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紳士追殺令》影評:敢這麼明目張膽激怒主流媒體的,也只有他了吧

紳士追殺令影評

你是不是已經壓抑太久,從進入2020年以來,似乎沒有一件事能讓你開心。

本以為當國內的疫情逐漸穩定,世界打開了一扇窗的時候,上帝關上了所有的門。

你需要一個出口,釋放積壓已久的能量。

今天就奉上這部開年第一爽片——《紳士追殺令》

說到蓋·里奇,在國內被大多數人所熟知,還是從寧浩的《瘋狂的石頭》開始。

當時的寧浩一出手就令人驚豔。

十幾年過去,當人們執著的從06年的8.5分的「石頭」,一路跟隨到2019年為6.4分的「外星人」,「瘋狂」系列也從爆款逐漸變成了情懷。

而出道即巔峰的,當然不止是寧浩

蓋·里奇必須擁有姓名。

撒花

來認識一下,GAI

GAI, 圖片來源於網絡

阿,不,放錯圖了

Guy Ritchie-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果我說他最大的title是麥當娜的前夫,並且拿走了鉅額對分手費,有人有異議嗎?

就算你有,我也看不見

這位同學,你可以把手放下了。

據說分手的原因是蓋里奇渴望世俗平淡的家庭生活,而麥姐背負著celebrity的重擔,無法走下神壇。

沒辦法了,麥姐可是初代的Material Girl。

98年的《Lock, stock, and two smoking barrels》(兩桿大菸槍),讓蓋里奇贏得了票房口碑雙豐收,也讓當年名不見經傳的Jason Stantham (傑森 斯坦森,江湖人稱郭達·斯坦森) 逐漸進入大眾的視野。

圖為傑森·斯坦森在《兩桿大菸槍》中的劇照

布拉德皮特看到這部電影之後,更是表示願意不拿一分錢,只為能在里奇的電影中軋上一角,於是有了《Snatch》(偷拐搶騙) 中那個操著奇怪口音的吉普賽人Mickey。

誰能告訴我,蓋里奇的電影中為什麼有那麼多Mickey?

圖為布拉德·皮特在《偷拐搶騙》中的劇照

依然是以摧枯拉朽之勢席捲全球,蓋·里奇從此進入了好萊塢規劃之列,也被娜姐相中,成為了Mr. Madonna。

婚後,以愛情的名義合作的《Swept Away》,果然讓蓋里奇又回到了起點,豆瓣頁面似乎根本找不到這部電影,可見影響力之大。

於是,這個初中沒畢業,靠拍MV起家的導演在好萊塢開始老老實實的當起了合同工。

《大偵探福爾摩斯》一二,可能是他僅有有續集導演作品。

是的,蓋里奇罕見的沒有參與編劇

回應著本片最後休·格蘭特的:」你需要的不是一個結尾,你需要一個續集「,導演對續集的態度可見一斑。

隨後的《The man from U.N.C.L.E》(秘密特工), 里奇強烈抑制自己那個「基動」的??,就等2019年的《阿拉丁》殺青,賺夠了勞務費,終於可以帶著他鍾愛的英倫系的街頭黑幫電影回歸了。

歸則歸矣,還要拐走走另一位好萊塢的一線男星馬修·麥康納(Matthew McConaughey),而且來勢洶洶。

《The Gentlemen》(紳士追殺令), 我好想-men後面加個「s」,但我怕有辱師門

看這海報就是蓋·里奇最擅長的群戲。

前景, 馬修·麥康納+查理·漢納姆+米歇爾·道克瑞,王者三人組。

對應左邊有色眼鏡遮住眼神,不知意欲何為的休·格蘭特,雙方形成對峙關係。

後景的略顯奸邪的禮帽男傑瑞米·斯特朗+挑眉瞪眼的亞裔男子亨利·戈爾丁,一場衝突即將爆發。

唯獨科林法瑞爾,坐在這群人的正中,彷彿掮客般,平衡著各方勢力。

要想一兩句講清這個故事,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不知道是不是為了防止劇透,凡是蓋里奇親自參與編劇的作品都顯得那麼的~

曲-折-離-奇 意-外-頻-出-

那....我還要試著講一下嗎?

出身貧寒的來自美國的牛津高材生Mickey Pearson是名副其實的地下大麻之王。

人到中年打算學范蠡,帶著自己美豔妻子Rosalind(Michelle Dockery),退隱江湖。

當然,退出之前,必須掙到一筆足夠的退休金,於是計劃以4億美金的價格把自己的地下帝國賣給猶太商人Matthew。

Matthew僱傭華裔黑幫新人Dry Eye製造混亂以壓低價格,不想Dry Eye打算整盤獨吞。

被拳師科林法瑞爾發現後,為人師表的他決定以實際行動教育並且幫助他的「孩子們」平息混亂。

而這一切都被與Mickey有過節的小報老闆雇傭的私人偵探休格蘭特看在眼中。

於是寫了一個「以真實事件為基礎」的劇本,以2000萬的價格要挾Mickey的右手Ray。

好了,剩下的部分,只有你看過才知道了。

如果你還記得《兩桿大菸槍》中Barry僱傭兩個毛賊,盜得古董槍後卻被Barry誤以為是敵人而錯殺;

又或者《偷拐搶騙》中Brad Pitt以為自己已鎖定勝局而對黑幫成員Brick Top掀桌子的橋段記憶猶新的話,你一定不會對這部電影失望。

說什麼傻話,都是二十年前的故事了,誰會記得

蓋·里奇總是能完美的詮釋什麼叫做,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這個男人完美的計劃著每一件即將發生的事情,然後又花費更多的精力策劃著如何去破壞這些本應順理成章發生的故事。

蓋·里奇的故事裡,總少不了草根打戲

也許這個初中都沒畢業的導演,從小就在街頭長大,十幾歲時的街頭生活給他留下的太深的印象,雖然被譽為是英國的昆汀,但相比於血漿,他更迷戀拳頭,那種街頭毫無章法的格鬥。

不說早年間的那些電影,僅僅這部《紳士追殺令》,最後的BUG就是科林法瑞爾飾演的教練。

在路邊小食店,教育一群輟學小朋友的那段乾淨利落的招數,是全片最帥的鏡頭之一。

通過科林法瑞爾,蓋里奇也在向年輕一代的人宣稱:成年人,都是用腦子的,年輕人你還差的太多。

蓋里奇揮之不去的英倫情節。

不知道在好萊塢的那幾年,里奇過得如何,反正據說跟著麥姐在紐約過日子的時候,里奇很是不爽。

這裡的空氣不夠潮濕,

這裡的食物不夠難吃,

這裡的人們口音不夠posh,

跟著麥姐搬來美國真不值

(一不小心,四押~)

一回到英國,一回到自己最擅長的題材上,他的英倫病就犯了。

據說Mickey Pearson(Mathew McConauhey)是以里奇本人為藍本的角色,愛家愛老婆的同時,首先就要給這個美國人換上一身英國獵裝,鴨舌帽先戴上。

我猜麥康納的美國口音實在太難改了,所以就設計了一個美國人奮發圖強成為英國犯罪集團精英階層的背景。

老婆Rosalind (Michelle Dockery) 必須是倫敦Cockney口音的,號稱東區克利奧佩特拉;

貴族們已經養不起祖上留下來的土地了,只能和外來人合作,哪怕是不太光彩的地下合作;

Fletcher (Hugh Grant) 各種明示但絕不說出口的基情,(休叔,我知道你盡力了)

當然,還有Ray (Charlie Hunnam) 的三件套和風衣。

你見過風衣裡面藏機槍還滿大街跑的嗎?

愛了愛了,行走的風衣廣告,悄悄的問下是B牌的嗎?

以及夾帶私貨的Gritchie Brew,蓋里奇自家產酒,廣告在這裡。

Gritchie Brew

另外,據說Charlie Hunnam和Hugh Grant談判時做的那個烤肉暖腿桌,是里奇即將推出的新產品。

OMG, 買它買它買它?

任你東南西北風,我自遺世獨立中。

錯了錯了,

蓋里奇沒有遺世獨立,

他只是拐彎抹角的和主流價值觀對著幹

又要說到女權。

你說我厭女,好的,老子給你一個女主,那種美豔到一出場就是行走的高光。

12cm的高跟鞋如履平地,長腿深V,教導Mickey成為叢林之王的法則。

幸好Michelle不是豐滿型的,不然會失了幾分高級感。

難怪Mickey會愛不釋手欲罷不能,誰家娶了這樣的老婆,還不天天想著退休?

然而全片最美的鏡頭是Dry Eye把Rosalind按在桌上,不想被一槍爆頭,鮮血濺到Rosalind臉上——點點猩紅的血液映襯著雪白的皮膚,加上迷離的眼神...

一句Hello babe,不亞於當年娜塔莉波特曼的Hello stranger

從唐家屯出走的Michelle Dockery近年來還是有不少作品的,《Good Behaviour》(一善之差),《Godless》(無神),雖然討論度不高,但都穩定的保持在高水準上。

4月26日開播的《Defending Jacob》(捍衛雅各布)是她和美隊最新合作的一部劇,大家屆時可以關注下。

主流還要種族平等。

OK,覬覦Mickey地下帝國,用不光彩手段想要壓價的Matthew是猶太人。

無視規則,試圖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的黑幫後起之秀Dry Eye是個華裔。

容易被人蠱惑,不動腦筋只懂向前衝的那群攪局的混混是黑人

以及戲份不多,但往往都有著政府和黑幫背景的俄羅斯財閥。

來來來,里奇,交代清楚,你到底想說啥?

英國的媒體自詡為嚴謹的代表,但別忘了,英國的八卦也曾害死人。

於是休格蘭特飾演的Fletcher施展各種把戲,半推理半演繹的想要大撈一筆,完美的復刻了小報記者的貪婪形象。

圖片來源於網絡
圖片來源於網絡

考慮到休叔是英國反狗仔協會的會長,不知道演這段的時候與沒有爽到?

英倫紳士的脾氣還是很火爆的。

Fletcher自說自話的主動向Ray進攻,然而空氣忽然變得沉重

恭喜蓋里奇,又成功的得罪了一個群體。

而在豬圈中醒來的小報主編,以及那段不可描述的「激情往事」則貢獻了全片讓你笑出豬叫聲的橋段。

又是豬,是蓋里奇的執念?還是民心所向?

除了這些非特指的與主流價值觀背道而馳的情節,還有一個不得不讓人注意的點,就是在結尾的地方,蓋里奇「致敬」了老東家Miramax,而片中的製片人,也與名聲掃地的業界大佬Harvey Weinstein 莫名神似。

圖片來源於網絡

續集是不可能出了,為了做回自己,里奇已使出了洪荒之力。

不得不說,蓋里奇是深諳商業片套路。

他深知觀眾買票進場絕不是為了接受一番嚴肅的教育,然後垂頭喪氣的走出影院,反省自己做錯了哪些。

觀眾是來尋求一份認同,一個釋放的出口,什麼最勁爆什麼最能激發討論就來什麼,而且要毫無違和感的揉捏在一起。

只是希望,當蓋里奇再次走入大眾視野的時候,被討論的,不只是那兩部20年前的影片。

如果你覺得蓋里奇不夠深刻,我覺得你覺得的很對,大可不必浪費著2個小時的時間看一部沒什麼營養的電影。

不過商業片嘛,最重要的是要讓你爽到。

本文首發於Z_CHANNEL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