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多位院士發聲,指出半導體問題所在,尹志堯的呼籲何時實現?

2021-06-12 10:20:39

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在於某個點!

一顆晶片的誕生,從設計到製造再到銷售使用,所經過的程式不少於一千道,所涉及到的裝置不少於一百種,跨越多少個國家和地區就更不必細說,所以從這一點上來看,半導體市場相互依賴的程度,太高。但是經過特不靠譜這麼一操作,也使得這個相對穩定的市場出現了動盪,也使得這個產業鏈,出現了一定的信任危機。

當下各國都開始大力投資半導體領域,似乎是「百花齊放」的局面,但問題也很嚴重。國內從去年開始各方項目拔地而起,就像國內封測三強,在去年總營收還超過了20億,長電科技封測方面全球第三,但是其面臨的發展問題很嚴重:缺人才、技術升級慢、產業鏈聚集效應不足!然而,這還不單單是一家的問題!

強芯之路,需要多方合作!

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左寧在近期的某次大會上指出,現在的積體電路外部環境具有不穩定性、不確定性,但是全球的積體電路發展速度又是非常快的,這對於國內積體電路市場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如果把握住,或將出現新的局面!

但他同時指出,真正的晶片強國路,不是說靠某一個環節或是某一個技術攻克就能夠實現超越,我們要通過各個環節的協調,形成合力,才能將國內產業鏈給建起來。

國內吳漢明院士也指出,未來大國之間的競爭,不再是某一個點的競爭,而是產業性質、供應性質的競爭。

吳漢明更是指出,希望「舉國體制建平臺」,產業技術攻克由企業來做,產前技術由學校跟進,更要實現產業與學習相結合,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緊跟與創新互動!

尹志堯的呼籲,或將實現?

其實除了前面所提到的兩位院士,在去年和今年初,中微半導體的創始人尹志堯也曾呼籲,希望國內能夠多方重視、投資半導體裝置領域,其中還提到,積體電路所涉及的內容、學科、類目比較複雜,我們需要多方合作,廣泛吸納人才,這樣才能實現更好的突破,才能將一個良性生態給建立起來。

前面講過,一顆晶片的誕生所需要的裝置是上百種,當下國內蝕刻機可以做到5nm,但是光刻機也只是90nm,中芯的製造水平剛追平14nm,所以單靠一個面來拉動整個國內半導體的發展,是很難的。

基礎薄弱的我們,需要更多的是穩住一定的發展,再去追趕先進工藝。

當下中芯開始力投28nm,這一點和吳漢明院士的呼籲不謀而合。因為28nm領域相對來說技術水平於國內而言不是很難,其次市場需求是很強勁的,如此以來,可以將28nm穩定住,將裝置、封測、良品率、市場佔比逐漸穩定化,後面的追趕才是更為重要。

浙江省開始打造「萬畝千億」的積體電路新平臺,上海定下2035年實現「東方芯港」的目標,兩者都是實現政產學研業的相互融合,我想這才是一個良性發展該有的樣子吧!

如果說想要實現70%的晶片自給率只是將產業提升上來罷了,那麼實現中國芯的崛起,更多的是將產業鏈、將這個生態給做好!現在全球都在大力發展半導體,新一輪的競爭已經開始,抓住機會,穩住發展,崛起也只是時間問題罷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