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軟體

vue3.0 上手體驗

2020-09-21 18:00:34

vue3.0 beta 版本已經發布有一陣子了,是時候上手體驗一波了~

注意,本文所有演示都是基於 vue3.0 beta 版本,不保證後續正式版 api 不改動。等官方檔案出來後,以官網為準。

環境搭建

直接使用腳手架,如果本地沒有安裝的可以執行腳手架安裝命令:

npm install -g @vue/cli

如果本地安裝過的,可以嘗試更新一下:

npm update -g @vue/cli

測試 vue-cli 版本:

vue -V
@vue/cli 4.4.1

接下來建立一個vue專案:

vue create vue3-demo

在出現的命令互動視窗選擇 Manually select features :

Vue CLI v4.4.1
? Please pick a preset:
 常用設定 (router, vuex, sass, babel, eslint)
 sass (router, vuex, sass, babel, eslint)
 test (less, babel, eslint)
 default (babel, eslint)
❯ Manually select features

隨後勾選以下選項,一般開發商業專案都需要這些:

Vue CLI v4.4.1
? Please pick a preset: Manually select features
? Check the features needed for your project:
 ◉ Babel
 ◯ TypeScript
 ◯ Progressive Web App (PWA) Support
 ◉ Router
 ◉ Vuex
❯◉ CSS Pre-processors
 ◉ Linter / Formatter
 ◯ Unit Testing
 ◯ E2E Testing

回車後根據自己的習慣選擇好,就開始建立專案。注意這時候還是 vue2 的專案環境,接下來就是升級為 vue3 的執行環境。

升級為 vue3.0 專案

vue-cli 還沒有直接支援 vue3.0,需要依賴外掛升級,輸入指令:

cd vue3-demo
vue add vue-next

執行完上述命令後,會自動安裝 vue-cli-plugin-vue-next 外掛,它會將專案升級為 vue3.0 的依賴環境,包括 vue-router 和 vuex 都會升級為 4.x 的版本。

最新版 vue-cli 可以直接建立 vue3 專案了(2020.09更新)

今天將 vue-cli 更新到了 4.5.4 版本,發現可以直接建立 vue3 專案了。使用 vue create vue3-demo 命令建立一個測試專案,會出現以下選項:

 可以直接選擇預設的 vue3 設定,也可以選擇最後一項來手動設定,這裡演示手動設定,選擇 Manually select features,回車:

根據需要選擇,注意第一項表明了可以選擇 vue 版本,選完後回車:

這裡選擇 vue 的版本,直接選擇 3.x 回車即可。這樣就能建立一個基於 vue3 搭建的專案了。

vue3.0 特性體驗

按照上面步驟升級為 vue3.0 專案後,會自動幫我們將一些檔案改成 vue3.0 的寫法。

建立vue範例

vue3 建立vue範例不需要使用 new 的方式了,來看 src/main.js 檔案:

import { createApp }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vue'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createApp(App).use(router).use(store).mount('#app')

現在是函數式風格來建立vue範例,還記得 vue2 是怎麼建立範例的嗎,對比下:

// Vue2 建立範例

import Vue from 'vue'
import App from './App'
import router from './router'
import store from './store'

new Vue({
 el: '#app',
 router,
 store,
 render: h => h(App)
})

你喜歡哪一種方式?我比較喜歡vue3.0的函數式風格。

路由

看看路由組態檔:src/router/index.js

import { createRouter, createWebHistory } from 'vue-router'
import Home from '../views/Home.vue'

const routes = [
 {
 path: '/',
 name: 'Home',
 component: Home
 },
 {
 path: '/about',
 name: 'About',
 // route level code-splitting
 // this generates a separate chunk (about.[hash].js) for this route
 // which is lazy-loaded when the route is visited.
 component: () => import(/* webpackChunkName: "about" */ '../views/About.vue')
 }
]

const router = createRouter({
 history: createWebHistory(process.env.BASE_URL),
 routes
})

export default router

這是升級後路由設定方法,可以看到與 vue2 版本有很大的區別。現在建立路由範例需要手動引入 createRouter 方法,建立 history 模式路由也需要手動引入 createWebHistory 方法,這達到 Tree-Shaking 的目的,即不會把所有的 api 都打包進來,只會打包你用到的 api,vue3 將都會使用這種形式。 

響應式資料、methods、watch 和 computed

這裡應該是改動最大的部分,也是爭議最大的部分,來看看怎麼回事。

在vue2版本中,我們宣告響應式資料是這樣的:

// Vue2
export default {
 // ....
 data() {
 return {
 state: {
 count: 0
 }
 };
 },
}

在vue3.0中,需要這樣:

// Vue3
import { ref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t count = ref(0) // 宣告 count,初始值為 0
 const str = ref('hello') // 宣告 str,初始值為 'hello'
 return {
 count,
 str
 }
 }
}

我們要先引入 ref 方法,然後使用它來宣告響應式變數。重要的是,這些操作需要在 setup 函數中進行,而且新增 methods,watch 和 computed 都需要在 setup 中進行。這就跟在vue2中有很大的不同,vue2中我們是使用選項的方式來建立 data、methods、watch 和 computed 的。 

接下來演示一個計數器的功能,結合 methods、watch 和 computed:

<template>
 <div class="home">
 <p>count: {{count}}</p>
 <p>doubleCount: {{doubleCount}}</p>
 <button @click="add">增加</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f, watch, computed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 宣告 count 變數,初始值為 0
 const count = ref(0)

 // 定義 add 方法
 const add = () => {
 count.value++
 }

 // 定義 watch,需要手動引入 watch 方法
 watch(
 () => count.value,
 (val, oldVal) => { console.log(`new count: ${val},old count: ${oldVal}`) }
 )

 // 定義computed,同樣需要手動引入 computed 方法
 const doubleCount = computed(() => count.value * 2)

 return {
 count,
 add,
 doubleCount
 }
 }
}
</script>

來看這個例子,首先定義方法是可以直接定義在 setup 函數中的,然後 return 出去即可,不知可否注意到在方法裡存取 count 時,是使用 .value 方法存取的,這裡要強調一下,在 setup 中存取已宣告的響應式變數時,需要使用 .value 方式存取,包括在 watch 和 computed 中。

接下來是定義 watch,需要手動引入 watch 方法,這也是達到了 Tree-Shaking 的目的,使用到什麼就引入什麼,最後打包也只打包用到的 api,後面的 computed 也同理。

watch方法有兩個引數,都是函數,第一個函數返回要監聽的值,第二個函數是回撥函數,它兩個引數分別表示新值和舊值。

computed 方法返回計算過的值,最後需要 return 出去。用法如上,還是比較好理解的。

你也可以這樣宣告響應式資料(使用 reactive)

前面說到宣告響應式資料,需要使用 ref,其實你也可以使用 reactive 來一次宣告多個變數,下面例子:

<template>
 <div class="home">
 <p>str: {{state.str}}</p>
 <p>count: {{state.count}}</p>
 <button @click="add">增加</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reactiv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 引入 reactive,同時定義多個變數
 const state = reactive({
 count: 0,
 str: 'hello'
 })

 // 現在存取變數,不能使用 .value 方式存取了
 const add = () => {
 // state.count.value++ // 錯誤
 state.count++
 }

 return {
 state,
 add
 }
 }
}
</script>

reactive 和 ref

上面說到 ref 和 reactive,這裡再簡單說說。reactive 是接收一個普通物件,返回該物件的響應式代理,它等同於 2.x 中的 Vue.observable()。

const obj = reactive({ count: 0 })

// obj 此時是一個響應式的物件
// 存取或修改,直接基於 obj.count

ref 也是接收一個引數並返回一個響應式且可改變的 ref 物件,一般引數是基礎型別,比如數值或字串等。如果傳入的引數是一個物件,將會呼叫 reactive 方法進行深層響應轉換。ref 物件擁有一個指向內部值的單一屬性 .value,即當你要存取它的值時,需要 .value 拿到它的值。但是如果是在 setup 中返回且用到模板中時,在 {{}} 裡不需要加 .value 存取,在返回時已經自動解套。

<template>
 <div>{{ count }}</div>
</template>

<script>
 export default {
 setup() {
 return {
 count: ref(0), // 這裡返回,在模板中無需 .value 存取值
 }
 },
 }
</script>

獲取路由資訊

vue3.0 中使用 getCurrentInstance 方法獲取當前元件範例,然後通過 ctx 屬性獲取當前上下文,ctx.$router 是路由範例,而 ctx.$router.currentRoute 就包含當前路由資訊。

<script>
import { getCurrentInstance } from 'vue'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t { ctx } = getCurrentInstance()
 console.log(ctx.$router.currentRoute.value)
 }
}
</script>

vuex

檢視檔案 src/store/index.js:

import Vuex from 'vuex'

export default Vuex.createStore({
 state: {
 },
 mutations: {
 },
 actions: {
 },
 modules: {
 }
})

發現建立 store 範例的方式改變了,vue2 中是使用 new 的方式:

// Vue2 中建立 store 範例
export default new Vuex.Store({
 // ... 
})

一個小例子演示 vue3.0 中使用 store。

建立 store:

import Vuex from 'vuex'

export default Vuex.createStore({
 state: {
 count: 0
 },
 mutations: {
 ADD (state) {
 state.count++
 }
 },
 actions: {
 add ({ commit }) {
 commit('ADD')
 }
 },
 modules: {
 }
})

元件中使用 store:

<template>
 <div class="home">
 <p>{{count}}</p>
 <button @click="add">增加</button>
 </div>
</template>

<script>
import { computed } from 'vue'
import { useStore } from 'vuex'
export default {
 setup () {
 const store = useStore()
 const count = computed(() => store.state.count)

 const add = () => {
 store.dispatch('add')
 }

 return {
 count,
 add
 }
 }
}
</script>

可以看到 vuex 的 api 基本沒變化,只是在元件中使用時需要引入 useStore 方法返回 store 範例,其實你也可以在當前元件上下文中獲取 store,如下:

import {getCurrentInstance} from 'vue'

// ...
const store = getCurrentInstance().ctx.$store

 大概就記錄到這吧,基本涵蓋到了日常使用的方面。等待 vue3.0 的正式版吧。(還是那句話,上面所講只是基於目前 vue3.0 beta 版本,不保證後續 api 不改動,等正式版官方檔案吧)

以上就是本文的全部內容,希望對大家的學習有所幫助,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援it145.com。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