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失控派對》影評:我出軌了我老公的情婦!英倫中產撕逼起來,塑料姐妹花都自愧不如

失控派對影評
畫面的黑白色對應著他們語言上的虛與委蛇和勾心鬥角,他們口頭上說的是一套,心底裡想的、最後做的卻又是另一套。

 提名第6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最佳影片《失控派對 》(The Party)最近終於出了熟肉。


不到70分鐘的影片,卻靠著演員們精湛的戲劇性動作,面部表情的細微變化,以及信息量巨大的台詞直接炸裂出了年度最具英倫中產氣質的撕逼大會。

政界人士、女權主義、靈修導師、厭世毒舌、金融才俊,文藝中年,不分性別的婚姻墳墓,愛情圍城......全部攪合成一鍋濃稠的中產焦慮,那些表面上看起來「小美好,小確幸」的東西,被黑了一個遍體鱗傷。


連最新的科學技術,備受關注的人工多胞胎受精也成為了影片著重調侃的話題之一。

故事以4對人物依次展開劇情,他們分別有著相互對照的支線故事,主線以家中女主角珍妮特的升職邀請宴提領全片。

珍妮特奮鬥十年,其丈夫比爾為此放棄了自己的大學職位,全力支持他,如今,珍妮特如常所願,成為了政府衛生部的女性部長。


以女性部長作為核心人物,四隊夫妻中,一對是同性戀人(拉拉),女性在影片中始終占據話語權和行為的主動權。

另外,全篇唯一沒有出現的一位人物,也是女性,而且她的作用堪比連環炸彈,以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態勢連綿不斷的推進著劇情。

所以,《失控派對 》的核心主題必然帶有女性視角,有著諷刺和自嘲。


這不得不提下該片導演薩莉·波特。

她是當代英國最重要的女導演之一。十幾歲時就開始了電影生涯。同時癡迷於舞蹈,於70年代在倫敦受訓,逐漸成為了一位職業舞蹈演員和舞蹈指導。成年後,她還也開辦過舞蹈公司。

薩莉·波特在1992年拍攝了《奧蘭朵》(Orlando),該片對傳統價值觀所建構的女性形象做出了尖銳的批判,並嘗試解構性別與階級的權力構架。

該片改編自女性文學泰斗級人物弗吉尼亞·吳爾芙的作品,憑藉《奧蘭朵》,薩莉·波特獲得了兩項奧斯卡提名,拿下超過25項國際獎。

在眾多女性導演中,薩莉·波特有著極為獨特的電影視角,她的作品中始終貫穿著女性身份的自我焦慮,而這種女性主義的價值觀又通過不同的,卻又相通的形式呈現出來。

在《失控派對》中,她特意建構的幾組人物,紛紛參與了圍繞社會問題的種種討論,而且各自代表了身份明顯的人物和層級類別。


在人物各自的相對統一關係中,各組人物偶有交融,交叉,最後在影片的高潮時刻以多線合併的共振之態,將全片推向了戲劇化的隱喻結尾。

《失控派對》靠人物之間的爭吵依次展開了人物關係,一層一層,如塔羅牌般逐個引爆,台詞容量驚人,內涵深遠。

珍妮特作為一家之主,倒置了傳統家庭中的男女權力模式,女強男弱,操持著一切,而其丈夫比爾只是如癡呆般坐在沙發上喝酒聽音樂。


不斷打入的電話和發來的短息,表明升職為部長的她已經有了外遇。

她的閨蜜艾普爾帶著她具有強烈宗教信仰的丈夫戈特弗裡德前來恭賀。

這也是一對女強男弱的家庭組合。


艾普爾刀子嘴豆腐心,話語刻薄,內心柔軟。對戈特弗里德嘲諷不斷,但其實內心早已認同,而且被其潛移默化的改變。

戈特弗里德是十足的神棍一枚,邏輯思維被他的神滿滿佔據,解決一切問題的答案都來自上天的旨意。

最有趣的一對客人要數那對女同家庭, 金妮靠著科學懷上了三胞胎,而她的愛人,大學人生消極掰瑪莎表面充滿喜悅,但內心其實害怕被剝奪,失去愛情的激情,墜入生活的苦崖。


全片的暗線來自獨自前來道賀的男人湯姆,他是女主人珍妮特的閨蜜、同事瑪麗安的丈夫。


他一直處於慌張和無比焦慮中,靠著吸食藥物克制內心的急躁,更可怕的是他帶了一把手槍前來。

湯姆殺了人嗎?殺了誰?或者他決定將要處死誰?又是為了什麼?

他是故事中一顆提前暴露的不定時炸彈,在觀眾毫無預料之下炸裂劇情,把所有人引向不可回頭的深淵之前。

群戲自然會涉及人物組合的交叉,製造突然的變奏,提升劇情衝突,推進故事進入下一章。

明線, 珍妮特和比爾的各自出軌拉升了劇情張力,製造了第一個混亂。


混亂引發了支線故事人物更多的混亂,投入水中的「巨石」,泛起了劇情漣漪,複雜化了衝突,為主題的抖落和閉合提供了空間。

首先是比爾宣布自己得了絕症,當眾人還沒從驚訝中回過神來時,他又宣布出軌了湯姆的妻子瑪麗安,那位遲遲沒有來到的美人。

接著,我們發現,原來那位女同人生消極掰在大學期間曾經和比爾也發生過關係。

而湯姆帶著手槍前來似乎是為了殺死比爾,吸食藥物不是為了壓抑欲望,而是為了壯膽。

一開始的人物組隊分配被打亂。諷刺的大幕緩緩拉開。

全片最戲虐的一幕來自比爾被湯姆擊暈之後,神棍戈特弗里德以精神安撫慌亂的湯姆,並企圖通過神力喚醒暈倒的比爾。


眼看不奏效,他命令智商過人的金融奇才換音樂:「可能是音樂不符合現狀吧,我們換個音樂試一試?」

湯姆一首一首的換著音樂,從古典樂到爵士樂,再到流行樂.....

最後還是衛生部長出馬,用科學的手段,喚醒了垂死的比爾。

宗教能夠提升心力,淨化精神,但能救命嗎?

接著是那對同性戀人的對話,首先是瑪莎對於性的態度曖昧,男女皆有過關係,而且對於愛人的懷疑似乎並沒有多開心。


性別差異在愛情、家庭和責任面前其實毫無差別。

這裡的女權似乎變成了反女權,偽女權。

瑪莎對於愛人金妮的態度其實就是男權的一種縮影,透露出十足的權力征服欲。

再來看看自詡為理性化身的珍妮特,不光自己出軌,面對丈夫出軌時完全失去了理性,抽打,謾罵,甚至忘記了自己對於婚姻的失責和不敢公開的背叛。

珍妮特不光需要吐舌婦艾普爾的安慰和鼓勵,而且最終成為了那個舉起手槍的人。


她失去理性,憤怒的拿槍指著的,是不斷給她打來電話,發著曖昧短信的戀人,瑪麗安。

瑪麗安出軌了自己的丈夫湯姆,同時和珍妮特保持同性愛人關係,還一邊和她的丈夫比爾發展著長達兩年的地下戀情。

全片,看似不太和諧和正常的艾普爾吐槽,自己原來是這個屋子中婚姻關係最正常的一對。

而全片始終缺席,沒有出現過的瑪麗安原來是攪亂一切的罪魁禍首。

當珍妮特舉槍痛罵敲門的瑪麗安時,瑪麗安和觀眾處於了同構的位置上,似乎珍妮特正朝著每一位觀眾舉槍。

這個罪人惱羞成怒的斥責著每一位觀眾,「看好戲的你們,難道沒有犯下影片裡這些人物的罪過嗎!」

每一個見證者也許正是,過去或者將來也是以上角色的翻版之一,鏡子式的對照而已。

人人都可能是被槍指著的「瑪麗安」!


這個打破熒幕第三面牆的戲劇性動作,將整個舞台化的影片進行了精神上和地域上的擴張,波及到了每一位觀眾身上,引發了心理上的同構和投射。

《失控派對》中其實還涉及了大量的現實主題,同性的,性別的,兩性的,還有關醫療制度的,政治制度的,種種關係都可以用兩個詞概括,那就是:


虛偽!

所有東西都表裡不如一,從人到事,從物到社會,所有物質和精神上的存在都帶著面具示人,真相總是擠牙膏的被意外抖落,難以見其全貌。

影片以黑白色調為畫面,讓人專注人物,而對環境失焦,偶爾虛影的將觀眾代入劇情,讓觀眾時刻注意幾位角色的一言一行。

這是舞台劇的做法,這是導演莎莉·波特最拿手的套路。

《失控派對》是一部以喜劇外殼包裝的悲劇作品 ,如果深刻理解英國政治體制和社會問題,你會對其中的笑點捧腹不斷,以至於成功將其轉為一種悲憤和無奈,完成影片主題上的閉合。

片中的配樂也是創意十足,讓胖哥想起道格瑪十誡中的一條:


即配樂不可以使用,除非音樂是攝製的場景裡出現的。

片中所有配樂都發自女主丈夫比爾的高檔留聲機。

它烘托著氣氛,塑造了人物,製造了劇情笑料。神棍救人,金融家手足無措的橋段可謂將宗教力量和傲嬌中產諷刺的體無完膚。

而音樂打斷對話,又隱喻著人與人之間交流的種種無奈,以及文字意指空間模稜兩可造成的種種「誤解」,為人類巴別塔的關係神話提供了現代化的新所指。

出軌關係,出軌自我,出軌肉體,出軌精神。

總之,我們始終迷失著自我,慾望者他者的慾望。

弗吉尼亞·吳爾芙在《奧蘭多》裡有這麼一句話:

「因為她對兩性同樣吹毛求疪,彷彿她不屬於任何一個;而且,目前她也的確搖擺不定。她曾經是男人,現在卻是女人;她知道每種性別的秘密,也和他們有同樣缺點。她的心理狀態是最為難、最紛亂的。」

對啊,我們終其一生都在尋找自我的身份認同,可惜結果是,我們始終找到的是他人眼中的我,而非我本身。

I am I,那是上帝對自己的稱呼!

最後,全明星的卡司陣容就足以把你按在椅子上無法動彈了。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