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為了銷量和熱度,他們甘願拋棄良心

李察朱威爾事件影評

克林特·伊斯特伍德拍電影的速度真的很快,而且質量也很高。

2018年聖誕檔才上映了《騾子》,2019年聖誕檔又有了新片《李察朱威爾事件》上映。

影片改編自真實事件,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時,身為保安的理查德·朱維爾在公園發現了炸彈。

雖然炸彈還是爆炸了,但是由於理查德和警察們在此之前盡可能疏散了人群,從而減少了傷亡。

然而理查德還沒當幾天英雄,就被懷疑是爆炸案的主謀。

人們說他自導自演了這場拯救百姓的戲碼,由罪犯搖身一變成了英雄。

「成為爆炸案的嫌疑人」是怎樣一種體驗,遠遠比我們想象中殘酷得多。

因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們過度解讀,在人們眼中你的一切正常的行為都是你的偽裝,你的一切「不正常」的行為都是你的犯罪證據。

你和母親一起住,那你一定心理不正常。

你不可能在報警後及時回到公園,所以你一定有同夥。

所以你和大衛是同性戀情侶,你和他一起策劃了這場爆炸案。

還有大衛小時候為了炸鼴鼠製作過土製炸彈,理查德好幾年沒繳稅了,理查德曾經假扮警察被逮捕,在學校當保安時經常被投訴,家裡有手榴彈,哪怕它是空心的,甚至保留了公園裡的椅子碎片作為紀念……種種跡象都被認為是理查德就是罪犯的證據。

理查德根本解釋不清楚,因為FBI已經認定他是罪犯,無論他說什麼FBI都不會相信。

或者說,無論理查德說什麼都不是FBI想聽的,FBI唯一想聽的就是「是的,炸彈就是我做的」。

只要理查德不說這句話,FBI就絕不放過他。

FBI會翻出八百年前的陳年往事,會編造理查德根本沒有做過的事,但事實上他們根本沒有證據。一切都是他們的推測和猜想。

他們沒有證據,也不是根據證據來查案,而是根據結論來反推證據。

比如現在的結論是理查德就是罪犯,而事實上理查德現在是一名保安,他很想做一名警察,所以他策劃這起拯救百姓的英雄行為很符合邏輯。

但是這種「先假設他是罪犯,然後反推他的作案動機」是很不科學的,而且也是不符合規定的。

唯一符合規定的做法,就是講證據。

如果你沒有證據,就應該把他放了,沒有權力叫他簽一些對他不利的文件,也沒有權力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套路他。

其實FBI懷疑理查德是正常的流程,在案情水落石出之前,任何人都可能是爆炸案的主謀。

那麼事情鬧大的原因是什麼呢?

FBI懷疑理查德後,也許會暗中調查理查德,最後發現罪犯不是理查德,就會排除理查德的嫌疑,將懷疑的對象轉向其它人,直到抓到真兇為止。

但是這個時候出現了一個變數:肖探員違反規定洩露了機密,隨後媒體又發布了FBI懷疑理查德是罪犯的文章。

這就讓事情變得複雜了。

既然媒體已經大肆宣傳FBI懷疑理查德是罪犯,假如最終結果理查德不是罪犯,就會顯得FBI辦案能力太差,所以FBI不願向人們承認他們沒有任何證據,也不肯宣布他們不會起訴理查德,一定要逼理查德承認他根本沒做過的事。

所以這就是一個「執法人員違反規定,媒體人拋棄專業素養,結果無辜百姓為他們的錯誤買單」的故事。

FBI唯一考慮的事是假如理查德不是罪犯,人們會怎麼看待FBI。

他們只在乎顏面,不在乎這麼做會對理查德和他母親產生怎樣的影響。

而媒體根本不在乎真相,他們只在乎報紙的銷量和熱度。

之前他們跟風說理查德是英雄,現在又跟風說他是罪犯,甚至直接問他「你的同夥是誰」,彷彿理查德就是罪犯的事已經實錘了。

當肖探員把局裡的機密洩露給凱西後,凱西立馬就將它刊登在了報紙上。報紙的銷量就是一切,至於理查德和母親會面臨什麼關她屁事。

眼看報紙刊登這則新聞,她高興得哈哈大笑,彷彿今天是她的生日一般。同事們也紛紛向她鼓掌,彷彿她做了一件很偉大的事。

這不是恐怖片,但是這一幕卻比任何一部恐怖片更加恐怖。因為鬼不可怕,人比鬼可怕多了。

凱西在新聞中寫道FBI「懷疑」理查德,如果下一家媒體再這麼寫就沒有噱頭了,所以之後的媒體為了博眼球不斷造謠傳謠、添油加醋,傳到最後「懷疑」變為了「實錘」,人人都認定理查德就是罪犯。

包括理查德的母親很喜歡的新聞節目主持人湯姆·布羅考也是如此,今天他可以跟風讚揚你,明天他也可以跟風詆毀你。

在收視率和金錢面前,真相和良心一文不值。

88天後,FBI寫給理查德一封信,宣布不再懷疑理查德。

這個時候餐廳裡只剩下理查德、布萊恩特、肖探員,媒體去哪兒了呢?

首先,這件事已經過了整整88天,早已沒有了熱度,媒體早就去追更新的新聞了。

這種現象在20年後的今天也沒有任何改變。

那些轟動一時的熱點事件,有哪一個是有後續進展的?

全都是不出三五天就會被新的熱點事件覆蓋,於是舊的那件就不了了之了。

其次,媒體知道「一個人成為英雄」遠遠沒有「英雄就是罪犯」更具話題性。

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前者可能只有1萬閱讀量,後者則可能是10萬+。

相比於英雄被捧上神壇,人們更喜歡看到英雄跌落神壇。

相比於英雄的誕生,人們更喜歡看到英雄的毀滅。

而且謠言永遠比闢謠更具話題性。謠言往往有很高的閱讀量,闢謠卻沒多少人看。

經常會遇到長輩被朋友圈的謠言文章所欺騙,花高價去買根本沒有任何用的保健品。如果你去給他們科普,阻止他們購買,他們還覺得你在害他們。

所以當媒體宣布FBI懷疑理查德的時候,理查德家門口的記者比三天前他剛成為英雄的時候多了十倍。

而當FBI宣布不再懷疑理查德的時候,他和布萊恩特身邊卻沒有記者了。

也許第89天,第90天,第91天……鄰居、同事、好友還會對理查德進行指責、侮辱,因為沒有幾家媒體發布理查德洗清冤名的新聞,他們不知道自己錯怪理查德了。

當理查德被冤枉的時候,當他最想清靜的時候,無數記者在他家門前圍得水洩不通。

而當他恢復聲譽,重新由犯罪嫌疑人變為英雄的時候,當他最需要人們的道歉的時候,人們卻消失了。

正如《讓子彈飛》中,他剖開自己的肚子,證明自己只吃了一碗涼粉的時候,看熱鬧的人們卻散了。

你挖開身體,把血淋淋的真相展示給大家,才發現人們並不在乎真相,都是看熱鬧的。

凱西被布萊恩特批評後,並沒有堅信自己是對的,而是去走了那條公園到電話亭的路,發現自己錯怪了理查德。

理查德的母親開新聞發布會的時候,凱西也留下了悔恨的眼淚。

導演還是太善良了,他最後還是給凱西安排了一個良心發現的劇情。

但是我們都知道,當一名媒體人嘗到人血饅頭的甜頭後,可能再也不願回去吃粗茶淡飯了。

正如FBI已經宣布不再懷疑理查德,肖探員卻說他仍然懷疑理查德,仍然覺得他有一個同夥……

FBI審問理查德的時候,肖探員提的問題讓人後背發涼:

如果不是你放的炸彈,你怎麼知道要到塔的另一層,從而躲過炸彈的襲擊?

發生了爆炸案,所有人都對遇難者表示同情,也對倖存者感到幸運。

而肖探員竟然質問理查德為什麼能夠倖免於難。

正如前面所說,當你成為了爆炸案的嫌疑人,你的一舉一動都會被人們過度解讀。

理查德和母親住在一起是錯的,有一個小時候製作過土製炸彈的朋友是錯的,收藏椅子碎片是錯的……甚至連在爆炸案中活下來都是錯的。

所以理查德才會做夢夢見自己當時沒有離開炸彈,而是抱住炸彈,以生命為代價保護人們。

有時候他甚至會想,他不應該在爆炸案中活下來,他應該因公殉職,這樣人們就不會懷疑他、質問他了。

理查德和母親沒有在爆炸案中受傷,卻成為了第113個和第114個受害者。而事實上,他們本該是及時發現炸彈、減小傷亡的英雄。

「如果不是你放的炸彈,你怎麼知道要到塔的另一層,從而躲過炸彈的襲擊?」聽起來是不是很耳熟?

13年前,也有一個法官用同樣的問題,傷透了好人的心:如果不是你撞的她,你為什麼要扶她?

正是這句話,從此讓老人訛人有了理由,也讓人們不敢去扶摔倒的老人,哪怕這次是真的。

因為他們不想成為第二個彭宇,不想做完好事後被人質問:如果不是你撞的她,你為什麼要扶她?

理查德·朱維爾案之後,不難想象警察看見可疑背包都會不敢上報,會假裝沒看到。

因為他不想成為第二個理查德,不想被人質問「如果不是你放的炸彈,你怎麼知道要到塔的另一層,從而躲過炸彈的襲擊」,不想讓自己做的一切都是錯的,連活著都是錯的。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