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一文解答為什麼MySQL的count()方法這麼慢

2022-07-01 14:01:15

前言

mysql用count方法查全表資料,在不同的儲存引擎裡實現不同,myisam有專門欄位記錄全表的行數,直接讀這個欄位就好了。而innodb則需要一行行去算。

比如說,你有一張簡訊表(sms),裡面放了各種需要傳送的簡訊資訊。

sms建表sql:

sms表;

需要注意的是state欄位,為0的時候說明這時候簡訊還未傳送。

此時還會有一個非同步執行緒不斷的撈起未傳送(state=0)的簡訊資料,執行傳簡訊操作,傳送成功之後state欄位會被置為1(已傳送)。也就是說未傳送的資料會不斷變少。

非同步執行緒傳送簡訊:

假設由於某些原因,你現在需要做一些監控,比如監控的內容是,你的sms資料表裡還有沒有state=0(未傳送)的簡訊,方便判斷一下堆積的未傳送簡訊大概在什麼樣的一個量級。

為了獲取滿足某些條件的行數是多少,我們一般會使用count()方法。

這時候為了獲取未傳送的簡訊資料,我們很自然就想到了使用下面的sql語句進行查詢。

select count(*) from sms where state = 0;

然後再把獲得資料作為打點發給監控服務。

當資料表小的時候,這是沒問題的,但當資料量大的時候,比如未傳送的簡訊到了百萬量級的時候,你就會發現,上面的sql查詢時間會變得很長,最後timeout報錯,查不出結果了。

為什麼?

我們先從count()方法的原理聊起。

count()的原理

count()方法的目的是計算當前sql語句查詢得到的非NULL的行數。

我們知道mysql是分為server層和儲存引擎層的。

Mysql架構:

儲存引擎層裡可以選擇各種引擎進行儲存,最常見的是innodb、myisam。具體使用哪個儲存引擎,可以通過建表sql裡的ENGINE​欄位進行指定。比如這篇文章開頭的建表sql裡用了ENGINE=InnoDB,那這張表用的就是innodb引擎。

雖然在server層都叫count()方法,但在不同的儲存引擎下,它們的實現方式是有區別的。

比如同樣是讀全表資料  select count(*) from sms;語句。

使用 myisam引擎的資料表裡有個記錄當前表裡有幾行資料的欄位,直接讀這個欄位返回就好了,因此速度快得飛起。

而使用innodb引擎的資料表,則會選擇體積最小的索引樹,然後通過遍歷葉子節點的個數挨個加起來,這樣也能得到全表資料。

因此回到文章開頭的問題裡,當資料表行數變大後,單次count就需要掃描大量的資料,因此很可能就會出現超時報錯。

那麼問題就來了。

為什麼innodb不能像myisam那樣實現count()方法

myisam和innodb這兩個引擎,有幾個比較明顯的區別,這個是八股文常考了。

其中最大的區別在於myisam不支援事務,而innodb支援事務。

而事務,有四層隔離級別,其中預設隔離級別就是可重複讀隔離級別(RR)。

四層隔離級別:

innodb引擎通過MVCC實現了可重複隔離級別,事務開啟後,多次執行同樣的select快照讀,要能讀到同樣的資料。

於是我們看個例子:為什麼innodb不單獨記錄錶行數?

對於兩個事務A和B,一開始sms表假設就2條資料,那事務A一開始確實是讀到2條資料。事務B在這期間插入了1條資料,按道理資料庫其實有3條資料了,但由於可重複讀的隔離級別,事務A依然還是隻能讀到2條資料。

因此由於事務隔離級別的存在,不同的事務在同一時間下,看到的表內資料行數是不一致的,因此innodb,沒辦法,也沒必要像myisam那樣單純的加個count欄位資訊在資料表上。

那如果不可避免要使用count(),有沒有辦法讓它快一點?

各種count()方法的原理

count()的括號裡,可以放各種奇奇怪怪的東西,想必大家應該看過,比如放個星號*,放個1,放個索引列啥的。

我們來分析下他們的執行流程。

count方法的大原則是server層會從innodb儲存引擎裡讀來一行行資料,並且只累計非null的值。但這個過程,根據count()方法括號內的傳參,有略有不同。

count(*):server層拿到innodb返回的行資料,不對裡面的行資料做任何解析和判斷,預設取出的值肯定都不是null,直接行數+1。

count(1):server層拿到innodb返回的行資料,每行放個1進去,預設不可能為null,直接行數+1.

count(某個列欄位):由於指明瞭要count某個欄位,innodb在取資料的時候,會把這個欄位解析出來返回給server層,所以會比count(1)和count(*)多了個解析欄位出來的流程。

如果這個列欄位是主鍵id,主鍵是不可能為null的,所以server層也不用判斷是否為null,innodb每返回一行,行數結果就+1.

如果這個列是普通索引欄位,innodb一般會走普通索引,每返回一行資料,server層就會判斷這個欄位是否為null,不是null的情況下+1。當然如果建表sql裡欄位定義為not null的話,那就不用做這一步判斷直接+1。

如果這個列沒有加過索引,那innodb可能會全表掃描,返回的每一行資料,server層都會判斷這個欄位是否為null,不是null的情況下+1。同上面的情況一樣,欄位加了not null也就省下這一步判斷了。

理解了原理後我們大概可以知道他們的效能排序是

count(*) ≈ count(1) > count(主鍵id) > count(普通索引列) > count(未加索引列)

所以說count(*),已經是最快的了。

知道真相的我眼淚掉下來。​

那有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

允許粗略估計行數的場景

我們回過頭來細品下文章開頭的需求,我們只是希望知道資料庫裡還有多少簡訊是堆積在那沒發的,具體是1k還是2k其實都是差不多量級,等到了百萬以上,具體數值已經不重要了,我們知道它現在堆積得很離譜,就夠了。因此這個場景,其實是允許使用比較粗略的估計的。

那怎麼樣才能獲得粗略的數值呢?

還記得我們平時為了檢視sql執行計劃用的explain命令不。

其中有個rows,會用來估計接下來執行這條sql需要掃描和檢查多少行。它是通過取樣的方式計算出來的,雖然會有一定的偏差,但它能反映一定的數量級。

explain裡的rows

有些語言的orm裡可能沒有專門的explain語法,但是肯定有執行raw sql的功能,你可以把explain語句當做raw sql傳入,從返回的結果裡將rows那一列讀出來使用。

一般情況下,explain的sql如果能走索引,那會比不走索引的情況更準 。單個欄位的索引會比多個欄位組成的複合索引要準。索引區分度越高,rows的值也會越準。

這種情況幾乎滿足大部分的監控場景。但總有一些場景,它要求必須得到精確的行數,這種情況該怎麼辦呢?

必須精確估計行數的場景

這種場景就比較頭疼了,但也不是不能做。

我們可以單獨拉一張新的資料庫表,只為儲存各種場景下的count。

CREATE TABLE `count_table` (
  `id` int NOT NULL AUTO_INCREMENT COMMENT '主鍵',
  `cnt_what` char(20) NOT NULL DEFAULT '' COMMENT '各種需要計算的指標',
  `cnt` tinyint NOT NULL COMMENT 'cnt指標值',
  PRIMARY KEY (`id`),
  KEY `idx_cnt_what` (`cnt_what`)
) ENGINE=InnoDB  DEFAULT CHARSET=utf8mb4;

count_table表儲存各種場景下的count

當需要獲取某個場景下的cout值時,可以使用下面的sql進行直接讀取,快得飛起。

select cnt from count_table where cnt_what = "未傳送的簡訊數量"; 

那這些count的結果值從哪來呢?這裡分成兩種情況。

實時性要求較高的場景

如果你對這個cnt計算結果的實時性要求很高,那你需要將更新cnt的sql加入到對應變更行數的事務中。比如我們有兩個事務A和B,分別是增加未傳送簡訊和減少未傳送簡訊。

將更改錶行數的操作放入到事務裡

這樣做的好處是事務內的cnt行數依然符合隔離級別,事務回滾的時候,cnt的值也會跟著回滾。

壞處也比較明顯,多個執行緒對同一個cnt進行寫操作,會觸發悲觀鎖,多個執行緒之間需要互相等待。對於高頻寫的場景,效能會有折損。

實時性沒那麼高的場景

如果實時性要求不高的話,比如可以一天一次,那你可以通過全表掃描後做計算。

舉個例子,比如上面的簡訊表,可以按id排序,每次取出1w條資料,記下這一批裡最大的id,然後下次從最大id開始再拿1w條資料出來,不斷迴圈。

對於未傳送的簡訊,就只需要在撈出的那1w條資料裡,篩選出state=0的條數。

batch分批獲取簡訊表

當然如果有條件,這種場景最好的方式還是消費binlog將資料匯入到hive裡,然後在hive裡做查詢,不少公司也已經有現成的元件可以做這種事情,不用自己寫指令碼,豈不美哉。

mysql同步hive

總結

mysql用count方法查全表資料,在不同的儲存引擎裡實現不同,myisam有專門欄位記錄全表的行數,直接讀這個欄位就好了。而innodb則需要一行行去算。

效能方面 count(*) ≈ count(1) > count(主鍵id) > count(普通索引列) > count(未加索引列),但哪怕是效能最好的count(*),由於實現上就需要一行行去算,所以資料量大的時候就是不給力。

如果確實需要獲取行數,且可以接受不那麼精確的行數(只需要判斷大概的量級)的話,那可以用explain裡的rows,這可以滿足大部分的監控場景,實現簡單。

如果要求行數準確,可以建個新表,裡面專門放錶行數的資訊。

如果對實時性要求比較高的話,可以將更新行數的sql放入到對應事務裡,這樣既能滿足事務隔離性,還能快速讀取到行數資訊。

如果對實時性要求不高,接受一小時或者一天的更新頻率,那既可以自己寫指令碼遍歷全表後更新行數資訊。也可以將通過監聽binlog將資料匯入hive,需要資料時直接通過hive計算得出。

到此這篇關於一文解答為什麼MySQL的count()方法這麼慢的文章就介紹到這了,更多相關MySQL count()方法內容請搜尋it145.com以前的文章或繼續瀏覽下面的相關文章希望大家以後多多支援it145.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