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深度思考:鴻蒙推出在即,友商們卻集體冷淡,華為為何不受待見

2021-05-26 23:01:26

文/好人長安君

1

可能很多人都忘了這事兒——兩年前,在美國政府的嚴令下,谷歌宣佈自2019年5月16日起,華為將無法獲得谷歌官方的安卓系統更新,並且禁止華為使用谷歌的GMS服務。

從後往前看,這是美國針對華為推出的毀滅計劃的第二步,再往前推,就是非法拘捕孟晚舟,以引發國際輿論的方式來表達美國對華為打壓的決心——以這裡作為分界線,歐洲國家在5G方案選擇上開始脫離耕耘多年的華為。

第二步的目的何在呢?很簡單,打壓華為的產品競爭力,讓華為的硬體銷售量掉下去。畢竟對於全世界的智慧手機市場而言,沒有谷歌加持的華為就像老虎失去爪牙一樣——至少美國人這樣認為。

華為的應對很簡單——自研系統!這就是鴻蒙系統的由來。

當時國內對此的反應就相當冷淡,友商們冷嘲熱諷,但美國知道,華為有這個技術實力。

在此之後,美國才開始在硬體上尋求制裁,華為將海思轉正後,美國又瞄向晶片代工領域,並最終實現了自己的戰術目的——遏制住了華為移動裝置和5G裝置的製造能力。

兩年過去了,從戰術方面來講,美國已經部分實現了壓制華為發展的目的,華為因為缺晶片,其消費者業務遭受巨大打擊,榮耀被迫脫離,華為手機基本上陷入了停滯狀態,同時在海外市場,華為的5G業務也遭受重創。為什麼說部分實現呢?因為美國主要在硬體方面限制住了華為,但在軟體領域,華為有著自己的獨特優勢——這種優勢主要體現在兩個領域,第一是雲端計算,第二是物聯網系統。

鴻蒙系統的優勢究竟在哪裡呢?

第一,它是一個物聯網系統。

這就意味著它能夠根據智慧終端的不同進行個性化的適配,同時又能夠使用同一個核心。舉個例子來說,如果你的手機是安卓系統,電腦是蘋果系統,智慧冰箱是另一個系統,電動汽車又是特斯拉的系統……那麼這些裝置之間很難實現互聯或者說高效的互聯,因為裝置之間存在著資料壁壘。但是鴻蒙系統可以適配這些硬體,處於同一個系統環境下的這些硬體也能實現最高效的互聯互通——這也是物聯網存在的意義。

谷歌GMS服務

第二,它是中國的系統。

可能有人會說,這個很重要嗎?安卓不是中國的系統不是一樣在用。就算擔心資料安全問題,那安卓沒有將資料放在中國不是也沒什麼問題?

問題的關鍵在於話語權。中國企業在安卓系統上沒有話語權,華為之前是安卓陣營裡話語權最大的中國企業,但依然被谷歌分分鐘清理出去,所以別看中國智慧手機市場份額這麼厲害,但谷歌幾乎想整誰就整誰——因為安卓的整個體系和框架是在谷歌的主導下建立的。

再直白一點,谷歌擁有安卓系統的「最終解釋權」。

有人說在商言商,華為就是不如谷歌才會被制裁,有這種想法的人要麼蠢要麼壞。因為谷歌的「最終解釋權」並沒有用在商業競爭裡,而是被美國政客們拿來實現自己的政治目的。

鴻蒙系統就是要再造一個擁有話語權的系統,在這個體系中,中國企業將擁有「最終解釋權」,如果鴻蒙系統能夠推廣開,那就意味著美國不能再隨心所欲地干預正常的商業競爭。

這是鴻蒙系統的另一個優勢,甚至是最大的優勢。

那麼為什麼在鴻蒙即將推出前,國內的友商們卻如此冷淡,甚至Vivo還公開嘲諷?

2

臺積電斷供華為至今已經過去半年,不出所料,華為全球市場迎來市場萎縮,在前幾年高歌猛進的消費者業務和5G業務都遭受嚴重挑戰,從輿論角度來講,很多人可能都會覺得,美國已經達到目的,已經在逐漸收手——畢竟特朗普也下了崗。

但事實呢?事實上美國對華為的攻擊從未停下過。

因為美國實現了最大的戰術目的,但是沒有實現

華為在尋求生存的過程中,做出了三個方面的努力:第一是晶片製造不停下;第二是發力無人駕駛領域;第三是物聯網系統。第一個是絕對核心,第二個是新增長點,第三個是消費者業務的「續命之作」。

從這三個努力,我們也能看到華為的戰略目的——它想打造一個「不求人」的5G生態(硬體軟體都包含在內)。

這跟國家的戰略需求高度一致,也是在這樣的前提下,國家在十四五規劃中將「科技創新」列為頭等大事——美國對華為的打擊讓我們意識到科技對中國產業鏈升級的重要性。

美國當然很著急,儘管換了大老闆,但只要是競爭關係都還是要對我們不客氣。但是美國的手段已經用盡,它能阻斷華為所依靠的一切外力,但無法阻止華為自身的努力。

更讓人擔心的是,華為在這樣的極限制裁下依然實現了局部的「破局」。比如說智慧汽車領域,華為的技術創新正在顛覆美國的技術路線。然後又是即將推出的鴻蒙系統,如果推廣開來,它也很有可能顛覆智慧裝置的操作方式,定義新的基於物聯網的作業系統。

美國不能直接伸手,但它很想搗亂,那該咋辦呢?

它可以利用自身霸權對歐洲及日韓澳等國施加政治壓力,自然也可以通過資本和技術優勢對國內的某些產業鏈企業施加影響,對美國而言尤其有利的條件是:國內的眾多友商也對華為「虎視眈眈」,對華為早就不滿意了。

這就是接下來要說的另一件事:美國痛恨華為有著充足的理由,那麼國內的友商們為何對華為如此「敵視」?

第一,華為的發展策略,打破了國內手機行業的平衡。

從手機制造這個行業來說,蘋果、三星和華為屬於一類企業——研發驅動型,以技術創新作為企業發展壯大的核心競爭力;而小米、OPPO、VIVO屬於另一類企業——營銷驅動型,它們主要通過商業手段解決產品問題,用現有的硬體組裝最有噱頭的產品,通過營銷來實現企業的發展。

在這些手機企業中,蘋果自成一個體系,所以並不會被某一個手機企業針對;三星遠離中國市場,同時其儲存晶片及螢幕在產業鏈中擁有重要地位,利益上的衝突很小,又拿捏著它們的命門,自然也很難有什麼過節。

而華為不一樣,華為對小米它們來說是「你死我活」的局面。華為的崛起過程,就是小米們在國內市場的下跌過程,小米在印度的佈局有很大的原因來自於華為在國內市場的迅速增長。除了利益上的直接衝突,更重要的原因來自於華為的路線壓制——研發驅動型企業相比營銷驅動型具有非常大的優勢。

在相對發達的市場(中國、印度除外),蘋果、華為、三星能夠鼎足而立的最根本原因是其產品的獨特性,這在最早的HTC上也有體現——「火腿腸」就是因為研發掉鏈子後才逐漸邊緣化的。

這種路線壓制會給小米們帶來兩點不利影響:

第一點,極度壓縮它們的發展空間。麒麟晶片華為自產自用,效能迅速趕上高通驍龍,成本易於控制,宣傳上也有很大優勢(「國產晶片」四個字還是很有市場號召力的,畢竟大家愛國情結還是很重的),華為的市場份額增長很快。

第二點,極度壓縮它們的利潤空間。這有點類似於「內卷」,華為發力研發,造成產品力的迅速提升,那麼小米們也必然要提升自己產品的競爭力,那麼除了花更多錢買「好硬體」外,也勢必要加大研發投入,但是研發不是種地,春天播種秋天就能收莊稼,它有著非常強的前瞻色彩。所以小米們在那幾年所面臨的前景就是,市佔率不斷下降,銷量停滯甚至倒退,最重要的是利潤空間在縮小。

從某種角度來講,麒麟晶片的推出直接引發了高通陣營的「同仇敵愾」。尤其在華為展示出在5G領域的深厚技術底蘊之後,小米們已經意識到華為才是它們的生死之敵。

第二個原因,則是華為自身發展策略對友商很不友好。

華為在前幾年的發展策略,在友商眼中基本呼應一句俗話——「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

小米的營銷,華為學到手後發揚光大;OV的線下模式,華為學到手後更加得心應手;友商們硬體配置幾乎完全依賴產業鏈上游,華為自研晶片,在友商傳統優勢項目上也推陳出新……反正只要友商引以為傲的,華為都無死角地模仿或者超越。但是反過來,友商們從華為這裡幾乎沒有得到任何東西——技術研發靠模仿基本沒戲。

華為的晶片不對外供應,按說三星也是這尿性,但誰讓三星在中國市場變成了小透明呢。華為自研晶片,宣傳上跟「國貨崛起」遙相呼應,吃了一大波「愛國紅利」——但依賴國外產業鏈供應關鍵零部件的友商們只能羨慕嫉妒恨著。

所以這一條概括起來就是一句古話——

3

說回到鴻蒙。

這次OPPO高管公開嘲諷,基本可以定性為「罔顧事實、為黑而黑」,換句話說,這是一位高段位的噴子。

在這裡還需要再次重申,從技術層面來說,鴻蒙系統是一個本質上區別於安卓系統的作業系統,從它的設計理念上來講,安卓系統算是智慧手機1.0時代的作業系統,而鴻蒙則是2.0——物聯網系統包含智慧手機作業系統。

當然了,無論是專業論壇還是知乎這樣的社群,對華為鴻蒙的質疑從來沒有停息過。鴻蒙系統甚至還沒有展現自己的肌肉,就已經被一群掌握著輿論話語權的所謂業界大佬們判了死刑。有意思的是,碼農和技術大神們反而更認可它的原創性。

在我看來主要有兩個原因。

第一個原因,鴻蒙的話語權在華為手裡,同時華為自己生產手機。

簡單來說就是華為既賣手機,又做系統,以後等晶片製造能力恢復了又要自研自造晶片,對業界來說這就相當於「即當裁判又當選手」,好處佔盡了。

而放眼全球市場,谷歌主要還是把精力放在了安卓系統上,雖然也有手機和平板,但是業務量非常小。這是安卓系統被眾多手機廠商擁護的主要原因之一。

但是華為不一樣,華為的手機硬體表現出色,如果它再做一個更出彩的作業系統,那麼華為將所向無敵。

所以儘管鴻蒙系統開源,甚至華為短時間內手機業務會走向停滯,但是友商們必然會因為擔憂華為未來手機業務復甦而帶來的巨大威脅。

從利益出發,就可以看到鴻蒙系統想獲得小米OV的支援真的很難。

第二個原因,友商們相比以前更加被動。

前邊說過,美國從未放下對華為的警惕。在直接手段用盡的情況下,它如果想打斷華為的自救,需要的還是國內的友商們。而好巧不巧的是,國內友商們是華為被打壓最直接的受益者,換句話說,它們跟谷歌、高通等產業鏈企業屬於高度利益相關的關係。

鴻蒙系統對於中國5G產業來說具有戰略意義,對華為來說也至關重要,但是對於小米OV來說有點「為別人做嫁衣裳」的意思。從商業角度來說,給鴻蒙開綠燈就意味著有可能得罪谷歌,同時在可見的未來裡,推廣鴻蒙並沒有太大的獲利空間,相反,安卓系統已經很成熟——而且就算把鴻蒙搞好了,話語權不在它們手裡,那還不是跟安卓沒什麼差別。

我相信在這裡邊,產業鏈上游施加的影響無處不在,不過它並沒有體現於國內輿論,谷歌和高通們的努力就是讓小米OV們認清「現實」——友商們離不開它們這些產業鏈上游大玩家。

在華為被擊倒後,友商們相比以前更像提線木偶,當然這也有好處——賺錢更輕鬆了。

既然賺錢可以輕鬆,輿論上又都是「成王敗寇論」,小米OV們完全可以用勝利者的姿態對華為冷嘲熱諷,用熱搜和流量將華為所有的努力打入冷宮……它們並不在乎中國5G產業會發展成什麼樣,更不會覺得自己需要承擔什麼責任。

我認為這種認知上的差別,也是華為屢屢被國家及主流媒體稱讚,而小米OV們卻鮮少露面的主要原因。

4

OPPO和VIVO的幕後老闆是段永平,這位創立步步高的投資高手和營銷大師,如今已經加入美國國籍。很多人或許會因此聯絡到OV的立場,但在我看來,無論是什麼國籍,段永平都是一位純粹的商人。商人逐利,只要不違法,道德感和虛無縹緲的責任感都是不那麼重要的東西。同樣對於絕大多數企業家來說,逐利是最大的本分,我們無可指摘。

但是放在更高層面來看,中國企業現在是追趕者,我們如果想實現對美國科技的真正超越,那麼亦步亦趨也許最舒服,但也危害最烈。所以這些科技企業做大了,就應當承擔起振興中國科技的責任,所做的商業決策也不能只為眼前的利益完全左右。從這個角度來講,完全逐利的商業行為就是一種精緻的利己主義。

我無意從買辦或者白手套的角度來看待OV,但是管中窺豹,OPPO高管的表態如果代表了小米OV的態度,那麼很顯然,矗立於小米OV背後的資本正在試圖「扼殺」華為的努力。

這位公關人員,就是一把從內部刺出的刀。

在這裡順便說一下,華為的智慧汽車佈局其實也遭受到了輿論層面乃至於資本層面的「進攻」,不過那是一個糖衣炮彈——為什麼華為「不造車」的聲明越來越嚴肅,因為外部力量希望華為迷失於這個「智慧汽車革命」。

但華為最核心的發展任務依然是ICT,中國電子資訊產業、5G產業和智慧汽車產業想要獲得長足發展,晶片是必須攻破的壁壘。

華為自身足夠清醒,在智慧汽車領域,國產汽車相比國產手機廠商們顯然更有獨立性,所以華為在這方面的努力不會白費。

也因此,鴻蒙系統會很困難,即便國家大力支援。

想破這個困局,要麼鴻蒙的體驗真的超出安卓許多;要麼寄希望於小米OV們放下成見,不執著於盈利,能從非商業角度來思考一些問題,同時,華為也需要做一些妥協——如果想讓鴻蒙成為中國市場主流,那麼至少應該讓渡一些話語權給友商們。

如果友商們真的擁有身為的話。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