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默愛》影評:「你不理解我」——一百年以後相遇會不會有不同?

默愛影評

古生物學家Mary Anning,1799年5月21日-1846年3月9日。

影片默愛雖並不是真事,但依託的也是瑪麗生活的社會環境,19世紀早期的英國。

為何要關注時代背景,因為如果要評價影片裡的這一段感情,脫離時代背景很難客觀。

就在100多年以後,1950年代前後,也有知名的女同性戀影片,比如Carol;比如Barcedes。

前者拍於當時的美國,特芮絲通過職場的打拼成熟起來,令卡羅爾刮目相看,兩人除了擁有在社會立足的經濟基礎之外,也有比一百年多前的《默愛》更寬鬆的社會環境。

Barcedes也立足上世紀50年代,不過是背景換成了智利,兩個女人一個是已婚的代課老師,一個是父親有強大勢力背景的女校長,最後兩人也走到了一起。離婚的Barbara,在死裡逃生後部分得到了丈夫的諒解,女校長Mercedes在父親那裡得到了包容,最終Barcedes換了城市,大概率靠教師職業立足社會,默默隱於普通大眾。

說回《默愛》,在還沒到1850年的英國,顯然和百年後的Carol與Barcedes的社會背景大不相同。影片裡,瑪麗在急切地趕到倫敦,看到夏洛特興奮地介紹自己全力為她安排好的一切,只說夏洛特,「你不理解我」。看到這裡,這個時候,只能發出時代的無奈的嘆息。或許,影片裡夏洛特確實沒有用瑪麗所喜歡和習慣的方式來愛她,只是,不得不說,按照瑪麗習慣的方式,也就沒有然後了……

比如夏洛特離開丈夫,和瑪麗在海邊賣化石麼,就算不理社會閒議(實際不可能不理,夏洛特的家族也有一定社會地位),朝不保夕的生活,長久的柴米油鹽短缺在夏洛特看來,並不適合科學家瑪麗。夏洛特自己也未必有勇氣和能力持續地這樣生活,儘管夜晚的床很猛烈。

瑪麗的方式,和習慣,容不下夏洛特。在當時的社會大環境,要給她倆的感情找一個出路,夏洛特的安排不得不說是一個好的安排。大家可能覺得三人同住三人行麼,這個確實難以接受,但夏洛特也說了,誰在乎丈夫呢……畢竟現在的獨立純粹愛情理念在當時玩不轉的。如果夏洛特是自己守著祖輩的遺產,那她倆不排除可能還有別的路子,但當時她倆沒有。

我當然不同意無非一夜情或者砲友的評論,夏洛特其實盡了全力來幫瑪麗,儘管這不是瑪麗想要的,然而不能對夏洛特過於苛求。愛情如果實在很重,瑪麗可以妥協一部分的,但顯然受限於人物性格和階級差異,瑪麗不可能妥協。

最後,確實,這部片子的確算不上上品,但它也沒有那麼不堪。影片像《常春藤》一樣,沒有細膩的感情脈絡,影片更加著力在階級和女性地位,無論怎樣,依然是一部好片子。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