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net程式開發IOC控制反轉和DI依賴注入詳解

2022-11-05 14:01:24

IOC控制反轉

大部分應用程式都是這樣編寫的:編譯時依賴關係順著執行時執行的方向流動,從而生成一個直接依賴項關係圖。 也就是說,如果類 A 呼叫類 B 的方法,類 B 呼叫 C 類的方法,則在編譯時,類 A 將取決於類 B,而 B 類又取決於類 C

應用程式中的依賴關係方向應該是抽象的方向,而不是實現詳細資訊的方向。而這就是控制反轉的思想。

應用依賴關係反轉原則後,A 可以呼叫 B 實現的抽象上的方法,讓 A 可以在執行時呼叫 B,而 B 又在編譯時依賴於 A 控制的介面(因此,典型的編譯時依賴項發生反轉)。 執行時,程式執行的流程保持不變,但介面引入意味著可以輕鬆插入這些介面的不同實現。

上下不同的實現方式在於之前的依賴關係是A->B->C,控制反轉後A->B介面->C介面,然後具體的B,C實現又是B->B介面 的反轉依賴。這樣的好處就是A只依賴B介面而不是依賴實現,具體我們要實現什麼只需要按照業務需求進行編寫,並且可以隨時替換實現而不會影響A的實現,這種思想就是控制反轉。

如下是順序依賴:

        public class A
        {
            //依賴具體類
            public B b;
            public C c;
            public A(B _b, C _c) {
                b = _b;
                c = _c;
            }
            public void Listen()
            {
                b.SayHi();
                c.SayBye();
            }
        }
        public class B
        {
            public void SayHi()
            {
                Console.WriteLine("hi...");
            }
        }
        public class C
        {
            public void SayBye()
            {
                Console.WriteLine("bye...");
            }
        }

如下是控制反轉:

        public class A
        {
            //依賴介面
            public IB b;
            public IC c;
            public A(IB _b, IC _c)
            {
                b = _b;
                c = _c;
            }
            public void Listen()
            {
                b.SayHi();
                c.SayBye();
            }
        }
        public interface IB
        {
            public void SayHi();
        }
        public interface IC
        {
            public void SayBye();
        }

DI依賴注入

.NET 支援依賴關係注入 (DI) 軟體設計模式,這是一種在類及其依賴項之間實現控制反轉 (IoC) 的技術。
我們首先用程式碼來看什麼是DI,在.net提供的擴充套件包Microsoft.Extensions.DependencyInjection中來完成DI,nuget安裝。

然後我們實現介面B和介面C,實現我們可以說英語,也可以說漢語,我們在SayHi和SayBye中輸出漢語。

        public class B : IB
        {
            public void SayHi()
            {
                Console.WriteLine("你好...");
            }
        }
        public class C : IC
        {
            public void SayBye()
            {
                Console.WriteLine("再見...");
            }
        }

然後在服務容器中註冊依賴關係。 .NET 提供了一個內建的服務容器 IServiceProvider。 服務通常在應用啟動時註冊,並追加到 IServiceCollection。 新增所有服務後,可以使用 BuildServiceProvider 建立服務容器,然後在容器中直接“要”物件而不用去管它如何範例化,並且DI具備傳染性,假如B參照了D介面ID,那麼我們註冊B並在獲取B範例時,參照的D介面也會被範例化。

            //IServiceCollection 服務
            IServiceCollection services = new ServiceCollection();
            //服務註冊
            services.AddTransient<A>();
            services.AddTransient<IB, B>();
            services.AddTransient<IC, C>();
            //建立服務容器
            var serviceProvider = services.BuildServiceProvider();
            //獲取服務
            var a = serviceProvider.GetRequiredService<A>();
            //使用
            a.Listen();
            Console.ReadKey();

這就是通過DI依賴注入的方式來實現IOC的思想,或許你會好奇為什麼我們不直接範例化A,然後在構造方法裡面傳進去就行了,也就不依賴DI實現了。但是程式結構更復雜些呢,比如上面提到的B又有D,D又有F呢,這樣在構造的時候不是一直要new很多物件,而且同一個介面的不同實現還要去找範例化處的程式碼進行修改。例如SayHI我想說英文呢?那麼我們就可以實現一個BB,然後在服務註冊的地方註冊BB就可以了。

        public class BB : IB
        {
            public void SayHi()
            {
                Console.WriteLine("hello...");
            }
        }

替換註冊BB services.AddTransient<IB, BB>(),而不用去改任何邏輯。

服務生命週期

在註冊服務的時候我使用的AddTransient方法,表示註冊的服務是瞬態的,也就是每次請求都是重新建立範例。同時還提供其它註冊服務的方法。

服務有三種宣告週期:

瞬態

作用域

單例

  • 瞬態

服務是每次從服務容器進行請求時建立的。 這種生存期適合輕量級、 無狀態的服務。 用 AddTransient 註冊服務。在處理請求的應用中,在請求結束時會釋放暫時服務。

  • 作用域

指定了作用域的生存期指明瞭每個使用者端請求(連線)建立一次服務。 向 AddScoped 註冊範圍內服務。在處理請求的應用中,在請求結束時會釋放有作用域的服務。

想asp.net 在處理一個請求的時候是一個作用域,同樣我們自己也可以定義作用域。使用serviceProvider.CreateScope()建立作用域,在作用域釋放後物件將被釋放。

我們使用AddScoped新增物件,然後在作用域中取兩個A物件進行比較,可以看到是True

如果我們用AddTransient註冊A,即使在作用域內兩個物件比較也是不一樣的,結果為False

  • 單例

單例大家應該好理解,就是設計模式中的單例,使用AddSingleton 註冊,在首次請求它們時進行建立;或者在向容器直接提供實現範例時由開發人員進行建立。 很少用到此方法,因為可能是執行緒不安全的,如果服務中有狀態。

其它

在Microsoft.Extensions.DependencyInjection中只能用建構函式注入,其它框架還提供屬性注入,比如autofac。至於原因不得而知,當然也看個人喜好。查了些資料說是建構函式注入更科學,在物件建立的瞬間物件的構造方法將服務範例化,避免邏輯問題。

以上就是.net程式開發IOC控制反轉和DI依賴注入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net 控制反轉依賴注入的資料請關注it145.com其它相關文章!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