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仲夏魘》影評:「邪惡」公社的回歸
仲夏魘影評放眼近幾年的北美恐怖片市場上,幾乎清一色的,都是只會一驚一乍的Jump Scare類拍法,我相信無論是多熱愛恐怖類型的影迷,都會對此產生審美疲勞吧。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一個相當有個性的電影公司A24,則產出了幾位非常「獨樹一幟」的恐怖片導演,生於1986的年輕導演阿里·艾斯特可能是其中最具知名度的一位。
在去年,他憑藉著處女長片《遺傳厄運》驚艷亮相聖丹斯電影節。看過此片的觀眾都會感受到此片與近來充斥的電影所完全不同的風格,細緻的情節鋪陳、對角色的認真塑造、不追求驚嚇而著力於氛圍,都讓該片成為去年的一匹大黑馬,得到了一片好評。
僅時隔一年,他就帶著新片《仲夏魘》(Midsommar)回歸,來勢洶洶。從前期海報與預告就開始吊足了胃口。隨即在爛番茄拿到了83%的新鮮度以及MTC72分。
本作的氛圍與他的前作截然不同。如果說前作意圖塑造原生家庭的黑暗,場景大量在室內以及黑夜環境下發生。那麼本片則在著力於一個「孤兒」的邪教重生,場景大量在室外,且是一個明媚的仲夏季節。從基調上開始,就注定了本片的特別,在營造「恐怖」感上,對導演也是一次相當具有難度的挑戰。
故事從主角Dani的家庭遭遇意外的序幕開始:她的妹妹吸尾氣自殺了,並殺死了她的父母。同時引入了他的男朋友Christian與他的一眾朋友。並就此踏上了瑞典之旅。
序章的主要功能是介紹人物,並為這部電影的主題內容提供一個源動力。與此同時,這部分也給出了豐富的信息:女主的狀態是孤獨且悲傷的,缺乏安全感的,並且隱約中帶著些許神志不清。而他的男友同樣也陷入了一個進退兩難的境地,可以說,正是這種糾結的境地才會導致意外的產生,因此後面種種詭異的事件則來的更加順理成章。導演將他精密的細節鋪陳這一優點成功的延續了下來。
序章結束之後,是一個連續的驅車行進部分,在這裡出現了一個特別有趣的180°顛倒鏡頭,不僅象徵之後故事的詭異展開,也似乎在暗示一切都不是表面上那麼簡單,更可能隱藏著豐富的多面性。而本片的發展也充分印證了這一點,一切都存在著強烈的反差。
其後的故事,則更像是一則童話,只不過不那麼「美好」。這是個表面如同世外桃源的村落,隨著主角一行人的步入,一切都開始慢慢變得詭異起來,內核也慢慢清晰起來。
在視覺風格上,導演可能很大程度上參考了1973年的英國影片《異教徒》。諸如在草地上的儀式,以及那種狂熱的信仰。
在極其重口味的血腥場面之外,本片呈現的世界卻是個由綠與黃所構成的和煦秩序的世界。在攝影機幾近過曝的拍攝手法下,溫暖的扭曲。在多人調度鏡頭上,各種規矩構圖以及對於幾何圖案(尤其是三角形)的捕捉下,越發的覺得寒氣透骨。甚至看完此片,再去看那些絢爛盛開的鮮花,都心有餘悸起來。
具體到文本上,導演構築了大量的細節,來讓觀眾相信這一切似乎真的存在。無論從場景設計到服裝設計再到片中涉及到的諸多符號。都有所取材於北歐歷史或者北歐神話。
比如:老教徒在懸崖跳下自殺的儀式,是全片的第一個小高潮,相當駭人且尺度極大。這項儀式在電影裡叫做attestupa,而這個名稱是瑞典許多懸崖的名字,在古代瑞典,當年老者無法照顧自己時,就會在attestupa懸崖上跳崖自殺。
比如:May Day則是一個被古歐洲普遍慶祝春天的一個節日,用來紀念May Queen戰勝了Dark Queen或者Winter queen帶來溫暖和豐厚的希望,正如他們對於生殖的崇拜。
再比如他們的衣服胸口部位的符號,如果仔細注意的話,有「?」、 「?」、 「 ?」、 「? ?」等,第一個符號象徵了男性力量,第三個則又是統治者的象徵,而最後兩個符號出現在女主角Dani的裙子上,則暗示著女主在故事中的經歷。如果喜愛這種「解謎遊戲」般的符號植入,我想在觀看此片的過程中會非常的激動。
另一方面,片中的各種畫作以及室內裝飾暗示了諸多情節的發生。諸如吃帶有陰毛的食物,喝加入經血的茶,體現了這群人對於生殖的崇拜,為最後震撼的交媾儀式做鋪墊。之後的柱下舞蹈與火把燃屋也都被一一預告。一如《遺傳厄運》中的微縮景觀,導演真是相當執著於主動「劇透「這件事啊。
作為外來者的主角一行人作為新鮮血液被引入,又因為無法認同這裡的價值從而真正地融入這個群體(比如英國情侶的激烈反應)而被殘忍殺害。不管是對社區信仰的褻瀆(Mark對神樹小便),還是試圖以某種形式掠奪和輸送當地文化(Josh偷拍社區的宗教典籍或者是社會學的學生試圖就這個村落寫論文),這些試圖用看待「他者」的眼光評判當地文明的人,終歸難逃一死。
本片中的邪教徒,所追求的像是一種整體化,或者類似公社的理念,他們打破了家庭為單位的界限,追求同質,思想滲透,追求整齊的秩序,他們有一致的服裝、一致的思想。於是本片的又一個衝突來源便是主角這群「闖入者」。他們的性格各不相同,例如Mark的幼稚與不成熟、Christian的迷茫、Josh的狡猾等。於是因為無法融入,他們的死亡無論如何都是注定的。
當Dani因為無法接受Christian與它人發生性行為,再加上她內心一直以來的創傷,導致她精神崩潰,而趕來安慰她的村落女性們,並未給予Dani擁抱或是安慰,而是跟著Dani一起痛哭,彷彿她的痛被共享到了她們的身上,你就是我,我就是你,她們都是一樣的個體。這種駭人的詭異感,不斷的傳遞,強烈的共情也將觀眾深深震撼。
同時也正是因為她所經歷的一切,以及她內心深處的某種瘋狂,她在這個地方活了下來,並成為最後的Queen。並在最後的燃燒儀式中徹底融入,在疊化鏡頭中以一個耐人尋味的笑容結束。
所以本片所意圖探討的可以理解為現代文明與傳統文明的衝突,主角是遭受現代文明創傷的人(因為現代個體內心的高牆),於是最終回歸了這種「傳統文明」。儘管它是邪惡的、詭異的,但電影內容畢竟只是表面和象徵,內在能傳達給我們的,才是值得思索的。
本文首發於公眾號【看電影看到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