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電影

電影《凱特布蘭琪:宣言13》影評:大魔王布蘭切特背後的男人|朱利安·羅斯菲德

凱特布蘭琪:宣言13影評

尤記得去年大魔王凱特·布蘭切特在《宣言》中一人分飾13角。

各大媒體都聚焦在她驚人的操作,卻忘了真正的幕後「黑手」。

大家難道不好奇,連大魔王都想與其合作的導演,是何方神聖?

朱利安·羅斯菲德

Julian Rosefeldt

朱利安·羅斯菲德於1965年出生於德國慕尼黑,現生活工作於柏林。有著影像藝術家,電影導演,美術學院教授等多重身份。

「藝高人膽大的德國獲獎導演」,這是《宣言》香港電影海報上對他的定義。我們絕不否認,轟動一時的《宣言》為他贏得了名聲,但這也是他應得的。

Deep Gold,單屏電影,黑白,2013/ 2014

算上90年代到現在,朱利安也已經有至少超過20部影像作品,還不包括攝影作品。

早期他製作了大量的16mm和35mm電影,多以影像裝置形式展出。

The Shift, 2008

他的作品有幾個顯著的特點,第一是全景多通道投影,屏幕鉅多,並同時播放的沉浸式體驗。

American Night, 5屏影像裝置;彩色,聲音; 2009

第二是時常充斥著辛辣的諷刺幽默。

The Swap,2015

第三是對自我深刻的反思,對當代社會深刻的反思。

Detonation Deutschland,1996

沉浸式體驗很好理解,他善於將電影投射到多塊屏幕上,創造出一種類似全景的效果,把觀眾帶入一個超現實的、戲劇般的世界,那裡的居民被日常生活的結構和儀式所困。

The Shift, 2008

《宣言》

《宣言》是羅斯菲德最新的一部作品,有電影和影像裝置兩個版本。

去年《宣言》作為影像裝置第一次來到中國,在上海昊美術館首次展出,採用的方式便是用十三個屏幕同時播放,打破了他自己的記錄。

昊美術館展覽現場 ??昊美術館

《宣言》的創作靈感來源於羅斯菲德的一次觀影,以及與布蘭切特的相遇。他很喜歡的一位電影導演托德·海恩斯,曾執導了一部紀念鮑勃·迪倫的傳記片《我不在那兒》。

《我不在那兒》劇照,布蘭切特飾演鮑勃

片中多位演員飾演「不同」的鮑勃·迪倫,其中布蘭切特正好是最後一位演鮑勃的。他對這部電影多人分飾一角的表現形式和維度吸引,所以與布蘭切特達成了合作。

「歷史上的藝術宣言能否影響當今社會」,這是《宣言》對當代的提問。

《宣言》劇照

《宣言》的劇本是羅斯菲德引用了20世紀的一些藝術家的發言,觀點和宣言。他認為這些宣言絕大部分仍符合當下實際,毫不過時。這是一次對創作者的致敬,也是一次曾經的宣言能否適用於今的檢驗。

《宣言》劇照

羅斯菲德通過從100多篇宣言中篩選出了60篇,並濃縮成13個文本,藉由13個不同的社會階層,不同教育水平下的職業身份表達出來,將藝術宣言引入日常生活,產生共鳴。

《宣言》劇照

像在教師篇中便引用了賈木許的名言:「沒有什麼是原創的」。布蘭切特試驗的老師對學生教育道:「你可以從任何地方竊取,那些與你的靈感有共鳴,或激發你想象力的地方…」

頗有誤人子弟之感,卻有著辛辣的諷刺與幽默。

宣言,2016-2017 ? James Ewing Photography, Park Avenue Armory

《宣言》與其以往作品都不大一樣。《宣言》的話特多,但在他另外的作品裡,人物往往是沉默寡言的,反而突出的是音效。

《交易》,《乾涸之地》

In the Land of Drought,2017

《乾涸之地》拍攝於摩洛哥,片中工業部分取景於德國。

影片描繪的是一個未來世界,一隊科學家來到了已經被人類搞得一團糟的地球,人類毀滅了自己的文明,古老的廟宇,宣言以及工業文明,連人類也銷聲匿跡。科學家們身著白衣,對遺跡展開研究。

In the Land of Drought,單屏電影 2017?Roman M?rz

羅斯菲德一直很關注在現代社會和消費時代下心自由資本社會,如何塑造這顆星球和人類本身。並將我們變成「愚蠢的消費者」。

他認為藝術家應該審視這些問題,來開闊觀眾的視角。這也體現在他的很多作品裡。

In the Land of Drought,單屏電影2017? Angela von Brill

他從青少年便樂衷於電影。

在《交易》中,他專注於特定電影種類,探尋電影本身。

The Swap,2015

他沒受過專業的電影製作人訓練,但他經常感嘆於電影拍攝所呈現出的效果,如何在拍攝中及不同電影種類下營造某種氛圍,創造出虛構現實和精神現實中的真實感。

The Swap,2017,昊美術館,? Liu Feng

另一方面,《交易》與《乾涸之地》緊密的聯繫在一起。

它們都是探討的都是當代社會問題。它指問如今的一些貨幣交易,財產失控,以及銀行存款不透明的情況。現如今「交易」不斷地發生,我們逐漸失去了對金錢的基本控制。

The Swap,2016 ? Kruszewski

《小丑》,《愚人船》

American Night,2009

他早期的作品,多是對於生命荒誕性的發問。

對於生命中的日常儀式,我們毫不懷疑,想當然地遵循,但我們審視自己如何度過自己的一天時,我們會發現,那是多麼的戲劇和荒誕。

Clown,2005

《小丑》講述的就是一個小丑,沒有觀眾,沒有舞台,只有大自然和漫長的一天。

Clown,2017 昊美術館? Liu Feng

若隱若現的角色,可以被看作是生活日常荒誕的隱喻。

Detonation Deutschland,1996

眾所周知,德國有著悲劇性的歷史。

羅斯菲德正好是二戰結束20年後出生的一代,他們這代人不可避免地會提到這個問題,所以他早期經常創作具有自己文化認同和名族認同問題的作品。

The Ship of Fools,2007

因此他經常嘗試用不同的方式,來探索德意志民族對待歷史的態度,所以在他的影像作品中,經常有一個多次出現的主題:一個人面對大自然,鏡頭向後運動,觀眾產生被自然淹沒的感受,再直面這種自感渺小的美妙感情。

My home is a dark and cloud-hung land, 2011

人類何其渺小,生命何其荒誕。

現在哪有人還會思考這些哲學問題吶,我們一直在接受,接受被安排,工作,接受觀念,接受標準,一天結束了,大家就開始高舉自由的酒杯,抱怨幾句,最後再安慰自己,這就是生活。

當我們審視自己這一天的遭遇,就好像什麼都沒做般荒誕至極。

American Night,2009

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但稍作改變,只是你想與不想的問題。

「AME影說」第二期,便是一次不守規矩的放縱之旅,改變的機會放在這裡,就看你想不想打破僵局了。??

AME影說 | 想要觸摸現實,何不進行一次虛構的影像創作?

參考網址:

朱利安·羅斯菲德官網

https://www.julianrosefeldt.com/photo-works/

—End—

/素材圖片來自網絡/

/如有侵權聯繫刪除/

往期回顧:

嫉妒別人,不如讓別人嫉妒自己 | 蜷川實花

立志成為漫畫家,卻「淪落」為鬼畜之父 | 伊藤高志

厭食症,「戀物癖」,被禁拍7年,依舊阻擋不了他成為大師 | 楊·史雲梅耶

導演與藝術家,哪個才是你? | 阿彼察邦

IT145.com E-mail:sddin#qq.com