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厄夜追緝令》影評:罪的樣式(影評,Den skyldige)

厄夜追緝令影評

什麼是「罪」?

在《聖經》第一章「創世紀」中,經文實實在在的告訴人們:人類始祖亞當因「犯罪」、得罪了神(不遵從神的旨意),被逐出伊甸園,從此,「罪」(原罪)進入了人類的血脈,生生不息。

亞當犯了什麼「罪」?

吃禁果(智慧果實)。他接受了(被蛇誘惑而食了禁果的)女人的提議、忘記了神的誡命,吃了夏娃在伊甸園裡摘下來的果子,最終陷入了「罪」的網羅。

罪的延續,從古至今,未曾改變,愈演愈烈,最後,無處可逃的人們,只剩一聲嘆息...

丹麥電影《厄夜追緝令》

作品類型:驚悚

主要演員:Jakob Cedergren

故事概述:前警官(現警局接線員)Asger在工作時,接到一通電話,電話那頭的女人(Iben)聲稱自己被綁架了,為了尋找真相(出於警察的直覺與責任),Asger開始利用電話查找案件的線索,最終水落石出,事件的真相令人大跌眼鏡...

上映時間:2018年10月26日在英國上映

有模有樣的北歐電影,故事工整,結構嚴謹,演員入戲,內涵深邃。這樣的影片,看一遍就足以被深深吸引,猶如醇香之酒,令人陶醉。

接下來,讓我們一起走入影片,重溫經典。

1,影片構思

縱觀整部作品,其構思與2003年的《阻擊電話亭》及2013年的《洛克》完全一致。悉數相似點:

a,都用到了電話,這一承載全片的重要道具

b,一個演員一場戲,憑實力、靠演技吸引觀眾的目光

c,通過對話(說具體些,就是台詞)推進劇情走勢,帶動故事節奏

d,密閉空間,一塵不變的辦公布局、瞬息萬變的主角心緒,一靜一動,以靜制動、以動襯靜,妙到巔毫

完美的構思,融合於北歐導演特有溫純、細膩的敘事,使得作品最終呈現出令人驚艷的效果。

2,故事工整

類似這樣布局的作品,一名演員,一個固定場景,一部電話,僅憑主角的獨角戲(談吐對白、肢體動作)拉動、調節故事的節奏,相當不易,需要各方面協調好,才有可能達到良好的效果。這裡,尤其要關注故事的工整度,「緊密、精緻」必不可少,「鬆鬆垮垮」必須拒掉。

不多贅述,走進故事情節,一探究竟。

主人公:Asger,被下放的警員(等待法庭最後裁決),現任警署臨時接線員

事件起因:一名為Iben的女子打電話來求救(宣稱自己被綁架了,關在了一輛正在行駛車內)

事件過程:兩部分來看(第一部分:前1小時;第二部分:後半小時)

影片前1小時,故事集中於「Asger如何與各方協調、尋找救援機會。包括通知屬地警局派出車輛搜尋白色麵包車;與Iben的女兒(其弟弟已經遇害)電話,尋找更多線索;與潛在嫌犯Michael(米蓋爾,Iben的前夫)交流,搜尋破綻」

在這1小時的劇情中,有幾條線索,值得觀眾留心。

a,一個記者的來電(直接打到Asger的手機上),問詢「出庭」的事。

b,Asger與前上司的溝通,希望他能夠派出警員尋找Iben的下落。

c,Asger與前同事的對話,希望他可以驅車前往Michael的住所,進行搜查。

三個電話,三種反應

a,Asger憤怒的掛了記者的電話

b,Asger無奈的掛了前上司的電話

c,Asger欣慰的掛了前同事的電話

這些看似與故事主線毫無關聯的電話交流,卻對接下來的劇情反轉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本段最後會推出詳解)

影片後半小時,在幾次關鍵通話(與Iben、小芭蕾少女夢、Michael)之後,Asger察覺了事件的可疑之處。

首先,Iben有沒有真的被綁架?她說的一切是不是真的?

其次,是誰殺了Iben的小兒子?

最後,Michael是不是真的兇手?他又去哪了?

為了弄清事件來龍去脈,Asger再次撥通了Iben的手機,在一系列的對話中,Iben毫無邏輯可言的對白引起了Asger的懷疑,漸漸地真相浮出了水面。

原來Asger的判斷從一開始就錯了。雖然案件如Iben敘述的那樣,但真兇卻不是其前夫Michael,而是患有精神疾病的自己,這個反轉超出了大部分人的想象,堪稱「教科書版」的經典。

至於接下來的情節(收尾),略顯俗套,時而清醒時而迷糊的Iben了解了自己的所作所為,企圖一死了之,最終被警員救回,故事結束。

整個敘事過程不足90分鐘,緊湊、不拖沓。前半段,緊張刺激,人人都以為Michael要將Iben宰了;後半段,懸念迭起,「好人」成了厄夜追緝令,「惡人」成了善人,精彩反轉。

最後,回到筆者前面所提出的一個問題——為什麼說那些看似無關緊要的通話卻為結局戲劇性反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a,這些電話記錄一一暗示了Asger的性格缺陷(比如:過於自我)

b,這些電話記錄顯明了警察的官僚作風(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c,這些電話記錄含沙射影了人與人之間的冷漠

正是基於這些問題的連鎖反應,導致了整個案件被誤判、被拖延...

3,主題思考——誰是厄夜追緝令?

看到這部影片的片名,筆者立刻聯想到了2001年的《原罪》及去年上映的美劇《厄夜追緝令》,「人」與「罪」,永遠彼此厭惡、彼此交織,可笑又可悲。不說了,繼續來看劇情人物。

本作中提及的「厄夜追緝令」有哪些?Asger?Iben?Michael?一個個來看

主角Asger,正義感濃烈的警察(接線員)。他的罪/缺陷體現在哪?

a,過分自信,導致誤判

b,剛愎自負,完全不懂得同事之間的相處之道

「弱女子」Iben,精神疾病患者,有辨識能力缺失的症狀出現。她的罪/過失體現在哪?

a,殺了自己的孩子,雖然是精神疾病引起的結果,但仍然讓人難以接受、釋懷

b,在思維清晰的情況下,沒有果斷說出事件真相,間接導致警員錯判

被人誤解的Michael,Iben的前夫,深愛著妻子與孩子。他的罪體/失策表現在哪?

a,應該在案件發生的第一時間通知警察

b,知道Iben有精神疾病,卻未能及時治療、有效看護

看看劇中的這些人物,都存在著「隱而未現」的罪,無人倖免。正如普天下的人們,都行走在「罪」的網羅之中,無一例外。

寫在最後,作為一部小成本影片,本作以其獨有的形式感、精巧的敘事架構為觀眾帶來了一齣別具一格的驚悚演出,有格調、有品位、有內涵。

終。

編劇★★★★☆(故事有吸引力,人物塑造、對白打磨,都可圈可點,收尾俗了些,但是,瑕不掩瑜)

導演★★★★★(自編自導,小成本玩出新花樣)

演員★★★★★(Jakob Cedergren的演技不容置疑,面部表情、肢體語言展現力驚人)

劇情★★★★☆(跌宕起伏,張弛有度,一騎絕塵)

視效★★★★★(光線的魅力、構圖的講究,黑暗之中感受劇情的緊張刺激)

音效★★★☆☆(配樂不多,點到即止)

推薦度★★★★★(有望問鼎「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