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密弒遊戲》影評:人物是電影能否突出重圍的根本 | 製片人莫瑞茲談新作幕後
密弒遊戲影評本週末,由Original Film製作,索尼哥倫比亞影業發行的好萊塢新片《密弒遊戲》,要在大銀幕上與中國觀眾見面了。
影片預算為900萬美元,目前僅在北美,就已斬獲3421.5萬美元,位居上週末北美票房第五名,無論從總量還是走勢來看,都是妥妥的穩贏。
對此,我們專門採訪了影片製片人,Original Film創始人尼爾·H·莫瑞茲(Neal H. Moritz),聊一聊《密弒遊戲》的取勝秘訣。
密室,要讓觀眾想逃
《密弒遊戲》的整體質量,無疑是超出預期的。
重要的是,「逃脫」變「逃生」這一概念,本身就充滿戲劇衝突。
片中六個不同階層,不同身份的人收到神祕邀請,去參加一場密弒遊戲遊戲,卻在連場驚險中,陷入一台巨大的殺人機器,更由此窺見了每個參與者背後共同的人生隱秘。
火焚、冰凍、顛倒空間、變形怪屋,讓遊樂中的有驚無險,變成命懸一線的死亡遊戲。
把全球盛行的「密室逃脫」真人遊戲改編成電影,來自於每家公司的週一,都無法避免的「頭號話題」——
「你上週末哪兒玩去啦?」
對一個四處挖點子的製片人而言,這是個誕生新計劃的絕好機會。
當聽到有同事周末去玩密室逃脫,尼爾·H·莫瑞茲有了想法:如果以「密室逃脫」為概念,衍生出一部驚悚片呢?
一番討論後,「逃脫」變「逃生」的點子定了下來,大家「磨刀霍霍」,要讓主角們在殺戮空間內,經歷生死考驗。
這種玩法,也是好萊塢驚悚片屢試不爽的妙招。
之前最著名的,無疑是1997年出品的《心慌方》(又譯《異次元殺陣》),同樣是一群人被困在密閉的「殺人魔方」中,共同設法逃出生天。
但人性的猜忌、偏見、自私等陰暗面,也必然在生死關頭爆發,最終註定,活下來的不會是所有人。
後來將這一概念發揚光大的,則是《電鋸驚魂》系列的囚室求生。
這種戲劇衝突強,場景集中的「密室殺戮」劇情,更適合我們通常講的故事框架偏小、戲劇衝突集中、故事前提簡潔明瞭的「高概念電影」,而這種敘事的一大典型特徵是「假如」:
「假如飛機上有蛇」——《航班蛇患》;「假如人類克隆了恐龍」——《侏羅紀公園》;「假如公交車速度慢下來就會爆炸」——《生死時速》;「假如一個人對什麼都只能說yes「——《好好先生》……
大片小片通用的「金點子」,造就了不少票房成績優異的名作。
但隨著世界電影工業模式的新潮,這類影片由於類型屬性非常強,開始成為流媒體製播、發行平台鍾愛的重要亞類型。
因此,兩個至關重要的問題擺在《密弒遊戲》面前:
如何把密室逃脫的遊戲玩家吸引進電影院,帶給他們類似體驗的同時,還要製造更多驚喜呢?
在大家選擇在NetFlix、Hulu上看電影的時代,這樣一部驚悚片,作為院線電影存在的價值,又該如何凸顯?
莫瑞茲表示,《密弒遊戲》的取勝訣竅,在於為觀眾帶來的沉浸感。
他認為,前期的縝密籌備,對己方侷限性的了解,加以非常明確的目標指向,不論預算大小,都能創作出驚為天人的作品。
「幸運的是,電影的藝術指導非常厲害,導演也有著清晰的目標,而我們最開始考慮的是,如何讓觀眾感受到最強的驚悚與刺激。」
他們要打造的「最強密室」,不僅要便於展開緊張刺激的動作戲,也必須與失陷其中的六人性格、遭際相關,讓他們直面心底隱秘,和靈魂深層的恐懼——
這是影院之外的,互動性、主宰性更強的觀影方式未必能做到的,在黑暗的影院裡,觀眾必須接受時間不可逆的一維性,與角色共度恐慌與驚惶,面臨死亡的步步緊逼。
因此,雖然影片北美分級為PG-13,沒有多見於同題材影片的血腥鏡頭,但仍有不少觀眾看得手心冒汗。
「我們想拍的不是恐怖片,而是一部令人心跳加速的動作驚悚片。」
在拍攝之前,莫瑞茲與導演亞當·羅比特爾和編劇構思的重點,就在於密室本身:
「什麼樣的密室,才能激起大家逃出去的慾望?」
也許這一點的成功解決,才給了這部空間感極強的影片不做3D的信心。
片中,曾在失事飛機中被困,因重傷僵臥的少女佐伊,被送進了隨時可能噴出毒氣的病室;在伊戰中罹患PTSD的女兵阿曼達,必須再一次面對天翻地覆的攀爬求生;因酒駕遭遇車禍的男孩本,被擠壓變形的怪屋送回了災變一刻;經受過海上漂流的傑森,面臨的是閃光幻影裡,瀕死體驗的歸來。
不是家庭出遊,也不是團建聯歡,在每一間密室裡,沒有人是安全的,只有在每次驚魂中戰勝心魔的人,才能贏得活命救人的機會。
這種戲劇性帶來的體驗,正是《密弒遊戲》在「密室逃脫」之外帶來的驚嚇與驚喜。
人物比故事、類型、預算更重要
這次採訪,除了聊《密弒遊戲》,記者也就電影行業,尤其是國產類型片未來可能的發展,向莫瑞茲請教不少。
原因之一是,雖然國內電影觀眾對他所知甚少,但他所參與出品的影片數量與種類都非常可觀。
說起電影製作,尤其是類型片,尼爾·H·莫瑞茲絕對稱得上「家學淵源」。
他的父親米爾特·莫瑞茲曾在著名B級片出品公司「美國國際影業公司(AIP)」廣告部任職,這家公司與美國「B級片教父」羅傑·科曼長期合作,出品過不少動作驚悚片,甚至還負責過日本怪獸特攝片的美國發行。
而他的祖父約瑟夫·莫瑞茲,則是匹茲堡與洛杉磯數家影院的擁有者。在他投入好萊塢製片行業後幾年,他就參與了恐怖片迷們口耳相傳的著名系列:《我知道你去年夏天幹了什麼》。
1997年,他創立了Original Film,在四年後出品了《速度與激情》系列的第一部,且在之後參與了系列每一部的製作。
之後,他所參與的影片類型開始拓寬,有動作片系列《極速特工》,喜劇片《冒牌天神2》《人生遙控器》,科幻片《我是傳奇》《全面回憶》《太空旅客》……不僅擅長跨類型,也對每一類型範疇內的不同類別影片製作,有著豐富的經驗。
2019年,已經被寄予了「中國科幻電影元年」的厚望,其中《流浪地球》有望成為中國電影「硬科幻」首作,《拓星者》未來世界的異星拓荒歷險,《瘋狂的外星人》則走起了中國觀眾更熟悉的科幻喜劇路線。
所以,我們也請教了科幻片類型經驗豐富的莫瑞茲:對當下處於起步階段的中國科幻片而言,什麼類型更適合呢?或是說,如果讓他來華合作一部科幻片,他會選擇什麼類型?
莫瑞茲表示,自己還是更中意科幻動作片。不過假如有條件,來一部類型融合的科幻動作喜劇也不錯。
「關鍵不在於類型,而在於角色——觀眾是否願意跟這些角色展開冒險之旅。」
在遴選創意與劇本的過程中,相比於故事,莫瑞茲更注重人物塑造。
「塑造出有趣的角色,觀眾們才願意投入進去……多數情況下,斥資巨大的電影不見得就好,但如果人物很棒,一般來講,電影也會好看。」
而接下來,莫瑞茲與他的Original Film還將推出遊戲IP改編電影《刺蝟索尼克》。
至於《密弒遊戲》在結尾挖下的「坑」,他倒不急著填上:
「我們會在影片上映,且獲得了觀眾的喜愛後,才考慮續作的事。」
畢竟如果再拍續作,「殺人密室」必須創意升級,趣味加倍,又會是一項令人絞盡腦汁的挑戰:
「我們可不想讓電影的開頭比結尾刺激!」
-END-
公眾號:導演幫(daoyanbangw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