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Tensorflow 2.1完成對MPG迴歸預測詳解

2022-11-21 14:01:35

前言

本文的主要內容是使用 cpu 版本的 tensorflor-2.1 完成對 Auto MPG 資料集的迴歸預測任務。

獲取 Auto MPG 資料並進行資料的歸一化處理

(1)Auto MPG 資料集描述了汽車燃油效率的特徵值和標籤值,我們通過模型的學習可以從特徵中找到規律,最後以最小的誤差來預測目標 MPG 。

(2)我們使用 keras 自帶的函數可以直接從網路上下載資料儲存到本地。

(3)每行都包含 MPG 、氣缸、排量、馬力、重量、加速、車型年份、原產地等八列資料,其中 MPG 就是我們的標籤值,其他都是特徵。

dataset_path = keras.utils.get_file("auto-mpg.data", "http://archive.ics.uci.edu/ml/machine-learning-databases/auto-mpg/auto-mpg.data")
column_names = ['MPG','氣缸','排量','馬力','重量', '加速', '車型年份', '原產地']
raw_dataset = pd.read_csv(dataset_path, names=column_names, na_values = "?", comment='t',  sep=" ", skipinitialspace=True)
dataset = raw_dataset.copy()

對資料進行處理

(1)因為資料中存在一些空值,會影響我們對於特徵的計算和目標的預測,所以將資料中存在空資料的行刪除掉。

dataset = dataset.dropna()

(2)因為“原產地”這一列總共只有 1、2、3 三種值,分別表示三個國家,所以我們將他們各自提出來單獨做成一列,這樣就相當於給每個國家類別轉換成了 ont-hot 。

origin = dataset.pop('原產地')
dataset['阿美莉卡'] = (origin == 1)*1.0
dataset['毆們'] = (origin == 2)*1.0
dataset['小日本子'] = (origin == 3)*1.0

(3)按照一定的比例,取 90% 的資料為訓練資料,取 10% 的資料為測試資料。

train_datas = dataset.sample(frac=0.9, random_state=0)
test_datas = dataset.drop(train_dataset.index)

(4) 這裡主要是使用一些內建的函數來檢視訓練集對每一列資料的各種常見的統計指標情況,主要有 count、mean、std、min、25%、50%、75%、max ,這樣省去了我們後邊的計算,直接使用即可。

train_stats = train_datas.describe()
train_stats.pop("MPG")
train_stats = train_stats.transpose()

(5)資料中的 MPG 就是我們需要預測的迴歸目標,我們將這一列從訓練集和測試集中彈出,單獨做成標籤。 MPG 意思就是 Miles per Gallon ,這是一個衡量一輛汽車在郵箱中只加一加侖汽油或柴油時可以行駛多少英里的中要指標。

train_labels = train_datas.pop('MPG')
test_labels = test_datas.pop('MPG')

(6)這裡主要是對訓練資料和測試資料進行歸一化,將每個特徵應獨立縮放到相同範圍,因為當輸入資料特徵值存在不同範圍時,不利於模型訓練的快速收斂,我在文章最後的第七節中放了一張沒有進行資料歸一化後模型訓練評估指標,可以看到很雜亂無章。

def norm(stats, x):
    return (x - stats['mean']) / stats['std']
train_datas = norm(train_stats, train_datas)
test_datas = norm(train_stats, test_datas)

搭建深度學習模型

搭建深度學習模型、並完成模型的設定和編譯

這裡主要是搭建深度學習模型、設定模型並編譯模型。

(1)模型主要有三層:

  • 第一層主要是一個全連線層操作,將每個樣本的所有特徵值輸入,通過 relu 啟用函數的非線性變化,最後輸出一個 64 維的向量。
  • 第二層主要是一個全連線層操作,將上一層的 64 維的向量,通過 relu 啟用函數的非線性變化,最後輸出一個 32 維的向量。
  • 第三層主要是一個全連線層操作,將上一層的 32 維的向量,最後輸出一個 1 維的結果,這其實就是輸出預測的回 MPG 。

(2)模型中優化器這裡選用 RMSprop ,學習率為 0.001 。

(3)模型中的損失值指標是 MSE ,MSE 其實就是均方差,該統計引數是模型預測值和原始樣本的 MPG 值誤差的平方和的均值。

(4)模型的評估指標選用 MAE 和 MSE ,MSE 和上面的一樣,MAE 是平均絕對誤差,該統計引數指的就是模型預測值與原始樣本的 MPG 之間絕對誤差的平均值。

def build_model():
    model = keras.Sequential([  layers.Dense(64,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len(train_datas.keys())]),
                                layers.Dense(32, activation='relu'),
                                layers.Dense(1) ])
    optimizer = tf.keras.optimizers.RMSprop(0.001)
    model.compile(loss='mse', optimizer=optimizer, metrics=['mae', 'mse'])
    return model
model = build_model()

使用 EarlyStoping 完成模型訓練

(1)這裡使用訓練集資料和標籤進行模型訓練,總共需要進行 1000 個 epoch ,並且在訓練過程中選取訓練資料的 20% 作為驗證集來評估模型效果,為了避免存在過擬合的現象,這裡我們用 EarlyStopping 技術來進行優化,也就是當經過一定數量的 epoch (我們這裡定義的是 20 )後沒有改進效果,則自動停止訓練。

early_stop = keras.callbacks.EarlyStopping(monitor='val_loss', patience=20)
history = model.fit(train_datas, train_labels, epochs=1000, validation_split = 0.2, verbose=2, callbacks=[early_stop])

訓練過程的指標輸出如下,可以看到到了第 106 次 epoch 之後就停止了訓練:

Train on 282 samples, validate on 71 samples
Epoch 1/1000
282/282 - 0s - loss: 567.8865 - mae: 22.6320 - mse: 567.8865 - val_loss: 566.0270 - val_mae: 22.4126 - val_mse: 566.0270
Epoch 2/1000
282/282 - 0s - loss: 528.5458 - mae: 21.7937 - mse: 528.5459 - val_loss: 526.6008 - val_mae: 21.5748 - val_mse: 526.6008
...
Epoch 105/1000
282/282 - 0s - loss: 6.1971 - mae: 1.7478 - mse: 6.1971 - val_loss: 5.8991 - val_mae: 1.8962 - val_mse: 5.8991
Epoch 106/1000
282/282 - 0s - loss: 6.0749 - mae: 1.7433 - mse: 6.0749 - val_loss: 5.7558 - val_mae: 1.8938 - val_mse: 5.7558

(2)這裡也展示的是模型在訓練過程,使用訓練集和驗證集的 mae 、mse 繪製的兩幅圖片,我們可以看到在到達 100 多個 epoch 之後,訓練過程就終止了,避免了模型的過擬合。

使用測試資料對模型進行評估

loss, mae, mse = model.evaluate(test_datas, test_labels, verbose=2)
print("測試集的 MAE 為: {:5.2f} MPG ,MSE 為 : {:5.2f} MPG".format(mae, mse))

輸出結果為:

測試集的 MAE 為:  2.31 MPG ,MSE 為 :  9.12 MPG

使用模型進行預測

我們選取了一條測試資料,使用模型對其 MPG 進行預測。

predictions = model.predict(test_data[:1]).flatten()
predictions

結果為 :

array([15.573855], dtype=float32)

而實際的測試樣本資料 MPG 為 15.0 ,可以看出與預測值有 0.573855 的誤差,其實我們還可以搭建更加複雜的模型,選擇更加多的特徵來進行模型的訓練,理論上可以達到更小的預測誤差。

展示沒有進行歸一化操作的訓練過程

我們將沒有進行歸一化的資料在訓練過程中的指標情況進行展示,可以看出來訓練的指標雜亂無章。所以一般情況下我們推薦對資料做歸一化,有利於模型訓練的快速收斂。

以上就是Tensorflow 2.1完成對MPG迴歸預測詳解的詳細內容,更多關於Tensorflow MPG迴歸預測的資料請關注it145.com其它相關文章!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