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雨天·紐約》影評:觀影練心 | 文藝青年的愛情指南

雨天·紐約影評

孤獨的文藝青年也需要人懂。【輕微細節劇透,慎入。

原創不易 / 歡迎詢問轉載 / 抄襲必究

九月初的平靜週日,只為外出透透氣,我們倆依舊騎著車,去看了這部《雨天·紐約》。而這天也是一個阿姆斯特丹的雨天。

這部電影頁面的介紹……真的寫得挺扯的。在完全不了解創作者之前作品的基礎上,我一開始完全沒什麼概念,也沒什麼期待。

但看過後是驚喜的,至少不是毫無波瀾的。

【 跟甜茶去紐約談戀愛 】

在影片一開始,女主向男主跑來,激動得上氣不接下氣,敘述她的曼哈頓大導採訪計劃,而男主談論著如何逃掉他母親的上流聚會,與女主去享受自由的布魯克林和爵士樂。

沒一會兒,觀眾都明白了,你倆不是一種人。

然而由不得細想,剛到紐約的兩人,像熱吐司上的黃油,迅速融化在這座城市的忙碌中——

女主遭遇了一次又一次令她激動的大人物奇遇,她變得越來越興奮和急促;

男主則漫遊在熟悉又陌生的街道,與多位昔日舊相識(以及母親)的再次會面,他開始審視自己本想逃離的生活……

跟甜茶在紐約街頭談戀愛?

【 我欣賞這部電影裡的全部細節 】

我喜歡有細節的電影,細節才是最動人的。

但並不是有細節的就是好電影。好導演的好電影,還一定要做到不強迫觀眾注意這些細節。

這才有了引人反復咀嚼的樂趣。

(再囉嗦一句,現在的有些作品,沒等我們普通觀眾發現,宣傳小巧思的通稿早就先備好了。結果慕名去看,好嘛,是有多刻意,多怕人不能發現。)

導演的「狡詐」在於,看了一多半,你以為這只是一部文藝青年在神神叨叨的片子。直到最後一幕出現後,起身散場的你,才開始回味起這些有趣的、值得對比的細節。

你才會想起:我就說嘛,一開始就知道,你倆不是一種人嘛!

就在兩人這一天的奇遇經歷中,細節體現在方方面面。具體細節涉及劇透,歡迎點擊此處,在我的公眾號文章查看。

剛到紐約城,激動的女孩兒

【 「我們到底合不合適?」 】

大概每時每刻每個角落,都有無數個少男少女在糾結這個問題,導演用一整部影片在給我們舉例——

不合適的人,雖然你們都為紐約激動,在對方認真地糾結「去中央公園坐馬車會不會遇上下雨」時,你的心已經如曼哈頓樓宇間的夕陽,倏忽沉了下去。

在我看來,這一整部潮濕得滴出水的片子,具像化了不合適的男女主最本質的反差——他們對雨天的不同態度。

在酒店套房的窗口,面對同一片中央公園的景,這對親密的小情侶都在想什麼?

那麼合適的人,該是什麼樣呢?

你們可以在雨落下時不慌張地,自然擁吻;

也可以靜靜地,一個彈著琴、胡亂編詞,一個微笑聆聽;

也可以漫步在晦暗的博物館展廳,一個高談闊論,一個歪著頭、認真思考……

雖只是一天中看似不重要的幾個短小篇幅,但情愫已流連心間。

全片最愛的場景不在結尾,就在這一幕。

【 那麼這是一部哀傷又老套的愛情片嗎?】

天啊,肯定不是的。

那天散場後,我發了一條短評「始於愛情最終無關愛情」。在我看來,作者其實還是在啟發我們,探尋個人的內心,活出自己的生活。

這一點,一度讓我聯想到《和summer的500天》,也是絮絮講述了一對分道揚鑣的戀人。然而這一部電影,對角色沒那麼殘忍,故事更溫柔,人物設定也更有趣。

這個有趣甚至主要體現在不甚討喜的女主這個角色。

雖然帥帥的男演員Timothée Chalamet很受歡迎,但我看完電影後,卻對Elle Fanning扮演的女主角印象極深。她的表演很精彩,也佔了全片很大篇幅,甚至快超過男主的戲份。

她扮演的Ashleigh是天真的,也是世俗的。

她的頭上總是籠罩著閃閃金光,在人物塑造上,金髮不夠,還有著陽光、燈光的渲染。再配合著演員氣喘吁吁的表演和隨時冒傻氣的台詞,充滿蜜糖般的誘惑

她的天真是因為,在紐約,她是一個「新手」。所以對這裡的大人物們畢恭畢敬,急切殷勤。好幾個場景裡,她拿出筆記本,「我想問您幾個問題」,然而立馬就被這些名利場老手們盤問得團團轉。

她的世俗在語言細節裡,更體現在故事上:這一天裡,她被大人物們忽悠著,半被動、又半主動地,徹底拋棄了與男友的浪漫之約。

這麼個輕薄可笑的角色,怎麼就配了甜茶這樣油畫裡走出來的憂鬱小帥哥呢?

但若以Selena Gomez的角色為女主,那這部電影一定會很無聊。也正是這樣的安排,才讓它與普通愛情片有所區別。

到這裡,才不得不佩服導演敘述故事的獨特之處。

女主角的人設是導演的「詭計」,女演員的表演為整部片子增光。

【 你是什麼樣的人,世界就是什麼樣的 】

這個雨天的紐約,就像一個微縮後的世界,人和事就在那,生活著,發生著,然而不同的人遇到的和看到的卻不盡相同。

一開始,這對大學情侶的出發點,就背道而馳。

同去紐約,女主選擇去擁抱世俗世界;而男主,卻只想與女友一起,享受這個城市私密的浪漫。

男女青年的愛情,你內心是什麼樣的人,才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去你愛的地方,才能遇到你愛的人。

導演把一個有點殘酷的事實,溫和地擺在我們眼前,試圖啟發我們,遇到愛情前,你首先得遇到自己

然後,去你愛的地方,才能遇到你愛的人。

都說這是他給紐約的一封情書。

我更覺得,這也是他給文藝青年們的一個美夢

再加上這溫情又彆扭的故事講法,也算是對了文藝青年的胃口了罷。

文/flyingboots


文章的互動獎勵方式,在公眾號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