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MySQL中count(*)執行慢的解決方案

2022-06-02 14:06:34

前言:

在開發工作中,經常需要計算一個表的行數,比如一個內容系統稽核記錄總數。這時候我們最先想到是一條 select count(*) from my_table;語句。但是,隨著系統(表)中記錄數越來越多,這條查詢語句執行的也會越來越慢。難道MySQL不會單獨記個總數,我們每次要查的時候直接讀出來?

那麼就通過這一篇來聊聊count(*)語句到底是怎樣實現的,以及 MySQL為什麼會這麼實現。如果在開發應用中有這樣的需求,業務設計上可以怎麼去做。

一、 count(*) 的實現方式

1、實現方式比較

在不同的MySQL引擎中,count(*)有著不同的實現方式。

  • MyISAM 引擎把一個表的總行數存在了磁碟上,因此執行 count(*) 的時候會直接返回這個數,效率很高;
  • 而 InnoDB 引擎執行 count(*) 的時候,需要把資料一行一行地從引擎裡面讀出來,然後累積計數。這樣就比較麻煩了。

【注意】在這篇學習文章裡,是沒有where過濾條件的count(*),如果加了where條件,使用MyISAM引擎的表返回結果也不會變的很快。

2、為什麼InnoDB不像MyISAM一樣,也把數位存起來

因為InnoDB引擎即使是在同一個時刻的多個查詢,由於多版本並行控制MVCC)的原因,InnoDB引擎表“應該返回多少行”也是不確定的。

在InnoDB引擎四個隔離級別(讀未提交RU;讀已提交RC;可重複讀RR;可序列化Serializable)中,而MVCC只適用於RC和RR。
MVCC:Multi-Version Concurrency Control,就是在事務執行過程中加入“版本”這個概念、MVCC的實現:通過儲存資料在某個時間點的快照來實現的。

假設表 test 中現在有 10000 條記錄,我們設計了三個使用者並行的對談。

  • 對談 A 先啟動事務並查詢一次表的總行數;
  • 對談 B 啟動事務,插入一行後記錄後,查詢表的總行數;
  • 對談 C 先啟動一個單獨的語句,插入一行記錄後,查詢表的總行數。

如果從上到下是按照時間順序執行的,同一行語句是在同一時刻執行的。下圖表為對談 A、B、C 的執行流程。

對談A對談B對談C
BEGIN;  
SELECT COUNT(*) FROM  test;  
  INSERT INTO test(寫入一行資料);
 BEGIN; 
 INSERT INTO test( 寫入一行資料); 
SELECT COUNT(*) FROM  test;
(返回1000)
SELECT COUNT(*) FROM  test;
((返回1002)
SELECT COUNT(*) FROM  test;
((返回1001)

從上圖表中可以看到,在最後一個時刻,三個對談會同時查詢表 test 的總行數,但結果卻不同。

這和 InnoDB 的事務設計有關,可重複讀是它預設的隔離級別,在程式碼上就是通過多版本並行控制(MVCC)來實現的。每一行記錄都要判斷自己是否對這個對談可見,因此對於count(*) 請求來說,InnoDB 只好把資料一行一行地讀出依次判斷,可見的行才能夠用於計算“基於這個查詢”的表的總行數。

InnoDB 是索引組織表,主鍵索引樹的葉子節點是資料,而普通索引樹的葉子節點是主鍵值。所以,普通索引樹比主鍵索引樹小很多。對於 count(*) 這樣的操作,遍歷哪個索引樹得到的結果邏輯上都是一樣的。因此,MySQL 優化器會找到最小的那棵樹來遍歷。在保證邏輯正確的前提下,儘量減少掃描的資料量,是資料庫系統設計的通用法則之一。

如果使用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輸出結果裡面也有一個TABLE_ROWS 用於顯示這個表當前有多少行,這個命令執行挺快的,那 TABLE_ROWS 能代替 count(*)麼?

索引統計的值是通過取樣來估算的。實際上,TABLE_ROWS 就是從這個取樣估算得來的,因此它很不準。官方檔案說誤差可能達到 40% 到 50%。所以,show table status 命令顯示的行數也不能直接使用。

3、小結

  • MyISAM 引擎表雖然 count(*) 很快,但是不支援事務;
  • show table status 命令雖然返回很快,但是不準確;
  • InnoDB 引擎表直接 count(*)會遍歷全表,雖然結果準確,但會導致效能問題。

那麼,回到本文章開頭的問題,如果在一個頁面經常要顯示內容系統的操作記錄總數,這樣的話,我們只能自己計數。下面我們來看看有哪些計數方法,以及每種方法的優缺點有哪些。基本思路:自己找一個地方,把操作記錄表的行數存起來。

二、計數方法

1、用快取系統儲存計數

對於更新很頻繁的庫來說,我們第一時間想到的是用快取系統來儲存。比如用 Redis 服務來儲存這個表的總行數。這個表插入一行時, Redis 計數就加 1,刪除一行時, Redis 計數就減 1。這種方式下,讀和更新操作都很快,但快取系統可能會丟失更新,導致資料錯誤。

Redis 的資料不能永久地留在記憶體裡,所以你會找一個地方把這個值定期地持久化儲存起來。但即使這樣,仍然可能丟失更新。如果剛剛在資料表中插入了一行,Redis 中儲存的值也加了 1,然後 Redis 異常重啟了,重啟後你要從儲存 redis 資料的地方把這個值讀回來,而剛剛加 1 的這個計數操作卻丟失了。

這種情況也可以解決,如果Redis 異常重啟以後,到資料庫裡面單獨執行一次 count(*) 獲取真實的行數,再把這個值寫回到 Redis 裡就可以了。異常重啟畢竟不是經常出現的情況,這一次全表掃描的成本,還是可以接受的。但在應用中,將計數儲存在快取系統中,還不只是丟失更新的問題。這個值在邏輯上也是不精確的。,

注意是邏輯不準確。

你可以設想一下有這麼一個頁面,要顯示操作記錄的總數,同時還要顯示最近操作的 50 條記錄。那麼,這個頁面的邏輯就需要先到 Redis 裡面取出計數,再到資料表裡面取資料記錄。

我們是這麼定義不精確的:

  • 一種是,查到的 50 行結果裡面有最新插入記錄,而 Redis 的計數裡還沒加 1;
  • 另一種是,查到的 50 行結果裡沒有最新插入的記錄,而 Redis 的計數裡已經加了 1。

這兩種情況,都是邏輯不一致的。

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個時序圖:

上圖中,對談 A 是一個插入記錄的邏輯,往資料表裡插入一行,然後 Redis 計數加 1;對談 B 就是查詢頁面顯示時需要的資料。在這個時序裡,在 T3 時刻對談 B 來查詢的時候,會顯示出新插入的這個記錄,但是 Redis 的計數還沒加 1。這時候,就會出現我們說的資料不一致。

即使把對談 A 的更新順序換一下,再看看執行結果。

即使反過來,對談 B 在 T3 時刻查詢的時候,Redis 計數加了 1 了,但還查不到新插入的 R 這一行,也是資料不一致的情況。

在並行系統裡面,我們是無法精確控制不同執行緒的執行時刻的,因為存在圖中的這種操作序列,所以,我們說即使 Redis 正常工作,這個計數值還是邏輯上不精確的。

2、在資料庫儲存計數

用快取系統儲存計數有丟失資料和計數不精確的問題。那麼,如果我們把這個計數直接放到資料庫裡單獨的一張計數表 A 中,會怎麼樣呢?

首先,解決了崩潰丟失的問題,InnoDB 是支援崩潰恢復不丟資料的。然後,再看看能不能解決計數不精確的問題。這也是我們要解決的問題,由於 InnoDB 要支援事務,從而導致 InnoDB 表不能把 count(*) 直接存起來,然後查詢的時候直接返回形成的。

現在我們就利用“事務”這個特性,把問題解決掉。

執行結果:雖然對談 B 的讀操作仍然是在 T3 執行的,但是因為這時候更新事務還沒有提交,所以計數值加 1 這個操作對對談 B 還不可見。

因此,在對談 B 看到的結果裡, 查計數值和“最近 50 條記錄”看到的結果,邏輯上就是一致的。

三、不同的 count 用法

在 select count(?) from test 這樣的查詢語句裡面,count(*)count(主鍵 id)count(欄位) 和 count(1) 等不同用法的效能,這幾種用法有啥效能差別呢?

【注意】下面學習的也是基於 InnoDB 引擎的。

count() 是一個聚合函數,對於返回的結果集,一行行地判斷,如果 count 函數的引數不是 NULL,累計值就加 1,否則不加。最後返回累計值。

所以,count(*)count(主鍵 id)和 count(1)都表示返回滿足條件的結果集的總行數;而 count(欄位),則表示返回滿足條件的資料行裡面,引數“欄位”不為 NULL 的總個數。

在分析效能差別時,我們需要記住這麼幾個原則:

  • server 層要什麼就給什麼;
  • InnoDB 只給必要的值;
  • 現在的優化器只優化了 count(*) 的語意為“取行數”,其他“顯而易見”的優化並沒有做。

1、 count(主鍵 id)

InnoDB 引擎會遍歷整張表,把每一行的 id 值都取出來,返回給 server 層。server 層拿到 id 後,判斷是不可能為空的,就按行累加。

2、count(1)

InnoDB 引擎遍歷整張表,但不取值。server 層對於返回的每一行,放一個數位“1”進去,判斷是不可能為空的,按行累加。

只看這上面這兩個用法,count(1) 執行得要比 count(主鍵 id) 快。因為從引擎返回 id 會涉及到解析資料行,以及拷貝欄位值的操作。

3、count(欄位)

如果這個“欄位”是定義為 not null 的話,一行行地從記錄裡面讀出這個欄位,判斷不能為 null,按行累加;

如果這個“欄位”定義允許為 null,那麼執行的時候,判斷到有可能是 null,還要把值取出來再判斷一下,不是 null 才累加。

4、count(*)

count(*)是例外,並不會把全部欄位取出來,而是專門做了優化,不取值。count(*)肯定不是 null,按行累加。按照效率排序的話,count(*) = count(1) > count(主鍵 id) > count(欄位),所以建議儘量使用 count(*)

到此這篇關於MySQL中count(*)執行慢的解決方案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MySQL執行count(*)內容請搜尋it145.com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支援it145.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