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變種人》影評:【C+影評】變種人:五次跳票難掩頹勢!X戰警未得善終

變種人影評

【概覽】

誕生於美國民權運動時期的變種人們,不止來自於斯坦·李在創作起源故事時的偷懶(「難道每個人都要被蜘蛛咬一口?」),也對應了長期存在(並延續至今)美國社會的,對少數群體(種族、信仰、性向)的系統性歧視。儘管這種歧視在漫威宇宙中其實站不住腳(同樣是超能義警,蜘蛛俠就是「紐約好鄰居」),多樣化的探索還是為X戰警提供了旺盛的生命力。

這一系列的關鍵,不在於「能力」,而在於「選擇」——這也是任何成功的超級英雄故事的精髓——是做馬丁·路德·金還是馬爾科姆X,是做保護者還是破壞者,是做超能者還是普通人。多元價值觀的碰撞和衝擊,為超能力對決賦予了更深層次的意義。

20世紀福斯在整整20年的時間裡,在大銀幕上祭出了兩代變種人,一個羅根和一個死侍。在被迪士尼一擲千金納入囊中之前,總計十二部電影中,既有《第一戰》《逆轉未來》和《羅根》這樣的高光時刻,也有搞砸了兩遍的「鳳凰傳奇」。

五次跳票的《變種人》,是一個令人遺憾的棄兒。這其中固然與迪士尼有關:為了MCU,知名度更廣的變種人前輩們統統被拒絕出鏡。20世紀福斯和西蒙·金伯格的背叛,則是意料之中的自掘墳墓:《天啟》彩蛋裡的埃塞克斯集團和驚惡先生,本來可以在《變種人》中大刷存在感,再與正傳融合打出組合拳。但《天啟》已成啞彈,福斯顯然對推出全新反派又打起了嘀咕。在條件完全不成熟的時候(觀眾未認可,角色無基礎),又祭出了「黑鳳凰」的老路,並且再一次地,終結了X戰警的銀幕命運。

但是這一次沒有馬修·沃恩來救;變種人們也不會再和大部隊會師了。

《星運裡的錯》導演喬什·波恩是資深的X戰警粉絲,但在大勢已去背景下,等著他的只能是《神奇四俠2015》的悲劇重演。超級英雄混搭恐怖類型的想法很美好,但一個致命的問題就是恐懼感來自未知和無力,來自於對已知規則的破壞。當超能力被拿掉/無效化的時候,《蜘蛛俠:英雄遠征》的殭屍鋼鐵俠段落就起了效果,《變種人》的前半小時也起了作用。但這在本質上是無法在超級英雄電影裡持續的:當主角重新獲得能力/有效化,進入超能互毆的時候,意味著規則得到重建,恐懼氛圍也就自然失效了。

這也就是為何《變種人》的模仿對象,《小丑回魂》可以實現青春混搭恐怖,而前者不行。當你的反派/恐懼對象是可以簡單通過暴力行為/擊敗的,又有什麼真正可怕的呢?這也是當代恐怖遊戲的主流設計思路:當你無法拋棄戰鬥系統時,至少會加入各種資源限制。

隨著X戰警回歸迪士尼MCU,米老鼠至少也看到了兩種元素在表面上的不可調和:想挑戰恐怖元素的《奇異博士2》就把導筒交給了在兩方面都有豐富經驗的山姆·雷米——儘管他已有7年沒有執導電影長片(更不用提諸多表現平平的製片作品),也從未在作品中實現跨流派——但(和《變種人》一樣的)PG-13的目標分級也已經注定了恐怖元素的存量與水平。

【製作】

《變種人》不到8千萬美元的預算並不算低,但由於喬什·布恩和他的童年好友內特·李在編劇上相當手生,單調的內容顯得十分捉襟見肘;相比M·奈特·沙馬蘭自掏腰包2千萬的《玻璃先生》,除了特效鏡頭和水準多一些,劇情設計和表現力幾乎如出一轍。

作為一部全場90分鐘的超級英雄電影,在前半小時裡,《變種人》在情節和情緒上還能保持不錯的節奏動力,但此後敘事質量便迅速下滑:在將近二十分鐘的注水時間裡沒有任何重大事件發生,令人提不起精神的青春戲也沒能解決之前情節或人物上的任何問題;

緊接著,電影竟然在50分鐘的節點上就完成了人物關係上的最大任務(百合),然後繼續前半小時的Jump Scare+(偽)心理恐懼。開場一小時之後,終於迎來了寥寥幾分鐘的動作戲,也正式意味著《變種人》的恐怖內容正式退場。與大Boss惡魔熊的戰鬥則發生在電影的最後的15分鐘裡,最終結束於毫無衝擊力的嘴砲。

以變種人的角度來描繪青春期成長的恐懼,是一個很好的角度;但《變種人》的執行是如此糟糕,鬆散的劇本無論主題還是角色開發都十分流於表面和太過籠統,喬什·波恩更沒能捕捉到變種人和青春片之間哪怕一丁點的關聯性(反觀正傳三部曲的小淘氣),反而像是幾部不相關的電影硬擰起來的。角色行動缺乏目的性,故事推動嚴重依靠外部刺激,而艾莉絲·布拉加的反派角色甚至都不是被主角擊敗的。

當角色和情節的發展走在兩條平行線上的時候,對敘事和主題的傷害極大,也極其缺乏滿足感——這也是絕大多數恐怖電影不討人喜歡的原因。以角色為例,《變種人》在將近90%的時間裡都在向我們描述這些角色是誰,但沒能描述這些心結對他們有何影響。

在預設的幾場夢魘襲擊中,電影僅僅交代了角色背景和能力,卻沒能和角色當下的性格狀態相連——其模仿對象《小丑回魂》恰恰在這一點上做得不錯(畢竟來自史蒂芬·金)——這就讓整個故事的最大預設,接受治療/訓練以控制能力,顯得格外站不住腳,因為所謂的問題和治療都不存在,也無法明確他們最後要走向何處。

事實上,《變種人》做的最恰當的地方在於描繪青少年的情感和生理懵懂,與變種人相關的部分反而極其敷衍。如果這是一部類似《天賦異稟》《大群》的電視劇集,觀眾或許能夠容忍這種嘮嗑為主的形式和編排。

但《變種人》並不是為了電視媒體而製作的;如果在90分鐘內連動作戲都抓不住人的話,是沒有在第二集裡回收伏筆並得到救贖的機會的。

【表現】

儘管從角色到能力都源自X戰警和變種人的漫畫,電影之無聊相信讓最死忠的粉絲也會喪失興趣。只有在最後十五分鐘裡,惡魔熊與秘客(安雅·泰勒-喬伊)的交鋒還算有點看頭。

究其原因,大概依舊是喬什·波恩對自己的劇本構思和設想太過自信(自負),導致從成年演員到青年演員沒有一個能放得開手腳。三男兩女的主角團明明有著不錯的選角,麥茜·威廉姆斯(狼毒),查理·希頓(加農砲)和安雅·泰勒-喬伊(秘客)也都有著各自的成名作,這三個角色也是《變種人》最好的地方之一,尤其是安雅·泰勒-喬伊,值得在(存在可能性為0的)正傳或獨立電影中繼續登場。

然而,這三人並沒能為電影找到基準和凝聚力。五個按著少數群體打卡的主角——原住民,拉丁裔,藍領,百合,宗教/性迫害——到最後依然是五個按著少數群體打開的主角,而不是一個互相之間有著不可分割關係的團體。

比如,幾場戲就輕鬆達成的百合非常沒有可信度與說服力。而儘管是《變種人》的核心角色,布魯·亨特(月星)的表現是最差的。考慮到相對豐富的素材和空間,表演經驗上的欠缺顯然是致命傷,個人情感上的成長幾乎都是在其他演員的幫襯下襯托出來的。

超級英雄牌,青春牌和恐怖牌,喬什·波恩在《變種人》裡打的最好時反而是恐怖牌。雖然套路是高仿的《小丑回魂》,但在PG-13的分級下依然行之有效。或許他在這方面的能力可以在翻拍斯蒂芬·金的《末日逼近》時有所幫助。

【總結】

作為超級英雄電影的先驅者,20世紀福斯和《X戰警》宇宙的最終遺產令人失望——即使不抱有任何希望入場,也會感到失望的那種失望。與《神奇四俠2015》的全面崩盤不同,《變種人》恰恰是它的閃光點給人帶來了不切實際的想法;而當這些閃光點最終也沒能連點成片的時候,自然令人惋惜。

如果有什麼值得慶祝的話,那就是我們很有可能再也看不到一部令人如此失望的《X戰警》或者《神奇四俠》了。在迪士尼和凱文·費奇的手裡,變種人的世界永遠不會再如同扎克·施耐德的監視器一樣充滿晦暗和壓迫;這不是個壞消息,也絕不是個好消息。

【相關推薦】

《大群》

《超能失控》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