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5-12 14:32:11
基於spring AOP @Around @Before @After的區別說明
此段小程式碼演示了spring aop中@Around @Before @After三個註解的區別
@Before是在所攔截方法執行之前執行一段邏輯。
@After 是在所攔截方法執行之後執行一段邏輯。
@Around是可以同時在所攔截方法的前後執行一段邏輯。
連線點(JoinPoint) 這個就更好解釋了,就是spring允許你是通知(Advice)的地方,那可就真多了,基本每個方法的前、後(兩者都有也行),或丟擲異常是時都可以是連線點,spring只支援方法連線點。
其他如AspectJ還可以讓你在構造器或屬性注入時都行,不過那不是咱們關注的,只要記住,和方法有關的前前後後都是連線點。
package com.itsoft.action;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context.support.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ntroller; /** * * @author zxf * 演示aop測試類 */ @Controller public class UserAction { public void queryUsers(){ System.out.println("查詢所有使用者【all users li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 ctx = new ClassPathXmlApplicationContext("application-aop.xml"); UserAction userAction = (UserAction)ctx.getBean("userAction"); userAction.queryUsers(); ctx.destroy(); } }
package com.itsoft; import org.aspectj.lang.ProceedingJoinPoin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fter;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round;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Aspect;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Before; import org.aspectj.lang.annotation.Pointcut; import org.springframework.stereotype.Component; /** * * @author Administrator * 通過aop攔截後執行具體操作 */ @Aspect @Component public class LogIntercept { @Pointcut("execution(public * com.itsoft.action..*.*(..))") public void recordLog(){} @Before("recordLog()") public void before() { this.printLog("已經記錄下操作紀錄檔@Before 方法執行前"); } @Around("recordLog()") public void around(ProceedingJoinPoint pjp) throws Throwable{ this.printLog("已經記錄下操作紀錄檔@Around 方法執行前"); pjp.proceed(); this.printLog("已經記錄下操作紀錄檔@Around 方法執行後"); } @After("recordLog()") public void after() { this.printLog("已經記錄下操作紀錄檔@After 方法執行後"); } private void printLog(String str){ System.out.println(str); } }
<?xml version="1.0" encoding="UTF-8"?> <beans xmlns="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xmlns:xsi="http://www.w3.org/2001/XMLSchema-instance" xmlns:aop="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xmlns:context="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xsi:schemaLocation="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context/spring-context-3.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beans/spring-beans-3.0.xsd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 http://www.springframework.org/schema/aop/spring-aop-3.0.xsd"> <context:annotation-config /> <context:component-scan base-package="com.itsoft"/> <aop:aspectj-autoproxy /> </beans>
補充:spring aop的@Before,@Around,@After,@AfterReturn,@AfterThrowing的理解
1.AOP的基本概念
切面(Aspect) :通知(advice)和切入點(pointcut)共同組成了切面(aspect),時間、地點和要發生的「故事」。
可以從註解方式來理解,程式碼如下。
@aspect為類上面的註解——切面
@pointcut(…)——切入點。為此類內一個空方法上面的註解。可以把攔截的地址表示式表示為方法簽名,利於使用起來方便。
@before@after等——通知。為此類下面的方法上面的註解。
三者在一塊組成一個切面。
@Aspect public class ExampleAspect { @Pointcut("execution(* com.psjay.example.spring.aop.*.*(..))") public void aPointcut() { } @Before("aPointcut()") public void beforeAdvice() { System.out.println("before advice is executed!"); } }
連線點(Joinpoint) :程式能夠應用通知的一個「時機」,這些「時機」就是連線點,例如方法被呼叫時、異常被丟擲時等等。——可以理解為被aop攔截的類或者方法就是連線點。
通知(Advice) :通知定義了切面是什麼以及何時使用。描述了切面要完成的工作和何時需要執行這個工作。——可以理解為被註解有@Before等advice註解的安全校驗的方法,攔截了過來的請求要做什麼邏輯的校驗。
切入點(Pointcut) :通知定義了切面要發生的「故事」和時間,那麼切入點就定義了「故事」發生的地點,例如某個類或方法的名稱。——可以理解為切面切向哪裡?是個類或者某層的包路徑。
目標物件(Target Object) :即被通知的物件。
AOP代理(AOP Proxy) 在Spring AOP中有兩種代理方式,JDK動態代理和CGLIB代理。預設情況下,TargetObject實現了介面時,則採用JDK動態代理;反之,採用CGLIB代理。
織入(Weaving)把切面應用到目標物件來建立新的代理物件的過程,織入一般發生在如下幾個時機:
(1)編譯時:當一個類檔案被編譯時進行織入,這需要特殊的編譯器才能做到,例如AspectJ的織入編譯器;
(2)類載入時:使用特殊的ClassLoader在目標類被載入到程式之前增強類的位元組程式碼;
(3)執行時:切面在執行的某個時刻被織入,SpringAOP就是以這種方式織入切面的,原理是使用了JDK的動態代理。
2 通知(Advice)型別的說明
@Before
前置通知(Before advice) :在某連線點(JoinPoint)——核心程式碼(類或者方法)之前執行的通知,但這個通知不能阻止連線點前的執行。
為啥不能阻止執行緒進入核心程式碼呢?
因為@Before註解的方法入參不能傳ProceedingJoinPoint,而只能傳入JoinPoint。
要知道從aop走到核心程式碼就是通過呼叫ProceedingJionPoint的proceed()方法。
而JoinPoint沒有這個方法。
這裡牽扯區別這兩個類:Proceedingjoinpoint 繼承了 JoinPoint 。
是在JoinPoint的基礎上暴露出 proceed 這個方法。proceed很重要,這個是aop代理鏈執行的方法。
暴露出這個方法,就能支援 aop:around 這種切面(而其他的幾種切面只需要用到JoinPoint,這跟切面型別有關), 能決定是否走代理鏈還是走自己攔截的其他邏輯。
建議看一下 JdkDynamicAopProxy的invoke方法,瞭解一下代理鏈的執行原理。
這樣你就能明白 proceed方法的重要性。
@After
後通知(After advice) :當某連線點退出的時候執行的通知(不論是正常返回還是異常退出)。
@AfterReturning
返回後通知(After return advice) :在某連線點正常完成後執行的通知,不包括丟擲異常的情況。
@Around
環繞通知(Around advice) :包圍一個連線點的通知,類似Web中Servlet規範中的Filter的doFilter方法。
可以在方法的呼叫前後完成自定義的行為,也可以選擇不執行。
這時aop的最重要的,最常用的註解。
用這個註解的方法入參傳的是ProceedingJionPoint pjp,可以決定當前執行緒能否進入核心方法中——通過呼叫pjp.proceed();
@AfterThrowing
丟擲異常後通知(After throwing advice) : 在方法丟擲異常退出時執行的通知。
3 advice(通知)註解的執行先後順序
這裡說下簡單情況——針對一個方法只被一個aspect類攔截時,aspect類內部的 advice 將按照以下的順序進行執行情況如下:
解釋:執行到核心業務方法或者類時,會先執行AOP。在aop的邏輯內,先走@Around註解的方法。
然後是@Before註解的方法,然後這兩個都通過了,走核心程式碼,核心程式碼走完,無論核心有沒有返回值,都會走@After方法。
然後如果程式無異常,正常返回就走@AfterReturn,有異常就走@AfterThrowing。
複雜的同一個方法被多個Aspect類攔截請參看博文:Spring AOP @Before @Around @After 等 advice 的執行順序。
4 在aop中校驗不通過如何不讓程式進入核心程式碼?
通過aop中註解的執行的先後順序我們知道,校驗發生在核心程式碼前面的只剩下兩個——@Before,@Around。
@Before :
這個註解只有在異常時才不會走核心方法——連線點。正常@Before無法阻止當前執行緒進入連線點。
@Around :
這個註解在連線點前後執行。並且註解的方法傳入的ProceedingJionPoint 類中封裝的代理方法proceed()可以讓當前執行緒從aop方法轉到連線點——核心程式碼方法。
所以一般我們用這個註解,如果aop的安全校驗不通過,則不呼叫proceed()方法,就永遠不會進入連線點。
除此外,要注意除了Around註解的方法可以傳ProceedingJionPoint 外,別的幾個都不能傳這個類。
但是普通的資料型別是不限制的。
註解的方法的返回值也不限制,可以自由限制。
以上為個人經驗,希望能給大家一個參考,也希望大家多多支援it145.com。如有錯誤或未考慮完全的地方,望不吝賜教。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