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黑水風暴》影評:成為杜邦噩夢律師的哀歌

黑水風暴影評

今年的奧斯卡提名星光熠熠,各大獎項的候選幾乎都名副其實,體現了最高榮譽該有的競爭格局,但每年總有一些電影十分可惜,未能入選相關提名。根據社會事件改編的電影總是會向最佳改編/原創劇本發起衝擊,但看看今年入圍的影片,原創劇本裡《從前,有個好萊塢...》、《利刃出鞘》等足夠優秀,改編劇本中《愛爾蘭人》、《小丑》等也對獎項虎視眈眈,這麼豪華的明星劇本就使得劇本獎項對社會事件的關注並不那麼強烈,當年《聚焦》拿下最佳原創劇本的光輝時刻今年就不奏效了。

今年劇本獎項的提名者

改編自《紐約時報》的一篇文章《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成為杜邦噩夢的律師)的電影《黑水風暴》顯然成了獎項遺珠,影片聚焦的是一位常年為企業辯護的律師—Robert Bilott跳出擅長領域轉而對抗化學巨頭杜邦、控訴其化學致命的化學汙染。

影片中的杜邦就是那個研究企業管理裡常用的杜邦分析法的杜邦,成立於1802年,在全球70多個國家中擁有79000多名員工。

杜邦產品線

案件的中心圍繞工業塗層-特氟龍展開,特氟龍學名聚四氟乙烯,因為其穩定、常溫不易分解的屬性被廣泛應用於電鍍、清洗行業,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應用就是常用的不黏鍋,說到不黏鍋進一步提醒下,大部分不黏鍋塗層是特氟龍,特氟龍的熔點是327℃,做中餐爆炒時需要注意溫度的控制,另外,千萬不要長時間乾燒和接觸明火,否則,高溫分解的特氟龍塑料會具有侵害人體的毒性。

回到電影,片中指責的是生產特氟龍材料時對員工的危害、同時生產廢物排在河水中導致水源汙染引發的健康問題,黑水風暴(Dark Waters)的片名由此而來。特氟龍的應用給杜邦帶來巨大的利潤但也造成了難以估量的環境和健康問題。

這就是美國人痛恨律師的原因

很明顯,這是一個小人人物對抗大團體的故事,實力懸殊的情況下電影往往會側重於弱勢群體,《黑水風暴》就直接採用小人物視角,與《紐約時報》的這篇文章所遵頊的視角相符,在對抗的過程中著重表現小人物的艱難,他在案件中的地位、他的動機、他的家庭、他關於案件所做的一切都是電影所顧及的。

影片中,Robert Bilott剛晉升為合夥人、有著美滿的家庭,但蒸蒸日上的生活總是會被打攪的,老媽朋友一次不請自來的拜訪改變了他的職業軌跡。

這場官司將是一個漫長的旅程,複雜的程序、杜邦在背後的阻撓勢力。過程注定產生波折,對當事人的生理心理都會是一種折磨。片中的Robert Bilott遭受著短暫中風與心態崩潰的窘境。

「看看那些刻意的腐敗、疏忽,然後再決定我們是否該坐以待斃,這就是美國人痛恨律師的原因「,從律師內部的自省喚起觀眾的正義感,發瘋的牛、一張張扭曲的圖片、身患絕症的前員工,這些受害者在觸動律師的同時也在觸動著注視這一切的觀眾。

家人的支持主要是安妮海瑟薇飾演的妻子撐起,不打擾老公與文件的「約會「,睡前向老公支招,當老公因壓力過大病倒的時候,為老公爭取地位。妻子在片中是以賢內助的形象入圍,而幹練精明的女性形象也算是當今好萊塢正確政治觀的標配了。

被扁平的杜邦?

由此,Robert Bilott的視角下,對達到目的(扳倒杜邦)設置層層阻礙、通過片中的「事實影像「的陳述(受害人的直接或間接證據)、律師團隊、妻子的支持,這些構成了Robert Bilott不斷向前的阻力與推動力,深化了事件的感情因素,從而從側面烘托了主角,也就是Robert Bilott本人。

所以,Robert Bilott在影片中的形象是立體的,屢屢上鏡的妻子與事務所管理人通過一些片段也可以立的住。相反,對立面杜邦這邊的描述就略顯簡單了,前半部分有杜邦的領導人出鏡,後面除了法庭戲份,杜邦的所為我們幾乎是從對話中得知的,站在主角對面的杜邦不由得被扁平化了。

但這並不是很嚴重的問題,一方面,《卡羅爾》導演托德·海因斯之前很少觸及紀實類電影,而以人為基本單位是他一貫的做法,以Robert Bilott為基本單位去擴大事件影響,對於文藝片導演無可厚非,並且對觀眾的情感衝擊並沒有減弱。

另一方面,則來自事件改編電影的方向,社會事件改編電影的處理視角方式中,群像與個人視角都很常見,主要在於導演或者整個製作團隊所期望的效果,《聚焦》拿下了88屆奧斯卡最佳影片,靠的並不是簡單的個人情感的同理心,社會事件本身的意義以及人物對位群像出演冷靜克制突出整體事件的社會影響,並進一步拉近觀眾的好感,無需刻意、無需濫情。

《聚焦》劇照

個人為社會事件突破口的以右翼反抗題材居多,這類電影需要觀眾與人建立聯繫,有時候可以用更戲劇的方式去塑造這個人物,這點在今年奧斯卡系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中同樣可以找到,朱維爾給山姆·洛克威爾飾演的律師遞士力架,一個善良、樂於奉獻的形象變躍然於屏幕之上。先抑後揚或者先揚後抑再揚也是塑造人物的關鍵手法,同樣《李察朱威爾事件》,事件本身就是揚-抑-揚的過程,典型事件對觀眾情感認同的便利性體現的淋漓盡致。

《李察朱威爾事件》,克林特·伊斯特伍德,2019

能夠反應這個事件並給觀眾以啟發就是一部合格的事件改編電影了,做到這點,好萊塢工業似乎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平靜的敘事、克制的文風、到位的個體塑造再加上適時的陳詞演說,追求劇本流暢、體現故事內核、放棄作者思考的風格在追求作者性藝術電影裡找不到位置,但製片廠維度內所搭建的樸實直白的感情內核會特別適合普通觀眾。

《黑水風暴》就是這樣一部電影,通過直接人物視角訴說了一個右翼反抗的真實事件,塑造了一個代表群眾的平民英雄,於此同時,調動著觀眾與生俱來對什麼是正義的感知。

但片名並沒有用形容個人的詞語,製作團隊可能想調動整個事件,但個人視角對事件的呈現總是不夠全面的,期待著以後能有多維度對事件的探索與挖掘的影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