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TO B拓荒賽,京東雲靠什麼練成一支奇兵

2021-06-10 16:57:56

京東618 正火爆進行中。6月1日凌晨,京東雲釋出的資料顯示,其每秒使用者訪問峰值較去年同期提升223%。像618、11.11這樣超級流量高併發的時刻,似乎成為雲廠商秀肌肉的最佳場景。

幾年之前,如果一個大型IT項目由雲廠商來做總集,毫無疑問會遭受諸多質疑。當時以網際網路廠商為主要梯隊的玩家以講究敏捷著稱,追求快速迭代,甚至把一講成三,雖卓有成效,但是對B端客戶的行業理解和需求把握有限,造成很多項目交付差強人意,大家都開始意識到網際網路廠商缺了 To B的基因。

於是,接下來的這幾年,大批雲廠商的瘋狂補課:重塑TO B意識、梳理TO B流程、沉澱TO B經驗。

實際上,在產業網際網路成為熱詞之前,就有一批公司正悄悄往產業中進軍,並且拓寬了自己的核心賽道。不過,在移動網際網路和產業網際網路這兩個時代面前,一個最中間的環節是零售和交易——因為所有的市場主體企業都面臨著產品銷售和服務的現實需求,他們對於技術方案的選擇一定最終是為業務服務。

尤其對於實體企業而言,一面是C端消費者,一面是B端的製造業甚至整個供應鏈,抓住交易核心意味著抓住了產業核心。因此,深耕零售和交易環節,成為今天企業服務的一項重要實力。然而,巨頭陣營中,擁有這個優勢的並不多。

雲廠商的不同氣質:誰更懂產業?

在雲服務商梯隊中,吃到消費網際網路流量增長紅利的為最多數,且解決方案圍繞視訊、遊戲者不少,但作為電商流量峰值冗餘起家的雲端計算而言,看懂交易似乎更為關鍵:交易與業務掛鉤,圍繞業務做創新是市場剛需。京東、阿里莫不如是。

作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重要參與者,京東自成立18年以來一直深耕零售與交易,並且很早就已向傳統產業端進軍。母公司自帶TOB屬性,使得京東雲成為京東TO B業務的重要抓手。

作為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京東集團近四年累計投入近600億元到研發上,京東體系的企業均大為受益。其中,在2020年,京東投入了近180億元,成為對技術投入最多的中國企業之一。

可見的趨勢是,京東大量的精力正在從TO C轉到TO B,和企業間的聯絡相比以往更加緊密。這一點傳導到京東雲身上,則會帶來更多商業機會。

作為京東面對政企客戶的技術輸出品牌,京東雲在這兩年經過變陣,正式完成組織架構的穩定化。一次是技術的統一(雲端計算和IoT、AI業務合併),一次是業務的統一(京東雲與AI和京東數科合併組建京東科技),這兩次組織迭代對京東雲發展,至關重要。

京東面向企業、政府等機構的技術服務,視窗也正式統一對齊。

京東科技京東雲事業群副總裁、解決方案部負責人朱冰在採訪中表示,由於京東雲是京東的雲,一方面,他繼承了京東在網際網路領域十多年的技術積累,這些都是在京東的複雜業務場景、海量交易、高安全和負載要求下打磨出來的技術;另一方面,他也繼承了京東深厚的產業屬性, 嚴格意義來講, 京東是一家以供應鏈為基礎的技術與服務企業,他一端連線著上游的製造業企業,一端連線著數以的消費者。這使得京東雲天然具備很重產業的屬性和基因,這也給京東雲帶來了不同的氣質——更懂產業。

在今天的雲端計算領域,客觀點來講,京東雲由於起步晚,並沒有充分抓住第一波移動網際網路紅利,稍微吃虧;但是,隨著數字化浪潮席捲千行百業,進入到產業網際網路的時代,京東雲的產業屬性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優勢。

用朱冰的話來說,這正是京東雲最大的一個差異化優勢,在雲端計算的下半場, 京東雲有信心厚積薄發,成為最懂產業的那一朵雲。

此前,京東科技京東雲事業群總裁高禮強提到:

「京東早已不僅是一個賣東西的平臺,它構築了一個覆蓋全社會供應鏈的體系,是一個連線器,一端連線500多萬的不同商品SKU(庫存量單位),一端連線數十萬家品牌商、製造型企業。」

雷鋒網認為,某種程度上,京東雲與京東集團類似,是一個在產業泥濘裡摸爬滾打的創業者,用的是笨功夫,花的是重力氣。也藉由此,紮實作風讓其沉澱出了獨特的行業理解,建立了技術與業務的護城河。

以供應鏈為圓心,開始畫圓

誠然,過去京東的核心是在流通端的供應鏈上,在交易、流通、金融服務等,但是近年來已經不斷往供應鏈前端的產品設計、製造、生產走,將技術從流通端往到生產端、供給端延展。雷鋒網認為,這相當於品牌商與京東的合作從交易服務深入到了技術服務,進行背後價值的延伸。

而這一切的AI、IoT和雲服務,都由京東雲來完成。

錢大媽是國內社群生鮮連鎖品牌,1年營收達到100億,「不賣隔夜肉」讓它火遍了全國。

京東跟「錢大媽」有深度合作,通過智慧供應鏈、會員大資料等各種技術,幫店鋪實現營業額穩步增長。智慧供應鏈平臺立足現代供應鏈的生產、流通、消費三大應用場景,以智慧選品、智慧庫存、智慧定價等功能為核心,有效促進了零售行業供應鏈的整體效率提升,改善了消費者體驗。

2020年「永不落幕」的服貿會,亦是京東雲一次供應鏈能力的練兵。

當時,北京市籌辦與服務保障領導小組辦公室攜手京東集團建設2020服貿會數字平臺,打造「雲上服貿會」,針對展覽展示、論壇會議、洽談磋商等重點場景提供數字化服務,正是基於京東雲在雲端計算、人工智慧、IoT、大資料等領域的全方位技術支援。

5G、直播、線上翻譯,打破地域和語言限制;500間線上會議室,可同時舉辦100人、500人、1000人等規模會議;大資料技術,使數字平臺實現海量資料的統計分析,智慧挖掘與匹配商機,實現展商與採購商之間的高效連線······

在朱冰眼裡,這是一個靠硬實力拿下的項目,提方案、做演示、一輪一輪跟政府彙報,項目中協調的是8個大的部委和16個專區,工作量巨大。

「疫情那會,我們內部確實有討論,線上的會展將是未來一個很重要的常態化場景,即使沒有疫情,線上會展場景也會發展。」朱冰談到。

雷鋒網注意到,今年618的預熱,各大廠商早已摩拳擦掌,而京東雲已經正式推出「618雲創熱愛節」, 宣佈投入數億資源助力20萬中小企業上雲——實際上,這是一個非常強烈的訊號,那就是京東618已經從C端消費覆蓋到企業數字化的B端消費,雲廠商正全面參與產業服務,京東618從2021年開始有了全新的「B面」。

雲主機、雲資料庫、雲端儲存、雲硬碟、雲安全等爆款雲產品及智慧客服、雲通訊服務、SaaS服務、企業金融和智慧硬體產品,紛紛在今年的618成為主角之一。

轉型抉擇,回到原點,找準自洽邏輯

誠然,數字化轉型道路上,有錢大媽這種中等量級的生鮮零售公司,也有服貿會、宿遷市政務雲這種大象級的項目。京東雲面對這樣不同類別、不同需求的客戶,策略也是不一樣的。這可以理解為一家雲廠商的「方法論」。

高禮強認為,任何一個企業(或機構)做數字化轉型的時候,首先要回到原點:要解決什麼問題。

「是我的產品競爭力不夠?還是在這個市場上我對客戶的理解不夠?是我距離客戶太遠嗎?還是我對整個數字化運營的程度不夠?想清楚這些問題,再來決定成本投入。」

他提到,企業一定要借力去做轉型,不借力,單一靠自己,需要非常長的週期去沉澱對使用者的理解。數字化對於大中型企業來說,確實是高風險、高投入的事,但對於中小企業來說,可以量力而行找關鍵的點,用最小的代價去做這件事,因為大的企業考慮問題是不一樣的(可能是未來10年戰略),而小企業要解決的,更多的是瞭解使用者、更好地做產品定製、更好的投放市場。

「走一看三,得到市場反饋並做調整,這和轉型不矛盾,也意味著並非所有的轉型就是很貴的事。」

他表示,企業要基於自身重心去做業務,而京東雲本身也遵循這種邏輯——圍繞供應鏈基礎設施去做TO B。

有所為有所不為,聚焦重要賽道,才是核心。

朱冰提到,生態是今天雲廠商的必爭之地,產業網際網路時代, 沒有哪家雲廠商可以依靠自身的能力滿足企業複雜、多樣化的需求, 一定需要構建廣泛的生態夥伴體系。京東雲希望跟合作伙伴構建的是一個共生、互生、再生的夥伴生態, 跟夥伴一起去做更多1+1 > 2的事情,要做到 1+1>2,意味著京東需要走向一體化開放,將更多核心能力解耦、模組化的開放出來, 去賦能夥伴和產業。

目前行業內超過60%的服務是以解決方案的形式存在的,不是一個單純的SaaS、PaaS服務,企業更多需要的是整體解決方案。聯合生態,京東雲也願意把自己變成一個看不見的東西,為此, 京東雲去年也釋出了SaaS加速器計劃, 同時更開放的去擁抱行業PaaS和開源生態,加碼生態的建設。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