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如何專業化監控一個Kubernetes叢集?

2021-06-10 06:42:52

引言

Kubernetes 在生產環境應用的普及度越來越廣、複雜度越來越高,隨之而來的穩定性保障挑戰也越來越大。

如何構建全面深入的可觀測性架構和體系,是提升系統穩定性的關鍵之因素一。ACK將可觀測性最佳實踐進行沉澱,以阿里雲產品功能的能力對使用者透出,可觀測性工具和服務成為基礎設施,賦能並幫助使用者使用產品功能,提升使用者 Kubernetes 叢集的穩定性保障和使用體驗。

本文會介紹 Kubernetes 可觀測性系統的構建,以及基於阿里云云產品實現 Kubernetes 可觀測系統構建的最佳實踐。

Kubernetes 系統的可觀測性架構

Kubernetes 系統對於可觀測性方面的挑戰包括:

K8s 系統架構的複雜性。系統包括控制面和資料面,各自包含多個相互通訊的元件,控制面和資料間之間通過 kube-apiserver 進行橋接聚合。

動態性。Pod、Service 等資源動態創建以及分配 IP,Pod 重建後也會分配新的資源和 IP,這就需要基於動態服務發現來獲取監測物件。

微服務架構。應用按照微服務架構分解成多個元件,每個元件副本數可以根據彈性進行自動或者人工控制。

針對 Kubernetes 系統可觀測性的挑戰,尤其在叢集規模快速增長的情況下,高效可靠的 Kubernetes 系統可觀測效能力,是系統穩定性保障的基石。

那麼,如何提升建設生產環境下的 Kubernetes 系統可觀測效能力呢?

Kubernetes 系統的可觀測性方案包括指標、日誌、鏈路追蹤、K8s Event 事件、NPD 框架等方式。每種方式可以從不同維度透視 Kubernetes 系統的狀態和資料。在生產環境,我們通常需要綜合使用各種方式,有時候還要運用多種方式聯動觀測,形成完善立體的可觀測性體系,提高對各種場景的覆蓋度,進而提升 Kubernetes 系統的整體穩定性。下面會概述生產環境下對 K8s 系統的可觀測性解決方案。

指標(Metrics)

Prometheus 是業界指標類資料採集方案的事實標準,是開源的系統監測和報警框架,靈感源自 Google 的 Borgmon 監測系統。2012 年,SoundCloud 的 Google 前員工創造了 Prometheus,並作為社群開源項目進行開發。2015 年,該項目正式釋出。2016 年,Prometheus 加入 CNCF 雲原生計算基金會。

Prometheus 具有以下特性:

多維的資料模型(基於時間序列的 Key、Value 鍵值對)

靈活的查詢和聚合語言 PromQL

提供本地儲存和分散式儲存

通過基於 HTTP 的 Pull 模型採集時間序列資料

可利用 Pushgateway(Prometheus 的可選中介軟體)實現 Push 模式

可通過動態服務發現或靜態配置發現目標機器

支援多種圖表和資料大盤

Prometheus 可以週期性採集元件暴露在 HTTP(s) 端點的/metrics 下面的指標資料,並存儲到 TSDB,實現基於 PromQL 的查詢和聚合功能。

對於 Kubernetes 場景下的指標,可以從如下角度分類:

1. 容器基礎資源指標

採集源為 kubelet 內建的 cAdvisor,提供容器記憶體、CPU、網路、檔案系統等相關的指標,指標樣例包括:

容器當前記憶體使用位元組數 container_memory_usage_bytes;

容器網路接收位元組數 container_network_receive_bytes_total;

容器網路傳送位元組數 container_network_transmit_bytes_total,等等。

2. Kubernetes 節點資源指標

採集源為 node_exporter,提供節點系統和硬體相關的指標,指標樣例包括:節點總記憶體 node_memory_MemTotal_bytes,節點檔案系統空間 node_filesystem_size_bytes,節點網路介面 ID node_network_iface_id,等等。基於該類指標,可以統計節點的 CPU/記憶體/磁碟使用率等節點級別指標。

3. Kubernetes 資源指標

採集源為 kube-state-metrics,基於 Kubernetes API 物件生成指標,提供 K8s 叢集資源指標,例如 Node、ConfigMap、Deployment、DaemonSet 等類型。以 Node 類型指標為例,包括節點 Ready 狀態指標 kube_node_status_condition、節點資訊kube_node_info 等等。

4. Kubernetes 元件指標

Kubernetes 系統元件指標。 例如 kube-controller-manager, kube-apiserver,kube-scheduler, kubelet,kube-proxy、coredns 等。

Kubernetes 運維元件指標。 可觀測類包括 blackbox_operator, 實現對使用者自定義的探活規則定義;gpu_exporter,實現對 GPU 資源的透出能力。

Kubernetes 業務應用指標。 包括具體的業務 Pod在/metrics 路徑透出的指標,以便外部進行查詢和聚合。

除了上述指標,K8s 提供了通過 API 方式對外透出指標的監測介面標準,具體包括 Resource Metrics,Custom Metrics 和 External Metrics 三類。

Resource Metrics 類對應介面 metrics.k8s.io,主要的實現就是 metrics-server,它提供資源的監測,比較常見的是節點級別、pod 級別、namespace 級別。這些指標可以通過 kubectl top 直接訪問獲取,或者通過 K8s controller 獲取,例如 HPA(Horizontal Pod Autoscaler)。系統架構以及訪問鏈路如下:

Custom Metrics 對應的 API 是 custom.metrics.k8s.io,主要的實現是 Prometheus。它提供的是資源監測和自定義監測,資源監測和上面的資源監測其實是有覆蓋關係的,而這個自定義監測指的是:比如應用上面想暴露一個類似像線上人數,或者說呼叫後面的這個資料庫的 MySQL 的慢查詢。這些其實都是可以在應用層做自己的定義的,然後並通過標準的 Prometheus 的 client,暴露出相應的 metrics,然後再被 Prometheus 進行採集。

而這類的介面一旦採集上來也是可以通過類似像 custom.metrics.k8s.io 這樣一個介面的標準來進行資料消費的,也就是說現在如果以這種方式接入的 Prometheus,那你就可以通過 custom.metrics.k8s.io 這個介面來進行 HPA,進行資料消費。系統架構以及訪問鏈路如下:

External Metrics 。因為我們知道 K8s 現在已經成為了雲原生介面的一個實現標準。很多時候在雲上打交道的是雲服務,比如說在一個應用裡面用到了前面的是訊息佇列,後面的是 RBS 資料庫。那有時在進行資料消費的時候,同時需要去消費一些雲產品的監測指標,類似像訊息佇列中訊息的數目,或者是接入層 SLB 的 connection 數目,SLB 上層的 200 個請求數目等等,這些監測指標。

那怎麼去消費呢?也是在 K8s 裡面實現了一個標準,就是 external.metrics.k8s.io。主要的實現廠商就是各個雲廠商的 provider,通過這個 provider 可以通過雲資源的監測指標。在阿里雲上面也實現了阿里巴巴 cloud metrics adapter 用來提供這個標準的 external.metrics.k8s.io 的一個實現。

日誌(Logging)

概要來說包括:

主機核心的日誌。主機核心日誌可以協助開發者診斷例如:網路棧異常,驅動異常,檔案系統異常,影響節點(核心)穩定的異常。

Runtime 日誌。最常見的運行時是 Docker,可以通過 Docker 的日誌排查例如刪除 Pod Hang 等問題。

K8s 元件日誌。APIServer 日誌可以用來審計,Scheduler 日誌可以診斷排程,etcd 日誌可以檢視儲存狀態,Ingress 日誌可以分析接入層流量。

應用日誌。可以通過應用日誌分析檢視業務層的狀態,診斷異常。 日誌的採集方式分為被動採集和主動推送兩種,在 K8s 中,被動採集一般分為 Sidecar 和 DaemonSet 兩種方式,主動推送有 DockerEngine 推送和業務直寫兩種方式。

DockerEngine 本身具有 LogDriver 功能,可通過配置不同的 LogDriver 將容器的 stdout 通過 DockerEngine 寫入到遠端儲存,以此達到日誌採集的目的。這種方式的可定製化、靈活性、資源隔離性都很低,一般不建議在生產環境中使用;

業務直寫是在應用中整合日誌採集的 SDK,通過 SDK 直接將日誌傳送到服務端。這種方式省去了落盤採集的邏輯,也不需要額外部署 Agent,對於系統的資源消耗最低,但由於業務和日誌 SDK 強繫結,整體靈活性很低,一般只有日誌量極大的場景中使用;

DaemonSet 方式在每個 node 節點上只運行一個日誌 agent,採集這個節點上所有的日誌。DaemonSet 相對資源佔用要小很多,但擴展性、租戶隔離性受限,比較適用於功能單一或業務不是很多的叢集;

Sidecar 方式為每個 POD 單獨部署日誌 agent,這個 agent 只負責一個業務應用的日誌採集。Sidecar 相對資源佔用較多,但靈活性以及多租戶隔離性較強,建議大型的 K8s 叢集或作為 PaaS 平臺為多個業務方服務的叢集使用該方式。

掛載宿主機採集、標準輸入輸出採集、Sidecar 採集。

總結下來:

DockerEngine 直寫一般不推薦;

業務直寫推薦在日誌量極大的場景中使用;

DaemonSet 一般在中小型叢集中使用;

Sidecar 推薦在超大型的叢集中使用。

事件(Event)

事件監測是適用於 Kubernetes 場景的一種監測方式。事件包含了發生的時間、元件、等級(Normal、Warning)、類型、詳細資訊,通過事件我們能夠知道應用的部署、排程、運行、停止等整個生命週期,也能通過事件去了解系統中正在發生的一些異常。

K8s 中的一個設計理念,就是基於狀態機的一個狀態轉換。從正常的狀態轉換成另一個正常的狀態的時候,會發生一個 Normal 的事件,而從一個正常狀態轉換成一個異常狀態的時候,會發生一個 Warning 的事件。通常情況下,Warning 的事件是我們比較關心的。事件監測就是把 Normal 的事件或者是 Warning 事件匯聚到資料中心,然後通過資料中心的分析以及報警,把相應的一些異常通過像釘釘、簡訊、郵件等方式進行暴露,實現與其他監測的補充與完善。

Kubernetes中的事件是儲存在 etcd 中,預設情況下只儲存 1 個小時,無法實現較長週期範圍的分析。將事件進行長期儲存以及定製化開發後,可以實現更加豐富多樣的分析與告警:

對系統中的異常事件做實時告警,例如 Failed、Evicted、FailedMount、FailedScheduling 等。

通常問題排查可能要去查詢歷史資料,因此需要去查詢更長時間範圍的事件(幾天甚至幾個月)。

事件支援歸類統計,例如能夠計算事件發生的趨勢以及與上一時間段(昨天/上週/釋出前)對比,以便基於統計指標進行判斷和決策。

支援不同的人員按照各種維度去做過濾、篩選。

支援自定義的訂閱這些事件去做自定義的監測,以便和公司內部的部署運維平臺整合。

NPD(Node Problem Detector)框架

Kubernetes 叢集及其運行容器的穩定性,強依賴於節點的穩定性。 Kubernetes 中的相關元件只關注容器管理相關的問題,對於硬體、作業系統、容器運行時、依賴系統(網路、儲存等)並不會提供更多的檢測能力。NPD(Node Problem Detector)針對節點的穩定性提供了診斷檢查框架,在預設檢查策略的基礎上,可以靈活擴展檢查策略,可以將節點的異常轉換為 Node 的事件,推送到 APIServer 中,由同一的 APIServer 進行事件管理。

NPD 支援多種異常檢查,例如:

基礎服務問題:NTP 服務未啟動

硬體問題:CPU、記憶體、磁碟、網卡損壞

Kernel 問題:Kernel hang,檔案系統損壞

容器運行時問題:Docker hang,Docker 無法啟動

資源問題:OOM 等

綜上,本章節總結了常見的 Kubernetes 可觀測性方案。在生產環境,我們通常需要綜合使用各種方案,形成立體多維度、相互補充的可觀測性體系;可觀測性方案部署後,需要基於上述方案的輸出結果快速診斷異常和錯誤,有效降低誤報率,並有能力儲存、回查以及分析歷史資料;進一步延伸,資料可以提供給機器學習以及 AI 框架,實現彈性預測、異常診斷分析、智慧運維 AIOps 等高階應用場景。

這需要可觀測性最佳實踐作為基礎,包括如何設計、插件化部署、配置、升級上述各種可觀測性方案架構,如何基於輸出結果快速準確診斷分析跟因等等。阿里雲容器服務 ACK 以及相關雲產品(監測服務 ARMS、日誌服務 SLS 等),將雲廠商的最佳實踐通過產品化能力實現、賦能使用者,提供了完善全面的解決方案,可以讓使用者快速部署、配置、升級、掌握阿里雲的可觀測性方案,顯著提升了企業上雲和雲原生化的效率和穩定性、降低技術門檻和綜合成本。

下面將以 ACK 最新的產品形態 ACK Pro 為例,結合相關雲產品,介紹 ACK 的可觀測性解決方案和最佳實踐。

ACK可觀測效能力

指標(Metrics)可觀測性方案

對於指標類可觀測性,ACK 可以支援開源 Prometheus 監測和阿里雲 Prometheus 監測(阿里雲 Prometheus 監測是 ARMS 產品子產品)兩種可觀測性方案。

開源 Prometheus 監測,以 helm 包形式提供、適配阿里雲環境、集成了釘釘告警、儲存等功能;部署入口在控制檯的應用目錄中 ack-prometheus-operator,使用者配置後可以在 ACK 控制檯一鍵部署。使用者只需要在阿里雲 ACK 控制檯配置 helm 包參數,就可以定製化部署。

阿里雲 Prometheus監測,是 ARMS 產品子產品。應用實時監測服務 (Application Real-Time Monitoring Service, 簡稱 ARMS) 是一款應用效能管理產品,包含前端監測,應用監測和 Prometheus 監測三大子產品。

在 2021 年的 Gartner 的 APM 魔力象限評測中,阿里雲應用實時監測服務(ARMS)作為阿里雲 APM 的核心產品,聯合雲監測以及日誌服務共同參與。Gartner 評價阿里雲 APM:

中國影響力最強:阿里雲是中國最大的雲服務提供商,阿里雲使用者可以使用雲上監測工具來滿足其可觀測性需求。

開源整合:阿里雲非常重視將開源標準和產品(例如 Prometheus)整合到其平臺中。

成本優勢:與在阿里雲上使用第三方 APM 產品相比,阿里雲 APM 產品具有更高的成本效益。

下圖概要對比了開源 Prometheus 和阿里雲 Prometheus 的模組劃分和資料鏈路。

ACK 支援 CoreDNS、叢集節點、叢集概況等 K8s 可觀測效能力;除此之外,ACK Pro 還支援託管的管控元件 Kube API Server、Kube Scheduler 和 Etcd 的可觀測效能力,並持續迭代。使用者可以通過在阿里雲 Prometheus 中豐富的監測大盤,結合告警能力,快速發現 K8s 叢集的系統問題以及潛在風險,及時採取相應措施以保障叢集穩定性。監測大盤集成了 ACK 最佳實踐的經驗,可以幫助使用者從多維度分析分析、定位問題。下面介紹如何基於最佳實踐設計可觀測性大盤,並列舉使用監測大盤定位問題的具體案例,幫助理解如何使用可觀測效能力。

首先來看 ACK Pro 的可觀測效能力。監測大盤入口如下:

APIServer 是 K8s 核心元件之一,是 K8s 元件進行互動的樞紐,ACK Pro APIServer 的監測大盤設計考慮到使用者可以選擇需要監測的 APIServer Pod 來分析單一指標、聚合指標以及請求來源等,同時可以下鑽到某一種或者多種 API 資源聯動觀測 APIServer 的指標,這樣的優勢是既可以全局觀測全部 APIServer Pod 的全局檢視,又可以下鑽觀測到具體 APIServer Pod 以及具體 API 資源的監測,監測全部和局部觀測能力,對於定位問題非常有效。所以根據 ACK 的最佳實踐,實現上包含了如下 5 個模組:

提供 APIServer Pod、API 資源(Pods,Nodes,ConfigMaps 等)、分位數(0.99,0.9,0.5)、統計時間間隔的篩選框,使用者通過控制篩選框,可以聯動控制監測大盤實現聯動

凸顯關鍵指標以便識別系統關鍵狀態

展示 APIServer RT、QPS 等單項指標的監測大盤,實現單一維度指標的觀測

展示 APIServer RT、QPS 等聚合指標的監測大盤,實現多維度指標的觀測

展示對 APIServer 訪問的客戶端來源分析,實現訪問源的分析

下面概要介紹模組的實現。

關鍵指標

顯示了核心的指標,包括 APIServer 總 QPS、讀請求成功率、寫請求成功率、Read Inflight Request、Mutating Inflight Request 以及單位時間丟棄請求數量 Dropped Requests Rate。

這些指標可以概要展示系統狀態是否正常,例如如果 Dropped Requests Rate 不為 NA,說明 APIServer 因為處理請求的能力不能滿足請求出現丟棄請求,需要立即定位處理。

Cluster-Level Summary

包括讀非 LIST 讀請求 RT、LIST 讀請求 RT、寫請求 RT、讀請求 Inflight Request、修改請求 Inflight Request 以及單位時間丟棄請求數量,該部分大盤的實現結合了 ACK 最佳實踐經驗。

對於響應時間的可觀測性,可以直觀的觀察到不同時間點以及區間內,針對不同資源、不同操作、不同範圍的響應時間。可以選擇不同的分位數,來篩選。有兩個比較重要的考察點:

  1. 曲線是否連續

  2. RT 時間

先來解釋曲線的連續性。通過曲線的連續性,可以很直觀的看出請求是持續的請求,還是單一的請求。

下圖表示在取樣週期內,APIServer 收到 PUT leases 的請求,每個取樣期內 P90 RT 是 45ms。

因為圖中曲線是連續,說明該請求在全部取樣週期都存在,所以是持續的請求。

下圖表示在取樣週期內,APIServer 收到 LIST daemonsets 的請求,有樣值的取樣週期內 P90 RT 是 45ms。 因為圖中只有一次,說明該請求只是在一次取樣週期存在。該場景來自於使用者執行 kubectl get ds --all-namespaces 產生的請求記錄。

再來解釋曲線體現的 RT。

使用者執行命令創建 1MB 的 configmap,請求連線到公網 SLBkubectl create configmap cm1MB --from-file=cm1MB=./configmap.file

APIServer 記錄的日誌中,該次請求 POST configmaps RT 為 9.740961791s,該值可以落入 apiserver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_bucket 的(8, 9]區間,所以會在 apiserver_request_duration_seconds_bucket 的 le=9 對應的 bucket 中增加一個樣點,可觀測性展示中按照 90 分位數,計算得到 9.9s 並圖形化展示。這就是日誌中記錄的請求真實RT與可觀測性展示中的展示 RT 的關聯關係。

所以監測大盤既可以與日誌可觀測功能聯合使用,又可以直觀概要的以全局檢視展示日誌中的資訊,最佳實踐建議結合監測大盤和日誌可觀測性做綜合分析。

下面解釋一下RT與請求的具體內容以及叢集規模有直接的關聯。

在上述創建 configmap 的例子中,同樣是創建 1MB 的 configmap,公網鏈路受網路頻寬和時延影響,達到了 9s;而在內網鏈路的測試中,只需要 145ms,網路因素的影響是顯著的。

所以 RT 與請求操作的資源物件、位元組尺寸、網路等有關聯關係,網路越慢,位元組尺寸越大,RT 越大。

對於大規模 K8s 叢集,全量 LIST(例如 pods,nodes 等資源)的資料量有時候會很大,導致傳輸資料量增加,也會導致 RT 增加。所以對於 RT 指標,沒有絕對的健康閾值,一定需要結合具體的請求操作、叢集規模、網路頻寬來綜合評定,如果不影響業務就可以接受。

對於小規模 K8s 叢集,平均 RT 45ms 到 100ms 是可以接受的;對於節點規模上 100 的叢集,平均 RT 100ms 到 200ms 是可以接受的。

但是如果 RT 持續達到秒級,甚至 RT 達到 60s 導致請求超時,多數情況下出現了異常,需要進一步定位處理是否符合預期。

這兩個指標通過 APIServer /metrics 對外透出,可以執行如下命令檢視 inflight requests,是衡量 APIServer 處理併發請求能力的指標。如果請求併發請求過多達到 APIServer 參數 max-requests-inflight和 max-mutating-requests-inflight 指定的閾值,就會觸發 APIServer 限流。通常這是異常情況,需要快速定位並處理。

QPS & Latency

該部分可以直觀顯示請求 QPS 以及 RT 按照 Verb、API 資源進行分類的情況,以便進行聚合分析。還可以展示讀、寫請求的錯誤碼分類,可以直觀發現不同時間點下請求返回的錯誤碼類型。

Client Summary

該部分可以直觀顯示請求的客戶端以及操作和資源。

QPS By Client 可以按客戶端維度,統計不同客戶端的QPS值。

QPS By Verb + Resource + Client 可以按客戶端、Verb、Resource 維度,統計單位時間(1s)內的請求分佈情況。

基於 ARMS Prometheus,除了 APIServer 大盤,ACK Pro 還提供了 Etcd 和 Kube Scheduler 的監測大盤;ACK 和 ACK Pro 還提供了 CoreDNS、K8s 叢集、K8s 節點、Ingress 等大盤,這裡不再一一介紹,使用者可以檢視 ARMS 的大盤。這些大盤結合了 ACK 和 ARMS 的在生產環境的最佳實踐,可以幫助使用者以最短路徑觀測系統、發現問題根源、提高運維效率。

日誌(Logging)可觀測性方案

SLS 阿里雲日誌服務是阿里雲標準的日誌方案,對接各種類型的日誌儲存。 對於託管側元件的日誌,ACK 支援託管叢集控制平面元件(kube-apiserver/kube-controller-manager/kube-scheduler)日誌透出,將日誌從 ACK 控制層採集到到使用者 SLS 日誌服務的 Log Project 中。

對於使用者側日誌,使用者可以使用阿里雲的 logtail、log-pilot 技術方案將需要的容器、系統、節點日誌收集到 SLS 的 logstore,隨後就可以在 SLS 中方便的檢視日誌。

事件(Event)可觀測性方案 + NPD 可觀測性方案

Kubernetes 的架構設計基於狀態機,不同的狀態之間進行轉換則會生成相應的事件,正常的狀態之間轉換會生成 Normal 等級的事件,正常狀態與異常狀態之間的轉換會生成 Warning 等級的事件。

ACK 提供開箱即用的容器場景事件監測方案,通過 ACK 維護的 NPD(node-problem-detector)以及包含在 NPD 中的 kube-eventer 提供容器事件監測能力。

NPD(node-problem-detector)是 Kubernetes 節點診斷的工具,可以將節點的異常,例如 Docker Engine Hang、Linux Kernel Hang、網路出網異常、檔案描述符異常轉換為 Node 的事件,結合 kube-eventer 可以實現節點事件告警的閉環。

kube-eventer 是 ACK 維護的開源 Kubernetes 事件離線工具,可以將叢集的事件離線到釘釘、SLS、EventBridge 等系統,並提供不同等級的過濾條件,實現事件的實時採集、定向告警、非同步歸檔。

NPD 根據配置與第三方插件檢測節點的問題或故障,生成相應的叢集事件。而Kubernetes叢集自身也會因為叢集狀態的切換產生各種事件。例如 Pod 驅逐,映象拉取失敗等異常情況。日誌服務 SLS(Log Service)的 Kubernetes 事件中心實時匯聚 Kubernetes 中的所有事件並提供儲存、查詢、分析、視覺化、告警等能力。

ACK可觀測性展望

ACK 以及相關雲產品對 Kubernetes 叢集已經實現了全面的觀測能力,包括指標、日誌、鏈路追蹤、事件等。後面發展的方向包括:

挖掘更多應用場景,將應用場景與可觀測性關聯,幫助使用者更好的使用K8s。例如監測一段時間內 Pod 中容器的記憶體/CPU 等資源水位,利用歷史資料分析使用者的Kubernets 容器資源 requests/limits 是否合理,如果不合理給出推薦的容器資源 requests/limits;監測叢集 APIServer RT 過大的請求,自動分析異常請求的原因以及處理建議;

聯動多種可觀測性技術方案,例如K8s事件和指標監測,提供更加豐富和更多維度的可觀測效能力。

我們相信 ACK 可觀測性未來的發展方向會越來越廣闊,給客戶帶來越來越出色的技術價值和社會價值!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計算機java程式設計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