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黑水風暴》影評:硬剛!這片子我必須推薦給所有人

黑水風暴影評

本文首發於環球銀幕微信公眾號

《寄生蟲》以大獲全勝創造了亞裔電影人在奧斯卡上的歷史,其餘入圍的影片也在高質量的同時呈現了喜人的多樣性。

但越是這樣的「大年」,不少同樣優秀的影片會因為各種原因成為「遺珠」,錯過真的挺遺憾的。

上次推薦了在奧斯卡時運不濟的《原鑽》,這次為大家強烈安利另一部——

《黑水風暴》

《黑水風暴》改編自 Nathaniel Rich 刊登在紐約時報網站上的調查文章「The Lawyer Who Became DuPont’s Worst Nightmare」(那個成為了杜邦最大噩夢的律師),聚焦一位名為羅伯·比洛特的律師在近二十年中與化工巨頭杜邦公司的纏鬥。

參與影片製作的 Participant Media 是運作社會現實題材的高手,從《聚焦》到《華盛頓郵報》,再到問鼎奧斯卡的《綠皮書》,甚至是在疫情下被大眾不斷提及的《傳染病》,皆有這家公司參與製作。

曾執導《卡羅爾》、《天鵝絨金礦》等片的托德·海因斯擔任導演,馬克·魯法洛與安妮·海瑟薇加盟,看班底就很穩了。

爛番茄媒體喜愛度89%,而觀眾喜愛度高達95%,MTC 73分,口碑也是沒話說。

故事始於1998年,企業辯護律師比洛特(馬克·魯法洛 飾)即將成為塔夫特律師事務所的合夥人,這間律所本身就與化工企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杜邦這種業界龍頭更是大客戶了。

一天會議進行過半,一位名為坦南特的農場主突然現身事務所,通過比洛特祖母的關係找到了比洛特,他堅持認為杜邦公司在他家農場旁的垃圾填埋場排放了汙染物,害死了他養的190頭牛。

本打算敷衍了事的比洛特在親眼見到了農場的慘狀後改變了想法,接下了這個案子,在1999年對杜邦提起了訴訟。

一開始他沒有把事情想得過於複雜,這種案件充其量不過是大公司地方工作人員的失誤,調查一下也算是給律所客戶杜邦公司來一次「清君側」。

然而在調查過程中,比洛特發現了一種名為PFOA的物質多次出現在杜邦提供的材料中。

隨著進一步追查,他發現未受任何監管的PFOA是一種對會人體產生不可逆傷害的有毒全氟化合物,而杜邦公司卻在明知其危害性的情況下,將PFOA廣泛運用到日常用品之中。

其中最著名的應用,就是不黏鍋的特殊塗層——「特氟隆」。這種傳統塗層在加工中均有添加PFOA。

杜邦公司不僅隱瞞真相數十年,還將大量含有PFOA的廢料排放到了俄亥俄河中,或是填埋在地下,嚴重汙染了水源。

從企業員工到周圍居民,數萬人因為長期攝入PFOA而患上了嚴重疾病,新生兒畸形概率激增。而杜邦卻享受著每年超過十億美元的利潤。

就這樣,一個農場主的環境汙染訴訟,經過調查一步步擴大,最終成為了轟動世界的汙染事件。

而比洛特的敵人,從「一家原本相互照應客戶公司」,變成了撕破臉後「不擇手段的行業巨頭」。

現實的殘酷總會以各種形式映入眼簾,而《黑水風暴》這樣的「現代童話」同樣在現實中上演著。

比洛特堪稱是真實的「一人軍隊」,杜邦公司有著龐大的社會資源,為了遮掩罪行,甚至能夠派出了自己的科學家團隊,臨時修改監管規則。

而這位「化學不怎麼好」的律師,則硬生生被對手逼成了一位比所有杜邦員工都了解杜邦的「外人」。

這種對比懸殊的對抗天然就帶有一絲黑色幽默的感覺,比洛特提請法院強制要求杜邦提供相關材料,杜邦則一口氣給他運來了幾十箱文件,11萬張毫無頭緒的材料涵蓋了公司幾十年的歷史。

傲慢的企業認為這足以讓反抗者停下腳步,誰知比洛特就憑著一股子倔勁兒,真就把堆滿一屋的材料給梳理出來了,一切關鍵證據,居然是杜邦親手交給他的。

2000年8月,杜邦同意就農場汙染案和解,並支付了相關費用,幾個月後比洛特給監察機構送去了972頁的長信與證據,開展集體訴訟。

2004年9月,杜邦以7千萬美元賠償金與安裝過濾裝置接受和解,不久後比洛特繼續前進,直到2011年12月正式得到了PFOA與多種嚴重疾病的科學驗證。

然而杜邦反悔,3535人的訴訟只能一個一個打,按照一年四個案件的進度,官司全部打完得到2890年,而比洛特逐個奉陪,最終杜邦以6億7千萬美元賠償金提出和解。

近二十年的死磕硬碰,窮追猛打,這位唐吉坷德靈魂附體的律師步步為營,摧城拔寨,形單影隻對抗商業巨頭。

如此傳奇的經歷使得我們每每了解到案情的進展時,都不免一番激動。

然而《黑水風暴》卻沒有《華盛頓郵報》那樣足以使人振臂一呼的高光時刻,影片粗糲的畫面質感與陰鬱的冷色調中時刻保持著一種高壓之下的冷靜,沒有留出煽情的餘地。

比起《聚焦》式的群像刻畫,《黑水風暴》在展現調查過程的同時,對比洛特的刻畫投入了更多的精力。

我們看到了他為堅持所承擔的壓力與付出的代價,令人激動的時刻總是轉瞬即逝的,更多的只是望不到盡頭的等待。

光是科學小組分析血液樣本就花費了足足7年,期間那些患病者相繼離世,越來越多的居民也對他失去了信任,不斷減薪的工作難以維持生活,家庭矛盾在所難免,最終比洛特的身體也出現了問題。

兩個小時的片長盡可能捋清了時間線,《黑水風暴》結合了對個體的關注與偏向新聞紀錄片的敘事口吻。

每一次階段性勝利都展現得極為克制,尤其是在法庭上,甚至沒有任何一次慷慨陳詞。

反倒是比洛特對妻子講述真相時的驚悚氛圍令人印象深刻,這場拉鋸戰的悲劇感貫穿始終,因為無論如何,既定的損失已經無法挽回了,處理這種現實題材,更是要避免情感基調上的「喪事喜辦」,《黑水風暴》就處理的相當謹慎。

整個事件十幾年的時間維度放在兩個小時中,勢必會影響到比洛特的刻畫空間,好在比洛特的妻子莎拉(安妮·海瑟薇 飾)拓展了他作為一名丈夫以及父親的形象,也令他的掙扎有了另一個飽含情感的視角。

而妻子的塑造本身也是本片改編上的加分項,莎拉十多年的婚姻生活被訴訟攪得一團亂,努力維繫著每況愈下的家庭不可能毫無怨言,然而在比洛特精疲力竭之時,莎拉也展現了堅定的信念。

也許那些報道看起來像是比洛特一個人的戰役,但《黑水風暴》兼顧了那些更加默默無聞卻同樣偉大的犧牲。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我深以為然,大意如下:醫生以救治守護生命,記者以追問挖掘真相,律師以維權追求公正,教師以教育培養良知,加起來便是一個社會的「免疫系統」。

他們當然需要秉持著對自己工作專業主義的追求,但拋開遙不可及的烏托邦,在現實中的每個角落,這種追求都會與犧牲相伴。

「病毒」無時無刻不在侵蝕著常規的認知,以最為魔幻的姿態衝擊著社會對於良知應達成的共識。

如果說《黑水風暴》出現的時機是「恰到好處」,那麼對於我們每個人而言都是需要反思的,在片中我們看到原本應當是法律監督體系一部分的律師,也被籠絡到了黑暗的根系之中,這也使得比洛特的倔強與律所老闆會議上振聾發聵的怒斥彌足珍貴。

相比真實事件的影響與後續的蝴蝶效應,《黑水風暴》也許過於言簡意賅,難以面面俱到地展現更為複雜的世界,美國政府相關部門缺位背後的監管漏洞與赤裸裸的官商勾結更是點到為止,這是這類電影固有的局限性。

小部分人的慾望在幾十年裡就將這種人造的「永久化學品」送到了地球所有物種的血液之中,對這種「人禍」,如今的我們應該最熟悉不過了。

然而如此真實的「童話故事」的確是在用一種熱忱重塑光榮的理想,在幻滅的年代書寫我們之中的英雄。

案件的進展引發了各國的關注,2006年12月17日,歐洲議會和部長理事會聯合發布《關於限制全氟辛烷磺酸銷售及使用的指令》;

2017年10月27日,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公布的致癌物清單初步整理參考,PFOA在2B類致癌物清單中。禁止PFOA已經成為了世界共識,而針對數百種「永久化學品」的調查也在進行。

「善與惡的永續糾纏」或許真的就寫在人類文明的DNA之中,慾望一次次地突破底線,但挺身而出的人們也未曾停歇,在這一個「小小章節」中,比洛特(羅伯·比洛特)扳回了一城。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