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仲夏魘》影評:「故事的謎底藏在畫中」——解析
仲夏魘影評→電影開場
長達30秒的長畫展示了整部電影的劇情。
從左到右為:丹妮的雙親與妹妹死亡、克里斯蒂安安慰丹妮、克里斯蒂安帶著丹妮與朋友們出遊相遇哈嘎村民、丹妮與哈嘎女人在太陽下起舞。
五人中,丹妮是悲劇少女、克里斯蒂安是欺瞞者、喬希是竊書者、馬克是小丑(最後頭皮被燒之時,戴上了小丑帽子)、佩爾是引領者,吹動笛子蠱惑眾人前行。
→電影基調
開場幾十秒的空鏡奠定了電影的悲傷基調。
在1分到24分這段時間之內,電影的色調是非常灰暗的,呈現出一種永夜狀態。
而這種狀態也體現在了女主角丹妮身上,因家人去世,她十分低落、脆弱,在有限的鏡頭內奔潰了大概三次左右。
而在24分後的瑞典之行中,電影的基調轉變成為一種截然不同的極晝狀態。
女主也隨之表現得愈發「開朗」。
→導演剪輯版
導演剪輯版(170分鐘)比公映版(147)多了23分鐘,新增主要場景有兩個,其他都是對於公映版的細微補充和延伸:
→導演剪輯版43-46分鐘
丹妮一行人來到「哈噶」之後,首次參與了「哈噶」的吃飯儀式。
→導演剪輯版84-91分鐘
*哈嘎唯一天黑場景*
在舉行完懸崖節活動後,女祭司西芙又邀請丹妮一行人去參與晚上的祭祀河神活動,哈噶人貢獻完祭品之後,有人擔心分量不足,一個小女孩走出來自願獻身,被丹妮勸阻。
丹妮與克里斯蒂安再度發生爭吵,丹妮認為哈噶過於原始、野蠻,要離開哈噶,克里斯蒂安則堅持沒什麼大不了,要寫他的論文。
一些導剪版重要信息補充:
1.眾人開車前往哈噶途中,馬克問「為什麼這裡的女孩都這麼辣」,佩爾回答「維京人四處收集完美的嬰兒,然後再把他們帶到這裡」。
2.喬希做「仲夏夜」題材論文的事情,早已在旅途車上(甚至更早之前)開誠布公。
3.喬希說當初克里斯蒂安使用論文網站還是自己教的,指責他作為研究生華而不實。
4.一直在關注馬克的那個哈嘎少女,在馬克誤尿祖先樹時,有為他提供幫助,與當地神父溝通。
5.女祭司西芙在窗外觀察丹妮做餡餅。
→電影6分42秒處(導剪版6分27秒)
丹妮服下名為Ativan的抗焦慮藥
百度百科:急性焦慮在發作時會有強烈的恐懼、焦慮及明顯的自主神經症狀,並常有瀕死恐懼、失控感等痛苦體驗的表現。
為丹妮後面的數次情緒失控埋下伏筆。
在所有的宗教電影中,這樣的人物設定往往最容易被侵蝕信仰。
→電影24分處(導剪版27分)
在克里斯蒂安一行人開車駛入哈嘎鎮時,有一個完全顛倒的鏡頭,預示著「哈嘎」與外界的異處,即將到來的危險,將會傾覆一切。
→電影43分處(導剪版50分)
佩爾的兄弟向喬希介紹「哈嘎」石碑上的文字為古弗薩克文。
有道注釋:古弗薩克文( Elder Futhark ) 是 盧恩文字最古老的形式,主要在挪威地區的日爾曼部族和有及其它的移民部落中使用。
電影裡,「哈嘎」有9天旅行、9人獻祭、90年一次盛典、9倍數的年齡劃分,甚至電影片名Midsommar(仲夏節)也是9個字母。
在盧恩文字的北歐神話起源中就有,眾神之父奧丁自吊於樹上9天9夜,頓悟盧恩奧秘的說法。
9對於「哈噶」是一個極具宗教意義的特殊數字。
→電影45分30秒~46分處(導剪版52分)
鏡頭略過一幅布畫,上面完整解釋了克里斯蒂安與瑪雅的「傳統」由來。
(1)少女愛上男子
現實:
少女瑪雅看到占星結果匹配的克里斯蒂安
(2)少女朝思暮想
現實:
雕刻「愛情符咒」放於克里斯蒂安床下
(3)獻上攜帶陰毛的餡餅與經血的飲料
現實:
克里斯蒂安吃到帶著瑪雅製作的陰毛餡餅與經血的飲料。
(4)男子被少女蠱惑授精
現實:
克里斯蒂安被老人下藥,與少女瑪雅性交。
→電影48分處(導剪版55分處)
右上角有一幅壁畫,正畫著一男子在眾女的注視下與女人進行交配,預示著克里斯蒂安的儀式。
而克里斯蒂安的床位也正巧在其下。
→電影51分處(導剪版57分)
丹妮半夜抬頭看見臨床的牆壁上,畫著一個人拿著匕首劃破自己的手。
呼應隔天「懸崖節」的放血環節。
→電影68分處(導剪版77分)
正中間壁畫上畫著兩位灰衣老人(疑似被捆綁)在高處。
也在暗示著「懸崖節」的活動。
→電影76分處(導剪版94分)
丹妮夢見克里斯蒂安一行人背著她在半夜偷偷離開,汽車尾氣黑霧瀰漫,她的口中也吐出黑煙,照應電影前半段她的父母與妹妹因為汽車尾氣而死的事件,這件事情成為她心中永遠無法磨滅的陰影。
同時她對克里斯蒂安一行人的信任也十分脆弱,害怕他們會隨時拋下自己。
→電影84分處(導剪版104分)
相較於其他人的遊客身份,丹妮一直處於一種主動/被動融入「哈嘎」的狀態:
(1)在草地上、跳舞時幻覺身上長草,成為五月女王身上披滿鮮花,強調根的意識;
(2)佩爾對丹妮說了一些關於克里斯蒂安的「壞話」,告知她「哈噶」的家庭氛圍(側面削弱丹妮與外界的關係),在克里斯蒂安補救其生日時,她一直在看著一群哈嘎女人齊擺著照顧嬰兒;
(3)與哈嘎女人一起做餡餅、跳舞;
(4)哈嘎女人在木屋內共情丹妮的悲傷。
→電影93分處(導剪版114分)
當喬希在木屋中偷拍哈嘎的「聖經」《盧比勞德》時,一個人戴著馬克的頭皮進入房間內,將其敲暈/死。
雖然這個神秘人的身份在電影中並沒有說明,但在劇本中有明確表示,這個人便是當初因為馬克在祖先樹上撒尿而激動的中年人。
→電影97分處(導剪版118分)
在盛典上,丹妮伴隨「哈嘎」眾人喝下了神秘茶,隨即產生了身體生根、花朵呼吸、看見死者的諸多幻覺。
早在電影28分時,她就曾喝下當地蘑菇茶(也許還吸了點東西?),產生了類似幻覺:感官放大、視覺扭曲、甚至窺見妹妹鬼魂。
這是基於西方傳統宗教對迷藥的認識,許多巫師在舉行儀式的時候, 會使用以宗教致幻劑(entheogen)為代稱的迷幻藥,其目的並非追求感官刺激,而是為了與鬼神溝通,在精神高度敏感之時,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在「哈嘎」這個虛擬地中,村民們就使用著迷藥來控制村外人,使其產生幻覺,同時自身也在盛典上飲用,溝通神靈,削弱血腥儀式帶來的衝擊力。
→電影99分處(導剪版120分)
女祭司西芙邀請克里斯蒂安進入木屋內,克里斯蒂安位置正對著的壁畫,預言了他將在熊皮中被燒死的結局。
→電影103分處(導剪版125分)
五月女王的活動本質上是一種生殖崇拜,少女在形似男性生殖器的十字架下翩翩起舞,選出最有耐力的舞者,作為溝通神的媒介,去領導接下來的祭祀活動。
→電影108分處(導剪版130分)
丹妮成為五月女王,看見媽媽迎面走過,叫了一聲「mom」。
但其實在這個場景中,還出現了安妮的父親與妹妹。
在藥物與盛典的雙重幻覺中,丹妮內心的「家庭」(歸宿)已經默默地同化到了「哈嘎」中。
→電影125分處(導剪版148分)
丹妮因為窺見克里斯蒂安與少女瑪雅在性交,情緒失控。
眾女與其共情,此起彼伏。
此時鏡頭移到了諸多壁畫中的一幅:
「背後聖光的女神手持橄欖,女聖徒俯首虔誠,勃起生殖器的男人在下方為熊熊烈火添火加柴。」
整幅畫性暗示強烈,將赤裸男性之罪與女性的純潔互襯。
預見五月女王丹妮對不忠的克里斯蒂安的懲罰是——火刑。
→電影128分處(導剪版151分)
全裸逃出的克里斯蒂安發現了西蒙的身體被吊在一件木屋的半空中,後背被刀子呈翅膀模樣張開。
這是「北歐海盜」維京人一種名為「血鷹」(blood eagle)的酷刑, 用刀具將人的脊椎肋骨切斷,肺部從開口處拉開折成一對「翅膀」。
電影中,在克里斯蒂安發現西蒙的時候,他撕裂的背部微微顫動,還在進行著呼吸。
→電影142分處(導剪版165分)
神殿的大火傾覆之際,哈嘎村民紛紛狂笑嘶吼,丹妮身上裝飾滿鮮花,臉上卻佈滿恐慌,大火燃燒至盡,一直悶悶不樂的丹妮也終於大笑起來。
從外在服飾到內在心理需求,她完全融入了「哈嘎」之中。
但這疲憊不堪的笑容是病態的。
正如整部電影所體現的哈嘎族儀式,表面上是祈求自然庇佑的美好願望,暗地裡是騙取外人、活人獻祭的「陽光下的罪惡」。
她自始至終都沒有真正的釋懷與融入,只是尚存於恐懼、疲倦、悲傷、藥草與盛典的交替暈眩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