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紳士追殺令》影評:蓋導在打種族歧視的擦邊球嗎?

紳士追殺令影評

非科班出身從拍攝MV起家,到擅長拍英國底層小混混們故事的痞子導演,蓋·里奇終於「值得」了一次,在今年上映了他的新作----《紳士追殺令》

這部電影一上映,頗受好評。複雜的人物關係,各種意外的巧合和多線敘事,彷彿回到了他二十年前的代表作《兩桿大菸槍》和《偷拐搶騙》。 然而網上卻又另外一種聲音:蓋導公然在電影中玩種族歧視!! 那麼,我們今天就來看看蓋導究竟做了什麼? 01蓋導的特色(?) 電影圍繞著Mickey英國最強大麻販子展開。從早年給牛津大學的同學們販賣大麻起家,後來直接輟學。在了解英國的各層階級,獲得人脈後聯手那些不想交遺產稅的貴族開始了底下交易:貴族提供地種地下大麻,Mickey每年給貴族們紅利。 而電影名稱叫做《紳士追殺令》也是因為Mickey想金盆洗手,賣掉大麻產業。原台詞中的詞就是:Gentrification 如此龐大的產業自然吸引了很多人的注意,電影中兩個主要買家為猶太人Mathew和暗地與他勾結在一起的中國人Dry Eye 同時,英國報社的Dave對Mickey懷恨在心,雇傭Fletch暗自調查Mickey以此爆猛料來打擊Mickey的產業。(英國媒體輿論的實力可參考現在梅根和小報的恩愛情仇) 另一邊,Mickey要打好與貴族的關係,偶爾要幫他們擦屁股,比如電影中的幫貴族找回離家出走吸食海洛因的叛逆女兒。 蓋里奇的特點:(與麥當娜離婚)神奇的巧合而引發一系列糾葛,滿篇英倫腔,倫敦混混們的粗口和各種衝突造成的喜劇。 (複雜的關係圖,足以說明蓋導:入股不虧!) 這部電影被一些人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的原因也正是蓋導帶有濃濃倫敦痞子的風格。 02「糟糕」的台詞 拋去整體情節,讓我們看看有些「耐人尋味」的台詞:

1

這裡是電影第一次介紹Dry Eye。Dry Eye和他的前輩干著販賣海洛因的勾當,還偶爾幹一下走私販賣人口。仗著自己年輕,極具野心。在後來也認為「後浪把前浪拍死在沙灘上」而乾掉了前輩,甚至想背叛與Mathew的合作關係。

2

Mickey在拒絕Dry Eye收購自己產業的時候,委婉的用寓言故事告訴Dry Eye:我們不是個量級的。龍,一直是中國的象徵之一。而獅子代表大英帝國,源於《馬關條例》簽訂後,西方列強開始瓜分中國時用的動物比喻。有人指出這便是第一頂種族歧視的帽子:拿龍和獅子做類比,不就是在變相說中國是那條不知好歹被獅子乾掉的小龍嗎?

3

在起Dry Eye的手下的名字時,蓋導玩了個諧音梗。網友指出電影中除了這兩個中國人以外的人的名字都是正常的,不是隨隨便便一個外號或者惡搞。

4

拳擊教練在用神邏輯和學生爭執:罵你黑賤人,不是因為你是黑人,而是因為第一你是黑人,第二你也是個賤人。有網友說這如果不是種族歧視,可以去美國某T州試試和白人們討論一下罵你white trash,不是因為你是白人,而是你是白人和trash。

5

嘲諷吉普賽人文化水平低且迷信。

6

大麻和海洛因之爭:Mickey威脅Dry Eye的前輩,遠離自己的產業。在一些B站up主中解說:男主認為自己大麻沒有海洛因危害大。這堪比五十步笑百步,大家都是違法產業,大麻和海洛因居然要分個高低貴賤。海洛因在迫害世人,但是別忘了在英國自己輸出鴉片後,毒害了多少中國青年呢?

7

電影中,Dry Eye前輩的形象被故意醜化,高度相似傅滿洲。

8

志賀桿菌(痢疾),是當年日本731部隊中唯一以人名起名的生化武器。而這裡用在威脅中國人身上,有觀眾覺得用意應該已經很明顯了。 如果說之前《我的英雄學院》的起名風波是TNT炸彈,這一回蓋導直接引發了核彈。

9

Chinaman 這一用詞在維基百科上明確指出是針對中國人的侮辱性詞彙。

10

最後,男主在報復Mathew背地和Dry Eye聯手,破壞大麻種植據點再算上Dry Eye之前想強姦妻子後,要求Mathew割一磅肉下來。 這一情節來源於莎士比亞的《威尼斯商人》中,猶太富商夏洛克的割一磅肉的陰謀。電影之前也交代過Mathew是猶太人。

一部電影,導演從中國人,黑人,吉普賽人和猶太人都黑了一遍。尤其是再次使用731部隊的生化武器在中國人身上。我相信看到這裡,憑著以上的電影台詞,很多人已經覺得這部電影問題很大,導演種族歧視。但是歸根結底,為什麼近些年電影界和社會如此強調政治正確?就像去年人們嘲諷奧斯卡給《黑豹》最佳影片提名就是政治正確的產物。

03蓋導怎麼說? 蓋里奇自己在面對關於政治正確的採訪時,承認其實自己並不知道所謂的政治正確到底是什麼意思。 他支持人們應該有包容性,不能侮辱他人。而言語和行為上,意圖(intension)才是最重要的。說話的人如果本身沒有種族歧視的意思,或者像台詞中只是想表達親切,沒有刻意把種族映射到個人身上,就不是種族歧視。而種族歧視和政治正確是意圖上的丟失。蓋導認為政治正確已經是一場政治運動,其所傳達的意思是我們應該更加人性,更加包容。但是反過來,從意識形態來說,政治正確卻丟失了人性,用教條(dogma)限制了人性。

(採訪連接:https://www.youtube.com/watch?v=jebwHc4wSXg) 前文中說過,蓋里奇鮮明的特色就是他用巧合和喜劇般的情節展現倫敦底層人們的生活,尤其喜愛涉及大麻,偷搶類的犯罪題材。

那麼對於那些文化層次不高的底層人們來說,他們的生活沒有高尚到思考種族歧視,他們時時刻刻都還在對生活做抗爭,滿足基本需求。那麼在這一情況下,出於人性,痞子和混混自然不會考慮自己的言語涉不涉及種族歧視,更何況他們需要用言語威脅別人從而保證自己的安全。電影來源於生活。用政治正確來限制反映底層人們言論的電影,就喪失了人性,同時也讓電影喪失真實。 種族歧視大多建立在已有的歷史背景上。西方國家有奴役非洲人民的歷史,因此他們會格外注意黑人種族的問題。而中國的近代史是被西方國家和日本侵華所充斥,也因此我們會格外注重與我們自己相關的種族問題,比如南京大屠殺和《尚氣》傅滿洲的辱華形象。

但是反過來,如果沒有歷史背景,就不存在種族歧視了嗎?

現在,某乎上還有大量看不起黑人的言論,微博上也有關於黑人在廣州導致其治安不好以及廣州人歧視黑人的話題。我們與非洲人民沒有歷史淵源,但是顯然由於目前西方國家仍然掌握話語權,且他們已經通過歷史和政治手段給社會留下了對於非洲人民的刻板印象。他們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也自然影響到我們。

種族歧視最核心的概念就是種族和個人的互相映射。就像蓋導在對於black cunt台詞上的邏輯:你不能把對於一個種族的刻板印象不加分說就映射到個體,同樣一個人的行為也不應該映射到群體。

比如說,一個人在旅遊景點刻上「到此一遊」。其他外國旅客看到了批評說,「看,那個中國人不講文明。」的確,旁人不認識刻字的人,他們只能把主語擴展到「中國人」。說者無意,但是聽到該言論的人可能會把單獨刻字的人映射到中國人這一群體。從長遠看,就造成了刻板印象,甚至種族歧視。因此,我們大多聽到這一說法:出門在外注意文明,因為你代表的是一個國家。這裡面的邏輯,我覺得都有問題。

前者,批評的人有意或無意把不文明的個體映射到群體。但後者,教育人們講文明時,又默許承認了群體到個人的映射。

這就是一個矛盾,我們反對種族歧視。有時,行為和思想又遵循了種族歧視的路子。我個人在這裡也不能單憑導演的一部電影就給他扣上種族歧視的帽子,並徹底封殺他,也不會反駁已經認為蓋里奇種族歧視的觀眾們。 電影是一門嚴謹的藝術,但它也同樣具有主觀性,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也同樣支持反感蓋里奇而以後再也不看他的電影的行為。 每當有關於種族歧視的話題出現時,總會不可避免的引發一場口水之爭。各有各的道理。從電影藝術方面,蓋里奇的解釋的確說的通。電影是藝術,它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強行用政治正確來「指導」電影,就讓電影失去了原本反映生活的意義。但是從社會和歷史方面,蓋里奇算是一個有名導演了,他肯定知道一部電影帶給觀眾的影響。所以,批判它種族歧視也沒有錯。 其實這不是第一次蓋里奇的電影有大量涉及種族歧視的台詞了。 他從影二十年來,只要看到是他的作品人們就能立刻聯想到昏暗的倫敦,破爛的街道,錯綜複雜的人物關係和恰到好處的配樂和笑點。這些也都是蓋里奇的魅力。敬請期待後續:蓋里奇是如何一步步成名(變「鈣」)的?

歡迎關注【三之問題兒童的發言】這是一個集合電影電視劇動漫分析,吃瓜,吐槽為一體的,三個當代惡臭年輕人一起創辦的公眾號。學生黨學習為重,不定期更新哦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