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密弒遊戲》影評:密室類電影下的「結構主義」
密弒遊戲影評沒有記錯的話,《密弒遊戲》應該是繼《靈偶契約》《忌日快樂》《寂靜之地》後大陸引進的第四部小成本恐怖懸疑佳片。偶然看到了關於這部《密弒遊戲》電影的超前點映場,點開豆瓣發現評分7.4分就毫不猶豫的買了票(影評放上來的時候已經很晚了)。「《心慌方》的幽閉空間,《死神來了》的隱藏設定,《電鋸驚魂》的懸念營造,《林中小屋》的恍然結局「,一部摻雜了所有類型影片元素的密室逃脫類電影能在中國大銀幕上原汁原味地展現,這種感覺就像看了一部B級片一樣不言而喻。一時興起,就打算碼一篇長文來分析這類帶點」結構主義「的密室類電影。
首先先得搞清楚兩個概念。第一,什麼是密室類電影?我在百度百科上搜索了一下密室,一般給出的都是一種最為廣泛的概念:封閉的房間。但在我理解的基礎上,我給它的界定是:相對封閉的空間(這種理解我目前還沒有找到具體的source來源)。如果按照這種理解的話,密室類電影其實就不能只算做狹小的房間,它可以發生在森林、城市等等任何地方,只要這個空間是某個精心設計好的與他人相異的空間裡,且這個空間中沒有所謂的規則或是命運審判。
第二,什麼是結構主義(construction)?根據英國社會學家特倫斯·霍克斯的定義,結構主義基本上是關於世界的一種思維方式,在這種思維方式中,事物的真正本質不在於事物本身,而在於我們在事物之間感覺到的那種關係。因此,世界實際上是由各種關係定義而不是由事物本身而定義的,我們所感知的也便是這種既定情景中的關係。
因此,世界實際上是由各種關係定義而不是由事物本身而定義的,我們所感知的也便是這種既定情景中的關係。當然,這裡的結構主義更像是指電影裡面的結構套路而非傳統意義上的結構主義。傳統的結構主義和符號學(semiotics)有著巨大的關聯,代表著一種社會現象後面隱藏著的某種規律(即作者的消失和被平行時代社會圖景反映的媒體文本結構)。而放在密室類電影的語境下,這種「結構主義」被微縮化而具體指的是密室中的恐怖事件抑或是需要完成的謎題與致使發生恐怖事件或提供給解密線索的種種預兆之間的某種內在邏輯關聯。這可能聽起來有點拗口,但說白了就是你所看見的一切結局它的發生在影片中都是有跡可循的。這種「結構主義」在這類題材中主要有幾個體現方面:第一,它的恐怖點是「精心設計」好的,往往伴隨著出人意料的多層反轉,但處處又是情理之中;第二,它的人物設計上往往遵循一張充滿聯繫的「食物網」,時時刻刻營造著一種緊張的氛圍;第三,血漿、殺人狂、大開腦洞的各種殺人設備是這類電影的標配,其基本套路是殺人狂用殺人設備殺人,而後殺人帶來了各種限制級畫面如斷胳膊斷腿(因為密室電影強調感官刺激,就不可避免要設置障礙滿滿的旅途,而中間角色的犧牲畫面也更會讓觀眾融入其中,體會到密室帶來的殘酷和恐懼)。
接下來以《密弒遊戲》《電鋸驚魂》《死神來了》《心慌方(又名:《異次元殺陣》)《林中小屋(美版)》為案例進行分析。
歐亨利式結局
所謂「歐亨利」式結局,就是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
出人意料要求電影不能陷入俗套而成為觀眾一眼就看出來的老梗;而情理之中就要求電影不能被扣上「刻意」的帽子,要將邏輯和懸念從頭保持到尾從而到最後給觀眾一個壓倒性的反擊。《密弒遊戲》和《林中小屋》的結局具有驚人的相似性,從一開始的鏡頭導演就給了你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彷彿他們所在的世界是一個與我們一樣的平行世界,然而實際上主人公的命運不是他們自己在控制,而是一個高於他們的「上帝」在暗中進行命運的安排,但是主角擁有著反擊「上帝」和求生的能力。不同於這兩部的「上帝」,《死神來了》中的「上帝」彷彿是一種無法擺脫的厄運。戲謔的是,你猜到了「上帝」會把他們處死,但你不知道「上帝」在不斷地提示人們的死法同時並有意給主角們一點希望然後又毫不留情地把它給cut掉,你也不知道「上帝」究竟是採用什麼樣的手法使他們死掉。這種吊著觀眾胃口的密室類電影一開始確實很吸引人,但是經過第一部後就很難再保持新意。《電鋸驚魂》在這幾部密室電影中是結局最為意外的。關鍵是影片開頭其實並沒有給你一種先入為主的觀念,但是你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忽略導演給你的線索和提示,等到最後多層反轉的結局揭曉後,讓你陷入一種目瞪口呆卻不得不佩服的境地中(在此不得不佩服溫子仁導演,《死寂》中也有同樣的設定)
食物網關係
所有的密室類電影都或多或少的存在著一種食物網關係,比如之前提到過的「上帝」和它視角下的人群、殺人犯和被殺人犯逮住的人。
在處理這種關係最為巧妙地當屬《心慌方》描述了一個上帝視角下的囚籠裡面複雜的小社會故事發生在一個設計精密、結構複雜的巨大魔方型建築中,影片從頭至尾都沒有明確交代這個建築的來歷,又是誰把這六個人安排在這個設計精巧且能致命的建築中,一切都處於一種朦朧中——這就構成了影片的第一個食物鏈:被囚禁的人和在暗中捕食的「上帝」。第二條食物鏈發生在影片的六個人中。六個人,警察、女大學生、醫生、精神病者、建築設計者、罪犯,當他們同處於一個密閉的空間中需要求生,相互之間就形成了一種利害關係。比如,女大學生代表著智慧,她是解開密室問題的頂樑支柱;警察象徵著一種權力,他是領導和支配全局的中間人;醫生擁有溫情和感化力,在團隊中起著協調和潤滑作用。當一個矛盾點燃了導火索,剩下的便是自相殘殺抑或是惺惺相惜。一邊是人間,一邊是地獄,主人公們明明可以團結在一起,卻把它變成了無底深淵。
最慘烈的出逃
為了增強密室出逃的刺激性,各種恐怖的設備和人設便在密室電影中油然而生,帶來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真人版密弒遊戲。
當然,有了密室是一方面,沒有活生生的人這就構不成密室電影。有了人,卻沒有相對驚險和刺激的出逃過程,這也不會是一部成功的密室電影。而為了增強密室出逃的刺激性,各種恐怖的設備和人設便在密室電影中油然而生,帶來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真人版密弒遊戲。《心慌方》《密弒遊戲》中典型的是殺人設備,比如某些密室中空氣中瀰漫的硫酸可以腐蝕人的表皮,而有些密室的聲控在檢測到聲音後會把人大卸八塊。《死神來了》中典型的是殺人方式。熟悉恐怖片的觀眾都知道,浴室是一大恐怖之地。觀眾們猜想死人方式可能是吹風機漏電電死主角或者是主角摔跤撞到浴缸中死亡,然而死亡方式卻出乎意料的是被浴室裡晾衣服的鉤子勒住脖子窒息而死。《電鋸驚魂》中典型的是人設。經過八部的醞釀,《電鋸驚魂》系列成功的塑造了一個殺人狂」豎鋸「。第一部中被綁架的兩人要在限定時間內完成豎鋸下達的命令否則就無法成功出逃。然而,豎鋸的種種安排將兩人的心理和生理上都逼到了絕境,製造了難以想象的慘烈出逃畫面(最後醫生為救家人甚至隔斷了自己的腳)。與此類似的還有《德州電鋸殺人狂》中的皮臉、《沉默的羔羊》中的漢尼拔、《月光光心慌慌》中的邁克爾,但絕非是和豎鋸一樣擁有極度扭曲性格的殺人狂。各種殘酷的折磨,讓觀眾在影片中絲毫沒有喘息的餘地,因此密室類電影絕對是一場令人身心俱疲的恐怖盛宴。
祝你們享受這些精心設計的密室逃脫電影!
(本文最初刊載於微信公眾號:double personaliti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