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HTTP協定的六種請求方法

2020-09-12 08:31:30

拋磚引玉,聊下概念性的東西先:

HTTP協議 (Hyper Text Transfer Protocol)

HTTP是一個基於TCP/IP通訊協議來傳遞資料,包括html檔案、影象、結果等,即是一個客戶端和伺服器端請求和應答的標準。

HTTP協議特點

1.http無連線:限制每次連線只處理一個請求,服務端完成客戶端的請求後,即斷開連線。(傳輸速度快,減少不必要的連線,但也意味著每一次訪問都要建立一次連線,效率降低)

2.http無狀態:對於事務處理沒有記憶能力。每一次請求都是獨立的,不記錄客戶端任何行為。(優點解放伺服器,但可能每次請求會傳輸大量重複的內容資訊)

3.客戶端/服務端模型:客戶端支援web瀏覽器或其他任何客戶端,伺服器通常是apache或者iis等

4.簡單快速

5.靈活:可以傳輸任何類型的資料

客戶端請求訊息

客戶端傳送一個請求到伺服器的請求訊息包括以下格式:

    請求行,請求頭部,空行,請求資料 (圖片來自網路)

伺服器響應訊息

伺服器響應包括如下格式:

    狀態行,訊息報頭,空行,響應正文 

 

序號 方法 描述
1 GET

傳送請求來獲得伺服器上的資源,請求體中不會包含請求資料,請求資料放在協議頭中。另外get支援快取、快取

、可保留書籤等。冪等

2 POST

和get一樣很常見,向伺服器提交資源讓伺服器處理,比如提交表單、上傳檔案等,可能導致建立新的資源或者對

原有資源的修改。提交的資源放在請求體中。不支援快取。非冪等

3 HEAD

本質和get一樣,但是響應中沒有呈現資料,而是http的頭資訊,主要用來檢查資源或超連結的有效性或是否可以可達、檢

查網頁是否被串改或更新,獲取頭資訊等,特別適用在有限的速度和頻寬下。

4 PUT

和post類似,html表單不支援,傳送資源與伺服器,並存儲在伺服器指定位置,要求客戶端事先知

道該位置;比如post是在一個集合上(/province),而put是具體某一個資源上(/province/123)。所以put是安全的,

無論請求多少次,都是在123上更改,而post可能請求幾次創建了幾次資源。冪等

5 DELETE 請求伺服器刪除某資源。和put都具有破壞性,可能被防火牆攔截。如果是https協議,則無需擔心。冪等
6 CONNECT

HTTP/1.1協議中預留給能夠將連線改為管道方式的代理伺服器。就是把伺服器作為跳板,去訪問其他網頁

然後把資料返回回來,連線成功後,就可以正常的get、post了。

7 OPTIONS 獲取http伺服器支援的http請求方法,允許客戶端檢視伺服器的效能,比如ajax跨域時的預檢等。
8 TRACE

回顯伺服器收到的請求,主要用於測試或診斷。一般禁用,防止被惡意攻擊或盜取資訊。


 

GET 和 POST 比較

  GET POST
點選返回/重新整理按鈕 沒有影響 資料會重新提交
快取/新增書籤 可以 不可以
歷史記錄 沒有
編碼類型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或 multipart/form-data。為二進位制資料使用

多重編碼

是否冪等 冪等 非冪等
長度限制

http協議沒有限制,但是實際瀏覽器或服務

器有(最大2048)

理論上沒有,可能會收到伺服器配置或記憶體限制
資料類型限制 只能ASCII,非ascii都要編碼傳輸 沒有限制,允許二進位制資料
安全性 資料全部展示在url中,不安全 相比get,通過request body傳遞資料,比較安全
可見效 可見 不可見

注意:以上只是一種規範,如果非要給get加上request body,或者給post的url上帶上參數,技術上沒有任何問題。

另外曾經看到一篇文章聽說『99% 的人都理解錯了 HTTP 中 GET 與 POST 的區別』??說,get傳送1個tcp包,而post傳送兩個tcp包,後來被驗證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其實get如果也傳送body,則也會發送Expect:100

PATCH 和 PUT 比較

  PATCH PUT
是否冪等 非冪等 冪等
粒度 局部,最小粒度,節約網路頻寬 所有

注意:比如更新一個userinfo,包含name,age,sex等多個欄位,如果只修改了age,如果用put來更新,則需要把其他沒有變更的也要提交到伺服器,但是使用patch,則只需要提交age到伺服器即可。這都是協議層面來討論的。 put請求專注於update操作,但是與之相關的是還有這個patch請求,兩者雖然都專注於update操作,但是前者put是全局而言,後者patch是侷限於某一條件或者範圍而言,簡單的說就是兩者的粒度是不同的。

GET 

請求示例

GE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 HTTP/1.1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LicenseTimerConfig?id=7
Accept-Language: zh-CN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OW64; Trident/7.0; rv:11.0) like Gecko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okie: _ga=GA1.2.1909963682.1524537669; _gid=GA1.2.563928490.1529501401

以上對應

第1行 請求行

    請求方法(get)+空格+url(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getTimerInitStatus)+空格+協議版本(HTTP/1.1)

第2-10都是請求頭部

   Accept:表示客戶端接受的內容類型,按照先後順序表示客戶端接收資料的先後次序

    X-Requested-With:以x開頭的是非http標準,一般是某種技術的出現而定義的;這裡是用來判斷是http請求還是ajax請求。

    Referer:從這個頁面訪問請求行裡的url

    Accept-Language:客戶端接受內容返回優先選擇的語言

    Accept-Encoding:客戶端可以接受的伺服器對返回內容進行編碼壓縮的格式。

    User-Agent:客戶端運行的瀏覽器類型資訊。

    Host:頭域指定請求的伺服器的地址和埠,HTTP/1.1必須包括Host,否則返回400

    Connection:表示是否需要持久連線。如果web伺服器端看到這裡的值為“Keep-Alive”,或者看到請求使用的是HTTP 1.1(HTTP 1.1預設進行持久連線),它就可以利用持久連線的優點,當頁面包含多個元素時(例如Applet,圖片),顯著地減少下載所需要的時間。要實現這一點, web伺服器需要在返回給客戶端HTTP頭資訊中傳送一個Content-Length(返回資訊正文的長度)頭,最簡單的實現方法是:先把內容寫入ByteArrayOutputStream,然 後在正式寫出內容之前計算它的大小。

    Cookie:http請求時,會把儲存的cookie也傳送伺服器。cookie是儲存在客戶端裡的,分為記憶體cookie和硬碟cookie。前者隨著瀏覽器關閉而消失,後者由過期時間或者使用者手動清除。因為http請求是無狀態的,所以伺服器為了認證,會生成sessionid,讓瀏覽器setcookie儲存起來,每次請求攜帶上認證資訊。這部份以後再聊吧。    

響應示例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Cache-Control: private
Expires: Wed, 31 Dec 1969 16:00:00 PST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Wed, 20 Jun 2018 15:00:16 GMT

{"advancewarn":"1","userstatus":"1","ldap":"1","licensealarm":"1","deltempzipfile":"1","sctmlicense":"0","user":"1"}

第1行 狀態行

第2-8 訊息報頭

    Server:包含處理請求的伺服器資訊,包含多個產品註釋和標識。

    Cache-Control:告知快取機制是否可以快取和類型,private是隻能當前使用者,不能被共用。

    Expires:響應過期時間

    X-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配置,這裡表示讀取的是application-prod.properties

    Content-Type:返回資料的類型和字元編碼格式

    Transfer-Encoding:告知接收端,報文采取了何種編碼,chunked表示伺服器無法確定訊息大小,一般比如下載等,就採用chunked。

    Date:返回訊息的時間

第 9 行 空行

第 10 行 響應正文

    訊息報頭指定了是返回json字元串。

POST

請求示例

POST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editTimer HTTP/1.1
Host: 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Connection: keep-alive
Content-Length: 35
Accept: application/json, text/javascript, */*; q=0.01
Origin: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
X-Requested-With: XMLHttpRequest
User-Agent: Mozilla/5.0 (Windows NT 10.0; Win64; x64) AppleWebKit/537.36 (KHTML, like Gecko) Chrome/67.0.3396.87 Safari/537.36
Content-Type: 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 charset=UTF-8
Referer: https://testrail-tools.trendmicro.com/portal/admin/toAdminTimerConfig?id=7
Accept-Encoding: gzip, deflate, br
Accept-Language: zh-CN,zh;q=0.9
Cookie: _ga=GA1.2.199305797.1501211992; _ga=GA1.1.199305797.1501211992; _gid=GA1.2.56449187.1529562439; _gat_gtag_UA_111346521_2=1

type=del&interval=1200&timelag=7200

第1行同 get

第2-13 行 請求頭部

    Content-Length:告知伺服器,請求資料的大小

    Origin:origin類似refered,但比refered更人性化,origin只出現在post中,而origin也不攜帶敏感資訊和具體url路徑。

    Content-Type:http請求提交內容的編碼類型,一般只有post需要設定。application/x-www-form-urlencoded(預設)和multipart/form-data。

第14行 空行

第15行 請求資料

響應示例

HTTP/1.1 200 OK
Server: Apache-Coyote/1.1
X-Application-Context: application:prod
Content-Type: application/json;charset=UTF-8
Transfer-Encoding: chunked
Date: Thu, 21 Jun 2018 07:36:58 GMT

{"result":"edit timer success"}

其他這裡就不累述了。

說了這麼多,這麼多請求方式都是http協議的標準,你完全可以隨心所欲,全部用post或者全部用get,但是你要是開發的是商業產品,那你就要為你自己的隨便買單咯。

好比刪除一樣東西,如果用get請求方式:http:/xxx/delete?id=1,那你很快就知道,這些標準也能讓其他人一眼就能知道具體所要做的意思。 

HTTP狀態碼

摘自HTTP狀態碼

HTTP狀態碼分類
分類分類描述
1** 資訊,伺服器收到請求,需要請求者繼續執行操作
2** 成功,操作被成功接收並處理
3** 重定向,需要進一步的操作以完成請求
4** 客戶端錯誤,請求包含語法錯誤或無法完成請求
5** 伺服器錯誤,伺服器在處理請求的過程中發生了錯誤
HTTP狀態碼列表
狀態碼狀態碼英文名稱中文描述
100 Continue 繼續。客戶端應繼續其請求
101 Switching Protocols

切換協議。伺服器根據客戶端的請求切換協議。只能切換到

更高階的協議,例如,切換到HTTP的新版本協議

 
200 OK 請求成功。一般用於GET與POST請求
201 Created 已創建。成功請求並創建了新的資源
202 Accepted 已接受。已經接受請求,但未處理完成
203 Non-Authoritative Information

非授權資訊。請求成功。但返回的meta資訊不在原始的伺服器

,而是一個副本

204 No Content

無內容。伺服器成功處理,但未返回內容。在未更新網頁

的情況下,可確保瀏覽器繼續顯示當前文件

205 Reset Content

重置內容。伺服器處理成功,使用者終端(例如:瀏覽器)應重

置文件檢視。可通過此返回碼清除瀏覽器的表單域

206 Partial Content 部分內容。伺服器成功處理了部分GET請求
 
300 Multiple Choices

多種選擇。請求的資源可包括多個位置,相應可返回一個

資源特徵與地址的列表用於使用者終端(例如:瀏覽器)選擇

301 Moved Permanently

永久移動。請求的資源已被永久的移動到新URI,返回資訊

會包括新的URI,瀏覽器會自動定向到新URI。今後任何新的請求

都應使用新的URI代替

302 Found

臨時移動。與301類似。但資源只是臨時被移動。客戶端應繼

使用原有URI

303 See Other 檢視其它地址。與301類似。使用GET和POST請求檢視
304 Not Modified

未修改。所請求的資源未修改,伺服器返回此狀態碼時,不會

返回任何源。客戶端通常會快取訪問過的資源,通過提供一個頭

資訊指出客戶端希望只返回在指定日期之後修改的資源

305 Use Proxy 使用代理。所請求的資源必須通過代理訪問
306 Unused 已經被廢棄的HTTP狀態碼
307 Temporary Redirect 臨時重定向。與302類似。使用GET請求重定向
 
400 Bad Request 客戶端請求的語法錯誤,伺服器無法理解
401 Unauthorized 請求要求使用者的身份認證
402 Payment Required 保留,將來使用
403 Forbidden 伺服器理解請求客戶端的請求,但是拒絕執行此請求
404 Not Found

伺服器無法根據客戶端的請求找到資源(網頁)。通過此代

碼,網站設計人員可設定"您所請求的資源無法找到"的個性

頁面

405 Method Not Allowed 客戶端請求中的方法被禁止
406 Not Acceptable 伺服器無法根據客戶端請求的內容特性完成請求
407 Proxy Authentication Required

請求要求代理的身份認證,與401類似,但請求者應當使用代

理進行授權

408 Request Time-out 伺服器等待客戶端傳送的請求時間過長,超時
409 Conflict

伺服器完成客戶端的PUT請求是可能返回此程式碼,伺服器處理

請求時發生了衝突

410 Gone

客戶端請求的資源已經不存在。410不同於404,如果資源以前有

現在被永久刪除了可使用410程式碼,網站設計人員可通過301程式碼

指定資源的新位置

411 Length Required 伺服器無法處理客戶端傳送的不帶Content-Length的請求資訊
412 Precondition Failed 客戶端請求資訊的先決條件錯誤
413 Request Entity Too Large

由於請求的實體過大,伺服器無法處理,因此拒絕請求。為防

止客戶端的連續請求,伺服器可能會關閉連線。如果只

是伺服器暫時無法處理,則會包含一個Retry-After的響應資訊

414 Request-URI Too Large 請求的URI過長(URI通常為網址),伺服器無法處理
415 Unsupported Media Type 伺服器無法處理請求附帶的媒體格式
416 Requested range not satisfiable 客戶端請求的範圍無效
417 Expectation Failed 伺服器無法滿足Expect的請求頭資訊
 
500 Internal Server Error 伺服器內部錯誤,無法完成請求
501 Not Implemented 伺服器不支援請求的功能,無法完成請求
502 Bad Gateway 充當閘道器或代理的伺服器,從遠端伺服器接收到了一個無效的請求
503 Service Unavailable

由於超載或系統維護,伺服器暫時的無法處理客戶端的請求

。延時的長度可包含在伺服器的Retry-After頭資訊中

504 Gateway Time-out 充當閘道器或代理的伺服器,未及時從遠端伺服器獲取請求
505 HTTP Version not supported 伺服器不支援請求的HTTP協議的版本,無法完成處理

 

結束語:其實我們大部分情況下只用到了GET和POST。如果想設計一個符合RESTful規範的web應用程式,則這六種方法都會用到。不過即使暫時不想涉及REST,

瞭解這六種方法的本質仍然是很有作用的。大家將會發現,原來web也是很簡潔明瞭的。下面再次依次說明這六種方法。

1,GET:GET可以說是最常見的了,它本質就是傳送一個請求來取得伺服器上的某一資源。資源通過一組HTTP頭和呈現據(如HTML文字,或者圖片或者視訊等)返回給客戶端。
GET請求中,永遠不會包含呈現資料。
2,HEAD:HEAD和GET本質是一樣的,區別在於HEAD不含有呈現資料,而僅僅是HTTP頭資訊。有的人可能覺得這個方法沒什麼用,其實不是這樣的。
想象一個業務情景:欲判斷某個資源是否存在,我們通常使用GET,但這裡用HEAD則意義更加明確。
3,PUT:這個方法比較少見。HTML表單也不支援這個。本質上來講, PUT和POST極為相似,都是向伺服器傳送資料,但它們之間有一個重要區別,
PUT通常指定了資源的存放位置,而POST則沒有,POST的資料存放位置由伺服器自己決定。舉個例子:如一個用於提交博文的URL,/addNew。
如果用PUT,則提交的URL會是像這樣的”/addNew/abc123”,其中abc123就是這個博文的地址。而如果用POST,則這個地址會在提交後由伺服器告知客戶端。
目前大部分部落格都是這樣的。顯然,PUT和POST用途是不一樣的。具體用哪個還取決於當前的業務場景。
4,DELETE:刪除某一個資源。基本上這個也很少見,不過還是有一些地方比如amazon的S3雲服務裡面就用的這個方法來刪除資源。
5,POST:向伺服器提交資料。這個方法用途廣泛,幾乎目前所有的提交操作都是靠這個完成。
6,OPTIONS:這個方法很有趣,但極少使用。它用於獲取當前URL所支援的方法。若請求成功,則它會在HTTP頭中包含一個名為“Allow”的頭,值是所支援的方法,如“GET, POST”。

我們可理解為以下:
—————————————————————

1、GET           /url/list                     檢視
2、POST        /url/create                創建  
3、PUT           /url/update               更新
4、DELETE    /url/delete                 刪除  
5、HEAD        /url/is_exists            檢查資源
6、PATCH       /url/update_by_id   更新某些欄位
7、OPTIONS   /url/get_methods    檢查請求方式
—————————————————————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