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4:32:11
Linux下的I/O模型以及各自的優缺點
其實關於這方面的知識,我閱讀的是《UNIX網路程式設計:卷一》,書裡是以UNIX為中心展開描述的,根據這部分知識,在網上參考了部分資料。以Linux為中心整理了這篇部落格。
UNIX 網路程式設計(第2版)第1卷:套介面API和X/Open 傳輸介面API PDF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4/100155.htm
UNIX網路程式設計捲1:通訊端聯網API(第3版) 中文高清帶完整書籤 PDF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4/100222.htm
Linux的I/O模型
和Unix的I/O模型基本一致,Linux下一共有5種I/O模型[1]
- 阻塞式I/O模型;
- 非阻塞式I/O模型;
- I/O複用式模型;
- 信號驅動動式I/O模型
- 非同步I/O模型
上面這個列表,算是絕大部分關於Linux I/O模型部落格中都會貼出來的。
在上述5種I/O模型中,前4種,其實都可以劃分為同步I/O方式,只有最有一種非同步I/O模型才使用非同步I/O方式。
為什麼這麼劃分呢,就得仔細看看這5種I/O模型到底是什麼。
行文須知
下文中對各個模型的描述,都是使用資料包(UDP)通訊端作為例子進行說明的。
因為UDP相對與TCP來說比較簡單——要麼整個資料包已經收到,要麼還沒有——而對於TCP來說,通訊端低水位標記等額外變數開始起作用,導致整個概念變得複雜。(加粗字型的內容在寫這篇部落格時,並沒有搞清楚是什麼,可能後續會陸續搞懂)
一、阻塞式I/O
通常我們使用的I/O都是阻塞式I/O,在程式設計時使用的大多數也是阻塞式I/O。在預設情況下,所有的通訊端(socket)都是阻塞的。下圖解釋了阻塞式I/O模型的流程
上圖中,我們說從呼叫recvfrom開始到它返回的整段時間內是被阻塞的,recvfrom成功返回後,參照程式才開始處理資料包。
阻塞式I/O的優缺點
優點:
阻塞式I/O很容易上手,一般程式按照read-process的順序進行處理就好。通常來說我們編寫的第一個TCP的C/S程式就是阻塞式I/O模型的。並且該模型定位錯誤,在阻塞時整個進程將被掛起,基本不會佔用CPU資源。
缺點:
該模型的缺點也十分明顯。作為伺服器,需要處理同時多個的通訊端,使用該模型對具有多個的用戶端並行的場景時就顯得力不從心。
當然也有補救方法,我們使用多執行緒技術來彌補這個缺陷。但是多執行緒在具有大量連線時,多執行緒技術帶來的資源消耗也不容小看:
如果我們現在有1000個連線時,就需要開啟1000個執行緒來處理這些連線,於是就會出現下面的情況
- 執行緒有記憶體開銷,假設每個執行緒需要512K的存放棧,那麼1000個連線就需要月512M的記憶體。當並行量高的時候,這樣的記憶體開銷是無法接受的。
- 執行緒切換有CPU開銷,這個CPU開銷體現在上下文切換上,如果執行緒數越多,那麼大多數CPU時間都用於上下文切換,這樣每個執行緒的時間槽會非常短,CPU真正處理資料的時間就會少了非常多。
二、非阻塞式I/O
有阻塞I/O,那麼也會有非阻塞I/O,在上文說過預設情況下,所有的通訊端都是阻塞的,那麼通過設定通訊端的NONBLOCK(一般在open()
,socket()
等呼叫中設定)標誌或者設定recv
、send
等輸入輸出函數的MSG_DONTWAIT標誌就可以實現非阻塞操作。
那我們來看看非阻塞I/O模型的執行流程吧
可以看到,前三次recvfrom時沒有資料可以返回,此時核心不阻塞進程,轉而立即返回一個EWOULDBLOCK錯誤。第四次呼叫recvfrom時已經有一個資料包準備好了,此時它將被複製到應用進程的緩衝區,於是recvfrom呼叫成功返回。
當一個應用進程像這樣對一個非阻塞描述符迴圈呼叫recvfrom時,我們稱之為輪詢(polling)
非阻塞式I/O的優缺點
優點:
這種I/O方式也有明顯的優勢,即不會阻塞在核心的等待資料過程,每次發起的I/O請求可以立即返回,不用阻塞等待。在資料量收發不均,等待時間隨機性極強的情況下比較常用。
缺點
輪詢這一個特徵就已近暴露了這個I/O模型的缺點。輪詢將會不斷地詢問核心,這將占用大量的CPU時間,系統資源利用率較低。同時,該模型也不便於使用,需要編寫複雜的程式碼。
三、I/O複用模型
上文中說到,在出現大量的連結時,使用多執行緒+阻塞I/O的程式設計模型會佔用大量的記憶體。那麼I/O復用技術在記憶體占用方面,就有著很好的控制。
當前的高效能反向代理伺服器Nginx使用的就是I/O複用模型(epoll),它以高效能和低資源消耗著稱,在大規模並行上也有著很好的表現。
那麼,我們就來看一看I/O複用模型的面目吧
那到底什麼是I/O複用(I/O multiplexing)。根據我的理解,復用指的是複用執行緒,從阻塞式I/O來看,基本一個通訊端就霸佔了整個執行緒。例如當對一個通訊端呼叫recvfrom呼叫時,整個執行緒將被阻塞掛起,直到資料包準備完畢。
多路複用就是複用一個執行緒的I/O模型,Linux中擁有幾個呼叫來實現I/O複用的系統呼叫——select
,poll
,epoll
(Linux 2.6+)
執行緒將阻塞在上面的三個系統呼叫中的某一個之上,而不是阻塞在真正的I/O系統呼叫上。I/O複用允許對多個通訊端進行監聽,當有某個通訊端準備就緒(可讀/可寫/異常)時,系統呼叫將會返回。
然後我們可能將重新啟用一個執行緒並呼叫recvfrom來將特定通訊端中的資料包從核心緩衝區複製到進程緩衝區。
I/O複用模型的優缺點
優點
I/O復用技術的優勢在於,只需要使用一個執行緒就可以管理多個socket,系統不需要建立新的進程或者執行緒,也不必維護這些執行緒和進程,所以它也是很大程度上減少了資源佔用。
另外I/O復用技術還可以同時監聽不同協定的通訊端
缺點
在只處理連線數較小的場合,使用select的伺服器不一定比多執行緒+阻塞I/O模型效率高,可能延遲更大,因為單個連線處理需要2次系統呼叫,佔用時間會有增加。
四、信號驅動式I/O模型
當然你可能會想到使用信號這一機制來避免I/O時執行緒陷入阻塞狀態。那麼核心開發者怎麼可能會想不到。那麼我們來看看信號驅動式I/O模型的具體流程
從上圖可以看到,我們首先開啟通訊端的信號驅動式I/O功能,並通過sigaction系統呼叫來安裝一個信號處理常式,我們進程不會被阻塞。
當資料包準備好讀取時,核心就為該進程產生一個SIGIO信號,此時我們可以在信號處理常式中呼叫recvfrom讀取資料包,並通知資料已經準備好,正在等待處理。
信號驅動式I/O模型的優缺點
優點
很明顯,我們的執行緒並沒有在等待資料時被阻塞,可以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缺點
其實在Unix中,信號是一個被過度設計的機制(這句話來自知乎大神,有待考究)
信號I/O在大量IO操作時可能會因為信號佇列溢位導致沒法通知——這個是一個非常嚴重的問題。
稍微歇息一下,還記得我們前面說過這4種I/O模型都可以劃分為同步I/O方式,那我們來看看為什麼。
了解了4種I/O模型的呼叫過程後,我們可以注意到,在資料從核心緩衝區複製到使用者緩衝區時,都需要進程顯示呼叫recvfrom,並且這個複製過程是阻塞的。
也就是說真正I/O過程(這裡的I/O有點狹義,指的是核心緩衝區到使用者緩衝區)是同步阻塞的,不同的是各個I/O模型在資料包準備好之前的動作不一樣。
下面所說的非同步I/O模型將會有所不同
五、非同步I/O模型
非同步I/O,是由POSIX規範定義的。這個規範定義了一些函數,這些函數的工作機制是:告知核心啟動某個操作,並讓核心在整個操作完成後再通知我們。(包括將資料從核心複製到我們進程的緩衝區)
照樣,先看模型的流程
全程沒有阻塞,真正做到了非同步
非同步的優點還用說明嗎?
but
非同步I/O在Linux2.6才引入,而且到現在仍然未成熟。
雖然有知名的非同步I/O庫 glibc
,但是聽說glibc
採用多執行緒模擬,但存在一些bug和設計上的不合理。wtf?多執行緒模擬,那還有殺卵用。
引入非同步I/O可能會程式碼難以理解的問題,這個站在軟體工程的角度也是需要細細衡量的。
總結
關於對Linux 的I/O模型的學習就寫到這裡,每個模型都有自己使用的範圍
Talk is cheap, show me the code
實踐出真知。
關於I/O模型的實驗程式碼會在2017年10月前放到我的github倉庫中。
參考文獻
- 《Unix網路程式設計捲1:通訊端聯網API》(第3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UNIX 網路程式設計(第2版)第1卷:套介面API和X/Open 傳輸介面API PDF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4/100155.htm
UNIX網路程式設計捲1:通訊端聯網API(第3版) 中文高清帶完整書籤 PDF 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4-04/100222.htm
本文永久更新連結地址:http://www.linuxidc.com/Linux/2017-09/146682.htm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