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麒麟暫停腳步,美式打壓後遺症顯現,外媒:將是中國崛起新機會

2021-05-28 14:32:14

任正非:華為要專注於鴻蒙等生態,在軟體領域「敢於引領世界潮流」。

從媒體中消失一段時間的華為掌門人任正非近日又重新迴歸到大眾視野中來並公開發表了自己對華為未來的指導理念。而這對於即將揚帆遠航的華為自研生態系統來說,無疑是又打了一劑強心針。

回顧華為的發展史,不難看出這是一家靠做硬體起家的企業,哪怕是後來加入手機領域,主攻的也是晶片、基帶等核心硬體。做硬體帶來的直接受益也成為目前華為最具話語權的一部分,也是軟肋最大的一部分。

由於種種眾所周知的因素,華為設計的麒麟晶片已經無法生產,手機業務也陷入了幾乎停滯的狀態。甚至很多的華為線下門店都沒有Mate/P系列的庫存,有一些門店只有一臺展示機。

從市場資料表現上來看,原屬於前三的華為出貨數量也在2021年第一季度下跌至第六位,為3220萬部。而排名第一的三星電子的出貨數量為7,530萬部,第二的蘋果為5,520萬部,第三為小米,為4,860萬部,第四為OPPO,為3,750萬部,第五為vivo,為3,490萬部。此次國內的小米、OPPO、vivo出貨數量出現迅猛增長,超過了華為。

但這些電子製造企業都面臨著一個嚴峻挑戰——缺芯。

在日前小米副總裁,Redmi品牌總裁的盧偉冰就曾公開發表演講向外界透露手機行業晶片供應不足的現狀。

2021年爆發的半導體供給不足問題幾乎波及了所有的領域,半導體供給不足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新冠疫情是最先的「導火索」,緊接著由於美國對華為單方面的制裁力度加大,使得華為在2020年第三季度對產業鏈採購量大幅度增長,壓縮原有的庫存。

遠端辦公在全球範圍內得以流行,電腦需求劇增。此外,「宅在家中」的人們,對於手機等各種電子產品的需求猛增。

隨後,停產後的華為空缺了相當大的智慧手機市場份額,同年第四季度,蘋果、三星電子、vivo、小米等廠家為了填補缺口,開始增產,大量採購半導體。

此外伴隨著美國對中芯國際進行的制裁,諸多Fabless公司紛紛將代工廠家轉為TSMC、UMC等公司,因此這些臺灣的代工廠家的產能也達到了極限。

很顯然,美式打壓已經開始對全球半導體產業產生了破壞性影響,對此一些外媒也評價到:這一次美國的打擊行動雖然在短期內對部分企業(華為等)造成了阻礙,但在長期角度卻促進了中國在相關領域內的崛起。

誠然,目前華為等企業在海外業務和技術落地上有著巨大的阻礙,可是國內龐大且負責的市場環境也為這些企業提供了很大的基本盤。目前中國已經進入後疫情時代,行業產能業已達到正常階段,國外則仍處於水深火熱之中。

外界越是不穩定,給國內企業帶來的機會也越大,走出國門,開拓全球市場一直是中國很多企業的願景,此次國外生產環境的掉線給予了很大的機會。

對於仍處於發展初中期的國產半導體行業也是如此。雖然目前中國半導體制造仍舊無法滿足尖端技術的要求,但是在基本和成熟技術上,有著非常大的優勢和經驗,更何況尖端技術的出貨量往往是比不上成熟技術的。藉助後疫情時代的優勢,佔領更多曾屬於美國企業的國外份額,對於中國半導體企業而言,效益必然是極好的。

在這一方面,美國的態度是極其緊張的。早在3月23日,美國的英特爾就宣佈,要亞利桑那州投資200億美元(約1300億元人民幣),第一幢生產CPU,第二幢用於Foundry(晶片代工廠)。

此外,據瞭解,英特爾還計劃投資35億美元(約人民幣227.5億元)擴充位於新墨西哥州的工廠。業界認為此次投資是用於3D疊層的後段工序。

但專業人士也分析美國企業如此鉅額的投資看似渾身解數,實則讓人眼花繚亂,主要問題是想要建設工廠,需要匯入龐大的裝置,流動晶圓,再確立生產工藝。英特爾即使立即進行鉅額投資,也無法馬上生產出半導體。

所以,在半導體行業缺貨,「供給」趕上「需求」的幾年間,將會發生什麼呢?是國產替代佔據全球份額,還是往常的美企通吃?很多人容易認為明天還會繼續延續今天的狀態,但是,歷史證明結果往往並非如此。中國半導體行業的諸位,還是要從現在開始就做好心理準備,擼起袖子加油幹。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