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醫療AI「先行者」鷹瞳科技遞交招股書,或將成為醫療AI第一股

2021-06-24 11:28:55

雷鋒網訊息,6月21日,北京鷹瞳科技發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鷹瞳科技」)向香港證券交易所提交了IPO招股書。瑞銀集團、中信證券為其聯席保薦人。

值得注意的是,上週,鷹瞳科技還完成由禮來亞洲基金(LAV)、清池資本、OrbiMed等機構共同投資的D輪融資。算上這一輪,鷹瞳科技在上市前已經完成了七輪融資。

融資訊息釋出後,鷹瞳科技創始人、CEO張大磊說到,「健康本該是人的基本權利。我來自西北地區,很清楚廣大基層的醫療條件,家人也遭遇過誤診。我希望通過自己和團隊的努力,讓每一位普通人都能及時、準確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這是我們創立鷹瞳Airdoc最原始的想法。我們很幸運,一路走來獲得了很多股東和合作夥伴的支援。」

在2020年的商業化「枷鎖」被逐步打破後,醫學影像AI企業在資本市場重新迎來熱潮,多家相關企業已明確釋放衝刺IPO訊號。

作為人工智慧視網膜影像的市場先驅者,鷹瞳科技可以藉助IPO進一步擴大自身市場優勢,加強在整體醫療領域中的影響力及滲透率,有望實現下一個增長飛輪。

以AI視網膜影像,切入最廣大的需求

鷹瞳科技成立於2015年,在隨後的6年多時間裡,鷹瞳科技在行業內不斷落地生根:

2018年12月,承擔國家數字診療裝備重大專項;

2019年9月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綠色審批通道,10月獲中國智慧科技最高榮譽吳文俊獎;

2020年2月獲歐盟CE認證,2020年8月釋出百萬人群醫療AI體檢人群藍皮書,同月取得中國首張NMPA眼科人工智慧醫療器械三類註冊證。

從每一個重大的時間節點上,都可以看到,鷹瞳科技都在為最終的商業化變現積蓄能量。

從場景選擇、市場調研、產品設計、試用調整,再到審評審批、進入價格目錄、規模營銷,對於醫療AI企業而言,走通每一個環節,都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而鷹瞳科技能夠走通,關鍵在於切中了最核心的社會需求。

目前,中國慢性病患者接近3億人,其中,心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患者增速現已高於全球平均水平。中國慢性病防治工作面臨著未確診率高、青壯年患病率高、初治能力差、自我管理水平低等巨大挑戰,社會醫療負擔沉重。人工智慧技術的逐步成熟,讓人們對它給予了極高的期待。

因此,國家相繼出臺各類人工智慧實施計劃,鼓勵企業面向健康、醫療、人身安全等領域,推動智慧技術應用創新。

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統計,中國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行業(醫療場景和大健康場景)的市場規模預計將從2020年的3.1億元人民幣增長到2030年的923億元人民幣,複合年增長率為76.7%。

從慢病防治的角度而言,鷹瞳科技走出了一條較早、具有差異化的路線——以AI視網膜影像作為切入口。

眼底影像就像是一扇「可以窺見疾病的窗戶」,視網膜是人體內唯一可以直接觀察到血管和神經的組織,視網膜病變的檢測可以有效地預測和判斷多種疾病或相關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高血壓、腦血管病、腦腫瘤、和中風等。

對於醫療AI產品來說,高質量的資料事關一家企業的未來發展潛力,也是一家企業費盡心血所構建的一條「護城河」。

根據公開資訊顯示,鷹瞳科技現已積累有一個全面、多樣、龐大的視網膜影象資料庫,該資料庫包括約370萬真實的視網膜影象及對應的多模態資料,已建立了極為堅實的資料壁壘。

從技術實現的角度來看,針對視網膜影像的特殊性,鷹瞳科技做了大量的深度定製和創新,設計並實現了基於病變分類、病灶檢測分割和體徵檢測和分割的混合模型。

這得益於鷹瞳科技背後強大的研發實力。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和2020年,鷹瞳科技的研發開支分別為人民幣4120萬和4230萬人民幣,研發團隊人數超過了60人。

目前,鷹瞳科技的演算法模型可以做到55種健康風險的識別,平均AUC達到0.968,達到人類專家水平;在病灶檢測分割問題上,可以實現60多種病灶的高精度分割,演算法準確率大於90%,接近人類專家水平;健康風險模型效能也達到了學術界領先水平。

而且,針對不同型號的相機的成像特徵,通過領域自適應方法,鷹瞳科技解決了演算法模型在不同相機上的泛化問題,適配市面上幾乎所有主流相機。

(鷹瞳科技的產品矩陣,來源:招股書)

根據招股書顯示,鷹瞳科技的產品線包括三大部分:用於檢測及輔助診斷的人工智慧醫療器械軟體(SaMD,Softwareas Medical Device)、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和獨有硬體裝置。其中,尤以Airdoc-AIFUNDUS解決方案代表的SaMD是鷹瞳科技最為知名的產品線。

而Airdoc-AIFUNDUS擁有三個版本。Airdoc-AIFUNDUS(1.0)用於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輔助診斷。Airdoc-AIFUNDUS(2.0)被設計用於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Airdoc-AIFUNDUS(3.0)被設計用於病理性近視及視網膜脫離的輔助診斷。

除了這三款核心產品之外,鷹瞳科技還擁有青光眼檢測SaMD、白內障檢測SaMD以及正在開發其他五款用於檢測及輔助診斷的SaMD,檢測和診斷範圍涵蓋ICVD、ASCVD、 妊娠期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妊娠期高血壓性視網膜病變、顱內高壓相關視乳頭水腫視網膜病變及貧血症。

收入增幅高達56.7%

除了排隊拿證之外,在產品、技術的水平達到一定階段之後,鷹瞳科技就在尋求多樣化的商業變現途徑。

據招股書顯示,2019年度和2020年度,鷹瞳科技的收入分別為3041.5萬元和4767.2萬元,增幅高達56.7%,而銷售成本的增幅為29.9%。

這是因為,AI產品的一大特性在於極大的複用性,使得邊際成本不斷下降。可以看到,鷹瞳科技收入快速增長的同時,銷售毛利也在不斷增長,2019年及2020年的毛利率分別為53.0%及61.0%,年內虧損則是在進一步收窄。

從收入結構來看,鷹瞳科技潛心創造商業價值,與客戶形成長期合作關係。這樣的商業結構穩定後,對於後續的市場開拓具有很好的「壓艙石」作用。

招股書顯示,截止2019年12月31日及2020年12月31日止年度,鷹瞳科技來自前幾大客戶的總收入為2560萬元人民幣和4080萬元人民幣,分別佔收入的84.1和85.5%。同期,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為1320萬元人民幣和2080萬人民幣,均佔收入的43.5%。

針對當前人工智慧醫療影像行業仍存在滲透率較低的問題,鷹瞳科技將在B端(醫院、體檢中心、保險公司、藥企等)及C端(終端使用者)同時發力。

各大醫院和體檢機構等B端使用者,是鷹瞳科技長久以來的客戶物件。

未來,鷹瞳科技將深化醫療體系客戶覆蓋,加速滲透等級醫院和基層醫療機構,規模化拓展體檢板塊商業化。同時,鷹瞳科技將繼續擴大保險、視光場景應用覆蓋,增加部署網點數,打造標杆效應,進一步深化現有客戶合作並持續開拓各場景下頭部新客戶。

除此之外,鷹瞳科技還計劃完成更多場景的商業化驗證,加快開拓包括藥企、藥店、養老和政府篩查體系的規模化落地。針對每個渠道增強、擴大其專業的BD及銷售團隊,發展自己的代理商體系,滿足各個渠道的商業化拓展需求。

值得注意的是,在招股書中的願景中,鷹瞳科技希望成為最大的人工智慧輔助慢性病管理解決方案提供商,讓每個人都能獲得負擔得起的高質量醫療健康服務。

因此,未來的鷹瞳科技會進一步佈局消費端,建立服務閉環,打造普惠化綜合慢病管理平臺。

同時,鷹瞳科技計劃推出針對不同大健康場景(包括養老院和企業診所)的定製健康風險評估解決方案的開發,以提高精準醫療。

做人人負擔得起的高質量醫療健康服務

對於公司的名字,張大磊曾向雷鋒網說到,之所以把公司名字取作Airdoc,也是希望好的醫療服務像空氣一樣,讓每個人觸手可及。同時,也希望自己的產品成為一個人生活中必備的部分。

2018年4月28日,國務院辦公廳釋出了《關於促進「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正式吹響「智慧醫療、健康中國」的號角,推進和支援「網際網路+醫療健康」的開展主要基於人工智慧技術、醫療健康智慧裝置的移動醫療示範,從而實現個人健康實時監測與評估、疾病預警、慢病篩查、主動干預等。

而在健康中國2030的建設路徑下, 「AI+醫療健康」迸發出來的服務新模式、新業態,為整個醫療行業變革提供了機遇與挑戰,這也為鷹瞳科技這樣的醫療AI先行者,提出了更多的時代命題、賦予了更多的時代任務。

對於鷹瞳科技來說,尋求IPO僅僅是另一個開始,等待他們的,是一個需要數十年、需要傳承下去的人類健康事業。

正如張大磊在接受《八點健聞》採訪時表示,我希望在有生之年,這件事能初有成效,開個好頭,我們這一代人在這一代的技術上做到極致,讓每個人都能隨時隨地掌握自己的健康狀況。雷鋒網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