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科技企業齊反對,自己維修裝置到底犯了什麼錯

2021-05-31 14:01:43

「來源: |安兔兔 ID:AnTuTu_Benchmark」

去年年末,蘋果的獨立維修服務商計劃正式落地中國市場,主營O2O手機數碼上門維修與回收業務的hi維修,也成為了其首家獨立維修服務商,並且在中國以外,美國、加拿大、歐洲的獨立維修商也遍地開花。事實上在外界看來,獨立維修商計劃或正是蘋果在反壟斷大潮,以及公平維修法案(Fair Repair Act)風起雲湧之下的一種必然選擇。

其實不僅僅是蘋果,相當多的擁有硬體業務的廠商對於「維修權」都不太感冒。近日來自彭博社的報道顯示,雖然美國各州都在積極推進「Right to Repair」(維修權)的立法工作,但包括蘋果、微軟、亞馬遜和谷歌在內的科技企業則在積極採取各種措施,來遊說政府阻止「維修權」法案生效。

在彭博社的這一報道中透露,僅2021年美國就有27個州考慮制定「維修權」法案,但其中一半以上的已經被否決或被駁回。其中微軟總裁兼首席法務官Brad Smith也與美國各州討論了關於「維修權」的問題,有訊息顯示,Brad Smith稱「維修權」的立法對於微軟的發展是一種危害。

公平維修法案或者說「維修權」,事實上是旨在保障消費者的維修權,而這裡的維修權則指的是讓消費者擁有自己維修產品的權利,或者是讓製造商以外的第三方能夠進行維修。為此,硬體廠商應該公開產品的原理圖紙等資訊,並向第三方維修店出售備用零件。

而以蘋果為代表的科技企業反對維修權的理由,則是這一方案可能會導致裝置損壞、消費者在試圖維修裝置時傷害到自己,或者將使得黑客獲得成千上萬接入網際網路裝置的數字金鑰。當然,這些科技企業的說法並非完全沒有道理,畢竟維修也無法意味著100%的成功,這一點即便是官方維修渠道也是如此,但官方渠道卻可以保證在保修期內的產品問題得到妥善解決。

但在許多觀點看來,這並不代表著廠商就有權利代替使用者做出決定,畢竟無論是裝置損壞還是在維修時傷害自己,都是消費者自己的權利。至於說所謂的安全問題,這更有些站不住腳了,如今即便沒有維修權法案存在,蘋果、谷歌、微軟實際上也攔不住消費者將自己的裝置送至第三方維修商處,或者有惡意的黑客自行購買後進行破解。

當然,各科技企業阻擾維修權法案,基本上也並不是為了官方維修業務所帶來的收入。根據蘋果方面在迴應美國議員就科技行業反壟斷問題提出的詳細詢問時就曾表示,"自2009年以來,提供維修服務的成本已經超過了維修產生的收入"。眾所周知,蘋果官方維修服務價格是非常高昂的,一塊電池動輒需要500元以上,一塊螢幕更是輕鬆達到2000元左右,但其卻宣稱並未從維修服務中獲取經濟利益。

其實無論蘋果還是谷歌,沒有從自家售後體系中獲得收益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不同於零散的第三方維修服務商,這些企業的維修通常都是全球性的,無論是配件的採購、儲存、使用,各種維修人員的培訓,還是報廢產品的回收和無害化處理等方方面面,都是的他們的官方售後部門運營成本居高不下。

在許多業內人士看來,蘋果等企業反對維修權法案,更準確的說是其實是為了反對該法案要求公開產品原理圖等資訊的行為。事實上在很早前,消費者購買電視、電腦、收音機,以及其他電子裝置時,有相當多的廠商都會附贈原理圖。

但今時不同往日,隨著消費電子產品日益高度整合化,產品原理圖之中的資訊量也越來越大了,特別是其中類似EMC(電磁相容)這樣的設計,也更是各家公司的「不傳之祕」,同時也是非常有價值的資產。君不見,不久前就曾有俄羅斯黑客組織REvil入侵了蘋果代工方廣達電腦的伺服器,獲取了新款MacBook的原理圖等檔案,為此向廣達和蘋果方面索取5000萬美元的贖金。

並且產品原理圖如今的重要性在於,隨著技術的進步和知識的擴散,電子產品的設計和製造並不是像數十年前一般高不可攀。而一旦維修權法案成為定局,這些企業公開產品圖就意味著向類似「華強北」這樣的地方提供了「彈藥」。要知道即便是在蘋果嚴防死守的情況下,山寨廠商出品的AirPods等產品都已經可以以假亂真,如果有了官方公佈的原理圖,或許就不是以假亂真而是「官方正版」了。

再加上維修權的正當化,就必然導致第三方企業獲得翻新產品的能力,這就意味著包括蘋果等大廠嚴絲合縫的生態就被打開了一個巨大的缺口,市場將會出現不在其控制之下,但實際體驗又接近正品的產品出現。這或許就不光會讓他們自己的官方翻機賣不出去,甚至於還會牽連到新品。

這也就是為什麼蘋果在自己的獨立維修商計劃中,著重強調了對於第三方維修人員的培訓,這無疑是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的辦法。換句話來說,只要維修權法案中依然存在關於產品原理圖等「授人予漁」的條款,蘋果等科技企業就勢必會千方百計的阻擾其被通過。

【本文圖片來自網路】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