了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線。

他把這種情形下的兒童,稱為微型成人

不知道大家發現沒,在信息網絡發展迅速的當下,現實情況比波茲曼描述的更嚴重。

只要有設備上網,每一個人,都有機會獲取同樣的信息。

這也就意味著,成人與兒童之間沒有祕密

設想一下。

假如你是有娃的家長,當網絡世界沒有了界限,是不是會擔心娃受到不正確三觀的誤導?

焦慮就在於,找不到方法解決這個問題。

因為多數情況下,誤導是暗戳戳進行的,連成人也不易察覺。

比如攀比。

就說肉叔最近注意到的一個現象。

各個網購平臺上,專門售賣兒童美妝的店鋪越來越多了。

在某寶上搜索「兒童美妝」,商品數量竟有2萬+;一個以無毒為賣點的兒童彩妝盒,月銷量能達到6000+。

咱們再看看國內外的社交網站,正兒八經做美妝視頻的兒童UP主,也湧現了出來。

有些面向兒童的影視作品,還用赤裸裸的臺詞宣揚嫌貧愛富、顏值即正義的觀念。

從前,兒童網紅的出現,可能是部分家長在背後操縱、博取關注度的結果。

放到當下,不排除一種可能:

童年和成年的分界線模糊後,越來越多的兒童習得成人世界的法則,變成了微型成人。

家長們,怎麼可能不焦慮。

就好比《23號牛乃唐》第二季中《令人煩惱的吹牛》一集出現的情況。

牛乃唐本不是個愛攀比的娃。

在一次課間閒聊時,她發現每個同學都在炫耀假期的豐富經歷,於是忍不住吹牛說自己去了南極旅遊。

攀比的風氣刮起來,成年人都不一定擋得住誘惑,何況是小學生?

其實,有這樣的心理是人之常情。

問題就在於,在娃三觀塑造的過程裡,家庭、社會有沒有給予正確的引導。

動畫就呈現了家長正確的引導姿勢。

牛爸爸發現後,沒有責罵牛乃唐。

他做的第一件事是,告訴她事情的嚴重性:

吹牛是個很不好的習慣

時間長了,大家便不會再信任你了

接著,循循善誘她正面處理問題:

只要你說出實話,跟大家道歉

大家會理解你的

最後還不忘以「平等視角」安撫孩子失落的情緒:

畢竟誰沒有吹過幾個牛呢

爸爸小時候就吹了不少牛,改了就好

這集還有一個「彩蛋」。

牛乃唐的道歉也叫醒了同學們,大家都勇敢坦白了自己在吹牛的真相。

其實我也沒去過遊樂園,也是吹牛的

當然,我以後也不會再吹牛了

攀比的不良風氣,因此漸漸在班級裡消失了。

和《作文課疑雲》《怪味粽》一樣,這集也把正確的思維方式和三觀揉進了動畫情節裡,做到了寓教於樂。

除了這三集內容,動畫每一集講述的,都是貼合現實生活的小故事。

儘管貼合現實,它呈現的,是一個儘量去除了成人世界法則的、童真的世界

嘗試以兒童的視角,去解答他們成長過程中的煩惱。

這就不難理解《23號牛乃唐》在家長圈裡受歡迎的原因——

它不僅回答了家長們的教育焦慮,更為重要的是,給娃看這樣的動畫,放心。

在童年正在消逝的現實世界裡,它的返璞歸真「不合時宜」。

但必要。

我們需要這樣的影視作品。

波茲曼在《童年的消逝》裡,強調了以兒童為受眾的作品存在之必要。

的確。

在信息網絡發展迅速的當下,成人世界的負面內容,不可能對兒童封閉。

事實上,在信息閉塞的過去,兒童們也並非對成人世界一無所知。

但。

成年人應該為兒童向成年的過渡,營造一個帶有保護機制的、循序漸進的空間。

而不是,也不該,直接提前告訴他們成人世界的答案。

否則,後果只會是揠苗助長。

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

到底什麼樣的影視作品,對孩子來說才叫「合適」?

也許,《23號牛乃唐》正是問題的答案。

娃們終有一天會長大。

在成為大人之前,不要提前將他們逐出童年的樂園。

本日打工人:假章刻制中心科長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