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讓臺積電放馬過來賺錢,4萬片晶圓產能可為70%自給率激發鯰魚效應

2021-05-16 21:05:51

關於臺積電南京工廠擴建27nm產線的爭論,竟然到了人身攻擊的地步,特別是出現了很多針對持反對臺積電擴建項目意見的人的人身攻擊。顯而易見,這其中已經摻雜進太多東西了。

說實話,這件事並不是非黑即白,而是有利有弊,而且各種因素交織在一起,正是因為情況較為複雜,才容易出現較大爭議。我倒是覺得就這件事本身進行大討論,甚至大辯論,把利弊都說明白,肯定不是壞事,完全可以達到越辯越明的效果

但,注意了,辯論無論多麼激烈,必須就事論事,這是前提和基礎。任何恣意擴大爭論,攻擊持不同意見者個人,那就有問題了。誰都有發言權,這無關學歷、行業或職業經歷。對意見相同者,可以支援;對意見相左者,可以批駁其論點、依據,但絕對不可以貶低別人個人。在這個大討論中,任何攻擊別人個人的人,一定是跑偏了

中國(大陸)半導體產業的整體水平還比較低,是這場大辯論的背景之一,對此大家的看法沒有太大異議。無論是設計、製造、原材料、裝備這些半導體產業的哪一個環節、領域,應該說除了設計環節咱們還有個別先進企業之外,其它方面幾乎都是中、高階全方位嚴重落後。

這就是當下咱們一年下來進口3000多億美元晶片(比進口石油還多)的現實,因為你自己沒有、沒得選擇;這也是臺積電在美國停止給華為麒麟晶片代工的一聲令下必須乖乖就範,造成華為找不到任何代工廠而手機嚴重缺芯的現實。對此事沒必要過於糾結臺積電的動機,因為臺積電離不開美國,這和中芯國際短期內也擺脫不了美國技術、裝備、材料是一回事

一句話,半導體技術實力還差得太大,被人家一把卡住脖子就沒轍了。這個現實,是爭論任何一方都得先承認、接受的。不清晰、準確地認清和接受這個現實,那就是沒有根基的假大空,是飄了。

臺積電想來南京擴建晶片工廠的28nm產線產能,從純粹商業的角度看,就是臺積電看好大陸市場與需求,來大陸賺錢的。臺積電這個目標4萬片晶圓的產能,並不是太大,完全不可能達到橫掃中國大陸晶片市場(28nm製程工藝)所有需求的程度。

可以這麼說,一、臺積電這個產能肯定具有很高的競爭力(技術、成本),量產後一定會是市場上一家有力的供應商。二、隨著萬物互聯時代的到來,隨著大陸晶片產業如火如荼大發展,以及下一步智慧/網聯汽車、物聯網、AI晶片需求的大爆發,未來國內市場對28nm製程工藝產能的需求將會遠大於4萬片晶圓/月,其它晶片代工企業還有很大空間。

上述兩個結論能否成立,還有二個前提。

第一個前提,國內其它晶片製造企業也得有把刷子,有點兒實力。

你沒本事的話,晶片設計企業很可能還是找到臺積電甚至大陸之外的晶片代工廠,這可就怪不到人家設計企業(不管是中國企業,還是國外企業)了,任何企業都想選擇更優供應商。

至於怎麼提升實力,這一方面需要國家給政策給支援,更需要企業自己的努力,絕對不能只靠簡單的行政「保護」和「養護」姑且把臺積電這個工廠當成一條鯰魚吧,當然,這條鯰魚不能胡作非為,肯定是要依法、依規生產經營。我們既不可以簡單禁止臺積電來投資,當然更不可以也不會讓臺積電來為了「純粹攪局」。如果那時臺積電要搞傾銷、玩花樣,咱們也有的是法律、法規、市場手段來應對。

第二個前提較為複雜,那就是我們的晶片設計企業要發展、壯大、拉動。

先回答二個問題,為什麼之前我們需要每年進口3000多億美元晶片?為什麼中國汽車產業規模那麼大但車規級晶片進口比例更高達90%以上?

二個主要原因,一個是目前為止國內晶片製造企業還不夠牛氣,國內外晶片設計公司就不來找你代工,從而導致晶片製造及上下游產業鏈一直髮展不起來,技術水平自然也上不去。

第二個原因其實更關鍵,那就是中國晶片設計企業也太弱了!除了華為海思曾經短暫進入半導體全球設計企業10強(在被打壓之後又退出)之外,其它清一色的都是國外企業,領先企業被美國、德國、日本、韓國等發達國家包攬。缺少強大的上游需求拉動,也大大制約了國內半導體下游企業的發展,這其中就有製造環節。

如果我們有自己的幾家「高通、博通、美光、德州儀器、蘋果仿生處理器」,加上華為海思等,難道還怕臺積電不給代工?我們現在的3000多億美元晶片進口需求,也可以理解為對人家的高度依賴。正是因為這個依賴,才讓美國肆無忌憚。為什麼美國下令,臺積電就乖乖去美國開廠?因為那裡確實也有很大的真金白銀需求。

所以,多幾個華為海思,也是我們半導體產業振興所必需,這是中國晶片產業發展壯大的根本之一,而不是隻著眼於製造環節。如果全球晶片設計企業10強咱們佔了一半,國內晶片採購就有了自己的供應選擇,讓臺積電去美國開的工廠賣不出去,那才是咱們的真功夫!

到那時,還有必要顧慮什麼28nm產線開到咱們這裡來,5nm、3nm產線開到美國去嗎?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