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今年必看的電影 中 ,一定有這部

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

疫情在北美持續爆發,

整個電影行業都面臨著停工,

有些電影的上映被無限延期,

有些電影選擇跳過院線,直接轉向了流媒體。

在有限的選擇中,有一部今年必看的美國電影 ---《李察朱威爾事件》

電影海報

今年已經九十歲的導演克林特·伊斯特伍德可以說是當代勞模,

依然有著旺盛的創作慾,

在拍出了《美國狙擊手》、《薩利機長》、《15時17分,啟程巴黎》一系列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之後,

把目光投向了矛盾更為激烈的1996年美國亞特蘭大爆炸案,

影片在去年12月上映之後佔領了北美聖誕檔,在觀眾中收穫了極高的評價,獲得了爛番茄77%的新鮮度和96%的爆米花指數。

rottentomatoes.com

今年1月又在內地院線上映,至今保持著豆瓣8.2的高分,

這部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電影,到底有什麼特別之處?

故事是基於美國調查記者瑪麗·布倫納於1997年發表在著名生活雜誌《名利場》上的同名報告文學《李察朱威爾事件》,

報告文學《李察朱威爾事件》

主人公理查德·朱維爾是亞特蘭大奧林匹克公園的一名普通保安,

在巡邏時發現了可疑的背包,

於是立刻組織疏散人群,

避免了更大規模的的人員傷亡,

於是,朱維爾一夜之間成為了英雄,

但是,為什麼要叫「哀歌」呢?

不幸的是,沒過幾天,他就從人人稱頌的英雄變成了爆炸案主謀的嫌疑人。

而這一切的源頭就是FBI對理查德的調查和懷疑,

由演員保羅·沃爾特·豪澤 (Paul Walter Hauser)飾演的理查德,表面上看起來憨厚老實,其實性格和生活上有很多問題,

比如,曾因為肥胖被歧視、和母親同住、製作過炸藥、幻想成為警察等等,

理查德(保羅·豪澤飾)

而此時毫無頭緒,找不到任何嫌疑人的FBI探員,

在沒有任何證據的情況下,

僅憑犯罪側寫就把他鎖定成了頭號嫌疑人,

開始自圓其說,過度解讀他的一舉一動,

比如,

他沒有足夠的時間從電話亭回到公園,所以一定有同夥,

為了破案,執法者究竟還做了些什麼呢?

就算之後知道了他是清白的,仍然將錯就錯,

千方百計誘導他簽字、錄音,

甚至把正在調查朱維爾的信息走漏給了記者,

就這樣,導致後續事件滾雪球般迅速發酵,

為了報紙頭條可以不顧一切的記者凱西·斯克魯格斯,

不僅侵犯了朱維爾的隱私,檢查他的稅務記錄,

還曝光了他曾經收到過的處罰,從而借題發揮,

引發了各路媒體對他的妄加猜測,

甚至日夜圍堵在理查德家門口,對他和母親的人身自由造成巨大的威脅,

記者凱西收獲了全報社的掌聲,

卻為了製造熱點把朱維爾推向風口浪尖。

「反轉」比「英雄」更有吸引力,

所以真相真的重要嗎?

在媒體飛速發展的當下,

一件小事可以被無限放大,

媒體為了引導輿論可以不擇手段,

而輿論也嚴重影響了人們對一件事情的判斷,

媒體,無疑成為這場冤案的最大助推手,

也成就了這個時代的哀歌。

朱維爾原型

影片的特別之處在於,

把重心放在了主角朱維爾在事件發生後的經歷,

情節緊扣他矛盾的性格和跌宕的際遇,

朱維爾並沒有在爆炸中受傷,卻成為了第113個受害者,

然而,在權力和輿論的雙重打擊下,

始終堅持著他的人生觀,努力捍衛自己的正義,

最終,以一人之力對抗強大的輿論力量。

影片結尾以朱維爾振奮人心的發布會演講,

展現了一場非常強有力的反擊。

電影把每個角色都塑造得豐滿立體,

朱維爾最後能成功證明自己的清白,

還少不了辯護律師沃森·布萊恩特和自己母親的幫助。

律師沃森(山姆·洛克威爾飾)與朱維爾不同,

他一開始就對調查人員毫無信任,甚至對司法系統感到憤怒,

影片也有他威脅FBI探員、去找記者理論的場景,

而他辦公室反復出現的「I fear government more than I fear terrorism.」 (相比恐怖主義,我更害怕政府)也似乎暗示了導演想要表達的主題。

律師沃森

他對朱維爾的信任和追求真相的精神,

也讓他成為朱維爾在輿論爆發之後唯一的希望,

在他的建議下,朱維爾還順利通過了測謊儀的檢測,

最終實現了自我成長。

奧斯卡得主山姆·洛克威爾施展出作為演員的可塑性,

在律師這個角色上展現了驚人的魅力。

同樣作為「老戲骨」的凱西·貝茨也發揮了絕佳演技,

她扮演的母親波比·朱維爾(凱西·貝茨飾)作為爆炸案的第114個受害者,

始終相信並支持著朱維爾 --「我不知道如何保護你」,

發布會上為朱維爾辯護的發言也讓人動容,

她也因為這個角色拿到了2020年奧斯卡最佳女配角的提名。

再說影像風格,

影片運用連貫性剪輯,

給人流暢、舒適的觀感,

同時利用了光影,

比如,

在朱維爾、律師和兩名FBI探員同時出現的鏡頭中,

燈光主要關照的是朱維爾和律師,

讓觀眾更集中關注場景中重要的焦點,

有趣的光影

而此時,探員一面逐漸模糊,處於畫面的次要位置,

這一段也是朱維爾第一次對FBI探員進行反擊。

拍攝這部影片時已近九十歲的伊斯特伍德,

以平穩的拍攝手法有效地傳達影片主題,

觀點犀利,態度明確,

就像平靜中給人的一記重拳,

藉朱維爾這個角色,

無情地指出新聞媒體和執法機構在「輿論法庭」中扮演的不光彩角色,

映射整個現實社會,有著強有力的現實意義。

李察朱威爾事件,

不僅僅在於他作為個體被侵犯的尊嚴,

甚至即使這樣依然選擇屈服,

更在於當下被媒體、公權所扭曲事實,蒙蔽雙眼的整個社會。

經歷了88天後,FBI正式終止了對朱維爾的調查,

而最後的最後,

真兇也浮出水面,

爆炸案的真實起因,

其實是基督教恐怖主義成員埃里克·魯道夫,

為了表達對克林頓在墮胎議題上立場的不滿,

安置炸彈企圖阻止奧運會的進行。

而此時早已沒有媒體的身影,

失去熱度的真相已無人關心。

這個社會,

只有掌握了話語權的小部分人才說了算,

就像電影最後理查德所說的,

那麼同理,到底還該不該去扶摔倒的老人呢?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