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SEMI(國際半導體產業協會)釋出了一份截止至2020年底的,全球晶圓產能的最新資料。
資料顯示,過去的5年間,中國大陸的晶片產能差不多增長了一倍,從2015年佔全球的14.4%,變成了2020年的22.8%,並且這個22.8%是所有國家和地區中最高的,排全球第一。
說真的,看到這個數字,大家真不必驚訝,因為過去的這些年,中國一直是全球製造基地,對晶片的需求不斷上升,於是本土晶片企業們在努力地發展半導體產業,到處建廠,同時國外的眾多晶片企業,也到中國大陸建廠,用以滿足中國市場的需求,從而導致產能迅速攀升。
但是這個數字背後,大家也不必沾沾自喜,因為雖然佔22.8%的產能,全球第一了,但其中至少95%是成熟工藝,同時國內製造晶片的裝置、材料等,還是高度依賴進口的。
什麼是成熟工藝,什麼是先進工藝,業界是有一個標準的,那就是以28nm工藝為界限,28nm以下為先進,而28nm及以上為成熟。
除中芯國際外,大陸所有的晶片製造廠,含外企在大陸設的合資廠的工藝基本上都是在28nm及以上,也就是成熟工藝。
而中芯國際雖然有14nm,但從營收來看,14nm+28nm工藝營收佔比都達不到10%,可以說放大到整個晶片產能來看,5%的先進工藝都沒有。
成熟工藝,當然是不可或缺的,但競爭大,利潤低,只有先進工藝才是一家晶片企業的競爭根本。
另外,大部分的晶片生產裝置,以及半導體材料,我們也主要從美國、日本進口。而國內的半導體裝置,目前連28nm工藝都實現不了,至於一些半導體材料,國內甚至完全就沒有,必然靠進口。而這些也是嚴重製約我們晶片工藝進步的地方。
全球絕大部分的國家和地區,在晶片領域上,是可以依託於全球供應鏈,不必什麼都自己搞定。但我們真不一樣,必然要什麼產業鏈都得跟上,否則就會被人卡脖子,所以在這個22.8%的比例背後,我們先別太激動了,你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