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Nginx利用Logrotate實現紀錄檔分割的詳細過程

2022-05-17 10:01:16

前言

nginx預設沒有提供對紀錄檔檔案的分割功能,所以隨著時間的增長,access.log和error.log檔案會越來越大,尤其是access.log,其紀錄檔記錄量比較大,更容易增長檔案大小,影響紀錄檔寫入效能

分割nginx紀錄檔的方法有很多,這裡推薦利用Logrotate來完成

Logrotate用法

1.安裝

logrotate是一個linux系統紀錄檔的管理工具。可以對單個紀錄檔檔案或者某個目錄下的檔案按時間/大小進行切割,壓縮操作;指定紀錄檔儲存數量;還可以在切割之後執行自定義命令

logrotate是基於crontab執行的,所以這個時間點是由crontab控制的,具體可以查詢crontab的組態檔/etc/anacrontab。系統會按照計劃的頻率執行logrotate,通常是每天。在大多數的Linux發行版本上,計劃每天執行的指令碼位於/etc/cron.daily/logrotate

主流Linux發行版上都預設安裝有logrotate包,如果你的linux系統中找不到logrotate, 可以使用apt-get或yum命令來安裝

yum install -y logrotate

一般linux都已經自帶logrotate,下列命令可以檢視是否已安裝

rpm -ql logrotate

2.基本用法詳解

2.1 入門

/etc/logrotate.conf這個檔案是logrotate的主組態檔

# see "man logrotate" for details
# rotate log files weekly
weekly

# keep 4 weeks worth of backlogs
rotate 4

# create new (empty) log files after rotating old ones
create

# use date as a suffix of the rotated file
dateext

# uncomment this if you want your log files compressed
#compress

# 包含自定義設定目錄
include /etc/logrotate.d

# no packages own wtmp and btmp -- we'll rotate them here
/var/log/wtmp {
    monthly
    create 0664 root utmp
        minsize 1M
    rotate 1
}

/var/log/btmp {
    missingok
    monthly
    create 0600 root utmp
    rotate 1
}

# system-specific logs may be also be configured here.

這個主組態檔中定義了紀錄檔檔案分割的通用引數。並且include /etc/logrotate.d表示其會載入/etc/logrotate.d的所有自定義組態檔,自定義組態檔中的設定可以覆蓋掉通用設定

我們來到自定義組態檔的目錄/etc/logrotate.d

嘗試在該目錄中建立一個紀錄檔分割設定test,對/opt/logtest目錄中所有以.log結尾的檔案進行分割

vim test

# test組態檔的內容
/opt/logtest/*.log {
    daily
    rotate 2
    copytruncate
    missingok
}

test設定的第一行指定要對哪個路徑的哪些檔案進行分割,然後攜帶的4個引數解釋如下:

  • daily:按天切割。觸發切割時如果時間不到一天不會執行切割。除了daily,還可以選monthly,weekly,yearly
  • rotate:對於同一個紀錄檔檔案切割後最多保留的檔案個數
  • copytruncate:將源紀錄檔檔案切割成新檔案後,清空並保留源紀錄檔檔案。預設如果不啟用該設定,分割後源紀錄檔檔案將被刪除。設定該值,以便分割後可以繼續在源紀錄檔檔案寫入紀錄檔,等待下次分割
  • missingok:切割中遇到紀錄檔錯誤忽略

建立好設定以後,系統會在每天利用cron定時執行logrotate紀錄檔分割指令。這裡我們為了看到效果,不等到系統自動執行,可以手動強制執行一次紀錄檔分割。強制執行會立即進行一次紀錄檔

# -v:顯示執行紀錄檔
# -f:強制執行分割
logrotate -vf /etc/logrotate.d/test

執行前,事先在紀錄檔所在目錄中建立2個測試紀錄檔檔案

touch test1.log
touch test2.log

手動執行一次紀錄檔分割,觀察執行紀錄檔可以發現,過程如下:

  • 先將源紀錄檔內容拷貝到分割後的檔案
  • 清空原始檔

此時分割後的檔名為原始檔名後面加上.序號,序號從1開始

然後我們再次手動執行一次分割,此時執行過程如下:

  • 將第一次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test1.log.1重新命名為test1.log.2
  • 將源紀錄檔檔案拷貝到此次分割後的檔案,命名序號重新從1開始,為test1.log.1
  • 清空源紀錄檔檔案

接著再次手動執行一次分割,此時執行過程如下:

  • 將之前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test1.log.2重新命名為test1.log.3,test1.log.1重新命名為test1.log.2
  • 分割源紀錄檔檔案,拷貝其內容到test1.log.1
  • 由於設定了rotate為2,即最多保留2個紀錄檔檔案,所以此時要刪除最早分割出的那個紀錄檔檔案,即test1.log.3

總結一下logrotate紀錄檔分割的步驟:

1.預設分割後紀錄檔的命名為源紀錄檔名稱+.序號(從1開始)。分割之前將所有之前分割出的紀錄檔檔案重新命名,序號往後移一位
2.執行分割,將源紀錄檔檔案分割為源紀錄檔檔名.1。這樣就保證了所有分割後的檔案中,序號最小的是最新分割出的,序號最大的是最早分割出的
3.根據rotate設定,如果此次分割後檔案數量大於rotate設定,那麼刪除序號最大的那個分割檔案,也就是最舊的分割紀錄檔

實際開發中可以使用create代替copytruncate,它們的區別如下:

copytruncate先將原始檔內容拷貝到分割後檔案,再清空原始檔,拷貝和清空之間有時間差,可能會丟失部分紀錄檔。另外拷貝操作在原始檔比較大時消耗效能

create直接將原始檔重新命名為分割後檔案,再建立一個與原始檔名稱相同的新檔案,用於後續紀錄檔寫入

/opt/logtest/*.log {
    daily
    rotate 2
    create  # 建立與原始檔名稱相同的新檔案,用於後續紀錄檔寫入,新檔案的歸屬使用者、許可權與原始檔相同
    missingok
}

但是要注意create即使建立新的檔案後,如果沒有主動通知應用程式,那麼應用程式仍然會往舊的檔案(即被重新命名的那個分割後的檔案)寫入紀錄檔。所以此時在分割後要通知應用程式重新開啟新的紀錄檔檔案進行寫入。以通知nginx為例,設定如下

/var/log/nginx/*.log {
    daily                      
    rotate 30              
    create
    sharedscripts              # 所有的檔案切割之後只執行一次下面指令碼,通知nginx重新開啟新的紀錄檔檔案進行後續寫入
    postrotate
        if [ -f /run/nginx.pid ]; then
            kill -USR1 `cat /run/nginx.pid`  # 通過USER1訊號通知nginx重新開啟紀錄檔檔案
        fi
    endscript
}

綜上,一般情況下如果應用程式提供了通知其開啟新的紀錄檔檔案的介面,那麼推薦使用create續寫紀錄檔;否則推薦使用copytruncate續寫紀錄檔

注意:

  • /etc/logrotate.d中的自定義設定中,如果不設定rotate、daily等引數在強制手動執行時並不會繼承預設的主設定/etc/logrotate.conf。比如不設定rotate時,並不會繼承保留4個分割檔案,而是等價於0,即不保留任何分割檔案。所以自定義設定中推薦顯式指定這些引數
  • 在系統crontab定時任務自動執行logrotate時,自定義設定會繼承主組態檔中的引數
  • logrotate執行分割的時機要依賴於crontab定時任務,也就是說crontab定時任務每日觸發時,logrotate才會讀取相應設定,檢查是否滿足分割的條件決定是否執行分割。這意味著,在預設crontab每日觸發logrotate的定時任務情況下,即便logrotate組態檔中設定的分割頻率小於1天,也將按照1天的頻率觸發分割,除非修改crontab定時任務,將logrotate的任務觸發頻率修改為小於1天

2.2 分割檔案壓縮

我們可以通過如下設定對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開啟壓縮

/opt/logtest/*.log {
    daily
    rotate 2
    copytruncate
    missingok
    compress           # 以gzip方式壓縮
    nodelaycompress    # 所有分割後的檔案都進行壓縮
}

此時刪除原有所有檔案,重新建立測試紀錄檔檔案test1.log和test2.log,然後手動執行分割,可以生成壓縮後的.gz檔案

一般可以將nodelaycompress改為delaycompress,這樣分割後對最新的序號為1的檔案不會進行壓縮,對其他序號的檔案進行壓縮,這樣可以方便我們檢視最新的分割紀錄檔

2.3 按照時間分割

按照時間分割可以定時分割出一個紀錄檔,比如每天分割一次,配合其他引數可以完成保留最近n天紀錄檔的功能。以下設定可以實現每天分割一次紀錄檔,並且保留最近30天的分割紀錄檔

/opt/logtest/*.log {
    daily      # 每天分割一次
    rotate 30  # 保留最近30個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
    copytruncate
    missingok
    dateext  # 切割後的檔案新增日期作為字尾
    dateyesterday # 配合dateext使用,新增前一天的日期作為分割後紀錄檔的字尾
}

還是先刪除原來的所有檔案,重新建立

touch test{1,2}.log

再手動執行分割,此時生成的分割後的檔案將不再以序號作為檔名結尾,而是以昨天的日期作為結尾

並且如果馬上再手動執行一次分割,由於日期相同,不會像原來一樣生成序號遞增的新紀錄檔檔案,此時相當於沒有執行任何分割操作。即同一天只能分割一次,第二天再次執行才會分割出新的日期結尾的檔案,所以此時設定rotate的值即為保留最近多少天紀錄檔的意思

此外,預設新增的日期字尾格式為yyyyMMdd,可以用dateformat自定義

/opt/logtest/*.log {
    daily      # 每天分割一次
    rotate 30  # 保留最近30個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
    copytruncate
    missingok
    dateext  # 切割後的檔案新增日期作為字尾
    dateyesterday # 配合dateext使用,新增前一天的日期作為分割後紀錄檔的字尾
    dateformat -%Y-%m-%d  # 格式為2022-02-08
}

2.4 按照檔案大小分割

我們可以利用size設定指定當紀錄檔檔案達到多大體積時才進行分割。以下設定指定了每天執行分割,但是隻有當紀錄檔檔案大於5M時才真正執行分割操作

/opt/logtest/*.log {
    daily      # 每天分割一次
    size 5M    # 原始檔小於5M時不分割
    rotate 30  # 保留最近30個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
    create
    missingok
    dateext  # 切割後的檔案新增日期作為字尾
    dateyesterday # 配合dateext使用,新增前一天的日期作為分割後紀錄檔的字尾
}

注意:這個設定並不是說紀錄檔檔案達到指定大小就自動執行分割,它還是要遵循定時任務。比如設定了daily只有到每天指定時間執行分割任務時,才會檢查檔案大小,對超過指定大小的檔案進行分割

2.5 自定義每小時分割

logrotate實現每日定時執行紀錄檔分割的原理是通過cron定時任務,預設在/etc/cron.daily中包含logrotate可執行命令,所以系統每天會定時啟動logrotate,然後它會根據設定中具體分割頻率(daily、weekly等)以及其他條件(比如size)決定是否要真正執行分割操作

如果我們想要實現每小時進行一次分割,需要如下步驟:

  1. logrotate組態檔中指定分割頻率為hourly
  2. 設定完以後,還需要在cron的每小時定時任務中加入logrotate,因為預設情況下只有/etc/cron.daily中包含logrotate可執行命令,我們要將它往/etc/cron.hourly中也拷貝一份,這樣系統才會每小時呼叫一次logrotate去執行分割
cp /etc/cron.daily/logrotate /etc/cron.hourly/

2.6 自定義分割執行時間

logrotate 是基於cron 執行的,所以這個時間是由 cron 控制的,具體可以查詢 cron 的組態檔/etc/crontab 。舊版CentOS 的cron 的組態檔是 /etc/crontab ,新版CentOS 改為 /etc/anacrontab

從上面的內容可以看出:

  • 如果機器 沒有關機,預設 logrotate(組態檔裡設定的是cron.daily)一般會在每天的3點05分到3點50分之間執行, 真實的延遲時間是RANDOM_DELAY + delay in minutes
  • 如果在3-22 這個時間段內伺服器處於 關機狀態,則 logrotate 會在機器開機5分鐘後執行分割紀錄檔的操作

如果我們覺得每天凌晨3點多執行紀錄檔分割不合適,那麼可以自定義分割執行時間。實現方式可以是:

  • 修改/etc/anacrontab中的定時執行時間,實際不推薦,可能會影響系統其他定時任務
  • 在/etc/logrotate.d以外的其他目錄建立logrotate組態檔,然後利用crontab自定義cron表示式來執行logrotate對該設定進行分割操作

推薦採用crontab方式自定義執行時間,步驟如下:

在非/etc/logrotate.d目錄建立logrotate組態檔,這是為了避免被系統的定時任務掃描到該設定而導致重複執行分割

新增 crontab 計劃任務,在 root 使用者下執行crontab -e進入 vim 模式,進行編輯

crontab -e
# 每天 23點59分進行紀錄檔切割
59 23 * * * /usr/sbin/logrotate -f /etc/logrotate_mytime/nginx

重啟crontab

# centos6: 
service crond restart

# centos7: 
systemctl restart crond 

nginx紀錄檔分割步驟

在/etc/logrotate.d中建立檔案nginx,作為nginx紀錄檔分割的組態檔。指定每天執行一次分割,並且當檔案大於5M時才進行分割。同時指定notifempty,當紀錄檔檔案為空時不分割

/opt/docker-ws/nginx/logs/*.log {
    daily      # 每天分割一次
    size 5M    # 原始檔小於5M時不分割
    rotate 30  # 保留最近30個分割後的紀錄檔檔案
    copytruncate
    notifempty # 當紀錄檔檔案為空時不分割
    missingok
    dateext  # 切割後的檔案新增日期作為字尾
}

這樣設定了以後系統會在凌晨3點多執行分割操作,執行結果會儲存到/var/spool/mail/root中

檢視結果發現提示許可權不夠而分割失敗,這是因為開啟了selinux導致,解決方案有如下2種:

1、關閉selinux/2、利用semanage修改待分割的紀錄檔檔案所在目錄的許可權

# 開放/opt/logtest目錄的許可權
semanage fcontext -a -t var_log_t "/opt/logtest(/.*)?"
restorecon -Rv /opt/logtest

總結

到此這篇關於Nginx利用Logrotate紀錄檔分割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Nginx紀錄檔分割內容請搜尋it145.com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支援it145.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