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

半導體裝置被外資壟斷,中國從海外採購386億,國產崛起迫在眉睫

2021-06-25 23:10:37

近年來,美國針對中國晶片產業的制裁力度越來越大,不少中國企業都因此舉步維艱。

而之所以中國半導體產業處處受制,主要是因為在上游核心裝置和技術上被海外壟斷並封鎖。

雖然部分中國企業在單晶爐、刻蝕、沉積等環節實現了突破,但目前國內在半導體領域的中高階裝置上仍然依賴進口。

為了在全球晶片荒持續蔓延的機遇下掌握主動權,現階段中國企業正在大舉購買世界各地的半導體制造裝置。

6月24日集微網訊息,SEMI公佈的資料顯示,2021年第一季度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制造裝置採購金額達到59.6億美元(摺合人民幣386億元),相比2020年同期有70%的增長。

據韓國媒體報道,中國半導體企業除了購買晶片生產線所需的裝置之外,還額外購買了五到六臺裝置。

受中國企業大肆採購的影響,美國、日本等國家的半導體裝置製造商的訂單幾乎翻了一番。

但在上游裝置上依賴進口終究不是長久之計,隨著有關方面封鎖力度的加大,國產半導體制造裝置的崛起迫在眉睫。

然而,國產裝置想要衝破海外壟斷絕非易事。根據SEMI公佈的全球晶圓製造裝置廠市場份額分佈來看,應用材料、阿斯麥、東京電子、泛林集團等歐美日行業巨頭掌控著全球56%的市場。

在光刻機這一細分領域,阿斯麥、尼康和佳能三大龍頭更是壟斷了95%的市場。

由此可見,留給中國半導體裝置企業的發展空間原本就不多,而且國內企業還需要面對極其牢固的智慧財產權和客戶壁壘。

在產業集中度低、研發週期長等因素的影響下,整個中國半導體裝置產業舉步維艱。不過,也有部分中國公司克服重重困難衝破封鎖,助力晶片產業打開了一個又一個突破口。

例如上海微電子和中微半導體。這兩家公司分別專注於光刻裝置以及蝕刻裝置的研發、生產及銷售。

筆者瞭解到,上海微電子已經實現了90nm光刻機的量產,且即將生產出28nm光刻機。

而中微半導體,不僅實現了蝕刻機的國產替代,而且還領先一眾國際大廠,率先研製出5nm高精度蝕刻機。

目前,中微半導體的相關產品已經進入全球第一大晶圓代工巨頭臺積電的高精度工藝生產線。

在領軍企業起到帶頭作用的基礎上,隨著半導體市場規模的持續性擴大,國產半導體裝置的崛起迎來契機。

文/諦林 審/球子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