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國際

臺灣飛行員李純:50年代首位駕機起義迴歸大陸的士兵,其結局如何

2021-03-22 19:07:34

現在呀,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我在這頭,大陸在那頭。——《鄉愁》

曾經,余光中先生的一曲《鄉愁》,哀傷著遠離故國、背井離鄉的無奈。數十年來,不知有多少人站在海峽的另一邊,思念著千里之外的親人。

更不知有多少人,奮不顧身,為了那一線的回家的希望而付出生命的代價。在上個世紀50年代,一位名叫李純的飛行員就曾發起起義,駕駛著一家AT-6教練機迴歸大陸。

被歷史裹挾的無辜者

「天下之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在中國數千年的歷史中,「統一」和「分裂」,「戰爭」和「和平」是兩組存在感極高的詞組。

僅僅在20世紀,中國便出現了數次內戰。其中對當代中國影響最大的內戰,恐怕就是上個世紀40年代的國共內戰了。

因為這一場戰爭,臺灣至今沒有迴歸到祖國母親的身邊,而無數的中國人也從此背井離鄉,飛行員李純就是其中一位。

李純出生於上個世紀中國最混亂的年代。和當時眾多的風雲人物一樣,李純的出身並不顯赫,甚至算不上富裕。他出生於雲南黎族的一個小小村落之中。

在那個村子中,「貧窮」「飢餓」和「死亡」是最普遍的存在,而在那個民不聊生的年代,他們一家人拼盡全力也只能做到勉強果腹。

李純雖然出身貧苦,但是他從小就是一個懂事的孩子。在孩童時期,為了不讓父母親過分勞累,小小年紀的李純便主動承擔起了大量的勞動,他不僅下地幹活,還一力承擔著照看弟弟妹妹的任務。從兒子到兄長,他將每一個角色都完成得很好。

李純雖然身處於朝不保夕的年代,但是他卻早早地就明白了「知識改變命運」這一真理。在學業上,他一直都很努力,為了能夠走出貧窮的家鄉,他幾乎達到了頭懸樑、錐刺股的地步。

在中學時期,親眼見證了山河破碎的李純,深刻地明白了「國家興亡,匹夫有責」的道理,於是他歷經千辛萬苦、經過層層選拔,進入了黃埔軍校,成為了一名少年軍官。

當時,由於國內戰況緊急,軍隊精銳士兵嚴重不足,因此在進入軍校沒有多久,李純便和他的戰友一起奔赴到了戰場之上。

刀劍無眼、炮火無情,在走上戰場、直面敵人的那一刻,李純便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毫不客氣地說,那時候的他,完全沒有想到過自己有朝一日能夠從戰場上活著回來。

在戰場上的那些年,李純不知多少次在午夜夢迴中為自己構想著未來,在他的想象中,他或許是一張草蓆、馬革裹屍,或許是衣錦還鄉、闔家團圓,但是他萬萬沒想到的是,命運竟給他開了如此大的一個玩笑。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勢如破竹,一舉攻佔南京。作為一名深受儒家文化洗禮的中國人,「忠義」是李純的操守,而作為一名軍人,「服從命令」是李純的天職。因此,面對「撤退臺灣」的命令,他即使心中有百般不願,也只能跟隨著大部隊一起到了臺灣。

月是故鄉明

世間有萬般無奈和痛苦,「生別離」是最令人傷心的。明知父母親人尚在,卻沒有辦法再見,甚至連為父母送終都做不到。李純的決定,成全了自己的忠義,卻辜負了自己的親人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從小便孝順的李純又怎能輕易放得下自己的親人呢?因此,在剛到臺灣的那段時間,李純的內心無時無刻不在經受著折磨和煎熬,整日鬱鬱寡歡、魂不守舍。

實際上,在達到臺灣之後,李純也曾一度想過向現實屈服,默認自己與家人再無見面的一日,老老實實地在臺灣安家立業、開始自己新的生活。然而,之後他所經歷和見識到的一系列的事情,使得李純改變了他的看法。

在國民黨剛剛到達臺灣的時候,臺灣百廢待興,駐紮在臺灣的部隊,除了國民黨的嫡系部隊之外,還有不少的美軍。

由於種種原因,這些美軍在臺灣享有著極大的特權,臺灣當局的法律甚至無法制約這些美國大兵。因此,美國的士兵一度成為了威脅臺灣治安的最不穩定的因素之一。

身為軍人,李純對於這樣的現象極為不滿,然而更令他生氣的,是臺灣當局對於這樣的行為而採取的熟視無睹和默認的態度。

在多次親眼見證了類似的慘劇之後,以李純為首的一大批軍人心生怨懟,認為這是對他們的極大的羞辱,其中不少原本就不願意待在臺灣的人更是萌生出了偷偷潛回大陸的想法。

新中國在成立之後的三十年的時間裡,為了吸引對方的人才來到己方的陣營,特意頒佈了一些法令來,比如授予獎金和榮譽給那些從臺灣回來的士兵。

據記載,僅在1949年10月,便有十餘位飛行員因為各種原因趁機駕駛飛機飛回大陸。

蟄伏百日,靜待時機

在看到昔日的戰友們紛紛選擇以命相搏,換取回大陸的機會,李純心中也頗為激動。不過,「飛回大陸」這件事情,聽起來簡單,實施難度卻特別大,雖然此前已經有數十位戰友成功了,但是為此付出生命的人也不在少數。

另外,一旦李純選擇回到大陸,就意味著他必須放棄之前的信仰、榮譽和不斷上升的官職,去換取一個未卜的前程。這對於李純而言也是一個不小的挑戰。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為了不讓自己後悔終生,在做出最終的決定之前,李純決定對大陸的一切做一個深入的研究。

於是他通過各種手段,動用各種關係,千方百計地找來了不少關於中國共產黨的相關著作,在閒暇的時候躲在無人之處偷偷地閱讀。不僅如此,他還不斷地通過各種途徑來了解大陸的發展情況和國家政策。

就這樣,李純對大陸和共產黨的瞭解越來越深,與此同時,由於美國的士兵在臺灣越來越囂張,他對臺灣當局的失望感也越來越大。終於,李純決定伺機逃回大陸。

鷹擊長空,千里返鄉

對於李純而言,逃回大陸的機會只有一次,只能成功不能失敗。於是,為了能夠一舉成功,李純做了許多的準備工作。作為一名飛行員,李純唯一能夠藉助的工具便是日常駕駛的戰機AT-6。

他非常清楚,當他正式開始起義的那一刻,戰機的起飛和降落都至關重要,無論哪一個環節出現問題都將會使他陷入萬劫不復之地。因此,在決定起義的那一刻,他便為自己的「回家」做了一個詳細的計劃。

李純為自己「回家」所設想的第一步便是聯繫上大陸方面的軍隊。在軍隊和子彈的面前,個人的力量無疑是非常小的,因此,為了避免自己在行動時被臺灣方面的軍隊追擊,大陸軍隊的支援和掩護是必不可少的。

另外,如果沒有事先和大陸方面取得聯繫,那麼他極有可能在降落時被當成襲擊者而受到攻擊。在這種背景下,事先和大陸的軍隊取得聯繫便成為了首要之務。

在那個大陸與臺灣全然斷絕聯繫的年代,要和大陸方面取得聯繫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不過,由於李純工作的特殊性,他可以利用工作的便利。

在日常訓練的時候,李純便趁他人不注意的時候偷偷地聯繫大陸的軍隊。萬事開頭難,李純在最初的時候也失敗過好幾次,但是在經過幾次嘗試之後,他最終成功和大陸方面接上了頭。

對於李純想要偷偷返回大陸的意願,大陸方面自然是無比歡迎,因此他們就如何避開他人成功起飛、在哪兒降落、如何降落做了進一步的商量,並最終規劃了一條極其保險的逃離方案。

1950年10月,在大陸軍隊的協助下,李純駕駛著AT-6教練機從臺灣岡山機場起飛。雖然在此之前,李純已經做好了充足的心理準備,但是在真正逃離的時候,他依舊無比緊張。

幸運的是,他成功地避開了臺灣方面的所有襲擊,降落在了福建的一片海灘上,成功地回到了家鄉。在塵埃落定的那一刻,李純鬆開了自己的雙手,長長地鬆了一口氣,而他的衣服,早已經被冷汗浸透了。

結語

李純是上個世紀50年代第一個駕駛著戰機起義迴歸大陸的士兵,他的成功,激勵了無數想要回到家鄉的臺灣士兵。

在此後的20多年的時間裡,數十位飛行員先後效仿李純回到了大陸。不管從什麼時候、什麼角度來看,李純的舉動都無疑是一場瘋狂的豪賭,而他的成功,則向世人證明了什麼是真正的「我命由我不由天」!

免責聲明:文章內容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圖片或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號作者聯繫,如反映情況屬實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責任文章。文章只提供參考並不構成任何投資及應用建議。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