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在某一領域工作3-5年後,會成為團隊內或者公司裡的核心技術骨幹,這個時候他們也會面臨幾個問題:技術學習的困惑: 當達到一個瓶頸時,可以學習的參考系越來越少,首
2021-06-24 08:30:44
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在某一領域工作3-5年後,會成為團隊內或者公司裡的核心技術骨幹,這個時候他們也會面臨幾個問題:
技術學習的困惑: 當達到一個瓶頸時,可以學習的參考系越來越少,首先是因為高階技術人才呈現倒金字塔形態,身邊缺少能引領你的人生導師;其次,業內的技術交流,大多數在做科普以及刷存在感,到達一定階段後對個人提升作用越來越小(甚至用一天時間參加技術大會效果還不如用一天的時間在咖啡館看書學習);再次,國內的文化導致技術人專家逐漸轉向管理崗位,技術缺少積累,特別容易出現斷層和繼承。
技術深度與廣度的選擇的困惑: 技術深度的進一步提升,可以逐步做到業界大牛,專業技能越來越強,廣度的延伸也更容易變成全棧技術人才,兩者各有利弊,個人時間和精力有限,如何抉擇?
技術方向的困惑: 大型網際網路公司的技術框架基本都在最初選型時確立,與當時的業務規劃、業界當時的技術趨勢、個人的過往經驗積累相關,成熟規模大的業務從穩定性考慮,一般技術選型落後新技術2、3年,對於技術人員來說,從實際工作考慮需要使用老技術,但是業界的趨勢又是在朝著新技術的方向發展。
這種困惑相信很多技術人員和技術管理人員都存在,包括我自己,當然這種困惑本身也是符合學習曲線規律的,即任何一個技術學習和實踐,越是到後面學習的時間越長,本身能力提升越慢。但是往往真能夠堅持和專注,能夠耐得住寂寞等到量變到質變的那一刻,就是一種一覽眾山小的境界。
因此自己也從這三方面進行簡單總結。
技術學習的困惑
任何新技術或知識點的學習,在當前網際網路和資訊如此發達的情況下,只要你有興趣就一定能夠找到相關的學習資料進行自我學習,興趣往往是第一個驅動點。
但是問題的關鍵點還是在於學習後的新技術如何深入,新技術如何去實踐?沒有真正的實踐總結,沒有真實的大型項目實戰驅動,你將發現理論終歸是理論,理論要轉化為你的實戰經驗是相當困難的。
如果一個新技術的學習沒有實戰機會,那麼你自己也很難真正保持長久的興趣,能夠做到熟悉或知道已經不錯了,而要真正做到精通或理解就很難。大量技術的深入學習往往都是在實踐中真正遇到了複雜的問題,在問題驅動下的學習和深入,這些錯綜複雜的問題往往涉及龐大的知識面,而且各個知識點之間相互影響。我們如果有實踐機會能夠不斷地解決這類問題,不斷優化和持續改進,技術自然深入。
舉一個簡單的例子來說。
對於海量資料處理下的高併發網際網路架構,這類架構知識有不少書籍都在系統地講,往往也有很大技術專家的實踐分享。我們學習這些理論往往看起來簡單,也容易理解,但是即使你學習了這些知識,如果沒有相應的大型網際網路系統架構設計場景給你實踐,那理論終究是理論,這些理論本身你也很難真正的深入學習。
正是由於這個原因,技術學習的困惑不是簡單的興趣問題,而是是否有大型項目實踐機會和鍛鍊的問題,但是往往大部分的公司都無法真正提供這種大型項目的機會,你要完全通過自己學習和模擬試驗來深入掌握這些技術就變成了空話。
即使沒有現場項目實踐的機會,自己也要有意識地搭建假設場景進行學習成果的驗證,這個步驟相當重要,雖然這些不是現場項目真實業務場景,但是至少你能夠把學習到的技術知識點融合跑通,做到在原理上基本跑明白。
注意對於任何一個新技術的學習,剛開始一定要快速的突破入門階段,並且通過快速的入門樹立自己的學習信心,有了信心才能夠推動你制定更加詳細的迭代學習計劃。也正是這個原因,實際在前面學習方法和模式文章中,我專門談到新領域的學習一開始往往是不求甚解,理解清楚概念模型,並通過自己搭建環境快速驗證。
技術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問題
對於知識深度和廣度,我在前面談知識管理的時候專門講過,即:
知識和廣度和深度之間存在依賴和制約關係,知識的深度需要足夠的知識廣度來支撐,當你發現無法在專業領域深入的時候,務必回溯知識的廣度,先在廣度上拓展,再來考慮如何將廣度的知識抽象和濃縮為深度。 知識廣度是為了支撐知識的深度,知識深度才為了創造核心價值。
對於技術學習的深度和廣度問題,對於這個問題簡單回答就是 對於技術管理型人員重點是更廣的知識面和綜合能力提升,即廣度更加重要而不是落入某一個深度細節。對於專業技術型人員,則是技術深度更加重要,因為技術的深度往往才能真正為你創造更大的價值。
技術管理型人員需要更加關注整個知識體系的構建 ,其中包括重要的軟技能。這類人員的重點是總體規劃和設計,能夠對問題進行分解。對於分解後的技術問題和細節則可以轉交到細分崗位的專業人員去做。要做到這點我們仍然需要有大量的技術積累,因為這是你和專業技術人員溝通的橋樑和通用詞彙。
對於專業技術人員,技術的深度往往更加重要,深度才是最終創造價值。 前面已經談到過,技術深度的提升越到後面越慢,學習的週期和時間成本越大,這是符合學習曲線等基本原理的。也正是由於這個原因,能夠朝這個技術金字塔頂尖上去發展的人越少,自然你個人的核心價值體現越大。個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要想做到全棧技術人才的人相當少,即使是全棧技術人才更常見的情況往往是在自己最擅長的專業技術上能夠打到95分以上,而圍繞核心專業技術的相關技術能夠打到80分以上。
理解了這點,我們就更加清楚技術人員應該更加註意技術深度的積累,能夠長期專注在一個專業技術方向上,這個目標選擇定了,你會發現對於廣度知識的選擇就不是漫無目的和隨意的,任何廣度知識的選擇都是這些廣度知識是為了支撐你在深度上進行突破。當我們技術深入到瓶頸期後,如果自己反思和回溯,都會發現是知識廣度上出現了問題,需要暫時停頓下來先補充廣度。但是廣度的補充不是最終目標,最終還得回到深度鑽研上來。
同時問題驅動往往是拓展廣度並快速將廣度轉換為深度的關鍵方法。 最常見的就是真實現場大項目中出現的各種技術故障或效能類問題,這些問題的分析和解決往往涉及到作業系統,資料庫,中介軟體,程式碼開發多方面的知識點,在你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往往可以驅動你對原來欠缺的知識點進行補充。比如當系統經常出現JVM記憶體溢位模型需要解決的時候,可能會促使你對JVM記憶體模型進行詳細的學習,在學習後快速基於項目實踐去解決該問題。
技術方向的選擇
最後一點,是技術方向的選擇。對於這點個人最大的一個感受就是當你真正在某一個技術領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時候,一定不會是像自己還是新人那樣狂熱的追求新技術和熱點。
即專家 更多要考慮的是業務和問題驅動技術,用最適用的架構在當前解決最重要的問題並保留一定的擴展性 ,而對於大部分技術思維人員往往考慮的是技術驅動業務,只是對技術感興趣而不是對業務和問題域感興趣。
技術發展趨勢和迭代的快速,你任何當前選擇的技術或框架都可能在2-3年後就過時,但是如果當前的技術能夠很好的支撐業務就是最好的技術。如果有不能更好支撐的地方我們就要考慮基於當前遇到的效能或擴展性問題我們究竟應該引入什麼新的技術來解決,並做好方案選擇和評估。
所以最後一個問題個人認為不是技術方向的問題,對於任何新技術都應該有敏銳的嗅覺去了解,但是並不是每個技術都要真正在項目裡面使用。項目不是新技術的試驗地,本身也不存在技術驅動的技術方向選擇問題。而 只存在業務和問題域驅動的技術架構優化 。業務和問題驅動IT和技術,是從單純技術思維開始轉變的一個重點。
當然也有技術人員完全為了個人技術能力提升和職業發展,在企業引入超前的新技術來構建平臺或軟體系統,對於這點自己一直是持反對意見的,這類人員往往是自己技術練出了跳槽走人,留個企業一堆難以收拾和運維的系統。
任何技術方向選擇,技術的職業發展都不能脫離基礎的職業道德,這個仍然是底線。對於技術人員來講,要尋求技術發展和技術能力提升,往往首先要轉變的就是思維和意識,這篇文章或許你能夠找到一些共鳴點。
到瓶頸最好的解決辦法就是:變化
樹挪死,人挪活,當然不是讓我們不要忠誠,而是如果我們在一個地方感覺到很強的天花板,最明智的做法就是離開。當然也有假的天花板,可能老闆正在考察你,但這個你自己不會不知道的,所以也要多多向上溝通。假的就再等等。當然這個自己來判斷。
如果遇到真的天花板了。但是自己還是那種非常渴望成長的人,那就要變化了,為什麼一個集團,被派到非洲,或者別的城市,3,4線城市的人。回來後就有機會晉升呢?就是因為變化。
如果一成不變已經很久了,就要自己主動尋求變化,每一個地方的環境,文化,組成的人,做事的方式,人們的喜好都不同,所以這也是為什麼在不同地方,不同國家生活過的人,更善於理解別人。更多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東西。
但是不是經常的換,3-5年換一個地方,換一個環境,10-20年換一個國家,這也是不錯的成長體驗。如果不管怎麼樣的環境,你都可以生活應對,那就沒有什麼所謂的瓶頸了。
願我們都可以內心安寧的過有意義的一生。
相關文章
通常情況下,技術人員在某一領域工作3-5年後,會成為團隊內或者公司裡的核心技術骨幹,這個時候他們也會面臨幾個問題:技術學習的困惑: 當達到一個瓶頸時,可以學習的參考系越來越少,首
2021-06-24 08:30:44
熱門手機數碼資訊早知道,快來關注作者。編輯|孫鳳新稽核|文崢說到高性價比手機,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肯定是小米,而Redmi(紅米)系列則是高性價比中的翹楚。例如由當紅明星王一博代言
2021-06-24 08:11:30
華為曾是國內市場份額最高的手機品牌,一度佔據國內接近一半的市場份額;作為一個全球知名的大品牌,華為在智慧手機市場的佈局是非常合理的——既有價格不高的暢享、暢玩系列,也有
2021-06-24 08:10:55
你的ofo押金退還了嗎?天眼查App顯示,近日,ofo小黃車關聯公司東峽大通(北京)管理諮詢有限公司被北京市海淀區人民法院列為被執行人,執行標的13416156元,關聯案件為東峽大通(北京)管理
2021-06-24 08:10:16
【6月24日】導語,在全球晶片製造產業鏈中,臺積電、三星一直都是全球最高階的晶片製造頭號玩家,也是目前全球唯二能夠掌握5nm晶片量產技術的廠商,但隨著美國在2020年五月份頒發了
2021-06-24 08:08:37
近年來,新能源汽車迅速普及。公安部資料顯示,截至2020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492萬輛,增量連續3年超過100萬輛。 在車輛不斷增長的背後,大量的動力電池也開始不斷退役,這些電
2021-06-24 07:4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