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那一年:到底有多少國寶去了臺灣

2021-03-22 17:07:53

歷史是國家和人類的傳記

——托爾斯泰

對於一個國家乃至整個人類社會來說,歷史都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作為歷史文化遺存的文物,則化身成了傳承歷史的符號,從文物裡,我們可以看到先輩勞動、智慧和革命精神,也能從中感知到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也因此,保護好文物,是時代賦予我們每個人的義務,也是我們對後世的傳承和交代,更是我們尊重歷史的態度。而在浩若煙海的文物資源裡,還有極為少數的一級甲等文物,成為了我們如今所說的國寶級文物。

但近代上演的「國寶盜竊記」和「國寶逃難記」,卻使得數量稀少、珍貴無比的國寶流散在了世界各地,而留存國內的部分國寶級文物更是隨國民黨退去了臺灣,收藏在瞭如今的臺北博物館。那一年,到底有多少國寶去了臺灣呢?

國寶逃難記

國寶級文物往往都是經國家文物委員會鑑定為對中華文明發展有重要的見證作用的一級甲等文物。由於年代久遠而流傳至今日、又保存在國內的國寶級文物,實在是數量稀少。

清代乾隆皇帝有在全國民間蒐羅古玩收藏的愛好,不少文物因為他的行為從民間歸集到了宮廷,這從客觀上給中國後世的文物研究保護工作帶來了一定的幫助。

但後來乾隆皇帝的末裔遜帝溥儀,卻因為個人私利在宮內上演了驚心動魄的盜竊遊戲,1200多件書畫精品、古籍善本和大量珍寶至此流出宮外,音訊全無。

乾隆皇帝

儘管隨後民國政府立即成立了清室善後委員會整理宮內珍藏文物,不到一年又正式成立了清室古物保管委員會和故宮博物院(現故宮博物院前身),但最具價值的部分文物還是早已不在其中。

而當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時間軸轉入近代的中國也因為戰亂不斷而歷經浩劫,文物保護工作也因此變得更為艱難。隨著國寶書畫的命運變得多災多難,「國寶逃難記」更是在近代不斷上演。

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日本侵佔了東北。為保護歷史文物,國民政府已經開始計劃將故宮博物院的藏品南運。隔年,在日軍進逼北平的第一時間,故宮博物院就在故宮理事會的要求下,選擇重要文物裝箱處置,開始了文物的南遷。

九一八事件

第一批南運文物抵達上海的時候,正是1933年2月北平戒嚴、華北情勢告急的時候。隨後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和第五批文物也陸續抵達上海。

此次被選中南運的文物共計19557箱,因為政府的高度重視和工作人員的及時謹慎而在戰火已起的時候仍然得以全部保全,這不得不說是中國乃至人類史上的一大幸事。但這批文物還是沒法完全安定下來,它們的逃難記因為戰火的不斷蔓延還在繼續不斷上演。

1936年12月,19557箱南遷文物從上海轉運至當時的首都南京,安置在隔年1月成立的中央博物院。7個月後,由於上海爆發了淞滬會戰,中央博物館也收到了文物搬遷的指令。

淞滬會戰

除了因來不及運送的2900箱文物,其餘16657箱文物分為三批,陸續開始了在國內各地的「逃難」和「流浪」。

其中第一批80箱先是從南京被運送至長沙、貴陽,最終在1944年運往四川巴縣。第二批9369箱則是以走水路的方式,經過長江、漢口、宜昌、重慶,最後放置在了四川樂山。

而第三批7286箱文物則水陸結合,途經陝西寶雞、成都最後到了峨眉古廟安置,也即如今的故宮博物院峨眉辦事處。

從文物彎彎繞繞的搬運路線,可以看出抗日戰爭時期文物保護工作的艱苦。在日軍飛機轟炸、土匪騷擾、汽車故障、道路泥濘等諸多挑戰面前,文物保護人員還是經受住了考驗,幾近完美地完成了任務。

現存臺灣的國寶

但在抗日戰爭結束後,包括國寶級文物在內的文物資源還是沒能得到喘息的機會。戰爭期間轉置到四川各地的文物先是彙集於重慶,後又東歸南京,最後擬返回北平。

但隨著解放戰爭勝負已成定局,1948年底,蔣介石開始指揮南遷文物遷臺工作。截止1949年2月,國民黨分三批完成了共計2972箱文物的遷臺安置工作。若不是李宗仁代總統下令阻止故宮文物運出,會有更多文物被帶至臺灣。

蔣介石

儘管從數量上看,運臺文物的箱數僅佔南遷箱數不到四分之一,但仍然達到了數十萬件之多,而且其中多是精品重器,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如果從質量上看,遷臺文物中幾乎囊括了南遷文物的大部分精華,其中不乏國寶級文物。

如新石器時代的鳥紋玉飾、清代的翠玉白菜蟈蟈等,都是無上的國寶。

新石器時代 鳳形玉佩

相對於如今的北京故宮博物館突出於宮殿、器物等體型較大的文物,臺北博物館珍貴的藏品更多是書畫文物,數量達到了5424件。這主要是當初文物遷臺時的搬遷需要所致。

不得不說,書畫在文化上具有著極高的分量。

1949年遷臺文物中,就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這幾乎是書法界默認的「天下第二行書」,除此之外,還有王羲之的《平安何如奉橘三帖》、蘇軾 《寒食帖》、懷素 《自敘帖》以及郭熙 《早春圖》的具有極具價值的國寶級書畫。

早春圖

這些都是現今臺北博物館的珍貴藏品。

而除了書畫之外,在青銅器、陶瓷、玉器上,臺北博物館都存有不少珍貴文物。

其中,西周時期留存的2382件青銅器成為如今臺北博物館的一大特色,而陶瓷則是量少質佳,名窯必備,集齊了當時國內瓷器的大多數精品,如五代越窯青瓷洗,北宋定窯白瓷嬰兒枕等。

嬰兒枕

在玉器上,臺北博物館就有典藏一萬件左右,其中戰國的玉螭紋觿以及宋、遼的玉鏤空龍紋盤等,都有著無法估計的價值。而在文獻上,臺灣也留存著不少宋版書籍和重要的清代文獻,為印證歷史事件留下了完整而珍貴的資料。

不得不說,1949年這一年被運至臺灣的2972箱文物中,精品居多,國寶級文物的數量也難以估量。但終有一日,隨著臺灣的迴歸,國內文物研究工作也會因臺北文物的歸來而更進一步。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