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Linux vmstat命令引數詳解

2020-06-16 16:47:28

vmstat命令是最常見的Linux/Unix監控工具,可以展現給定時間間隔的伺服器的狀態值,包括伺服器的CPU使用率,記憶體使用,虛擬記憶體交換情況,IO讀寫情況。這個命令是我檢視Linux/Unix最喜愛的命令,一個是Linux/Unix都支援,二是相比top,我可以看到整個機器的CPU,記憶體,IO的使用情況,而不是單單看到各個進程的CPU使用率和記憶體使用率(使用場景不一樣)。

一般vmstat工具的使用是通過兩個數位引數來完成的,第一個引數是取樣的時間間隔數,單位是秒,第二個引數是取樣的次數,如:

root@Ubuntu:~# vmstat 2 1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0 3498472 315836 3819540    0    0    0    1    2    0  0  0 100  0

2表示每個兩秒採集一次伺服器狀態,1表示只採集一次。

實際上,在應用過程中,我們會在一段時間內一直監控,不想監控直接結束vmstat就行了,例如:

root@ubuntu:~# vmstat 2 
procs -----------memory---------- ---swap-- -----io---- -system-- ----cpu----
 r  b  swpd  free  buff  cache  si  so    bi    bo  in  cs us sy id wa
 1  0      0 3499840 315836 3819660    0    0    0    1    2    0  0  0 100  0
 0  0      0 3499584 315836 3819660    0    0    0    0  88  158  0  0 100  0
 0  0      0 3499708 315836 3819660    0    0    0    2  86  162  0  0 100  0
 0  0      0 3499708 315836 3819660    0    0    0    10  81  151  0  0 100  0
 1  0      0 3499732 315836 3819660    0    0    0    2  83  154  0  0 100  0

這表示vmstat每2秒採集資料,一直採集,直到我結束程式,這裡採集了5次資料我就結束了程式。

好了,命令介紹完畢,現在開始實戰講解每個引數的意思。

r 表示執行佇列(就是說多少個進程真的分配到CPU),我測試的伺服器目前CPU比較空閒,沒什麼程式在跑,當這個值超過了CPU數目,就會出現CPU瓶頸了。這個也和top的負載有關係,一般負載超過了3就比較高,超過了5就高,超過了10就不正常了,伺服器的狀態很危險。top的負載類似每秒的執行佇列。如果執行佇列過大,表示你的CPU很繁忙,一般會造成CPU使用率很高。

b 表示阻塞的進程,這個不多說,進程阻塞,大家懂的。

swpd 虛擬記憶體已使用的大小,如果大於0,表示你的機器實體記憶體不足了,如果不是程式記憶體洩露的原因,那麼你該升級記憶體了或者把耗記憶體的任務遷移到其他機器。

free  空閒的實體記憶體的大小,我的機器記憶體總共8G,剩餘3415M。

buff  Linux/Unix系統是用來儲存,目錄裡面有什麼內容,許可權等的快取,我本機大概佔用300多M

cache cache直接用來記憶我們開啟的檔案,給檔案做緩衝,我本機大概佔用300多M(這裡是Linux/Unix的聰明之處,把空閒的實體記憶體的一部分拿來做檔案和目錄的快取,是為了提高 程式執行的效能,當程式使用記憶體時,buffer/cached會很快地被使用。)

si  每秒從磁碟讀入虛擬記憶體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於0,表示實體記憶體不夠用或者記憶體洩露了,要查詢耗記憶體進程解決掉。我的機器記憶體充裕,一切正常。

so  每秒虛擬記憶體寫入磁碟的大小,如果這個值大於0,同上。

bi  塊裝置每秒接收的塊數量,這裡的塊裝置是指系統上所有的磁碟和其他塊裝置,預設塊大小是1024byte,我本機上沒什麼IO操作,所以一直是0,但是我曾在處理拷貝大量資料(2-3T)的機器上看過可以達到140000/s,磁碟寫入速度差不多140M每秒

bo 塊裝置每秒傳送的塊數量,例如我們讀取檔案,bo就要大於0。bi和bo一般都要接近0,不然就是IO過於頻繁,需要調整。

in 每秒CPU的中斷次數,包括時間中斷

cs 每秒上下文切換次數,例如我們呼叫系統函數,就要進行上下文切換,執行緒的切換,也要進程上下文切換,這個值要越小越好,太大了,要考慮調低執行緒或者進程的數目,例如在apache和nginx這種web伺服器中,我們一般做效能測試時會進行幾千並行甚至幾萬並行的測試,選擇web伺服器的進程可以由進程或者執行緒的峰值一直下調,壓測,直到cs到一個比較小的值,這個進程和執行緒數就是比較合適的值了。系統呼叫也是,每次呼叫系統函數,我們的程式碼就會進入核心空間,導致上下文切換,這個是很耗資源,也要盡量避免頻繁呼叫系統函數。上下文切換次數過多表示你的CPU大部分浪費在上下文切換,導致CPU幹正經事的時間少了,CPU沒有充分利用,是不可取的。

us 使用者CPU時間,我曾經在一個做加密解密很頻繁的伺服器上,可以看到us接近100,r執行佇列達到80(機器在做壓力測試,效能表現不佳)。

sy CPU執行kernel程式碼的時間,比如執行系統呼叫,系統CPU時間,如果太高,表示系統呼叫時間長,例如是IO操作頻繁。

id  CPU處於idle狀態的時間,一般來說,id + us + sy = 100,一般我認為id是空閒CPU使用率,us是使用者CPU使用率,sy是系統CPU使用率。

wa CPU處於idle狀態,因為所有正在執行的進程都在等待I/O操作完成,因此當前無可以排程的進程。

st  CPU花費在執行系統上執行的虛擬機器的時間。

Linux公社的RSS地址:https://www.linuxidc.com/rssFeed.aspx

本文永久更新連結地址https://www.linuxidc.com/Linux/2018-08/153798.ht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