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14nm技術即將國產,華為晶片迎來轉機,終於不用看臺積電臉色

2021-06-25 18:10:15

華為因為不具備晶片生產能力,在2020年被美國進行了數次針對。雖然「活下去」的目標得以實現,但手機業務卻元氣大傷。不過,華為的遭遇也引起了國內相關企業對半導體產業的高度重視,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我國半導體產業發展。

6月23號,中國電子資訊產業發展研究所長溫曉君表示,中國14nm工藝晶片即將量產,國產晶片即將迎來發展黃金期,這也是我國實現晶片全自產的重要標誌。

相比5nm、7nm,14nm工藝在市場上並沒太高的討論熱度,但這並不意味著14nm工藝沒有市場,事實上,絕大多數中端晶片都可以使用14nm工藝。資料顯示,14nm及以上工藝可以滿足70%以上晶片生產需求。

其實,中芯國際在2020年年初就曾使用14nm工藝為華為代工麒麟710處理器。不過,晶片生產過程藉助了諸多海外裝置幫助,中芯國際的14nm產線並不能自主生產晶片。也是因此,華為被制裁後,中芯國際對華為愛莫能助。而溫曉君所說的14nm技術則是純國產14nm技術。

純國產14nm產線落地後,國內企業可以自主生產晶片,華為高階處理器雖然無法藉助該工藝幫助涅槃重生,但華為自研其他晶片卻可以以此為跳板,重返市場

另外,國內諸多晶片設計廠商以後也無需再看臺積電臉色。這一新產線建廠,對我國晶片產業鏈所有企業發展都會有不小幫助。

當然,也必須要承認的是,即便14nm產線完成國產化,但中國晶片產業與國際水準依舊存在著巨大的差距。像是之前被華為選中的中芯國際14nm技術,其工藝良品率,運行效率,都被臺積電甩在身後。同一款處理器、不同代工廠商打造,效能實力和功能表現其實都可能有明顯差距。

而想要彌補這種差距,必須要吸收更多人才,在相關領域投入更多資金才行。值得一提的是,這正是我國半導體產業所重視的方向,目前國內8所高校都在與國內頂級半導體裝置製造商進行產教結合。華為、小米旗下投資機構,最近幾年接連對半導體產業鏈企業伸出援手,國家大基金更是給不少企業輸血。

事實上,14nm技術國產化,就是加強人才培養和資金投入的結果。你認為,14nm國產會成為我國半導體產業翻盤的開始嗎?

文/JING 稽核/子揚 校正/知秋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