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人生消極掰》影評:老婆出軌、女兒出櫃,身患絕症的他要嗨一把再死

人生消極掰影評

今天在微博上看到一條熱搜:日本人均壽命創新高,日本男女的平均壽命已經提高到了80歲以上。

從「癌症疫苗」到提高人均壽命,人們孜孜不倦地研究著各種提高生命長度的方法。但死亡仍然是我們必須面對的終極話題,如果生命只剩下六個月,你會如何度過?是鬱結於心、消沉自閉,還是縱情享樂、活出精彩?

哲學家維納說:「我們是註定要滅亡的行星上遇難船隻中的旅客。我們將走向深淵,但即使在臨死的時刻,我們也應該保持人類的尊嚴。」

弗洛伊德則認為:「生和死是人的本能,死亡是人生的最終目的,人生的目標就是為了死亡。」 對於死亡的終極命題,熱衷思考的知識分子總是想得比較多。但所謂「知易行難」,對任何一個人來說,直面死亡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那麼,當一個充滿哲思、散發著浪漫主義氣質的文學人生消極掰得知自己肺癌晚期,只剩下六個月的生命時,會作何選擇?

這是約翰尼·德普的新作《人生消極掰》所講述的故事,他的選擇是:「No zuo,No die,No life」。

《人生消極掰》▼死神降臨 約翰尼·德普這次飾演了一個外表渾渾噩噩、內心卻清高脫俗的大學文學系人生消極掰——理查德。

在影片的開始,理查德被醫生宣判死刑:肺癌晚期的他若不接受治療,最多只能活六個月。 對任何一個中年鼎盛的男人來說,死亡都是一道晴天霹靂,理查德也不例外。

剛剛收到「死亡通知單「的時候,他極度抗拒、極度排斥,不甘心不願意,一時間難以接受。 但在經歷掙扎頹廢、自暴自棄的過程之後,理查德突然「想開了」

他一改往日知識分子的精英形象,懟天懟地懟空氣,隨時準備問候對方老母親。 可日子還得過啊,這不還沒死嘛。

理查德冷靜下來,首先想到了生命中最重要的兩個女人——妻子和女兒,他想在餐桌上宣布這個不幸的消息。 沒想到妻子和女兒搶先一步爆了猛料,女兒出櫃,妻子出軌

更諷刺的是,妻子的出軌對象竟然是自己的頂頭上司——校長。 兩顆原子彈毫無預兆地同時引爆,強大的引力波把理查德震得啞口無言,生生把他準備宣布的死訊憋了回去。

毫無疑問,理查德憋出了內傷。

真TM操蛋的生活,該想想餘生怎麼活了,反正只有幾個月,又能差到哪去呢。可勁兒「作」吧。

人生消極掰與「盜火者」 人生消極掰畢竟是人生消極掰,就算是「放飛自我」,理查德首先想到的還是「帶孩子們一起玩兒」,他在自己的文學課堂來了一場天翻地覆的改革。 理查德「課改」的第一步是趕走課堂上對文學不感興趣的人,留下的孩子們只有一個學期任務: 以老師的身份站上講台,向全班同學推薦一本書。 學生們呼啦啦走了一大批,只留下了幾個人。

但理查德沒有帶他們幹正事兒,而是公開翹課,酗酒三日,甚至嬉皮笑臉地向學生們討要毒品。 這是老師?「叫獸本獸」成功嚇跑了本就為數不多的幾個人,但也留下了欣賞這份真性情的學生們。

在他們眼裡,理查德與眾不同,是有勇氣做自己的人。 濃縮就是精華,理查德終於開始幹正事兒了,他決定好好了解這「碩果僅存」的幾名學生,在最後的日子裡教給他們一些真正的東西。

一場自我介紹開始了,可還沒等第一個學生說完,理查德就犀利發問:我們為什麼要認識你,你有什麼人生規劃?

這個問題可讓一眾學霸蒙圈了:人生規劃是什麼鬼?難道不是順利完成學業,找到好工作,掙很多很多錢,成家立業走上人生巔峰?

理查德玩味地看著這群孩子,真正開始了他的第一節課:無論是什麼年紀,都要明白自己為何活著,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活下去。 隨著時間的推移,理查德的「課改」也越來越「過分」,他甚至帶著孩子們逃離教室在草坪上侃大山,天南地北地閒扯。

他鼓勵孩子們獨立思考,因為這個世界需要熱愛思考的人。不要選擇平庸,生命就是一段鳥鳴,要活得精彩而深刻。 經過這些思想碰撞的時刻,孩子們才逐漸明白理查德所謂的「人生規劃」到底指什麼: 一定要清楚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二十五歲死,七十五歲埋」的人生沒有意義。 很多電影都表達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生命最真實的狀態就是成為自己」的觀點。

在經典教育電影《死亡詩社》裡,男主角基廷老師也曾告訴孩子們要「活在當下,及時行樂,以免走到生命的盡頭,才發現自己從未真正活過」。 他帶著孩子們向權威甚至世界發出挑戰和質疑。 鼓勵孩子們尋找更新的世界,用一顆英雄般的心,去拼搏,去探索,去發現,去擁抱生活中的種種挑戰,永不屈服。 同樣是文學老師,《人生消極掰》的表達則更加簡單粗暴:喜歡就學習,不喜歡就別呆在教室浪費時間。

哪有什麼努力不努力,學習也不過是一種體驗和選擇。 真正的學習何必拘泥於形式,思想的碰撞才最重要。 不論是基廷老師還是理查德人生消極掰,他們的教育理念都散發著理想主義的光芒: 老師應該是盜火者,用真理和知識的火種去點燃孩子們的生命。

好的教育是一顆心靠近另一顆心,一個靈魂碰撞另一個靈魂,好的老師則會在學生心中播下一顆種子,悉心澆灌,靜待發芽成長,引領他們找到自己的聲音。

活在當下 正常人的邏輯是先有人生,後有生死;可理查德的邏輯卻是生死在前,人生在後,這種思考邏輯,對將死之人而言未免有些殘忍,但也提供了一個審視自我的完美契機。 理查德用他的哲思和行動力,完美詮釋了什麼叫「活在當下,及時行樂」。 他把孩子們帶到酒吧,敞開心扉,告訴他們要不停地思考: 除了活著,我們還剩下什麼?

人終有一死,生活之所以被稱為生活,就在一個「活」字,活出精彩,才是最重要的。 剛剛給學生上完「人生一課」,下一步理查德就身體力行地「及時行樂」了,朝酒吧女侍者來了一記曖昧wink。 此後,他更是一發不可收拾,完完全全地「放飛自我」。

理查德終於不再是學生們心中高山仰止的精神豐碑,而是一個食色性也的,活生生的人,又「作」又放肆。 「作」夠了,折騰完了,理查德開始重新審讀自己的人生,只有把死亡視作最親密的夥伴,才能擠出那一秒的時間,來感激僅剩的一小段生命時光。

他與老友告別,感激妻子這個最值得敬佩的對手,感激生命中的各種機遇與挑戰,感激遇見的每一個人,讓他成為了自己。 告別是一件很難的事。活出自我,更需要莫大的勇氣。

真正的成熟在於一個人能夠默默忍受多大的苦難,而不是隨口說出的幾句雞湯。

I went to the woods我步入叢林because I wanted to live deliberately因為我希望生活有意義 I wanted to live deep我希望活的深刻 and suck out all the marrow of life!吸取生命中所有的精華 To put to rout all that was not life把非生命的一切都擊潰 And not when I came to die以免當我生命終結時 discover that I had not lived.

發現自己從沒有活過。

——梭羅 Henry David Thoreau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