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朱古力說:規範在哪?(純劇情解析)

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

《李察朱威爾事件》雖然名字挺長,我們也不熟悉,但的確是一個不錯的好劇情故事,把目光投射到理查德這個胖胖小哥的一段人生刺激經歷。克林特·伊斯特伍德,也就是東木大爺,在89歲高齡,再次帶來一個奧斯卡得獎級的好影片。其拍法之規範,就是讓你來當教科書的。當然這次我也想聊一些,在這大神之下,隱約我覺得值得討論和可供改進之處。

——首先講個我之前一直不知道為什麼大家管伊斯特伍德叫東木,原來是Esetwood取意譯的暱稱。本來電影名就夠長了,所以以下我就全部用簡稱了。

因為是東木大爺的片,不聊到他似乎也不行。我自己最早看到他是因為《百萬拳擊寶貝》,裡頭那個一直無法跟自己女兒諒解,但是一心幫了女主角的拳擊大爺原來就是東木本尊,進而知道他導演和主演兩開花。再是麥基課的劇作課裡會放《廊橋遺夢》,和梅姨倆人一段出軌佳話,總是能記得老頭一副西部牛仔酷酷的範兒。在表演上如此,在執導的電影裡也時時流露出不斷對抗生活無常的較勁。至於大家場提他支持特朗普,左右翼之類的,我就沒那麼感興趣,毫無疑問東木大爺肯定是美國主流導演的代表,拍片穩固,幾乎無懈可擊,也非常高產。他描繪的多數就是一種美國精神:獨立自主,勇於拼搏對抗克制情深。所以在看這個電影我就不做政治解讀了,主要我沒有那麼了解。

另外他前段時間的電影我種種原因還沒補看,《騾子》和《薩利機長》,包括他還有名片《絕不饒恕》,我倒是看了《美國狙擊手》,也是一樣規範中規中矩。所以我只能說單純從導演風格上,我對他了解得不算深入。看《理查德》就真的只是當個電影看。

美國這種硬漢風最近想做掉專題的也有馬丁·斯科塞斯,等《愛爾蘭人》觀摩畢慢慢交流,論到高產倒是伍迪艾倫才是年年都拍,雖然最近因為me too運動重提了他疑似騷擾養女的事,但老頭可沒管那麼多,依舊高產而穩固。美國在某個階段,不斷給我們貢獻了不起的電影人哈。

言歸正傳,回歸《理查德》,從故事開頭我就挺喜歡。一個胖子助手,跟一個律法人士的對話,律法人士能感受到這個胖子有點異樣,但又表現得挺大氣,不斷強調自己懂很多,有點超出人與人相處安全的界限。但在胖子表明律法人士最底下櫃子有士力架那刻,倆人算是交上了朋友。他覺得胖子人挺好,提醒他不要再查自己的垃圾袋——顯然東木在塑造主角上,用的演員非常恰當。理查德被演出一種不自然的表達自己強大的一面,但明顯服不了眾,同時他又很勤奮與閱讀,熱愛觀察,有點激進略有冒犯,有幾個演員的眼神,都讓別人有點不安,接近到變態也算是為後面被誤解做了鋪墊。

——題外話,演沃森也就是理查德後來的律師的演員,是馬丁·麥克唐納的御用,《三塊廣告牌》《七個神經病》都留下他精湛的表演,而理查德的扮演者好像是個新人,我總感覺大衛·芬奇的美劇《心靈獵人》第一季裡出現的第一個變態殺手,氣質上跟他好接近,會不會是同一個人演繹。

接著沃森和理查德在吃飯上相會,一起玩遊戲,算是慢慢變成朋友,能感覺到理查德一門心思想當個警察,為保護民眾是他的理想。同時他明顯熱愛槍械,射擊優異。接著就是理查德過來跟沃森告別,他辭職去當保安了,給沃森臨別禮物,一個士力架。而沃森給了他一百元作為交換的禮物。理查德表示等他領第一筆工資會還——快速地拍掉了兩個人牛仔般的兄弟感情——這裡我用中國國情在套,還以為保安地位不咋的呢,但其實到校園保安好像地位還行。

接著就跳拍理查德當上大學保安,好管閒事,講話喜歡拿腔拿調模仿真正的警員來抓學生在宿舍酗酒,但顯然學生並不買賬,於是他被投訴去了校長室。校長說我不知道你那麼多前科,而理查德繼續拿腔拿調表示自己是因為聽了校長某次晚宴跟自己說要管理學校的語言,嚴格警醒去推進工作。校長聽他講話直接說你是自己辭職還是我開除你——這一段其實表演非常到位,理查德依舊是那種拿腔拿調模仿自己是個厲害的警察,他是滿心歡喜渴望得到校長獎勵的,因為他在忠於職守,有時候有點越界,比如在公路上查別人的酒精測試,但都有理由,是為了學校安穩。他顯然不通情理,形象也比較臃腫。他這樣聊天會讓人覺得無法溝通,以及他是真誠地記住校長的話,但校長顯然是某刻的客套話,這樣記錄讓校長感覺難受以及對他講不盡道理,直接讓對方走人。

——看到這裡,我還以為是要拍理查德慢慢變成社會敗類呢,也是有可能的。某一種人疑似沒有社會化,但其他能力很強,又有自己的理念,所以很容易變成極端分子。影片也有點塑造理查德是這個形象,尤其是他精通槍術,認真學習各種警方的內容,始終想著要保衛和平,但又容易越界愛探聽隱私,有時候擅自自主。這都是影片極力在刻畫的形象。從表演上就能讓人感覺到理查德有怪異的一面。但也整體能看出他只是不擅長交流,沒有是個變態。

接著是理查德和朋友練槍,槍法精準。他又失業了,之前也在另外一個學校保安也經常被投訴,以他的性格大概也正常。聊了一會兒理查德回家,至今還和充滿愛的母親生活在一起——的確很符合美國主流變態殺人犯講弗洛伊德那套的人物塑造。

接著就是那年的奧運會,某個公園變成了樂隊演奏的區域,理查德主要負責在那個區域幫音響人員扛音響,配合警員發水和注意有沒有危險分子。至少理查德跟他一起工作的人員溝通還算順利,他比較敏感,也比較拿腔拿調,他第一次帶自己母親去看演出,會幫孕婦送水。會跟警員聊誰可疑,然後看到有個傢伙拿著一個可疑的帶子。他會上前去詢問,知道發現袋子裡只是啤酒,是他多疑了。這一天都只是簡單的鋪墊。當然在理查德家裡,也能看出牆上掛著是他當個副警員的照片,他是真的很愛警察這份工作,覺得比較神聖。

接著東木大爺按部就班敘述,在接下來一天,理查德拉肚子了,還被母親怪老吃垃圾食品。他還是掙扎去上班,跟同事聊天的時候,因為他愛聽這個樂隊的音樂。鏡頭裡拍昨天那個袋子又再次出現,扔在了外頭人群的一個桌上。理查德隱隱覺得不對,準備去取,恰好有一群喝酒的小鬼鬧事,他們不鳥理查德。理查德找了警察把他們趕走。理查德開始隱隱感覺放在那的炸彈疑似有危機。他呼叫警員過來仔細排查。

——這一段的拍攝,非常清晰地佐證明確了理查德不會是兇手,東木的懸疑點是設置在袋子是否有事,因為昨天已經鋪墊過。危機感來源於似乎是理查德有點愛表現的敏感,並沒有什麼跡象證明有危機,如果警察來查,最後可能只是他丟臉。

美國就是很認真的國度,呼叫了專業的警察過來。另一邊電話亭有人匿名電話宣布炸彈30分鐘爆炸。另一邊在排查的時候發現了炸彈,警察很緊張。而理查德內心的情緒是豐富的,他隱隱覺得乃至期待會有炸彈但真有了也會讓他無可置信。之前他上樓喊那些音樂工作人員,大家不太理他。這次他再喊,讓他們離開,以及大家盡力疏散人群。此時雖然有炸彈,但大家還不知道幾時爆炸,只能盡力疏散。同時鏡頭之前也拍了後面會出場的不擇手段搞新聞的女記者,以及負責安保工作的FBI探員(《廣告狂人》的唐出來演了)。

在這樣情緒緊張人群渾然未覺的折騰中,炸藥爆炸了,理查德至少救下了不少人,但還是有不少人受傷,以及有兩人死掉——東木拍了其中一個是孕婦,之前來拍照,不知道是不是昨天理查德給水的那個。

理查德看著滿目的災禍現場,不斷深呼吸,那種複雜的情緒不斷蔓延——依舊是演員精湛的表演,而東木大爺充滿張力克制的鏡頭,以及敘事效率非常沉穩,就這樣的事,被他拍得張力十足。從人物上完全可以理解理查德正在經歷那種多重的感受,目前我們能完全理解他是真的受了美國光輝教育的那種洗腦,要維護正義,所以看到災禍他有他心疼群體的一面,同時也能感覺到自己做好了工作,那種榮耀感。再就是那刻,他有疲倦(之前他在腹瀉),以及說不上來的感慨。隱隱約約,他也有憤怒吧,因為有人如此在他眼前草菅人命。這一段完全克制的可以讓你自行腦補。

接下來理查德就成了大英雄,美國的那套媒體採訪他,他非常得體的回答,有些羞澀,需要很多確認,但又很認真地專注回答。在他心中應該事先練習過很多次這些得到誇獎的回答,因為他一直努力工作渴望的就是這些。已經有人要找他出書,他知道自己即將改變命運。

隨即新聞大肆報道,理查德成了名人。母親看著電視感動,理查德回家,倆人都百感交集,相擁,慢慢在感受當個名人以及得到無限榮譽的感受。接著都是一些理查德人生的美好時光。一路有記者跟拍,得到大家的肯定。在這之前,爆炸發生前,當袋子裡真的找到炸藥,他的同事也說過以後再也不嘲笑他認真了。此時他真的得到了無限的榮譽。

這裡頭還鋪墊了一下沃森,沃森反而混慘了經營一家不怎麼樣的律師所,只有一個對他好的女秘書每天抱怨沒項目。他們都在電視裡看到了理查德。而理查德想到沃森給他打電話,希望他來幫他處理出版合同的事,這既是友情,又是某種讓沃森解決危機的時刻。讓人感覺人間溫暖。在電話裡我們也始終看出理查德是那種不擅表達自己,但一門心思真的熱愛保衛公民的那種人,很謙遜,尤其是得到關注與肯定以後。但好景不長,之前鋪墊的可怕反轉來了。

先是FBI的那個探員開始調查這個事,老總提議他去查理查德,他們找到當時開除他的校長,那個校長表達了某種猜測的擔憂,但又不想承擔責任。他認為理查德是可疑,的炸彈說不定是他自己弄的。接著是探員找了去理查德家吃飯的人帶著竊聽器似乎想找理查德的罪證。而理查德繼續真誠地泛泛而談,隨口講的兇手有可能是你我也讓探員越發高興。

接著另一條線是那個不擇手段要上位的女記者,通過色誘探員,拿到了情報,FBI在懷疑理查德,倆人一夜春情以後,女記者不管任何道義與勘察,直接發布了新聞,隨即這個新聞又被大量媒體轉發,女記者再次獲得行業讚譽。群體被刺激得不行,而探員則隱隱被上司指責,必須抓到理查德。於是針對理查德的一場FBI的設局就開始了。此時的理查德還蒙在鼓裡,他沒有看新聞。

——這一段好像也是東木被外國媒體質疑的地方,認為用女記者性賄賂的方式不佳,估計也有METOO運動的影響。我對這一段的困擾主要是在於我有點迫切想知道真實真相是否有定論,如果沒有,這個拍法未免太過肯定。必須完全在真實生活中理查德是無辜的,不然東木的鋪墊和設計實在太厲害,他又太懂克制與煽情,通篇都在用作者權力營造絕對正確的話語權,而陷害理查德的人的動機和意圖也分外清晰,比如要上位的女記者,要隱瞞過錯的探員,都太清晰了,雖然他什麼也沒說,但明顯都暗示給了觀眾。我就有點需要查到真相如此,不然觀眾自動被鋪墊和暗示巧妙地站隊。

接著這一段的拍法是比較殘忍一點的,理查德開門迎接FBI還十分開心,探員謊稱要讓理查德錄防範錄像,母子感覺榮耀,理查德被帶走前,外頭記者追問他是否是兇手,他回答說不是。此時他還沒有完全察覺FBI的立場。而在拍視頻的時候,他才漸漸意識到,FBI不斷誘導他或者完全不考慮他的感受刻意製造,希望他認罪。他終於停頓了下來,要求見律師。

——這一段讓我想起《換子疑雲》,我幾乎忘記這也是東木的作品,但讓我印象深刻,就是那種體制刻意顛倒黑白的力量,東木很懂得怎麼拍讓主角無比難受,而觀眾感同身受。

終於律師通過電話知道FBI在刻意人為隱瞞拖延,他怒吼,隨即趕到救下理查德。接下來理查德的命運就開始急轉直下,先是媒體不斷把他描繪成變態,隨即FBI展開調查帶走他家的幾乎所有東西。在這之前,沃森來他家,認真問他是否是兇手,理查德此時真正感覺到痛苦,那段表演也是極好的,他認真地回答他不是,他以為沃森會信任他。隨即沃森跟他舉杯準備慢慢解決這件事。但FBI可沒有客氣,是非常粗暴地不斷傷害理查德侵犯他的很多權力,這裡理查德的母親經常感覺疼痛。但有趣的地方也在於理查德非常配合,他感覺無奈和痛苦,但他因為太熱愛警察事業,不斷配合和願意輔助警察工作,即便這些人把他當罪犯。這也構成了影片的某些笑料。

律師自己走過公用電話亭打報警電話和理查德的位置,確定時間理查德做不到。他盡力在保護理查德,但挺難,因為是跟一個機構還有各種獵奇的媒體對抗,探員是不斷誘騙理查德,而媒體也不想知道真相只是需要新聞,而理查德又有太多讓人誤解他是變態殺手的事,比如在家有一堆槍,之前做過一些出格的事,以及好久沒交稅。此時理查德的朋友也被誘騙去偷錄理查德講話,幸好他不願意,並告訴理查德FBI認為理查德是gay,和他朋友是一堆。總之理查德的家正在被大量東西騷擾,母親難免哭泣,朋友,沃森,還有好心的沃森女秘書是當時唯一支持理查德的人了。

影片有一段fBI來取頭髮,理查德配合希望快點,免得母親難過。探員始終把他當兇手,但理查德一直很禮貌很相信法律。沃森等他們走了以後忍不住,看理查德這麼平靜簡直無法忍受,他說你應該比我更生氣。理查德之前一直沒有憤怒,終於被激得爆發——他其實真的就是那種對警察有崇拜的小男孩,但他正在被他信任的執法機構傷害。所以他出口傷人,說沃森幫自己也不過就是為了書稿的錢。沃森說有那麼多律師為什麼打給我,只有我一個律師嗎你。而理查德說因為你是唯一一個之前沒嘲笑他的人,其他人都叫他死豬等各種傷害的話。

——這一段也算是角色的內心表現環節。理查德是敏感的,他只是生性和平熱愛正義,他能知道別人不喜歡自己,所以他相對講話更拿腔拿調,渴望被關注。一旦得到關注,他又很珍惜。東木還是塑造出了那種簡單但讓人覺得溫暖的普通美國人,即便他是個大胖子,但他的確內心正直——我會去查現實是否如此,但在故事裡東木塑造明顯能得到觀眾最大程度的愛。畢竟人人都會感覺要保護這樣的人。

還有一段是母親難過,說自己沒有保護好兒子,兒子說該我保護你。有次電視裡出現槍戰片,理查德條件反射讓媽媽關掉。因為他們家正在完全被竊聽,母親難過了,他馬上意識到自己錯了,母子始終感情深厚——東木在表現體制在慢慢逼迫一個不設防的美國人慢慢變得喪失了自己很多權力,患得患失。

大概折騰了得有四周,整個過程一個機構把這個個體侵犯到體無完膚,理查德之前得到多少榮耀,現在連本帶利都被傷害的遍體鱗傷,尤其讓理查德無法忍受的是汙衊他是gay,他開始覺醒,沃森問他是否準備戰鬥,他說是的——影片要開始進入激勵狀態了。

於是他們先去找寫報道的女記者,要求報紙道歉,這段戲一陣對決。沃森講出女記者對理查德的大量傷害,理查德本身沒有提。講完女記者開始想去探尋真相,她也走了這段路,猛然確定理查德是無辜的——這一段其實我感覺有點草率了,是要烘托主角把配角都寫得較為臉譜,雖然你可以說是不拖泥帶水,但好像就是比較簡單。

隨即女記者去找探員,探員說都知道,但也許有同夥,因為女記者之前背叛過他,總之現在箭在弦上,探員不得不發,他們也在賭他們的職業生涯。這讓女記者愈發能感受到理查德的艱難,自己有責任——當然同樣的,依舊是有點臉譜的功能性段落。估計也是外國媒體比較詬病的地方。

接著是一場記者發布會,先是律師講話,再是理查德母親說,母親講了他兒子是英雄,但正被FBI和媒體逼到毫無任何尊嚴可言,他懇請總統拯救自己的兒子(在這之前也鋪墊了克林頓的一些講話),如果不能起訴,要還兒子清白。講的過程母親泣不成聲,但還是堅持說完。留給沉默的記者(女記者隱隱在擦眼淚)——影片的那段柔軟的高光時刻,弱者終於用那種柔軟的光澤進行一絲對抗。

在後面廚房,母子再次相擁。理查德也要準備自己的戰鬥了,他和律師都穿上體面的西裝,去FBI跟探員對話。這裡等待的時候還鋪墊了一些理查德習慣性會去看放雜物的推車,他本能就是這樣仔細敏感的人。

開始對談過程中,探員不斷提問讓他認罪的話,理查德一直在說不是。在這之前沃森提醒他要強大不要再謙卑。問著問著,理查德終於越來越被激怒。他越來越把內心對於執法部門的熱愛耗盡。尤其是那句探員告訴他為什麼他自己沒有受傷,而他也在現場看著好多工作人員受傷——影片拍到過爆炸發生的時候,理查德看著這些傷員,有的還是他的朋友。那些話是把理查德的善良不斷地摧毀傷害。所以理查德終於反問——此時也是影片最高光的時刻——理查德反問你們有任何證據證明我是犯人嗎?如果沒有的話,我只是真的做好了我的工作,而你們在做的事,相信以後不會再有保安會去冒險找炸藥,因為他們會像理查德一樣,同時他真的不是同志!

理查德把他內心所有的失望決絕都講了出來,講完離去。那是真正的勇敢,也是把內心的憤懣徹底釋放。他已不再關心FBI做些什麼,他真的對那個警徽代表之下的這些人徹底失望。但這個過程也讓他變得強大,他走出了那種畏縮的感覺,也再次堅定了自己所做就是對的——這大概就是美國的主旋律了,東木最擅長的人性高光。

接著理查德回家,母子相擁,沃森表示理查德表現不錯。

影片顯示一直到九個月後,FBI探員才送上他們撤銷調查的信件,但探員始終表示他們懷疑理查德——這裡感覺探員作為配角塑造也是不夠有力哈。

兩兄弟贏了戰爭,理查德表示感謝——美國標準主旋律哈。

沃森走過去抱住理查德,理查德才哭得像個孩子。他始終有孩子般的虔誠。

接著是好幾年以後,理查德已經是一個警員了,沃森再來,告訴他真兇承認了。理查德面對著鏡頭,想知道凶手哪天審判。沃森是感覺很滿足離去,但理查德在鏡頭裡一種說不上來的情緒一直停留在畫面。

再然後影片結束,是一些片尾字幕,講理查德是心臟驟停過世。這個細節在影片裡也有鋪墊,他經常感覺痛苦的時候會捂住胸口,也過於肥胖。東木習慣一切都克制的非常準確。的確是教科書級別。

影片劇情至此就復刻完畢了,不得不說無比規範,因為克制,因為工整,張力時時能體現出來。所以始終讓我覺得要解決的疑惑也就是說,東木明顯的是有一個立場講這件事的,真相的確如此嗎?這個有點要緊。

第二就是他對配角的塑造的確是完全順拐著要去體現主角的困境的,實在太教科書了,會難免有種只有主角真實豐滿的過程,其他都是規範的套路了。這就是像教科書,非常工整,可能也就是因此過於工整了。

但不管怎麼說,在影院看到這樣規範的劇情見長,人物豐滿的電影,始終會感動於那種較勁的硬漢精神,那種生命不息的力量,以及教科書級的劇情表達,看完以後沉浸其間自然而然生發的成長感。不得不說,老人家,89歲,依舊生猛如29歲。

像理查德這樣的人在生活中總歸珍貴,我想的更多是身邊也有這樣的人。但《理查德》是個標準的美國故事,如果我們要講一個中國故事,內核可能還不能如此,包括框架也不能純按教科書。如果任務值得,我們得為他專門去設計一個講故事的語法。這樣慢慢來,早晚我們也有那麼多很棒的劇情片,看完,就像延長了一段人生,隱隱充滿感恩的喜悅。

如此就夠了。

公眾號:朱古力先生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